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宝宝趴着爱尿尿

时间: 阅读:13790
宝宝趴着爱尿尿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艾灸师小爱

艾灸师小爱

2025-09-19 09:03:37

宝宝趴着爱尿尿,可能是因为趴着的姿势压迫到了膀胱导致的,也可能是泌尿系统受到细菌感染引起的。具体的原因,需要患者及时到小儿科进行详细检查,比如尿常规检查等来确诊。

如果是因为压到膀胱,患者需要及时调整不良姿势。如果是因为泌尿系统感染,此时需要遵医嘱使用吡哌酸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芍药
    回复
    2024-05-16 06:06:52

    一般情况下2~3岁时,让孩子体会到尿床或尿裤时的不愉快,促使孩子有节制高兴地排便,宝宝在3-4岁时就可以控制排尿,如果到5-6岁后还经常尿床,可能是宝宝的肛欲期到来导致的或是大多是白天过于兴奋或受到刺激导致。

  • 景天
    回复
    2024-05-16 06:06:52

    分类:生活 >> 育儿
    问题描述:

    宝宝14个月了,无论是喝奶还是喝水,过不了多长时间就要尿一次,我们都怕她尿的太多对肾不好,所以就少给她喝水,现在晚上基本很少给水喝,可由于吃奶较少夜里还要喂两次奶,至少要尿3次,因此睡眠质量很差,我非常担心,孩子尿这么多次正常吗?

    解析:

    需要纠正你几点错误:

    首先,多喝水多尿尿会加重肾脏负担,这是不对的。相反,少喝水少尿尿,使尿液浓度增大,才会加重肾脏负担。

    你的孩子很正常。小儿尿量个体差异较大。正常情况下,婴儿每天排尿量为400~500毫升,幼儿为500~600毫升,学龄前儿童为600~800毫升,学龄儿童为800~1400毫升。出生后头几天,孩子摄入量少,每天排尿仅4~5次;一星期后,小儿代谢旺盛,进水量较多,但由于膀胱容量较小,于是排尿次数突然增至每天20~25次;到一岁时每天15、16次。在家长教养下,孩子一般在一岁半时可养成控制排尿习惯,排尿间隔逐渐延长。

    而且,14个月的孩子晚上不应该再喂奶了。按理身高体质发育达标的宝宝从第四个月起,就可以省掉夜里的一顿奶了,即晚上10点多喂饱之后,要一直睡到第二天早上6点。不然对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饮食习惯有坏处。

    我建议你第一步先把他晚上临睡前的最后一顿奶延迟,到10、11点左右,喂饱。若他在3、4点仍醒来,先哄他,给他水喝,不要喂奶,放心他不会饿的。(医生说了,即使他晚上饿点也没关系,睡觉又不消耗什么能量的,目的是要他白天好好吃,吃饱。)喂水还是吵才喂奶。奶粉也要冲得比平时稀一点,慢慢的他就会延长连续睡眠的时间了,而戒掉晚上的奶了。

  • 芍药
    回复
    2024-05-16 06:06:52

    看宝宝的排泄物就能知道宝宝的健康,宝宝的大小便是每个妈妈都特别关心的,关心宝宝大小便的次数,了解宝宝的身体健康,但是如果你发现最近宝宝的尿尿很频繁,每次都只是一点点的时候,就会担心,宝宝尿频繁。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大小便无规律
    在宝宝刚出生时,大小便都是没有规律的,六个月以后的宝宝,慢慢的形成规律,六个月以后的宝宝每天在5次左右,根据每天喝水的情况来判断的。
    ??天气变化
    由于宝宝的膀胱小,尿量可能会多,天气变化也会引起宝宝频繁的尿尿,尤其是阴雨天。
    ?着凉
    宝宝着凉的时候也会频繁的尿尿。
    ?包皮过长
    宝宝尿频繁,每次都是一点点,如果是男宝宝可能是包皮过长,需要每天清洗宝宝的私密处,保持干净卫生。
    ?饮料过多
    还有市面上的各种饮料,糖分添加剂饮品要少喝,经常喝这样的饮品就会引起高渗性利尿,导致尿频。
    ?神经性尿频
    宝宝尿频,还有精神因素在里面,也叫神经性尿频,宝宝在精神紧张时候,或者是兴奋的时候,就会出现小便频频,每次排量少,有时就是几滴,但是睡着过后这样的情况就会消失,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家长需要鼓励宝宝,安慰宝宝,千万不能训斥。

  • 空青
    回复
    2024-05-16 05:05:42

    是否属于“尿频”,需根据“排尿次数”和“尿量多少”来决定,通常病因有以下三大类:
    1、尿量增多造成的尿频
    此类患者的膀胱本身正常,主要是由于尿量增多而造成了尿频现象。例如:饮水过多(即喝多尿多),或身体水分代谢异常(例如:糖尿病、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肾衰竭水肿、尿崩症、服用了利尿剂)。由于患者每次的尿量都很多(数百毫升),所以应从减少饮水量和治疗潜在疾病着手。
    2、膀胱疾病造成的尿频
    膀胱疾病所造成的尿频,主要特征是总有尿意,所以排尿次数多,但尿量却很少,一般情况下都少于200毫升,经常只有数十毫升,甚至几毫升而已。常见疾病包括:膀胱炎、尿路感染、摄护腺肥大和神经性膀胱。对于这类尿频疾病,必须根据医生的诊断用药物来进行治疗。
    神经性膀胱是指支配膀胱的神经出了问题,特别是大脑或脊髓中枢神经发生了病变。由于正常膀胱受大脑的控制,因此正常人在不该小便的时候,可以忍住不尿,甚至尿到一半都能紧急“刹住”。但如果大脑发生了病变,例如:中风、巴金森氏症、癫痫、脑性麻痹等疾病,则会导致膀胱失控,从而造成尿频现象,甚至出现尿失禁的情形。有时也会因膀胱异常敏感而失去规律收缩,使得大脑无法控制。这些总称为“神经性膀胱”。
    3、精神性(心理性)尿频症
    精神性尿频症的患者,其身体水分代谢和膀胱功能都很正常,主要是因为心理因素所导致的,例如:神经质、性急、焦虑、强迫症、精神疾病等,使得患者频频如厕,但每次只能尿一点点。通常症状时好时坏,并且只有在忙碌、专心或睡着的时候,症状才会有所改善。所以这种类型的尿频症患者,调节心理要素,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最主要的,并且应当保持适当的休息和睡眠时间,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尿频现象的发生。
    儿童精神性尿频
    有关儿童尿频的问题,爸爸妈妈先要考虑宝宝是否属于上述前两种情况,特别是癫痫、脑性麻痹等中枢神经病变。若是尿路感染,则需要考虑有无包皮过长、包皮炎、膀胱过度反应、尿液逆流、结石等问题。如果宝宝所有检查都没有异常,的确也存在心理性尿频的特征,这时,医生才能谨慎地诊断其为“精神性尿频症”。
    a、发生原因
    孩子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受外界环境、暗示性语言等影响,其控制力、抗压力及表达能力还比较差。所以,只要是受到轻微刺激,包括残尿对包皮和阴部的刺激、不舒适的衣裤的摩擦、潺潺的水声、口哨声等都会令宝宝产生尿意。还有父母的习惯和人格特质对孩子的影响,如大人有尿频问题、父母过度强调“不能憋尿”、父母常紧张兮兮提示孩子“要不要尿尿”等,以及孩子承受着功课、家庭和人际关系诸多压力或是孩子具有性急、紧张的个性,这些都会造成儿童精神性尿频。
    b、治疗方式
    爸爸妈妈们一定会感到纳闷,憋尿不是不好吗,为什么还要教孩子进行“憋尿训练”?其实“憋尿”和“尿频”应根据尿量而定,只有把膀胱撑满(400毫升以上)才算憋尿,至于二三百毫升,不过是膀胱正常的储尿过程,也是膀胱有效收缩所必需的。因为膀胱要胀到一个相当程度(200毫升以上),排尿才会有力,否则尿量过少(膀胱不够胀),反会造成排尿的细弱、无力和余尿感,并激发下一次尿频,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憋尿训练”就是要用“憋尿”来控制尿意,以增加膀胱储尿量,但要以不超过膀胱容量400毫升为原则。当然,“400毫升”是无法去测量的,所以爸爸妈妈们要通过观察孩子每次排尿的多少、尿液排出时的速度,来判定该让孩子憋尿到何种程度。
    孩子如果患有“儿童精神性尿频症”,爸爸妈妈们一定要充分了解和配合医生的治疗方式,才能治疗成功,否则,极有可能因为父母的一些做法,而导致该病症无法治愈。例如:有些父母在宝宝尿尿问题上比小孩子还紧张;有些则是十足地溺爱,孩子每次说“要尿尿”,就尽管让他去,甚至还让孩子一直坐在马桶上不出来。所以借助心理调适和“憋尿训练”,让孩子早日摆脱尿频的苦恼吧.

小儿肺炎发烧十多天了

宝宝不怎么动怎么回事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