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角膜炎,需要采取消炎眼药水进行消炎治疗的,可以考虑去医院眼科检查一下,然后按照临床医生的医嘱进行消炎治疗,做好眼部清洁卫生。如果母乳喂养的宝宝,产妇的饮食要清淡,温和,避免各种辛辣,腥味,内火偏重等食物的摄入,每天给孩子喝一点点温开水。
这种情况有可能是仍然存在泪囊炎,泪道存在狭窄及炎症感染未及时消退的情况下会出现目前的情况。最好是多进行几次冲洗,泪道冲洗往往难以短时间有效。平常注意配合使用滴眼液消炎治疗。一般泪道完全通畅没有存在炎症感染的情况下不会复发的。
泪囊炎一般表现为慢性和急性两种,而以慢性最常见。急性泪囊炎常是慢性泪囊炎的急性发作,原因是由于毒力强的细菌如链球菌或混合肺炎链球菌等感染所致。泪囊炎是由于患者长时间患沙眼、慢性结膜炎或慢性鼻炎,累及鼻泪管黏膜,造成鼻泪管阻塞。
病因:
确切原因至今尚无定论,泪囊炎常继发于邻近组织,如结膜鼻腔和鼻旁窦的炎症,或一些特殊感染如结核或梅毒等。原发于泪道系统者,原因不清楚。
临床表现:
1、急性泪囊炎
一般鼻根部泪囊区皮肤会出现红、肿、热、痛的现象,甚至同侧面部肿胀,有时伴有耳前和颌下淋巴结肿大和压痛,眼部流泪,泪小点处可以伴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当脓肿局限时可以自皮肤面破溃。通常多数患者有慢性泪囊炎病史。
2、慢性泪囊炎
多表现为流泪,挤压患眼泪囊区可以看到自泪小点涌出大量脓性或者浆液性的分泌物,患眼泪道冲洗不通畅。
检查:
1、血常规检查:
急性泪囊炎时进行血液常规检查可明确感染的程度和性质。
2、泪囊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明确感染的性质和致病菌的种类,并为药物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3、病理学检查。
4、CT检查:
慢性泪囊炎形成囊肿时,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囊状水样密度影,脓肿的密度略高于水的密度。强化扫描有不同程度的环形强化。
5、泪囊造影:
在冲洗泪道、压迫泪囊后,经泪小点注入20%碘油或60%泛影葡胺1~2ml,拭去结膜囊残留造影剂,摄眶正、侧位像,观察造影剂充盈情况。
诊断:
1、溢泪,内眦部结膜充血,皮肤常有湿疹。
2、以手指挤压泪囊部,有黏液或黏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流出。
3、可由于分泌物大量聚积,泪囊逐渐扩张,内眦韧带下方呈囊状隆起。
4、CT检查、病理检查、泪囊造影等有助诊断。
治疗:
除去泪囊感染灶,建立鼻内引流通道,为治疗的基本原则。
1、药物治疗:
局部滴用各种抗生素眼液,3~4次/天,滴药前挤压排空泪囊内分泌物,药液才能被吸入泪囊;全身用磺胺或抗生素,脓性分泌物可以消失,但不能解除阻塞和潴留,作为手术前的准备。
2、冲洗泪道:
为了彻底清除脓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泪囊脓液冲洗干净后,再注入0.3~0.5ml抗生素。采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溶纤维素混合液冲洗,对于早期尚无固定形瘢痕的阻塞可以有较好的疗效。
3、泪道插管术:
阻塞部位在鼻泪管处的患者,可以考虑泪道插管手术。先探通泪道,再进行泪道扩张,并置入泪管。
4、泪囊鼻腔吻合术:
将局部鼻腔黏膜和泪囊通过手术吻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引流泪液的通道。
5、泪囊摘除手术:
应根据情况选择其适应证:萎缩性鼻炎,狼疮、结核、梅毒患者,泪囊周围组织炎症或筛窦化脓性炎症,恶性肿瘤,角膜炎症,内眼炎,眼外伤等应首先考虑泪囊摘除。
参考资料
.国家卫生计生委权威医学科普项目传播网络平台/百科名医网[引用时间2018-3-9]
引言:结膜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科疾病。一旦患上结膜炎,必须立即进行治疗,否则会对眼睛造成不好的影响。那么,宝宝结膜炎该如何治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
一、为何会得结膜炎过敏结膜炎是过敏引起的结膜炎症反应,过敏原不容易检测。 一般对空气传播的特定过敏原发生过敏反应。 常见的过敏原包括灰尘、花粉类、枯草、牧草和杂草等,也有可能被鱼贝类等药物和食物诱发。 治疗眼睛发痒流泪的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最重要的是要避免已知的过敏原。 因为过敏反应发生的机制是过敏原与进入眼睛和结膜肥大细胞的免疫球蛋白抗体结合,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这些组胺使小血管扩张,产生红、肿、痒的症状。
二、如何治疗首先要注意预防感冒,不要恶化病情,如果是过敏导致的,要注意不要接触过敏原,以免宝宝经常揉揉导致感染恶化,影响恢复。 在婴儿治疗期间,主要以局部用药为主,可以涂抹适合婴儿的眼药水和眼药水进行治疗。?婴儿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幼儿园有患有结膜炎疾病的婴儿时,要注意远离,避免交叉感染。 如果是过敏引起的婴儿,请注意不要接触过敏原,注意饮食不要吃海产品等刺激性食物,以免诱发和恶化症状。 婴儿结膜炎的时候,只要马上对症治疗,马上就会恢复。 一般不会影响婴儿的视力。 所以,宝妈们不要担心。 但是,如果结膜炎对症下药晚,导致病情恶化,就容易发生角膜炎,影响宝宝的视力。
?眼睛发痒的时候可以降温,但要注意不要用手揉眼睛和烫东西。 另外,发病期间最好不要吃羊肉和鱼贝类。其次,要注意营养和锻炼,养成生活习惯,增强体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