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惊风是什么症状

时间: 阅读:9913
新生儿惊风是什么症状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凌泉

凌泉

2025-10-13 12:28:26

小孩惊风多数容易出现抽搐昏迷的症状,目前如果经常睡觉的时候惊醒或者有颤抖,确实不排除是一些惊风。最好还是要到医院做一下详细的检查。平时有必要的话也可以服用一些镇静安神的药物,具体用药请遵医嘱,同时也可以配合做一下小儿推拿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5-16 20:20:03

      惊厥(convulsion)俗称抽筋、抽风、惊风,也称抽搐。表现为阵发性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动,多伴有两侧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神志不清。有时伴有口吐白沫或嘴角牵动,呼吸暂停,面色青紫,发作时间多在3~5分钟之内,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是小儿常见的急症,尤以婴幼儿多见。
      惊厥是急诊症状,必须立即紧急处理。惊厥发作时,患儿应取侧半卧位,松解衣领,指压人中,轻扶肢体,避免关节损伤和摔倒。可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唾液或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惊厥停止后,喉头分泌物多时,用吸痰器吸出痰液,并立即短时间给氧。惊厥后出现呼吸困难或暂停时,应做人工呼吸。
      对症治疗
      ①止惊:止惊药物首选作用迅速的安定。地西泮脂溶性高,易进入脑组织,注射后1~3分钟即可生效,但作用维持时间较短(15~20分钟),必要时15~20分钟后可重复应用。或选10 %水合氯醛灌肠。在给予安定的同时或随后,此外还可应用作用时间较长的苯巴比妥维持止惊效果。
      对典型热性惊厥患儿一般只需要针对原发病治疗,对于发作频繁者也可短程预防治疗,仅少数复杂性热性惊厥可考虑丙戊酸钠或苯巴比妥长程预防治疗。但关于热性惊厥的预防目前并未达成共识。
      ②退热:热性惊厥为引起小儿惊厥的最常见病因,应注意设法迅速降温。①药物降温: 可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口服。②物理降温:温水浴、冰袋等均为有效的降温措施,除3个月以下小婴儿可单独应用外,其他年龄患儿仅在药物降温后应用才有可能奏效。
      ③防治脑水肿:反复惊厥发作者或发作呈惊厥持续状态者,常有继发性脑水肿,应加用20%甘露醇减轻脑水肿。

  • 云胡不喜
    回复
    2024-05-16 20:20:03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重病证,以临床出现抽搐、昏迷为主要特征。又称“惊厥”,俗名“抽风”。任何季节均可发生,一般以1~5岁的小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其病情往往比较凶险,变化迅速,威胁小儿生命。
    本病西医学称小儿惊厥。其中伴有发热者,多为感染性疾病所致,颅内感染性疾病常见有脑膜炎、脑脓肿、脑炎、脑寄生虫病等;颅外感染性疾病常见有高热惊厥、各种严重感染。不伴有发热者,多为非感染性疾病所致,除癫痫外,还有水电解质紊乱、低血糖、脑外伤、脑瘤等。
    (一)急惊风【概述】急惊风病因以外感六淫、疫毒之邪为主,偶有暴受惊恐所致。主要病机是热、痰、惊、风的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其主要病位在心肝两经。小儿外感时邪,易从热化,热盛生痰,热极生风,痰盛发惊,惊盛生风,则发为急惊风。
    本病治疗以清热、豁痰、镇惊、熄风为治疗原则。痰盛者必须豁痰,惊盛者必须镇惊,风盛者必须熄风,然热盛者皆必先解热。豁痰有芳香开窍,清火化痰,涤痰通腑的区分;清热有解肌透表,清气泄热,清营凉血的不同;治风有疏风、熄风的类别,镇惊有清心定惊,养心平惊的差异。
    【治疗】1.风热动风证【症状】发热骤起,头痛身痛,咳嗽流涕,烦躁不宁,四肢拘急,目睛上视,牙关紧闭,舌红苔白,脉浮数或弦数。【方一】银翘散加减【来源】《温病条辨》【组成】金银花12克,连翘9克,薄菏3克,防风9克,蝉蜕3克,菊花9克,僵蚕3克,钩藤6克。
    【功效】疏风清热,熄风止痉。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金银花、连翘、薄菏疏风清热,防风、蝉蜕、菊花祛风解痉,僵蚕、钩藤熄风定惊。另加服小儿回春丹以清热定惊。
    【按语】喉间痰鸣者,加竹黄、瓜蒌皮清化痰热;高热,便秘、乳蛾红肿者,加大黄或凉膈散釜底抽薪。以往有高热惊厥史患儿,在感冒发热初起,宜加服紫雪散以防惊厥发作。
    2.气营两燔证【症状】起病急骤,高热烦躁,口渴欲饮,神昏惊厥,舌苔黄糙,舌质深红或绛,脉数有力。【方一】清瘟败毒饮加减【来源】《疫疹一得》【组成】连翘12克,石膏9克,黄连9克,黄芩9克,栀子6克,知母6克,生地9克,赤芍9克,玄参6克,丹皮9克,石决明9克,钩藤9克。
    【功效】清气凉营,熄风开窍。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连翘、石膏、黄连、黄芩、栀子、知母清气透热,生地、水牛角、赤芍、玄参、丹皮清营凉血,羚羊角、石决明、钩藤熄风平肝。
    【按语】神志昏迷加石菖蒲、郁金,或用至宝丹、紫雪丹熄风开窍;大便秘结加生大黄、芒硝通腑泄热;呕吐加半夏、玉枢丹降逆止吐。
    3.邪陷心肝证【症状】高热烦躁,手足躁动,反复抽搐,项背强直,四肢拘急,口眼相引,神识昏迷,舌质红绛,脉弦滑。【方一】羚角钩藤汤加减【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组成】羚羊角1.5克,钩藤9克,僵蚕3克,菊花9克,石菖蒲3克,川贝母6克,广郁金1.5克,龙骨9克,竹茹9克,黄连9克。
    【功效】清心开窍,平肝熄风。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羚羊角、钩藤、僵蚕、菊花平肝熄风,石菖蒲、川贝母、广郁金、龙骨豁痰清心,竹茹、黄连清化痰热。同时,另服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
    【按语】热盛加生石膏、知母清热泻火;便干加生大黄、玄明粉泻热通便;口干舌红加生地、玄参养阴生津。
    4.湿热疫毒证【症状】起病急骤,突然壮热,烦躁谵妄,神志昏迷,反复惊厥,呕吐腹痛,大便腥臭,或夹脓血,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方一】黄连解毒汤加味【来源】《肘后方》【组成】黄芩9克,黄连9克,黄柏6克,山栀6克,白头翁6克,秦皮6克,钩藤6克,石决明9克。
    【功效】清化湿热,解毒熄风。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黄芩泻上焦之火,黄连泻中焦之火,黄柏泻下焦之火,山栀通泻三焦之火,导火下行,四药合用,苦寒直折,泻火解毒。白头翁、秦皮清肠化湿,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
    【按语】舌苔厚腻,大便不爽加生大黄、厚朴清肠导滞,泻热化湿;窍闭神昏加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频繁抽风加紫雪丹平肝熄风;呕吐加玉枢丹辟秽解毒止吐。
    5.惊恐惊风证【症状】暴受惊恐后突然抽搐,惊跳惊叫,神志不清,四肢欠温,舌苔薄白,脉乱不齐。【方一】琥珀抱龙丸加减【来源】《活幼新书》【组成】琥珀1克,朱砂1克,金箔少量、胆南星6克,天竺黄3克,人参6克,茯苓6克,淮山药9克,甘草6克,菖蒲3克,钩藤9克,石决明9克。
    【功效】镇惊安神,平肝熄风。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琥珀、朱砂、金箔镇惊安神;胆南星、天竺黄清化痰热;人参、茯苓、淮山药、甘草益气扶正;菖蒲、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开窍。
    【按语】抽搐频作加止痉散熄风止痉;气虚血少者加黄芪、当归,白芍、酸枣仁益气养血安神。
    (二)慢惊风【概述】慢惊风多见于大病久病之后,气血阴阳俱伤;或因急惊未愈,正虚邪恋,虚风内动;或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脾肾两虚,筋脉失养,风邪人络。
    慢惊风病位在肝、脾、肾,病理性质以虚为主。多系脾胃受损,土虚木旺化风;或脾肾阳虚,虚极生风;或肝肾阴虚,筋脉失养生风。
    本病的治疗,以补虚治本为主。土虚木旺,治以健脾平肝;脾肾阳虚,治以温补脾肾;阴虚风动,治以育阴潜阳。治疗过程中,可结合活血通络,化痰行瘀之法。
    【治疗】1.土虚木亢证【症状】形神疲惫,面色萎黄,嗜睡露睛,四肢不温,足跗及面部轻度浮肿,神志不清,阵阵抽搐,大便稀薄,色带青绿,时有肠鸣,舌淡苔白,脉细弱。【方一】缓肝理脾汤加减【来源】《医宗金鉴》【组成】党参6克,茯苓6克,白术9克,山药6克,扁豆9克,炙甘草6克,煨姜3克,桂枝6克,白芍9克,钩藤6克。
    【功效】温运脾阳,扶土抑木。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党参、茯苓、白术、山药、扁豆、炙甘草健脾益气,煨姜、桂枝温运脾阳,白芍、钩藤平肝熄风。
    【按语】阳虚寒盛去桂枝,加附子、肉桂温补脾肾;腹泻不已加诃子、肉豆蔻、乌梅炭敛肠止泻;方颅发稀,夜寐哭闹不安,加生牡蛎、生龙骨平肝潜阳。
    2.脾肾阳虚证【症状】面色苍白或灰滞,囟门低陷,精神极度萎顿,沉睡昏迷,口鼻气冷,额汗涔涔,四肢厥冷,手足蠕蠕震颤,大便澄澈清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方一】固真汤合逐寒荡惊汤加减【来源】《证治准绳》【组成】党参9克,黄芪9克,白术6克,茯苓6克,炙甘草6克,炮附子1.5克,肉桂2克,川椒3克,炮姜3克,灶心土3克。
    【功效】温补脾肾,回阳救逆。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温补脾气,炮附子、肉桂、川椒、炮姜、灶心土温阳救逆。
    【按语】抽搐频频加龙齿、钩藤平肝熄风;阳气回复后改用理中地黄汤或可保立苏汤,以阳中求阴,使阴阳维系,阳生阴长而搐定。
    3.阴虚风动证【症状】虚烦疲惫,面色潮红、低热消瘦、震颤瘛疚,或肢体拘挛,手足心热,大便干结,舌光无苔,质绛少津,脉细数。【方一】大定风珠加减【来源】《温病条辨》【组成】鸡子黄6克,阿胶6克,地黄9克,石斛6克,麦冬9克,龟板5克,鳖甲3克,牡蛎9克。
    【功效】育阴潜阳,滋水涵木。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鸡子黄、阿胶、地黄、石斛、麦冬滋阴养血,龟板、鳖甲、牡蛎潜阳熄风。
    【按语】阴虚潮热加银柴胡、青蒿、地骨皮以清虚热;搐搦不止者,吞服止痉散熄风止痉;强直瘫痪者,加全蝎、蕲蛇、乌梢蛇、地龙、白僵蚕搜风剔邪,但风药多燥,故宜佐养血润燥之品。
    4.肾精亏损证【症状】由解颅、佝偻病等病导致,并伴有肢体抽搐,斜视凝视,一时性失言失聪或局部颤动,抽出过后,恢复常态,舌淡嫩,脉沉弱。【方一】地黄饮子加减【来源】《丹溪心法》【组成】熟地9克,山萸肉6克,巴戟天6克,肉苁蓉6克,炮附子1.5克,五味子3克,麦冬6克,石斛6克,石菖蒲3克,远志3克。
    【功效】固本培元,益阴潜阳。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熟地、山萸肉滋养肾阴;巴戟天、肉苁蓉、炮附子温补元阳;五味子、麦冬、石斛滋养肺阴;石菖蒲、远志宁神开窍化痰。
    【按语】抽搐频繁者,去附子,加全蝎、地龙、天麻、龙齿、钩藤平肝熄风止痉;肢体强直瘫痪者,加当归、红花、鸡血藤养血活血。
    ◎第五章耳鼻喉科常见病症实用奇方名药中华实用方剂大典丛书◎第五章耳鼻喉科常见病症实用奇方名药第五章耳鼻喉科常见病症

  • 远志
    回复
    2024-05-16 20:20:03

    惊厥也就是通常所讲的抽风、抽筋、惊风,也叫做抽搐,它是一种儿科常见病,惊厥是一种最常见的小儿神经系统症状,也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性重症病,一般临床表现为肢体节律性运动、昏迷。
    ?婴幼儿常见
    惊厥又称抽搐,俗名抽风或惊风,一般常见于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可以发生在任何季节。
    ?潜在危险
    一些惊厥是具有潜在危及生命的危险,一般短暂的惊厥对大脑没有什么明显影响,但长期惊厥尤其是癫痫持续状态,则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的损害。
    ?发作前兆
    惊厥发作之前比较少有前兆,但是如果见到下面症状时应警惕惊厥的发作:神情惊恐,极度烦躁,呼吸突然急促、暂停或不规律,体温骤升,精神紧张,四肢张力突然增加,面色巨变等。
    ?急救措施
    惊厥一般是突然发作的,发作时家长不要慌张,应该保持婴儿呼吸通畅,防止跌伤碰伤,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 景天
    回复
    2024-05-16 19:19:53

    四肢抽动、肌肉抽动,还翻白眼!当宝宝突然发生这样的表现,想必让你惊吓的同时,更加心急吧。宝宝这是怎么了呢?!怎么会这样呢?冷静!宝宝很有可能是得了一种急性病症:小儿惊厥。

    什么是小儿惊厥

    相信你的脑中有无数个疑问:小儿惊厥?这是什么病症?为什么我的宝宝会突发这种病症?首先,我们来解答一下,什么是小儿惊厥。

    惊厥,也叫惊风、抽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性病症,特别是3岁以内的宝宝更为多见。这种病症是由于大脑的器质和功能异常所致。惊厥发作的典型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同时发生全身或局部的强直性(僵直)或阵挛性(抽动)的面部及四肢肌肉的抽搐,多伴有双眼上吊,凝视或斜视、口吐白沫、屏气、面部青紫,部分患儿还出现大小便失禁。发作时间由数秒到数分钟。抽搐停止后多进入睡眠状态。小儿惊厥的发病率很高,约5~6%的宝宝曾有过一次或多次惊厥。惊厥频繁发作或持续状态危及生命,或可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而且也影响宝宝智力发育和健康。

    惊厥通常可以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感染性惊厥也称为热性惊厥,它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紧急症状,在婴幼儿更为多见,好发年龄为6个月~5岁,以9个月~20个月为高峰,其发病率约为2%~4%,在欧美为2%~5%。热性惊厥大多由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引起,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其发作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意识突然丧失,多伴有双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面肌或四肢肌强直,痉挛或不停地抽动。发作时间可由数秒至几分钟,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严重的热性惊厥可遗留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非感染性惊厥也称为无热惊厥,它常见于代谢性疾病、营养障碍性疾病(如氨基酸代谢性疾病、苯丙酮尿症、低钙、低钠、高钠、低钾、低血糖、维生素B6依赖症);各种中毒性脑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先天畸形、外伤等)、癔病、癫痫等。此类疾病通常不发热,但有时因惊厥时间较长,也可以引起体温升高。此时发热为惊厥的后果而不是原因,一般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寻找疾病的原发灶和病因后,热性惊厥和无热惊厥不难鉴别。

    小儿惊厥的症状

    那么,怎么能确定宝宝是患上了小儿惊厥呢?这种病症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有些什么症状呢?一般来说,惊厥发作前少数是有先兆的,具体表现如下:极度烦躁或不时“惊跳”,精神紧张,神情惊恐,四肢肌张力突然增加,呼吸突然急促,暂停或不规律,体温骤升,面色剧变,瞳孔大小不等,边缘不齐。

    惊厥典型表现是突然起病、意识丧失、头向后仰、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部或四肢肌肉呈阵挛或强直性抽搐,严重者可出现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不整、青紫或大小便失禁、惊厥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或更长。继而转入嗜睡或昏迷状态。在发作时或发作后不久检查,可见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病理反射阳性等体征,发作停止后不久意识恢复。低钙血症抽搐时,患儿可意识清楚。若意识尚未恢复前再次抽搐或抽搐反复发作呈持续状态者,提示病情严重,可因脑水肿、呼吸衰竭而死亡。如抽搐部位局限且恒定,常有定位意义。

    新生儿惊厥常表现为无定型多变的各种各样的异常动作,如呼吸暂停、不规则,两眼凝视、阵发性苍白或紫绀。全身性抽动者不多,常表现为呼吸节律不整或暂停,阵发性青紫或苍白,两眼凝视,眼球震颤,眨眼动作或吸吮、咀嚼动作等。婴幼儿惊厥有时仅表现口角、眼角抽动,一侧肢体抽动或双侧肢体交替抽动。

    危重型惊厥表现为: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或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完全恢复。而单纯性高热惊厥常见于6个月至4岁宝宝,多在发热早期发生,持续时间短暂,在一次发热疾病中很少连续发作多次。常在发热12小时内发生,发作后意识恢复快,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热退一周后脑电图恢复正常。 >>宝宝高热惊厥的典型症状

    复杂性高热惊厥的发病年龄不定,常在6个月以前或6岁以后发生,起初为高热惊厥,发作数次后低热甚至无热时也发生惊厥。有时反复发作多次,一次惊厥时间较长,超过15分钟为危重型惊厥。

    小儿惊厥的病因

    宝宝正乖乖地坐着玩儿,突然脑袋一歪,眼球突出口吐白沫全身抽搐起来,妈妈吓坏啦,马上抱起孩子就往医院跑。眼球外凸、四肢僵直或抖动、神志不清甚至尿失禁,这些都是婴儿惊厥的典型症状。婴儿惊厥发病突然,病情凶险,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导致小儿惊厥的病因有很多,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学习!

    引起惊厥的几种常见疾病有:高热惊厥、颅内感染、中毒性脑病、婴儿痉挛症、低血糖症、低镁血症、中毒、低钙血症等。而在不同年龄阶段,引起小儿惊厥的原因也不同。

    新生儿期:产伤、窒息、颅内出血、败血症、脑膜炎、破伤风和胆红素脑病多见,有时也应考虑到脑发育缺陷、代谢异常、巨细胞包涵体病及弓形体病等。

    婴幼儿期: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颅内感染、手足搐搦症、婴儿痉挛症多见,有时也应注意到脑发育缺陷、脑损伤后遗症、药物中毒、低血糖症等。

    儿童期:中毒性脑病、颅内感染、癫痫、中毒多见,有时须注意颅内占位性病变和高血压脑病等。

    如何预防小儿惊厥

    小儿惊厥对宝宝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危及宝宝的健康和智力发育。正所谓预防胜于治疗,要想宝宝远离小儿惊厥,就要积极进行预防,主要方法有:

    1、加强护理和体格锻炼。天气变化时,适时添减衣服,避免受凉;尽量不要到公共场所、流动人口较多的地方去,如超市、车站、电影院等,以免被传染上感冒;如家中大人感冒,需戴口罩,尽可能与宝宝少接触;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多让宝宝到室外活动,使机体能适应环境,提高宝宝抵抗力,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2、要注意营养均衡。宝宝除了奶类饮食以外,还应当及时添加辅食,比如鱼肝油、钙片、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以及各种矿物质,不能让宝宝饥饿,以免发生低钙和低血糖性惊厥。

    3、要适当合理用药,防止宝宝误服有毒的药品。

    4、加强看护。宝宝退热后,要观察体温、出汗情况。若汗出热退,则病情好转,及时为宝宝擦干身体,更换衣服及被褥,以防受凉。此外,要防止宝宝撞跌头部引起脑外伤,更不能随意用手打宝宝头部。

新生儿气管炎

新生儿补鱼肝油补多久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