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有脑损伤的后遗症,可能会有一定的肢体的活动上来的情况,目前孩子还比较小,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康复训练,平时主要就是注意,对孩子的具体选择进行局部的按摩,同时也可以适当的补充一些钙剂,来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等孩子一两岁的时候,要帮助孩子逐渐的学会走路。
婴幼儿大动作训练包括哪些
婴幼儿大动作训练包括哪些,婴幼儿时期的动作发展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及时的帮助孩子解决了,看看婴幼儿大动作训练包括哪些。
婴幼儿大动作训练包括哪些11个月的大动作:俯卧时能够抬头片刻
测评方法:
让宝宝趴在床上脸向下,双臂弯曲放在胸前,妈妈们在宝宝前面用摇铃引逗宝宝抬头。如果宝宝能够下颌离开床面,自行抬头2秒,就算通过。
2个月的大动作:俯卧抬头离床面45度
测评方法:
让宝宝俯卧在床上,然后双臂弯曲放在胸前,同样是妈妈在前面用玩具引逗宝宝。如果宝宝可自行抬头,且面部与床呈45°角度,就算通过。
3个月的大动作:
俯卧抬头离床面90度。测评方法同前面,只是与床呈90°的角度。
头能竖直且平稳。测评方法:抱直宝宝,观察宝宝的头竖直情况,如果超过10秒就算通过。
仰卧转侧卧、俯卧前臂撑起。测评方法: 宝宝仰卧在平板床上,妈妈用玩具引逗宝宝,不能主动帮助宝宝,让宝宝自己侧翻;然后让宝宝俯卧,两臂放在胸前,看宝宝是否用张开的双手或者前臂支撑身体,脸是否看向正前方。
4个月的大动作:大人扶着宝宝的腋下和髋部时,孩子能够坐着。
测评方法:
将宝宝抱着坐在大人腿上,两手扶住宝宝的腋下或者髋部,宝宝能平稳坐5秒,就算通过。
5个月的大动作:扶住宝宝的腋下能够站立。
测评方法:
家长用双手扶住宝宝的腋下,站立在床上或者大人腿上时,宝宝能够站立2秒以上,就算通过。
6个月的大动作:独坐片刻和扶着站立。
测评方法:
妈妈们让宝宝坐在床上,不用扶着,然后给玩具让宝宝玩耍,他们能够独立坐30秒以上就算通过;另外,扶着宝宝的双臂让他们站立,能够直站5秒左右也算通过。
7个月的大动作:独坐自如和扶着站立。
测评方法:
让宝宝独自坐在床上,家长不要用手去支撑宝宝的身体,如果能够坐十分钟左右,算通过;然后,扶着宝宝的双手手腕腕让他站立,宝宝若是能够站立10秒以上就算通过。
8个月的大动作: 会自己坐起、躺下和会自己匍匐前进。
测评方法:
让宝宝自己躺在床上玩耍,能够从仰卧变成俯卧再变成坐位,并且自己能够躺下。宝宝俯卧的时候,妈妈在前面用玩具去引逗宝宝,鼓励宝宝向前活动,在宝宝爬行的时候,宝宝会以手、腹部为支点向前匍行,能完成就算通过
9个月的大动作: 扶双手走路和双手扶墙站起。
测评方法:
家长将宝宝立于地面扶住宝宝的双手,并鼓励宝宝迈开步伐,一般来说这个月龄的宝宝能迈出三步以上;同时让宝宝坐在床上玩,鼓励宝宝用手扶着墙壁自己站起来,一般来说宝宝可以扶墙站立30秒,若是都能做到,就算通过。
10个月的大动作: 扶物体能够走几步。
测评方法:
家长可以让宝宝扶着椅子、床沿或者小推车,鼓励宝宝向前迈步,一般来说这么大月龄的宝宝能迈3步以上,能做到的宝宝就算通过。
11个月的大动作: 会扶物体行走和独立站稳。
测评方法:
家长把宝宝带到床边或者沙发旁边,用玩具去引逗宝宝,宝宝会扶着东西走5步以上,而且还能够放开扶着的东西,单独站立10秒,就算是通过了。
12个月的大动作: 独自走步。
测评方法:
让宝宝独自站在爸爸妈妈之间,然后通过言语的鼓励或玩具的逗引,让宝宝走到爸爸这边或者妈妈这边,一般来说宝宝能够单独走3-5步,能做到就算通过。
16个月的大动作: 牵大人手上下楼梯。
测评方法:
家长把宝宝带到楼梯的最下方,然后牵着宝宝的一只小手鼓励他走上去,通常来说,宝宝这时候会自己用力迈步,可以上两个台阶,能做到的宝宝就算通过。
24个月的大动作:
两岁的宝宝走路已经非常平稳,跑步也快,会用双脚跳,也会向前跳步,还能从矮的台阶上独立跳下,并且站稳,他们跑跑停停的平衡能力能够控制自如了。
帮助宝宝锻炼“大动作”需要注意什么?
1. 大动作的发展需要骨骼肌肉的配合,不要过早的进行锻炼。
帮助宝宝锻炼大动作时,必须是宝宝的身体状况可以支持他尝试或者完成这样的动作,才可以对宝宝进行大动作的锻炼,不然在宝宝骨骼肌肉还没发育好,就让宝宝过早的进行锻炼的话,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对宝宝的身体造成压力,对宝宝不好。
2. 顺其自然的帮助并鼓励宝宝去锻炼。
宝宝身体发育到一定程度,他们会自然而然的想要探索外面新奇的世界。比如:
当宝宝脊椎发育到一定程度,比较硬时,当他想要拿旁边东西时,他就会努力翻身。
当宝宝的手脚力气够大时,他就会想要向前爬,去拿远一点的玩具。这时可以让宝宝多爬,这样可以让宝宝以后的平衡感更好,因为这是他一点点通过爬上爬下,用身体尝试且记住这些平衡的技巧,慢慢锻炼出来的。
当宝宝的骨骼肌肉进一步发展,有足够力量时,他就会尝试扶着东西站起来,拿放在高一点地方的东西。
当宝宝的平衡力发展得更好时,他就愿意慢慢放开妈妈的手,走出自己的第一步。
3. 正确看待宝宝的“个体化”发育,不盲从,不焦虑。
生活中,妈妈们凑一起时都喜欢说说自己家宝宝学会了哪些本领,有的妈妈看到自己宝宝还没学会坐或者走路比较晚,就特别着急,总觉得宝宝这些动作落后,就是“发育不良”的表现。
于是就会盲目的给宝宝吃各种营养品,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每个宝宝是不一样的,发育也存在“个体化差异”,那他们的生长发育也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并不一定单纯的是因为营养不良就造成大动作落后。
总结:
在宝宝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爸爸妈妈适当的帮助宝宝进行一定的锻炼,是应该的,单只要把握好节奏,不用操之过急,毕竟每个宝宝的身体发育情况不一样,具体的养育方法也要因人而异。
并没有研究证明,宝宝越早做到这些大动作,以后的运动能力就越好,而宝宝大动作落后就说明宝宝发育异常。只要宝宝身体健康,身高体重都在标准范围,有时候动作发育的慢一些都是正常的;但若是宝宝发育真的滞后很多,确实可能存在发育异常,也不要带,要及早去看医生进行纠正。
婴幼儿大动作训练包括哪些20~3岁婴儿的动作技能主要包括大动作和精细动作两方面。
大动作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包括:抬头、翻身、爬、坐、走、跑、跳、攀登、平衡、投掷等;精细动作包括:技能训练、摸、抓、拿、握、敲、捏、取、撕、拼、插等。
训练方法:体操训练或以动作为主,辅以简单轻巧的玩具和游戏活动。
训练效果:促进婴儿肌肉动作的流畅性;促进身体的敏捷性和柔软性;训练身体的活动平衡协调能力。
婴儿身体的本能行为需要通过游戏加以训练使之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益智健身操就是根据婴儿的生理特点和游戏规则,配合优美的音乐设计的。可以促进婴儿血液循环与呼吸功能,增强新陈代谢、锻炼骨骼肌肉和身体活动的协调性、灵活性、身体的自控能力。可以在家中结合日常生活进行。
益智健身操分为被动操、主被动操和模仿操等形式,
婴儿被动操
适合年龄:0~6个月
每次时间:2~3秒
每天次数:随时操作
举例:
动作名称:扩胸运动
预备姿势:婴儿仰卧,操作者握婴儿两腕。大拇指放在婴儿掌心内,使婴儿握拳,两臂放在体侧,全身自然放松。
动作说明:第一个8拍,重复4次。
两臂在胸前交叉;
两臂左右分开;掌心向上;还原。
要求:活动胸部肌肉。
注意事项:两臂分开时稍微用力,胸前交叉时放松。配合婴儿的生理发育来做,不要勉强进行。次数越多越好。
婴儿主被动操
动作名称:横托抱
动作说明:家长站在床前或坐在床上,右手抓住婴儿右手腕上提,左手托住婴儿的颈背部,再用右手托住婴儿的臀部,托至胸前后两手距离逐渐加大‘
婴儿身体受重力作用背部开始下垂,当身体下降到一定程度出现本能的挺胸动作后,母亲双手向一起靠拢。
练习方法:新生儿每日练习2~3遍,每遍重复2~3次,每次3~5秒钟。可根据婴儿的实际承受能力增加时间和次数。
训练效果:训练婴儿背部尤其是底脊肌力量、身体的自控能力;增加腹部压力,促进肠胃成熟和大便通畅;让头部的自如控制力提起出现,为坐姿挺拔、预防驼背奠定基础。
注意事项:
如果做操时两手距离过窄,会达不到锻炼目的。
不要裹着被子做操,这样产生不了对身体的刺激。
细致观察婴儿身体和情绪状况。
在可控制的范围内操作,距离床的位置要近一些。
婴儿模仿操
婴儿1岁半左右,能够独立完成行走、跑、跳等基本动作时,可以让婴儿模仿一些动物的常见的动作以及成人劳动的动作,通过模仿训练,达到增强婴儿体质的目的。
适合年龄:1~3岁
每次时间:3~5分钟
每天次数:2~3次
举例:
小鸟飞:两臂侧平举,上下摆动,在原地做跑步动作。
大象走:向右转,体前屈,两臂下垂,两手相扣,左右摇摆向前行进。
开汽车:两臂于胸前模仿司机手握方向盘的动作上下摇动,做开汽车状态,向前走步。
划船:先两脚前伸,两手半握拳,两臂于体侧,由前向后转动,做划船动作。
两岁半以上的婴儿,动作比较灵活、熟练,语言也逐步发展,可以伴随着儿歌的节奏做模仿操。
爬行训练
婴儿爬行能力的发展要经过三个阶段
抵足爬行:用手抵住婴儿的两只脚,使腿呈蛙形,使之趁势以腹部为支点向前爬行。
手膝爬行:8~12个月的婴儿能够用手和膝盖支撑身体爬行。
手足爬行:1岁左右的婴儿能够用两手和两脚掌支撑身体,向前爬行。
婴幼儿大动作训练包括哪些31、独坐,在靠坐的基础上让小儿练习独坐,家长可先给予一定的支撑,以后逐渐撤去支撑或首先让小儿靠坐,待坐得较稳后,逐渐离开靠背,有时要到7个月才能逐渐坐稳。
2、匍行。用玩具逗引帮助小儿练习匍行,由于第5月腹部着床只是在原地打转或后退,家长可把手放在小儿的脚底,帮助他向前匍行,以后逐渐用手或毛巾提起腹部,使身体重量落在手和膝上,以便向前匍行。
3、体操。继续每日做婴儿操,主要练习扶站,练习下肢和匍行、准备走的站立,但时间不超过1分钟。
4、翻身。学习由仰卧翻至侧卧,然后再翻至俯卧。可将玩具放在宝宝的体侧伸手够不着处,宝宝为够取玩具先侧翻,伸手使劲也够不着时,全身再使劲就会变成俯卧。这种动作要经常练习,基本上到第7个月才能翻滚。经常翻滚有助于肌肉关节和左右脑的统合能力的发展。
六个月的宝宝如何添加辅食
给六到七个月的宝宝添加的辅食种类主要就是泥糊状的食物,就像是循序渐进,第一类主要是谷类,然后接下来是蔬菜,水果,然后可以适当的加蛋类,肉类,父母一定要按照顺序逐一添加,而且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
这个阶段可以训练独坐、匍行等等,这样可以避免宝宝肥胖。再者在照看的宝宝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按时给宝宝打防疫针。而且这个时间的宝宝对奶粉、母乳都有点厌烦,可以给他添加辅食了,从少到多,逐渐添加。
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大运动训练、智力训练、语音训练、行为矫正训练、生活能力训练以及精细运动训练,具体如下:
1、大运动训练:如竖头、翻身、独坐、站立、独走、跑等;
2、智力训练:如月龄较小的婴儿进行听力跟踪训练、视觉追踪训练,较大的儿童可进行注意力、记忆训练,以及认知障碍训练,如理解力、辨识能力训练;
3、语言训练:如发音、纠正发音、口语、词汇等方面的训练;
4、行为矫正训练:如纠正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儿的注意力不集中、爱说话等行为,以及孤独症儿童的行为矫正;
5、生活能力训练:如日常脱衣、如厕等自理能力训练;
6、精细运动训练:例如可通过使用筷子训练手指灵活性及协调性。
早产儿早期干预康复训练方法
早产儿早期干预康复训练方法,对于早产儿我们给他们的关爱和训练要更多一些,这些有助于他们能像正常的宝贝一样健康成长,那么,下面来看看早产儿早期干预康复训练方法。
早产儿早期干预康复训练方法1早产宝宝的人生已经足够艰难,能活下来就是对爸妈最大的安慰。早产的宝宝可能会出现智力低下、癫痫或者是视觉有障碍等问题,所以需要进行早期干预,让早产宝宝也能像正常的足月出生宝宝那般愉快的生活。早期干预,就是通过丰富缓解的教育活动,令发展偏离正常的宝宝回来正常轨道,令他们的智力、语言或者是行为等都和正常的小朋友一样,甚至是赶上正常的小朋友。
早教也是属于以后总早期干预。在感知、语言、行为以及交往等方面从小开始训练小宝宝,例如和小宝宝玩游戏,6个月的早产宝宝就能进行早教了呢。可以交给早教所或者是由妈妈亲自教育,经常带宝宝去博物馆、音乐会或者是艺术馆,让宝宝得到视觉和听觉上的'锻炼。
通过玩游戏,锻炼宝宝的语言和动作能力。例如用玩具、食物引诱宝宝学走路,这需要爸爸妈妈的配合哦,爸爸扶着我们的小宝贝走向妈妈拎着的玩具前,并把它夺过来,就是这么简单,走的过程爸爸可以时不时抱起宝宝带他飞,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和其它小宝宝一起玩耍。让他们一起玩玩具,或者一起游戏,等到宝宝1岁左右可能宝宝之间就会为了争夺玩具而相互打打架,增强宝宝的动作能力。
给宝宝听外语歌。宝宝在6个月的时候听觉已经比较灵敏了呢,这个时期可以给宝宝听听英文歌,从小让宝宝受到外语的熏陶。
早产儿早期干预康复训练方法21、头部控制的训练
婴幼儿发育期学会抬头是学会其它活动的主要前提。训练时可扶住患儿头部两侧,使头部能稳定地保持在直立的正中位。在坐位的大部分时间,头部习惯于保持正确的姿势时,可使患儿躯干前倾,两侧倾斜,让他学会头部的控制,保持头部稳定。
2、上肢和手的功能训练
最好在一个稳定的姿势下进行,着重是纠正脑瘫患儿上肢的痉挛模式。可一手抓住患儿肘的外侧,一手握住患儿的手,将他的手臂上举和外展。使肩外旋和肘伸直,掌心向上。鼓励患儿将他的双手拿到胸前,玩耍手指,抓握各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玩具。
3、下肢锻炼
a、赤足在体操镜前行走,或踏着地上2条平行线行走。
b、下蹲运动、跳跃运动、单腿站立运动、膝关节伸屈运动、足背伸运动。
c、在平衡木上锻炼行走。某些类型的患者需要家属协助或配下肢的支具锻炼。
d、流口水者锻炼吞咽运动每天百次,语言障碍者从最简单的语句开始锻炼说话,特别注意在音乐的配合下练习高声唱歌,脑瘫病人学习锻炼唱歌确能改善语言和智力。
4、进食训练
应鼓励患儿独立进食,这对改善患儿手的灵巧性和上肢的运动能力十分有益。吞咽功能良好的患儿,进食训练最好在坐位进行。手抓握能力差的患儿,可使用辅助器具进食。
5、穿脱衣物训练
此训练是为了使患儿能够逐步做到自己穿脱衣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6、平衡和协调运动训练
平衡能力和协调性是运动稳定的前提。可利用平衡板,球,滚筒等器具进行训练。通过训练可促使患儿及时调整姿态,提高反应能力和控制头,颈,躯干和平衡和协调运动的能力。
在对小孩进行康复训练时,家长要有耐心,小孩要用心(配合),医生要有决心,一心一意小儿的恢复指日可待。家长要用语言来引导,因为脑瘫患儿的信息反馈慢,大量时间证明,哪位家长一边训练,一边用语言来刺激效果就很明显,同时语言、智力都能提高。
康复训练做哪些训练如下:
1、肌肉训练,通过训练来提高肌肉功能,为以后的康复训练打下良好基础。
2、扩大关节活动度的训练,防止关节挛缩。
3、降低肌张力训练,防止肌张力增高对关节的影响。
4、运动功能锻炼,包括帮助患者练习翻身、坐起、站立、行走。
5、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帮助患者穿衣、吃饭、洗漱、上厕所等等。
6、言语功能的训练,解决患者听、说、读、写等功能的训练。
7、吞咽功能训练,解决患者饮食障碍的问题。
8、职业技能训练,根据患者以往的职业设定特定训练项目,为患者回归社会打下基础。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