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肝炎综合症, 是属于婴儿感染了肝炎病毒或是其他原因引起的以肝炎病变为主的病症,这样的病症,会出现消化道症状,或是有黄疸的病症的发生。这样的病症是属于危重病症,需要积极的有效的治疗,需要住院治疗,不能耽搁了,时间长了会引起其他方面的疾病,需要注意。
乙肝类型在我国是很多的,在一个家庭中往往患上乙肝症状的人们,会在一定的程度上传染给其他的家人,在新生儿出生后会打乙肝的疫苗,但有些新生儿出生时就带有乙肝症状,那么 新生儿带有乙肝能治好吗 ?
新生儿带有乙肝能治好吗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第一针必须在出生后24小时以内接种,越早越好。如出生后48小时以后注射,预防效果降低。乙肝疫苗0、1、6方案(出生时、生后1月、6月各注射l次)结合,至少可使70%~90%的婴儿免受其母体乙肝病毒的侵害。
婴儿期感染乙肝病毒时,由于婴儿的免疫系统没有发育完全,不会把乙肝病毒当做外 来的敌人进行清除,而是把乙肝病毒当成了自已身体的一部分,与乙肝病毒和平共处。这也是为什么乙肝治疗非常困难,是因为乙肝病毒的清除必须靠机体的免疫反应。
首先要给孩子做乙肝五项检查,看是否感染乙肝,感染的话,现在暂时不需要治疗,平时生活中注意保肝,等到12岁以后再进行乙肝治疗。
新生儿乙型肝炎的预防:需尽快落实加强免疫。及时落实有关的预防措施,可以阻断85%以上的母婴传播。对于未发现感染标志的孕产妇,其所产新生儿应安照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接种程序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平时多注意保养,营养要均衡,注意休息,使用保肝的药物。定期查肝功能,肝功能正常是不需要治疗的。
新生儿乙肝病毒携带者成因一般认为HBV对肝细胞无直接损害。肝细胞的病变主要是机体对受染肝细胞的免疫反应引起的。
1、新生儿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发生一般与母婴垂直传播有关。母亲对子女的垂直传播是出生后乙肝病毒携带者最主要的感染来源。在没有预防措施的情况下,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引起母婴乙肝病毒传播率几乎是100%。婴儿对大量入侵的乙肝病毒感染缺乏免疫清除能力,呈现?免疫耐受状态?。入侵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可与婴儿肝细胞的染色体基因组合,利用婴儿肝细胞复制繁殖,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表现为长期乙肝病毒携带状态而并不出现症状。
2、婴幼儿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主要是通过水平感染,例如输血、预防接种、与HBV感染者密切接触等。也有些3岁以内婴幼儿,因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尚处于未成熟阶段,会感染HBV,成为乙肝病毒持续携带。婴幼儿期在易感的环境中比成人的感染并携带的机率约高8倍。
精彩推荐:
新生儿大便次数新生儿肺炎新生儿湿疹母乳保存时间新生儿体温宝宝便秘能吃猕猴桃吗治疗婴儿湿疹的药膏婴儿能玩毛绒玩具吗新生儿能用吸鼻器吗
婴儿感染乙肝病毒怎么办 ,对于这个问题,相关人士表示,可以给孩子注射相关的免疫球蛋白。乙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宝宝要打乙肝疫苗,在什么时候打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婴儿感染乙肝病毒怎么办可以给孩子在注射一次免疫球蛋白。
注射乙肝疫苗是控制乙肝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要尽早接种第一次乙肝疫苗,以避免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而宝宝1个月时得注射第二针,最后的第三针则在6个月时。宝宝打乙肝疫苗要看具体情况,应该在健康的情况下打的。
接种疫苗预防针对疾病的效果已得到充分肯定,但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是100﹪,个别受种者由于个体的特殊原因,如免疫应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但大量研究证明,即使接种疫苗后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症状要轻很多。
乙肝病毒传播途径由于乙肝病毒可存在于人体肝脏、血液、垂液、乳汁、羊水、尿液、精液中,故其母婴传播主要包括四种途径:
1、妊娠期:胎子在子宫内,经胎盘接触乙肝病毒而被感染,即所谓?垂直传播?。
2、分娩期:胎儿在通过产道或剖宫产子宫切口时,经接触母血、羊水和分泌物而被感染。
3、产褥期:新生儿经吸吮乳汁而被感染。
4、日常生活中密切接触,经母亲的唾液、血液及其他体液而被感染。
这四种途径中,以妊娠期的?垂直传播?为主要途径。因为此阶段时间长,一般为9个月,且胎儿处于无任何免疫能力的状态,所以极易感染。其次为分娩期,因胎儿接触母血机会多,数量大,但此阶段时间较短,且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疫苗及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保护性虽尚弱,但毕竟有些。目前乙肝疫苗存在于乳汁中已被广泛证实,故许多澳抗阳性的母亲均不授乳,故感染的可能性较小。日常生活中的接触主要指一部分母亲,在婴儿期习惯于先自己将食物嚼烂,再喂给婴儿等不良习性,并自认为婴儿已注射乙肝疫苗,有抵抗疾病的能力,乙肝病毒为血液传染,消化道传染可能性极小。其实婴幼儿消化道粘膜上皮较薄,易于损伤,更易于感染消化系统疾病而破坏粘膜屏障,故可通过破损处入婴儿血液中而造成感染。况且刚射乙肝疫苗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数目尚少,免疫力尚弱。故此种喂养方法也可感染。
精彩推荐:
卡介苗脐带血新生儿惊厥白血病的早期症状睡眠不好如何调理新生儿接种卡介苗会吐奶吗白血病会发烧吗新生儿气胸一般多久能治愈新生儿黄疸指数18高吗?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那么大家知道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是什么?
正常人的血液中,总胆红素应该<23.5 μmol/L,直接胆红素<6.5 μmol/L,间接胆红素<17 μmol/L,当血液中胆红素过多时,就会产生黄疸,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由于新生儿皮肤颜色较红,因此需要胆红素升高较显著时,才有皮肤黄染,而轻微胆红素升高患者皮肤并不出现黄疸。巩膜发黄是确定黄疸最可靠的`指标。
新生儿黄疸很常见,多数是生理性的,可自愈。但有一部分是病理性的,如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新生儿肝炎综合征,需要正确治疗,否则危及生命。因此,如何明确新生儿黄疸的原因、采取正确治疗措施,极为重要。
导致新生儿黄疸的常见原因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较为常见,由于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70~90 d)、破坏快,同时肝细胞摄取、结合、转化和排出胆红素功能不足,因此多数健康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可有轻度暂时性高胆红素血症,称为生理性黄疸。其血 清总胆红素>34 μmol/L,但≤221 μmol/L(早产儿≤257 μmol/L),无贫血。临床特点是在出生后2~4d巩膜、皮肤有轻度黄染,5~7 d达高峰,10~14 d消退,早产儿可延长至1个月开始消退。婴儿一般情况好,食欲、大小便均正常。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见于纯母乳喂养儿。早发型发生在出生后3~4 d,黄疸重;迟发型发生在生后7~14 d,黄疸轻。停止喂母乳后,胆红素下降>50%,再喂母乳后黄疸又出现,但程度轻微,以后逐渐消退,预后良好。处理方法:治疗只需停喂母乳2~3 d。
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产生的原因是红细胞破坏过多、过快,使血液中间接胆红素增高。常见的疾病:①母子血型不合(我国以ABO血型不合最多见);②红细胞酶缺陷(如 G-6-PD缺陷等);③红细胞结构缺陷(如球形细胞性贫血),其临床特点因病而异。常见的ABO血型不合,在出生后1~2d即有黄疸、间接胆红素增高(>221 μmol/L),严重者有显著贫血和网织红细胞增多、大便发黄、尿为深黄色等表现。处理方法:对黄疸严重者(总胆红素:足月儿>204 μmol/L,早产儿>170 μmol/L)可采用蓝光照射,对少数严重ABO血型不合,如出生时脐血总胆红素>68 μmol/L,血红蛋白<120 g/L,伴水肿、肝大、脾大、心衰者,应立即行换血输血治疗。
阻塞性黄疸
主要见于先天性肝内肝管或肝外胆道闭锁,其临床特点是生后2~3 d,胎便排完后,大便为白陶土色,直至1~1.5个月后。黄疸严重时,大便表面或其浅层为浅黄色。出生后1周左右出现黄疸,并进行性加重。肝脏肿大,并呈进行性加重,且质地变韧,最后发硬。血常规检查无贫血,早期血液直接胆红素进行性增高,1~2个月后,由于肝功能损害,间接胆红素也升高。处理方法:经胆道造影明确为胆道闭锁后,及早手术治疗。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由于在新生儿期发病,婴儿期症状明显,因此也称为婴儿肝炎综合征。病因不明,可能与各种感染和先天性代谢异常有关。在黄疸时期主要症状、黄疸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及轻重程度上,差别很大。多数患儿肝脾肿大,血清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都增高,伴肝功损害。处理方法:应 针对其可能病因进行保肝治疗(常用药物有维生素B、维生素C、辅酶A、二磷酸果糖、门冬氨酸钾镁等)。退黄治疗也有一定疗效,治疗药物有利胆素、尼可刹 米、低分子右旋糖酐等,中药四川大金钱草(30~60 g)用水200 mL煎至50~100mL,分2次服,此药有促进胆汁分泌、松弛胆管括约肌的作用。
此外,还有药物性黄疸。如由维生素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者。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纤维病等也可引起黄疸。
不论是何种原因,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较差,除了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平时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一旦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马上及时送医院诊治。面对宝宝的黄疸不要紧张也不要着急,是生理性的自然会消除,是病理性的就抓紧时间治疗,平时注意仔细观察,精心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5)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6)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7)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预防和护理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护理的建议:
1.孕期保健:孕妇在怀孕期间应该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慢性肝病等疾病。
2.分娩方式:对于有慢性肝病的孕妇,应该选择剖腹产,以减少胎儿感染的风险。
3.新生儿喂养:母乳喂养是最好的选择,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抗体,有助于增强婴儿的免疫力。如果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可以选择配方奶粉。
4.保持卫生:新生儿的皮肤和黏膜比较娇嫩,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因此,家长应该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勤洗手,避免与病人接触。
5.接种疫苗:新生儿应该按照规定接种疫苗,包括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等,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6.注意观察:家长应该密切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黄疸、食欲不振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预防和护理新生儿肝炎综合征需要从孕期开始,注意饮食卫生、分娩方式、新生儿喂养、保持卫生、接种疫苗等方面入手,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保障宝宝的健康成长。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