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原因

时间: 阅读:10072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原因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食养人

食养人

2025-09-21 16:12:48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原因 是因为母婴的血型不合。母亲的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胎儿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性黄疸。如果胆红素浓度过高,还会引发胆红素脑病。会对婴儿的脑部造成严重损伤,引发眼球运动障碍、听力障碍、脑瘫等疾病。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治疗主要是退黄,严重的需要换血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冉冉云
    回复
    2024-05-17 00:00:34

    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的成因有很多种。本文将从科学的角度,深入探究黄疸的成因,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问题。
    ?红细胞的“离奇失踪”
    80%的胆红素来自衰老的红细胞。如果它们被破坏得太快或太多,就会引发黄疸。特别的是,母子血型不合导致的溶血性黄疸,新生儿可能在24小时内就出现。当胆红素超过一定量,它还可能侵入脑细胞,威胁宝宝的生命!所以,观察黄疸进展非常重要,一旦发现就得赶紧就医。
    ????肝脏的“罢工日”
    有时候,肝脏酶的活力不足或缺失,会影响胆红素的排泄。比如新生儿肝炎或吃了富含孕酮的母乳,都可能引发这种类型的黄疸。
    ?胆道的“交通堵塞”
    胆红素无法顺利进入小肠,导致胆汁在肝细胞或胆道内淤积,这就形成了阻塞性黄疸。例如,新生儿胆道闭锁和胆汁粘稠等问题。

  • 芍药
    回复
    2024-05-17 00:00:34

      新生儿黄疸原因

     一、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特有的一种现象,其原因如下:新生儿红细胞的'寿命比较短,只有70-90天,而红细胞破坏得多,胆红素产生得就多,再加上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所以胆红素的代谢受到了限制,而胆红素是生理性黄疸的罪魁祸首,所以新生的小北鼻会在一段时间内出现黄疸现象。

     二、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因吃母乳而发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其病因与患儿母亲乳汁中含有的一种名叫3-2孕烷二醇的激素有关。这种激素能抑制肝脏中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阻碍对胆红素的及时处理,使血液中总胆红素大量增加,再加上新生婴儿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酶的合成功能比较有限,不能有效地结合、输送和排泄胆红素,以致于全身皮肤和巩膜出现黄疸。

     三、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因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而起,最常见的原因是ABO溶血(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

     四、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因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致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5-17 00:00:34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O型血的妈妈如果生了A型或B型血的宝宝可要小心,因为宝宝极易患上溶血症。

    什么是溶血性黄疸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由于妈妈对胎儿的血液产生抗体,而抗体透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中,破坏胎儿的红血球,造成胎儿产生贫血的现象。出生后因为胆红素的量太多,便形成了黄疸。与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所产生的黄疸不同,刚出生时就有严重的黄疸,有可能会发生脑性麻痹和幼儿听障等后遗症。

    需要说明的一点,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宝宝都会发生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所以爸妈们也不用过分担心。

    更多精彩,请看趣味组图: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坐月子能否洗头?

    溶血性黄疸的特征

    1、巩膜多见轻度黄染,在急性发作时有发热,皮肤粘膜往往明显苍白。

    2、皮肤无瘙痒。

    3、有脾大。

    4、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现。

    5、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不超过85μmol/L,主要为间接胆红素增高。

    6、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急性发作时有血红蛋白尿,呈酱油色,慢性溶血时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24小时粪中尿胆原排出量增加。

    7、在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时,红细胞脆性增加,地中海贫血时脆性降低。

    溶血性黄疸怎么治疗

    新生宝宝一旦发生溶血性黄疸,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光疗。

    将宝宝暴露于波长440nm的光线下,能使他的血清胆红素下降,防止核黄疸的发生,如核黄疸已经发生则可使其恢复快一些。经这种光线照射后,胆红素被光氧化变成无色物质,从尿和胆汁排出体外。这种治疗简便易行,有一定疗效。

    还有一种简便的方法是将40W蓝色荧光管7支作为光源。将宝宝置于保温箱中,除去衣服及尿布,用黑眼罩(纱布裹黑纸)遮盖双目。将光源置于离体表33-35cm处,每小时改变一次体位以增加光照面积。光照时间大多为24-48小时,最长可达96小时。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液体补给(以防脱水)和护肝治疗。经这种治疗,宝宝皮肤黄疸消退和血清胆红素下降均较快。

    2、输血。

    血清间接胆红素如超过20mg/dl(342μmol/L),需采用换血输血。供血者须先作G6PD缺乏的过筛试验,必须没有G6PD缺乏方可供血,以免输血后加重和黄疸。避免亲属供血。黄疸不严重者不需输血。

    更多精彩,请看趣味组图: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新生儿脐带护理5招

    如何诊断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1、粪胆原及尿胆原含量增加。

    2、血清胆红素增加凡登伯试验呈间接反应。

    3、血中网织红细胞增多。

    4、血清铁含量增加。

    5、骨髓红系统增生旺盛。

  • 景天
    回复
    2024-05-16 23:23:24

      新生儿黄疸比较常见,有些新生儿会出现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导致体内大量红细胞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婴儿会出现缺氧的症状。rh溶血性黄疸主要是妈妈和婴儿血型不合引起的,一般可以通过光照和药物进行治疗。那么, rh溶血性黄疸能治好吗 ?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

    rh溶血性黄疸能治好吗

      宝宝rh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所引起。那么,rh溶血性黄疸能治好吗?

      新生儿溶血病通常是指母子血型不合,由血型抗原免疫后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包括ABO血型不合和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在我国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发病较多,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发病较少。

      ABO血型不合以母亲血型为?O?型,小儿血型为?A?型者最多见,?B?型者次之,ABO溶血病大多第一胎就发病。Rh血型不合病儿的母亲为Rh阴性血,小儿为Rh阳性血,很少第一胎发病,如母亲有输血史,小儿可第一胎发病。

      新生儿溶血病的症状轻重差异很大。一般来说Rh血型不合者症状重,ABO血型不合大多症状较轻,少数症状重。溶血严重者出生时已有严重贫血,全身水肿,可发生心力衰竭,有的甚至为死胎。小儿常在出生后第1天或第2天出现黄疸,迅速加重,黄疸出现越早,发展越快,病情越重。ABO溶血病儿多为轻度贫血,Rh溶血的小儿贫血严重,可导致心力衰竭。大多数病儿除黄疸、轻度贫血外无其他表现,严重者有吃奶减少、嗜睡。小儿还有肝、脾脏肿大。如果溶血较重,血中胆红素浓度达到340?mol/L以上,可能发生核黄疸。

    什么是溶血性黄疸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由于妈妈对胎儿的血液产生抗体,而抗体透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中,破坏胎儿的红血球,造成胎儿产生贫血的现象。出生后因为胆红素的量太多,便形成了黄疸。与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所产生的黄疸不同,刚出生时就有严重的黄疸,有可能会发生脑性麻痹和幼儿听障等后遗症。

      需要说明的一点,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宝宝都会发生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所以爸妈们也不用过分担心。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有如下特征:  

    ? ? 1、巩膜多见轻度黄染,在急性发作时有发热,皮肤粘膜往往明显苍白。

      2、皮肤无瘙痒。

      3、有脾大。

      4、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现。

      5、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不超过85?mol/L,主要为间接胆红素增高。

      6、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急性发作时有血红蛋白尿,呈酱油色,慢性溶血时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24小时粪中尿胆原排出量增加。

      7、在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时,红细胞脆性增加,地中海贫血时脆性降低。

    精彩推荐:

    新生儿睡觉不踏实新生儿护理新生儿喂养新生儿打嗝怎么办婴儿洗澡宝宝咳嗽两个月了还不好早产儿黄疸多久能退婴儿洗澡用香皂好吗宝宝用爽身粉过敏怎么办

    ?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新生儿肚脐可以用红霉素软膏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