想要知道刚出生的宝宝是否拥有正常的听力,仅通过日常的观察是很难正确判断的,因为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家长不能准确的判断是否孩子真能听到声音,建议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主要目的是能够发现婴儿是否存在先天性听力缺损。医生会根据宝宝的表现判断听力情况。
不是说听力筛查通过,孩子听力一辈子就都是正常的;不通过的家长也不用太担心,并不是说孩子一定会耳聋,就要植入人工耳蜗,实际上有很多因素可以干扰检查结果。比如,胎儿出生之前泡在羊水里面,如果羊水误吸到中耳腔中,使其成为含液体的状态,而不是含气的状态,就会影响检查结果。此外,耵聍(老百姓常说的耳屎)堵塞也会导致筛查结果异常。不少初筛不通过的孩子可能复筛就通过了,如果复筛还不通过就需要做听力诊断,还有希望在听力诊断时通过。所以新生儿听力筛查不通过的也不是百分之百就有问题,要定期检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三种情况分析:
一:初筛没通过
新生儿初筛没通过并不意味着永久的听力损失或者全聋,有很多因素导致筛查不通过:
1、羊水仍然残留在新生儿的耳道内,阻碍了刺激声传入耳内,导致内耳没有反应。
2、中耳积液(常见小儿中耳感染)也能阻碍声音传入导致筛查不通过。
3、检查时有环境噪音或新生儿在动。记录的脑干诱发电位和耳声发射信号十分微弱,新生儿轻微的动作或是哭声都能阻碍探测管接受信号,因此,在检查时让新生儿保持安静是十分重要的,通常可以在检查前让他们进食,虽然这两种方法都是无痛性的检查,但对新生儿来说是一次额外的刺激,所以仍会有短时不安。
二:初筛通过
听力不一定就正常
新生儿筛查结果是“通过”时,也不能***大意。因为有一种病,即听神经病,耳蜗对声音的刺激也能产生反应,OAE检查不出有问题。不过,听神经病的发病率较低(约0.1‰~0.3‰)。
还一种情况,孩子出生时听力正常,检查自然也正常,到了一定年龄才会发现,听力慢慢地越来越差。这是迟发性耳聋的特点。
迟发性耳聋的发病年龄最早可出现在8~12个月,最晚为4~5岁及以后,只有对其进行定期听力监测和随访,才有可能早期发现这类患儿。
此外,家族性、遗传性听力损失可发生于学龄期或更晚,呈渐进性加重。更需要家长密切观察。
三:筛查没通过但是对声音有反应
“宝宝初筛没通过,但平时我关门或有东西砸碎时,宝宝都能吓一跳。拍拍手他也会转头,对声音有反应啊!”一位妈妈在网上求助。
马上有妈妈出来顶帖了:“和我家宝宝一样。放心,会好的。我们没去复筛,现在宝宝发育得很好。”
筛查没通过,为何宝宝对声音有反应?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来看。
一种情况是,孩子确实听力没有问题,只是筛查时,前面所说的干扰因素会“混淆视听”,“冤枉”了宝宝。
但还有另一种情况是,孩子可能是轻中度听力受损。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声音的确有反应。但是,轻度的听力障碍也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发育。如果因为觉得孩子对声音有反应,而不再去复查,容易漏诊轻中度听力障碍的孩子。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