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化脓性脑膜炎,还可以引起肝炎。还有一个最常见也最可怕的是消化道感染,会导致腹胀、肠梗阻、肠麻痹直到肠坏死,也就是常说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如果肠炎非常严重,会需要切除坏死的肠道。发现问题去医院就医,根据医嘱进行治疗,有效抗生素,注意保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多喝水,营养丰富饮食。败血症可以进行抗感染治疗,使用一些抗生素来进行治疗的。
说到败血症,这词足以能够让人为之一振。但是为什么新生儿却易频发败血症,新生儿原本是一个崭新的生命,有个美好的开始,但为什么败血症却频发呢?一起随我看看吧。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新生儿为何易患全身感染败血症呢 ?
出生前感染:如在母亲妊娠后期存在感染,如绒毛膜炎、泌尿道感染,可直接导致宝宝宫内感染;
出生时感染:宝宝出生时,胎膜早破超过18小时,或是接生时消毒不严,均可导致出生时感染;
出生后感染:生后感染因素较多,常见的有
a、脐部感染侵入血源;
b、皮肤感染,如脓疱病、软组织感染、肛周脓肿等,细菌可扩散进入血液;
c、挑马牙、挤乳头、挤疖肿、刮猪毛风等不良民俗导致感染;
d、长期动静脉置管、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
e、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时间长患儿由于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
由于以上易感因素,导致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高、危害大,部分患儿将发展成化脓性脑膜炎,引起脑积水、硬膜下积液、脑脓肿等严重并发症,最终导致患儿抽搐、智力低下、运动发育落后等。
而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特异性,常有少吃、少哭、少动、面色不好、精神反应差等表现,如为体壮儿常见发热,可早产儿、体弱儿又大多体温正常。有的宝宝还会有黄疸迅速加重、呼吸急促、心率加速,甚至惊厥等表现。
虽然,新生儿败血症的表现缺乏特异性,但临床诊断该病并不困难,治疗效果绝大多数也是良好的',关键是尽量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且抗生素的剂量疗程要足够。为了及早发现、及时治疗避免产生休克、脑膜炎等不良后果。
建议新生儿父母有以下几点需注意 :
1、保护和护理好宝宝的脐部,预防感染的发生。每日用碘伏清洁脐部,保持干燥直至脐部残端脱落。
2、摒弃挑马牙、刮猪毛风、挤乳头等不良民俗。
3、若宝宝有皮肤软组织感染,请及时就诊!该病进展迅速,极易引起全身感染。
4、平素健康的宝宝如果出现不吃、不哭、不动、面色不好(可能伴发热或体温不升)时了,请及时就诊。
5、母亲妊娠后期如有感染,或是出生时胎膜早破超过18小时需警惕;接生物品需严格消毒。
6、在亲属探望摸宝宝前,要求其洗手,少亲吻;大人感冒需与宝宝相对隔离。
7、勤洗澡、勤换衣、常消毒奶具、讲究个人卫生,做到有问题早发现。
败血症
败血症是由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引起的。细菌侵入血液循环的途径一般有两条,一是
通过皮肤或粘膜上的创口;二是通过疖子、脓肿、扁桃体炎、中耳炎等化脓性病灶。
患有营养不良、贫血、糖尿病及肝硬变的病人因抵抗力减退,更容易得败血症。
致病菌进入血液以后,迅速生长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引起许多中毒症状。病人常
常突然发生高热、怕冷、发抖、头痛、头晕、大量出汗、全身关节酸痛,严重病人有
气急、烦躁不安,甚至出现昏迷或休克。细菌还随血液循环周游全身,使许多组织器
官受到损害,可形成脑膜炎、骨髓炎、肺脓肿、肝脓肿等,更增加了败血症的危险性。
败血症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死亡率较高,故要重视预防。中皮肤或粘膜外伤后,
伤口要消毒处理,不给细菌侵入血液的机会;及时治疗龋齿、扁桃体炎、中耳炎等疾
病。皮肤上生了疖子,特别是面部的疖子不能用力挤压,以免细菌被挤入血管内。
治疗败血症,需要及时应用大剂量有效的抗生素,以及采取一此支持疗法,如吃营养
丰富的食物,输葡萄糖,补充维生素,必要时需少量多次输血,以增加病人的抵抗力。
了解病因是治病的根本,可是新生儿败血病的症状是怎么样的呢,我为你讲解下吧。
?感染中毒症状
大多起病急骤,先是畏寒怕冷,然后突然高热,热型不定,弛张热或稽留热;体弱、重症营养不良和小婴儿可无发热,甚至体温低于正常。另外,四肢末梢厥冷,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婴幼儿还可出现黄疸。
?皮肤损伤
部分患儿可见各种皮肤损伤,以瘀点、瘀斑、猩红热样皮疹、尊麻疹样皮疹常见。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可见大小不等的瘀点或瘀斑;猩红热样皮疹常见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胃肠道症状
常有呕吐、腹泻、腹痛,甚至呕血、便血;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或脱水、酸中毒。
?关节症状
部分患儿可有关节肿痛、活动障碍或关节腔积液,多见于大关节。
?肝脾肿大
以婴、幼儿多见,轻度或中度肿大;部分患儿可并发中毒性肝炎;金葡菌迁徙性损害引起肝脏脓肿时,肝脏压痛明显。
?其他症状
重症患儿常伴有心肌炎、心力衰竭、意识模糊、嗜睡、昏迷、少尿或无尿等实质器官受累症状。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常见多处迁徙性病灶;革兰阴性菌败血症常并发休克和DIC。瘀点、瘀斑、脓液、脑脊液、胸腹水等亦可直接涂片、镜检找细菌。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