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主要会出现身体发热、持续性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人还会伴有气促等情况。
小儿肺炎主要是机体免疫力低下,并且身体受到了病原菌感染等原因引起的。在疾病的治疗期间要注意密切观察疾病变化,多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但是要避免吃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等。
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在冬春季节,3岁以内的婴幼儿更容易患病。本文将为您介绍小儿肺炎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帮助您更好地保护宝宝的健康。
?肺炎的症状
宝宝得了肺炎,可能会出现发热、咳嗽、喘息等症状。发病可能急也可能缓,通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数天出现。如果宝宝出现持续高热、咳嗽、呛奶、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就医指南
如果宝宝已经感冒或咳嗽,并出现呼吸急促、声音粗大、吸气时胸廓凹陷、鼻翼扇动等情况,也要及时找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喂药,不要随意服药。
?饮食调理
宝宝得肺炎后,应继续喂奶、喂食,多吃汤类食物,如果食欲减退,应少量多餐。
?保暖防护
要注意保暖,让宝宝呼吸新鲜空气,室内要禁止吸烟,保持适宜的室温并注意通风。
?预防措施
要注意避免带宝宝去公共场所,避免与患病儿童接触。同时,要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湿度适宜。如果宝宝已经患病,要注意隔离,避免传染给其他人。
宝宝得肺炎时,症状有哪些呢
?咳嗽与呼吸情况
宝宝得肺炎时大多有剧烈咳嗽或喘息,且程度较重,并可引起呼吸困难。感冒和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或喘息一般较轻,不会引起呼吸困难。
??饮食
宝宝得肺炎时胃口不好,不喜欢吃东西,不吃奶,并常哭闹不安。宝宝感冒时,饮食基本正常,或吃东西、吃奶稍减少。
?精神状态
宝宝得肺炎时精神状态不是很好,而且容易烦躁、哭闹、昏睡等。宝宝感冒时,一般精神状态都较好,能吃能玩。
?睡眠
宝宝得肺炎后,嗜睡但易醒,爱哭闹,夜里有咳嗽加重的趋势。宝宝感冒时,睡眠大多正常。
?听诊
听诊由于小儿的胸壁薄,比较容易听到宝宝肺部的水泡音。家长可以在宝宝安静或睡着时用耳朵贴近他背部脊柱的两侧胸壁,仔细倾听,会听到“咕噜”“咕噜”般的声音,医学上称为“水泡音”,这也是肺部发炎的重要体征,也即表明宝宝患上肺炎了。而宝宝感冒一般不会听到这种声音。
宝宝吸入性肺炎,听起来就让人担心。它和一般的肺炎症状相似,最关键的是,宝宝可能曾有吃东西呛咳的病史。拍片是诊断它的好方法。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还可能引发肺脓肿。小儿肺炎在婴幼儿呼吸道感染中占有一席之地。
?引起吸入的原发病的症状
宝宝如果有吞咽功能障碍,乳汁可能会从鼻腔流出,同时伴有咳嗽,甚至出现青紫。食道呈盲端的宝宝,乳汁停留在咽部,呼吸时会有声音。食道气管瘘的宝宝在喂奶时会出现呛咳、气促和青紫。食道功能不全的宝宝容易溢乳。
??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
严重程度与吸入的量和次数有关。少量或偶尔吸入可能导致支气管炎,症状包括咳嗽、喘息和气促。大量吸入会导致肺炎,一次大量吸入甚至可能引起窒息,呼吸停止。恢复呼吸后,宝宝会出现明显的气促和肺部罗音。长期多次吸入可能导致音质性肺炎,最终导致肺纤维化或支气管扩张症。
?X线表现
早期由于异物刺激支气管,发生痉挛,不完全阻塞,X线表现为广泛的肺气肿和支气管炎性改变,肺门影增宽,肺纹理增粗或出现炎症的斑片影。反复吸入累及间质,形成间质性肺炎。
?及时诊断和治疗
拍片是诊断宝宝吸入性肺炎的好方法。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还可能引发肺脓肿。如果你有任何关于宝宝吸入性肺炎的疑问或担忧,请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延烧,台湾也开始陆续出现幼童确诊的案例。不过相比成年人,小孩子的症状比较轻微,更不容易被发现其实是新冠肺炎。林口长庚医院小儿急诊科医师吴昌腾则表示,还是有一些症状可以稍微注意一下,但不需要太过紧张,更重要的是关心彼此家人间的健康。
?常见症状
幼童常见的症状:无来由的发烧、咳嗽、拉肚子或呕吐。
?小于1岁的孩子
小于1岁的孩子,免疫力只有健康成年人的6~7成,几乎跟年长者相当,所以有严重并发症,或是死亡的机率也会比较高。
?大于1岁的孩子
对于大于1岁的孩子,其实只要注意几个症状警讯,平时落实勤洗手、戴口罩、做好防疫措施,不需要太过恐慌。
??发烧
大约有56%的孩子会发烧,不过小孩子比较不容易发高烧,可能都是38°C左右的温度,所以容易被忽略。不过只要符合下列几个要件,就建议可以就医:不明原因发烧;反复发烧,退烧后又发烧,或是体温一直高高低低起伏。
?咳嗽
大约有54%的孩子会咳嗽,持续咳嗽3天以上,建议就医。
?拉肚子
现在也陆续看到有拉肚子等肠胃道症状,或是味觉、嗅觉的失调,这些症状在小孩子身上并不多,不过拉肚子、呕吐的症状,是一个可以注意的点。突然开始拉肚子或呕吐,建议就医。
????就医建议
有出国史、旅游史,或接触者有旅游史、接触史,建议就医。肠胃道的症状在小孩子身上满常见的,所以在紧张就医之前,还是要厘清小孩子接触过哪些人、是不是有高危险群,这样也比较方便医师判断。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