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尿床应该去医院挂小儿科或者是泌尿外科进行治疗。尿床可能是泌尿系统还没有发育好引起的,也可能是存在泌尿系统方面的疾病导致的,比如尿道炎等。
出现了尿床后,最好不要对孩子进行呵斥,要勤换被褥,以免造成皮肤感染等现象。
我们都知道宝宝在她们小的时候由于没有控制力很容易就会出现尿床的情况,但到了一定的年龄如果还出现尿床的现象,家长们就需要重视起来了,那么你知道儿童遗尿症怎么治吗?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跟着我一起来看看问题的正确答案吧。
儿童遗尿症怎么治遗尿症的病因很多,一般不是单一因素,常见的有遗传因素,发育迟缓,睡眠因素,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尿路病变等等。当儿童有遗尿症状时,应当进行常规检查,如体格检查,尿常规,B超,骶尾X线片以排除器质性的病变。遗尿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生活习惯的改变,行为疗法,心理治疗,训练,以及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1.家长不要因此打骂责备小孩,要多关心体贴患儿。2.傍晚后限制水量的摄入,睡前排尿。3.夜间定时唤醒患儿,唤醒次数逐渐减少,做定期排尿,并结合中药治疗。4.如果通过上述方法不能改善,要考虑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胆碱类药物,这类药物停药后可能复发,因此要逐步减量至停药。
对于这种情况,首先要改变孩子的作息习惯。大多是睡前的习惯不好引起的,比如睡前喝太多的水分、晚饭吃得也比较晚,属于不良习惯,要避免、纠正,在睡前2小时就要禁止过多的摄入水分,不要喝牛奶以及其他饮料等。另外,在睡前一定要养成排便的习惯,从而能够增加膀胱充盈量。其次,药物治疗。如果孩子属于神经性的遗尿症,可以服用中成药,比如调补脾肾的中成药,常用的有缩泉胶囊等。再次,可以应用遗尿警报器,比如孩子在夜间凌晨1点左右会出现遗尿,家长要设置警报器在提前半个小时的时候把孩子叫醒,让孩子排便,从而能够改善孩子的遗尿症状。
儿童遗尿症挂什么科小儿遗尿症患者在各类医院的儿科、泌尿外科、中医科、全科等科室均可见。通常患儿家属无法明确小儿遗尿症的诊疗科室,临床上,建议此类患者,需到有儿科、泌尿专科的正规医院进行治疗。首选儿科内的肾科,也可选择中医儿科,较严重的患儿需到泌尿外科,部分医院现已开设小儿遗尿专科门诊,家长可让患儿在小儿遗尿症专科进行诊治。
小儿遗尿症表现为夜间遗尿、夜间尿床,日间遗尿较少见。小儿遗尿可能与遗传因素、疾病因素、深度睡眠、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不能产生足够的抗利尿激素以及一些环境因素等有关。中医角度跟肾虚有关。治疗方面一般是:心理治疗,比如多劝慰鼓励,少斥责、惩罚,减轻小儿的心理负担等。还有一些行为训练疗法,包括:排尿中断训练、忍尿训练、定时训练等。药物治疗可以选择丙咪嗪、奥昔布宁、麻黄素、去氨加压素等。看医生的时候建议挂泌尿外科。
一些儿童偶然尿床也是常见的现象。这可能是生活中的紧张情绪所致,如生活的重大变化,改变睡觉环境或地方,迁移新居,父母离异等。受虐待的儿童也可能会导致遗尿。为找出尿床原因,医生会问你如下问题:A是否有家族性尿床史;B孩子多长时间排一次小便;C什么时候尿床,白天是否活动量大,情绪不稳或异常紧张等;D是否在喝水多或喝了碳酸类饮料、咖啡因、柑橘类果汁或大量水后尿床的;E孩子排尿时有何异常或尿液有何异常。有些父母担心孩子尿床是由于疾病或生理性问题造成的。其实,这种概率很小。仅占尿床儿童的1%。导致尿床的疾病或缺陷主要有:膀胱肾感染、糖尿病、泌尿系统缺陷。许多学龄儿童有家族性尿床史。这些儿童的父亲或母亲至少有一位小时候也是尿床的,多数情况下,要到了同他们的父母亲停止尿床的相同年龄时才不会再尿床了。
多数孩子的尿床现象是可以通过采取措施而加以控制的,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趋于好转,到了十几岁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不会再尿床了,成年期尿床的比例仅有1%。
对待尿床的孩子要注意纠正方法,不应伤害其自尊心。尿床的孩子也有自己的苦恼。如不敢在朋友家住宿,不敢参加夏令营。当被发现尿床时,他们会感到尴尬或不安。应让孩子知道,尿床不是他本人的过错。事实上,无论孩子怎样努力,他还是控制不住尿床,不要以此做为笑料。更不要大惊小怪。
五条尿床的处理方法
1. 睡前采取措施:睡觉前让孩子排尿,避免喝大量的液体;
2. 利用尿床警报器:如果孩子已经7、8岁了还是尿床,这时应该使用尿床警报器,当警报器探测到尿液时,即开始报警。因此,孩子就会醒来排尿。这种警报器在多数药店都可买到。价值是50美圆。其有效率为60~90%。但当用上一段时间后,停止使用时,有些儿童可能又会复发尿床。
3. 铺胶皮或塑料布:将胶皮或塑料布铺在床单和裤子之间。
4. 让孩子自己换床单或铺床:鼓励孩子自己更换床单,这不仅让孩子有责任感,同时也会避免让家庭成员知道后的尴尬。但如果家庭成员中其他人都不做这种家务活,这时他会认为这是一种对他的惩罚,则不应让他做。
5. 做膀胱撑大锻炼:让孩子在白天逐渐延长两次排尿之间间隔时间。以使膀胱慢慢撑大。这种训练最好在医生指导下,由家长监督实施。
当以上五种方法均不能奏效时,应采取药物疗法。但以药物治疗尿床这一问题尚有争议。因为,尿床随着年龄的增大,会好转的。不能算是疾病。若使用药物。恐怕是弊多利少。药物不仅会有副作用,而且也可能不起作用。
------------------------------------------------
5岁以上儿童在睡眠中出现无意识遗尿或尿床,这种现象至少每周两次以上且持续超过半年即可诊断为小儿遗尿症。
国外统计显示,遗尿症发病率平均为10%~15%。而小儿遗尿症的病因目前研究认为有多种相关因素如:遗传因素、膀胱功能不完善、神经中枢睡眠觉醒障碍、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等等。在门诊,医生常需询问遗尿症患儿的家族史,研究发现若父母一方患遗尿,孩子就有1/2的可能性尿床。而继发性遗尿症多涉及肾内科、内分泌、泌尿科、神经、心理等多方面的器质性疾病,需及早诊治。
研究表明,长期遗尿可对患儿的心理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多数尿床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孩子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不爱与人交往,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不敢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如夏令营、军训、旅游等,处事能力差。家长对孩子的责备和惩罚更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这必然会影响孩子身心发育及正常能力和潜质的发挥。继发性遗尿症也常因存在潜在疾病未能及时就诊而延误治疗。
遗尿症可以治好吗?多数患儿经过治疗后尿床情况明显改善,部分有遗传因素的遗尿症患儿通常在父母终止尿床的年龄可以自发痊愈。
有遗尿家族史的孩子如何预防尿床?此类孩子不宜长时间穿纸尿裤,应该自幼有目的地训练按时排尿,特别是夜间排尿要设法使孩子清醒,年龄稍大的儿童可以在固定的时间上闹钟叫醒他们去排尿,以建立条件反射。
遗尿症小儿的生活起居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首先应该避免白天过度劳累,按时休息,晚上早点睡觉,因入睡后3小时膀胱内便贮存一定的尿液,而此时正是睡眠最深的时候,孩子很难自己醒来,家长睡前叫醒孩子排尿一次,可避免尿床;晚饭不要过咸,晚餐后少吃甜食和高蛋白饮料,以免引起口渴;鼓励孩子白天多饮水,晚饭后尽量少喝水和饮料、牛奶等,可吃水果。同时家长应提醒孩子夜间起床排尿,对孩子的进步应及时鼓励和表扬,帮孩子树立信心。
----------------------------------
小儿尿床需综合治疗
有的家长认为小孩尿床是天经地义的,可是如果小孩过了5岁,仍然经常尿床就需要重视了。5岁以上的小孩每月尿床2次以上超过3个月,而没有其他神经和泌尿系统疾病就可以诊断为遗尿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会渐渐受到影响。
长期尿床会使孩子易患泌尿系统感染,夏天容易发生外阴部皮炎,冬天尿床后容易受凉感冒。但更应引起家长重视的是因尿床产生的心理阴影和情绪负担会导致孩子自卑,性
格内向,不爱交往,不敢参加夏令营、军训、旅游等集体活动。不少家长由于医学知识欠缺,常把尿床归罪于孩子夜间懒于起床小便,因此对孩子责备和惩罚,更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虽然随年龄的增大,多数孩子最终停止尿床,但时间需要几年,且仍有1%的患者进入青春期后还会持续尿床。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患有遗尿症,家长需要积极的予以治疗。
遗尿症强调综合治疗,包括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排尿功能训练、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和中医治疗。在寻求儿科医生帮助的同时,家长应鼓励孩子树立战胜遗尿症的自信,减轻孩子的焦虑等心理负担。没有尿床时家长予以表扬;尿床的第二天,家长应该要求孩子一起清洁床铺和衣物。白天可以督促孩子进行排尿功能训练,具体如下:让孩子饮水,延缓排尿,直至不能耐受为止。在排尿时让孩子突然停止一会儿,然后继续排尿。对于年长儿还可以作括约肌的训练,帮助控制排尿。括约肌训练可分为两个步骤,先让患儿紧闭双眼,然后睁大眼睛,每天做3—5分钟,持续1周;接着教患儿在仰卧位时,双足交替背屈和趾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