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儿做全麻手术是没有危害的,全麻手术本身是一个很普及的手术,对于孩子来说是比较安全的,只是通过气管麻醉给予麻醉剂,达到麻醉的效果,您不必要太过担心,建议平时做好护理工作。注意观察孩子精神状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方法。
体温是人体的重要生理指标之一,维持正常体温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机体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保持散热和产热的平衡以达到体温的相对恒定。麻醉和手术不仅会削弱正常的体温调节过程,而且也会诱发体温应激反应使围术期体温发生明显改变,尤其是小儿。长期以来,在小儿麻醉中人们往往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围术期的保温上,而对围术期高温的的危害性认识尚不足,体温监测也常常被忽视。所以重视围术期小儿的体温监测和预防术中高温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小儿围术期高温的原因:
1.1室温的影响 小儿与成人相比,特别是婴幼儿因其体表面积/体重的比例大、皮下血管多、热传导性强、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等,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出现体温异常。麻醉期间,特别是全麻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减退,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过高,手术室无空调设施,室温过高,病儿覆盖物过厚,手术灯光照射以及其它加温设施均可使体温升高。目前主张手术室温度应保持在24℃~25℃;而对新生儿及早产儿,应将室温保持在27℃~29℃1.2 本身疾病的影响术前严重的感染、败血症、菌血症、破伤风或其他惊厥性疾病、脑损伤等常引起体温升高。输血反应,补液引起的致热原反应也易引起体温升高。手术前长时间的禁食禁饮,导致患儿脱水、烦躁、哭闹,大量出汗也使机体产热增多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 1.3药物的影响
由于小儿腺体分泌旺盛,术前抗胆碱能药物的剂量相对较大,其可兴奋高位中枢神经,引起基础代谢率增高,同时可抑制下丘脑的功能,抑制皮肤黏膜腺体分泌,呼吸道黏膜干燥,使机体产热增多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交感神经兴奋药例如麻黄碱、肾上腺素可使肌张力增加,皮肤血循环减少,全身代谢增加,也可能使体温升高。
1.4全身麻醉对体温调节中枢的影响
全身麻醉下由于意识消失和肌松药的应用,体温调节中机体的行为调节减弱甚至消失,而所有麻醉药均可显著损碍体温的自动调节机制,其特点为热反应阈值稍升高(如出汗),冷反应阈值显著降低(如血管收缩、寒战),最终使阈值间范围即对热反应和寒冷反应阈值之间的中心温度增大,从正常的0.2℃到2℃~4℃。在这一温度范围内,病人体温因产热和散热的不平衡而发生被动性变化出现高温或低温。 1.5麻醉操作的影响 全身麻醉下气管导管过细而又未作控制呼吸,病儿用力呼吸以克服呼吸道阻力,产热增加,使体温升高。使用循环紧闭式麻醉,钠石灰可以产热,如钠石灰失效或更换不及时,能通过呼吸道使体温升高。 总之,小儿麻醉期间高温是多种因素导致。
2.高温对机体的影响
2.1机体代谢及氧耗增加 患儿的基础代谢率增高,剧增的氧耗大于氧供可发生相对缺氧,高热的患儿常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和高碳酸血症。持续高热使出汗、呼吸道及手术野蒸发加剧,可伴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同时糖代谢产热加速,可致低血糖。 2.2心血管系统
心率加快,心负荷增加;酸中毒可降低心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易致循环衰竭。 2.3呼吸系统 高热时呼吸肾大,增加呼吸作功。部分病人可因过度换气而出现呼吸性碱中毒,加重组织缺氧和酸中毒。
2.4中枢神经系统 高温时,脑组织耗氧剧增,可继发脑缺氧、脑水肿,甚至惊厥。
2.5 其他 高热时肝肾负荷加大,严重持续高热,因代谢性消耗可使细胞膜通透性升高,出现全身弥漫性水肿。 3.小儿围术期高温的处理]
3.1 体温监测 麻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往往忽略小儿全麻中的体温变化及必要的体温监测,而小儿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对小儿机体的损害,故在临床工作中要有监测体温的意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建议在以下情况要常规监测体温:1、营养状况差的;2、行胸腹部手术的;3、手术时间大于2小时的;4、体外循环、需要控制性降温的小儿;5、新生儿手术;6、术中可能大量补液的小儿;7、术前高热小儿;8、有恶性高热家族史的小儿;9、在室温不稳定的手术室手术。体温监测可通过直肠、口腔、膀胱内导管、中心静脉或食道热敏电极获得较好的温度数据。直肠和口腔温度在紧急情况下最常被采用。3.2高温的处理
如果小儿体温高于38℃,新生儿体温高于38.5℃都应该进行相应的处理。术中发生高热反应的患儿,多见于急症手术,术前没有充足的时间做全身状况的准备及调整。患儿一般情况较差,在高热状态下进行麻醉及手术,其麻醉和手术的风险增大,易发生麻醉意外及并发症,及时有效地降温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术中发生高热的原因,除了疾病本身引起的发热外,还有一些人为因素。所以应该采用相应的降温措施。可以降低室温,体表敷冰袋,输注适当的冷液体;术中根据患儿情况,在使用血管收缩剂的同时,用些血管扩张药。在补充血容量后,给适量的冬眠合剂,使末梢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利于体表散热;同时还可加深麻醉,预防寒战,降低基础代谢率,使机体处于冬眠状态,产热减少。在冬眠合剂作用的基础上,待皮肤血管扩张后,采用温酒精擦浴颈部、腋窝、腹股沟区域的皮肤。由于温酒精的快速蒸发,可迅速从皮肤带走大量的热,加速体表降温。采用循环紧闭式麻醉时,对高热患儿要勤换钠石灰,最好20~30min更换一次。低效或无效的钠石灰,是麻醉中发生高热的因素之一,应及时更换钠石灰,确保其有效并且利用控制呼吸代替自主呼吸。此外,糖皮质激素和利尿剂的应用也有助于降温。必要时在胸腹腔手术部位用冰盐水灌注,或者用冰盐水灌注直肠和胃,同时用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一种特殊情况--恶性高热 这是一种急性、潜在性和致命性的遗传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骨骼肌代谢大大增加,使得耗氧量、二氧化碳、乳酸及产热均增加。它可以导致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交感神经兴奋及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临床表现为肌肉僵直,体温可以高达43℃,最终导致各脏器功能衰竭,心跳骤停。一经诊断本病,应立即停止麻醉,争取尽快结束手术,马上降温,维持呼吸和循环稳定,应用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特异性解药丹屈林那对本病疗效很好,2.4mg/kg静脉注射,可以使恶性高热的死亡率由70%下降到10%。 [
因病情困扰,年幼的孩子有的时候是必须需要手术的,可对于父母来说,往往是最犯难的时候!孩子年纪轻轻就要接受手术实在于心不忍,更会有煞有其事的会提醒孩子父母:全麻会影响孩子智力!因为父母的种种顾虑,使孩子的病情一再拖延在临床并不鲜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全麻到底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智力。
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研究表明,早期阶段获得的经验越多,智力发展得就越迅速,儿童时期是智力发育最重要的时期,同时环境和教育也起着决定作用。
而麻醉药的作用仅仅是阻断痛觉传导,并不会对大脑产生明显的作用。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要根据手术需要,不断为接受手术者追加麻醉药物。当手术结束时,麻醉药也会马上停止使用。全身麻醉的原理是阻断痛觉向大脑的传导,暂时抑制患儿的痛觉反射和意识传导。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会会常规监血压和心率表等基本生命体征来保证重要脏器的血供,出现差异,都会及时干预来纠正。最新的研究表明,无论局部麻醉还是全身麻醉,只要全麻手术过程中不存在重要脏器特别是脑缺氧的情况,一般就不会影响婴幼儿的智力发育。
但近年的研究结果认为对于婴幼儿仍处于神经系统的发育的高峰期,其神经系统具有较高的可塑性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因此若一年中长时或多次接受全身麻醉有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近国外大样本调查也证明了这种观点,
显然孩子仅仅因为接受一次全麻就会变笨的说法是缺乏根据的,但是否意味着小儿的麻醉就没有风险呢?答案是:肯定有风险,而且小儿麻醉风险比成人麻醉的风险性要更高。
低龄小孩尤其是婴幼儿的各个器官发育不完善,身体代偿功能较成人差,尤其是氧储备较差,血液总量少,所以更容易发生麻醉意外。同时从解剖上来讲,儿童一般头大、脖子小、舌头大等生理特点,决定了儿童呼吸道不容易通畅以及容易造成插管困难。儿童麻醉时管理难度也远比成年人要大很多……上述情况导致了儿童麻醉风险比成年人要高很多。
儿童在手术过程中一旦出现呕吐、舌后坠堵塞呼吸道、喉痉挛发生窒息、大出血、心搏骤停等情况,很容易使大脑缺氧造成脑细胞损害,但上述情况的发生与全麻使用的麻醉药并没有直接关系,是由于麻醉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操作才造成的。因此,手术中,医生一定要仔细观察患儿在手术中对药物及手术的反应,一旦发现不适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减少和避免麻醉意外的发生。
麻醉药的作用是阻断痛觉传导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要根据手术需要,不断为接受手术者追 加麻醉药。当手术结束时,麻醉药也就停用了。全身麻醉的作用是阻 断痛觉向大脑的传导,暂时抑制患儿的意识。在手术过程中,麻醉机 可以显示各项生命指标,严密监测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情况,发现丝毫差异,麻醉医师都会及时纠正。此外,麻醉是一个可 逆的过程,随着麻醉药物的停用,麻醉药物会逐渐代谢消失,孩子会 慢慢醒来。因此,除非出现麻醉意外,全麻对孩子的智力发育不会产 生不良影响。
全麻的副作用是暂时的
术后一周内,病人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眠和短时间的记忆障碍。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