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的竖抱但是不要时间过长,以免对孩子的颈椎造成影响,由于孩子是早产儿身体的各项情况发育的比较缓慢,如果长时间竖抱的话头部会给颈部带来压力,可能会影响颈椎的发育。建议家长可以经常让孩子趴着进行抬头练习,有助于增加颈部的力量和促进骨骼的发育,等抬头情况较好后就可以竖抱。
「抱抱」的力量好大!不同阶段的孩子,这样拥抱他「抱抱」代表着爱与亲密,在早产儿、婴儿、幼儿等不同阶段,「拥抱」具备着各种好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拥抱的世界,找寻拥抱的影响以及破除经常抱孩子观念的种种迷思。
根据幼儿发展的研究,触觉是宝宝与生俱来的能力, 刚出生的婴儿很喜欢被触摸,因为透过触摸宝宝会感觉被安抚,会有爱与安全的感觉 ,所以给宝宝的触摸与拥抱是愈多愈好。
拥抱的力量「拥抱」对宝宝到底有什么影响呢?先来看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发生在澳洲,一位澳洲妇人怀孕27周早产生下龙凤胎,男婴出生20分钟后医师宣告他夭折,但不舍的妈妈将男婴抱在胸口道别,并不断和他说话,没想到2小时后,男婴竟然奇迹似地恢复呼吸,目前已是个健康的宝宝。
第二个例子发生在台中市,一位妈妈也是早产生下只有500多公克的龙凤胎,妈咪学习袋鼠妈妈经常将两个宝宝抱在怀中,让宝宝感受妈妈的心跳与体温,两个婴儿也顺利长大。
根据维基百科的资料,心理学家已证实, 拥抱具有心理治疗的能力,可以促进健康、快乐、安定感 。
各阶段的拥抱意义及方式 早产儿:需要很多的拥抱比起一般足月的婴儿,早产儿需要更多的拥抱。弘光科技大学幼保系助理教授黄秀琦老师指出,由于早产儿在母亲子宫中生长的时间不够,初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不但在身体状况方面尚未准备好,连心理上也处在没有安全感甚至会感到害怕的情况,在这种身心皆不稳定的状态下,拥抱是一帖良药。因为依据众多研究, 透过拥抱这个举动,让宝宝跟妈妈近距离接触,会让宝宝有好像还在妈妈肚子中的感觉,可以稳定宝宝的情绪、让宝宝充满安全感,进而让早产儿的存活率提高 。
拥抱早产儿TIPS
建议在拥抱早产儿时,可将宝宝抱在胸前,让妈妈和孩子的肌肤直接接触,让宝宝透过肌肤的触觉去感受妈妈的心跳声、呼吸声,产生深深的安全感。
一般初生婴儿:建立安全感和依附关系与早产儿相同,肌肤接触的拥抱会让婴儿延续在母亲子宫中的状态感,让宝宝产生舒适的感觉。此时期也是宝宝在建立依附关系的重要阶段, 初生婴儿视觉的发展尚未成熟,他可能还无法认清妈妈的五官轮廓,但透过温暖的拥抱,可以让他感觉到舒适,并且与和他拥抱的人产生依附关系 。
至于拥抱的方式,因为此时期婴儿的头颈尚未发育完全,黄秀琦老师建议 抱婴儿时一手要确实托住宝宝的颈部与头部,除了抱之外也可以轻轻摇晃 ,因为宝宝住在妈妈肚子中时,身体被羊水包覆著,原本就是处于轻微晃动的状态,所以轻微的摇晃会让宝宝觉得很像住在妈妈肚子中般的舒服。此外,人体感觉统合中的前庭平衡系统,也可透过轻微的摇晃给予适当的 *** ,前庭受到适当 *** ,可以稳定情绪,让身心处于放松状态。但要特别注意, 千万不可以抱着婴儿用力摇晃 ,因为婴儿的脑部尚未发育完全,且囟门也尚未关闭,强力的摇晃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状况可能会出现「婴儿摇晃症候群」,也就是婴儿的视力、听力都受到影响,严重时还有可能引发呕吐甚至造成死亡。
拥抱婴儿TIPS
除了抱之外也可以轻轻摇晃,因为宝宝住在妈妈肚子中时,身体被羊水包覆著,原本就是处于轻微晃动的状态,所以轻微的摇晃会让宝宝觉得很像住在妈妈肚子中般的舒服。
幼儿阶段:持续拥抱建立爱与安全感如果问家长你抱过孩子吗?多数人的答案会是:抱过。因为在婴儿时期多数家长会抱孩子,但随着孩子年龄渐长,抱孩子的机率就愈少,所以若再问家长孩子上幼稚园或小学之后有持续给予拥抱吗?给肯定答案的家长人数一定锐减。其实孩子除了婴儿时期需要抱抱,幼儿时期也一样不能缺,甚至到长大成人也都需要拥抱。
1岁左右的幼儿正处于人际关系萌芽阶段,此时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宝宝的爱与安全感 ,拥抱是很好的表达方式,当宝宝觉得自己是个被爱的人,如此才能发展出相信人的基础,接下来才能在相信人的基础之下开始发展第一步的人际关系。另外, 多拥抱也可以降低幼儿阶段孩子的分离焦虑感 ,黄秀琦老师表示,从2、3岁开始,孩子陆续就要进入托儿所或幼稚园,面对陌生的环境以及需要与亲近的人分离,通常分离焦虑感会很严重,透过平日多多的拥抱,是可以有效降低分离焦虑感。建议家长每天可在固定的时间,例如孩子早上起床时、出门上学前、放学回家后以及睡前都给孩子一个爱的抱抱,让孩子一方面感受父母的爱与温暖,也因有固定的时间,可让孩子有所期待。当然,除了这些固定的时间外,家长也可以视情况给予拥抱,重点是 每次与孩子拥抱时,家长要带着愉快的心情与专注力 ,孩子是很敏感的,他可以透过这种无言的交流感受到你的爱,反之,若家长以敷衍心态或带着怒气拥抱孩子,孩子也能敏锐的感受。
拥抱幼儿TIPS
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例如孩子早上起床时、出门上学前、放学回家后以及睡前都给孩子一个爱的抱抱,让孩子一方面感受父母的爱与温暖,也因有固定的时间,可让孩子有所期待。
关于拥抱的各种问题
看完了拥抱在各阶段的力量后,相信家长们对拥抱还存有很多问题想问,现在就进入Q&A时间,帮助家长厘清更多关于拥抱的迷思。
Q1:宝宝哭的时候该不该马上抱他?婴儿一哭,妈妈一听心都揪在一起,尤其是新手父母对于宝宝的哭声更无招架之力,通常都会想马上去抱抱,但先等一等,黄秀琦老师建议, 听到宝宝哭,可以先来到宝宝身旁,让宝宝知道有人回应了他的哭声 ,但在抱之前,可以先检查宝宝是否尿布湿了、身体有没有发烧、是不是吃饭时间到饿了,先解决宝宝生理上的需求,若生理上的需求都没问题宝宝还是持续哭,那就是宝宝想要有人陪他,或是想要引起大人注意,这时就可以把宝宝抱起来、轻轻的摇一摇、跟他说说话、唱首儿歌给他听,用温柔的表情和语言来安抚宝宝的情绪。
还不会说话的婴儿,哭是他的语言, 家长多观察宝宝,就可以察觉宝宝哭的真正涵义,但若宝宝一哭,家长不管什么原因先抱再说,也有可能养成宝宝经常用哭来找人陪他的习惯 。
Q2:太常抱孩子会让他习惯要人抱?适度的拥抱对孩子有益,但过度的抱抱就可能有害,虽然每个家长与孩子对于适度与过度的拥抱各有不同的感受与定义,但 若抱的时机不对或是整天抱着不离手,这都会对孩子有负面影响 。黄秀琦老师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婴儿在家中整天有不同的人(爸、妈、阿公、阿嬷等)轮流抱着,孩子少了爬行、坐、站、走路等学习探索机会,这是会影响孩子正常发展的;另一种状态则是只要孩子一遇到挫折、哭闹就有大人马上将他抱起,孩子日后遇到挫折容易退缩,会想马上回到安全的怀抱中,也不会想要尝试解决问题。
建议家长在面对还不会说话的婴儿, 当宝宝哭时,都是有原因的,先观察状况再给予拥抱 ,通常在婴儿期拥抱是不嫌多的,只要不是以宠溺的方式过于频繁的抱孩子,拥抱对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是好事。至于面对已经有语言能力的2、3岁孩子,当孩子哭闹或生气时,家长可不要马上就给孩子抱抱想安慰他,要先问孩子哭闹、生气的原因,先告知孩子不要用哭闹来解决事情,等孩子哭闹、生气过后,也了解自己为什么原因哭闹、生气,家长就可以给予拥抱,让孩子借由拥抱感受安定。
Q3:面对不喜欢拥抱的孩子,该怎么做?针对这个问题,要先了解孩子不喜欢拥抱的原因,有可能是从小很少被抱,就不习惯被抱;也有可能是对拥抱有不好的回忆,像是家长在拥抱他时不专注或是正好处于负面情绪中,或是家长曾用力抱着孩子借机把孩子圈在一个地方责骂他。面对上述这种情况黄秀琦老师建议家长要从小给予孩子温暖的拥抱,家长本身有负面情绪时千万不要去抱孩子,孩子会感觉到的。 要重新培养孩子喜欢拥抱,爸爸妈妈可以先做正向示范 ,比如说家长每天都愉悦的互相拥抱多次,这可以感染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拥抱在家中是一种自然的行为,经由拥抱可让双方产生快乐、安全、舒服的感觉,进而慢慢碰触孩子,刚开始可以先拉拉孩子的手,拍拍他的头或肩膀,让孩子习惯身体的亲密接触,最后再以轻柔的方式和缓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拥抱的温暖。
还有一种状况是比较大的孩子怕被同侪取笑导致不想和家人拥抱,面对这种状况就要先问明原因,如果孩子很介意在同学面前与家人拥抱,家长可调整拥抱的时间点,比如在家中就多抱点,但不需要因此而中断拥抱,因为久不抱,亲子间就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渐渐疏远了。
Q4:哪些讯息透露出孩子希望被拥抱?黄秀琦老师表示,有些状态下孩子是需要立即被拥抱来抚平情绪的,像是突然受到惊吓,这时立即的拥抱可降低惊吓度,让孩子情绪稳定;到陌生环境紧张不安时,拥抱也可降低焦躁不安感,比如刚上幼稚园,家长可在幼稚园先抱抱孩子,并鼓励他去参与新的环境,孩子会因为有拥抱的鼓励,更愿意去探索新环境。
家长可以透过仔细观察孩子的表情来判断孩子是否希望被拥抱,通常孩子在受伤、难过、害怕等情绪下,会透露希望被拥抱的讯息,当然,孩子有高兴的事情想要分享时,也是给予拥抱的好时机。
三个月的宝宝头还立不稳是正常现象,虽然说多数宝宝在三个月左右,就已经可以竖着抱,但是有一些孩子身体发育比较慢,或者说早产儿,就应该延长一段时间,再让孩子练习竖立,这类孩子颈椎发育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说家长在孩子三个月的时候,发现头部竖不稳,不要太心急,一般到四个月左右就可以竖得很稳。
?循序渐进
帮助孩子练习头部竖立,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循环渐进,慢慢地锻炼,会有更好的效果。
?适当抱着
在开始的时候可以抱着孩子适当地让头部竖立着躺在大人怀里,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当地让孩子慢慢地自己竖立起来,这样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不要着急
家长不能够太着急让孩子竖立,要不然对孩子颈椎、脊椎以及腰椎等部位,都会造成伤害和影响,进而就会影响孩子正常发育和成长。
刚出生的婴儿小小的一个,新手爸妈们抱起孩子都和捧着“炸药包”一样谨慎小心,生怕让宝宝不舒服。
可宝宝们显然不这么想,他们对家长的抱姿并不满意,一旦不按照他们的心意来抱,分分钟就哭给你看,尤其是在体验过竖抱的快乐之后。许多宝宝就不喜欢被横抱了。
小杨刚荣升为宝妈,真的开始上手了,才发现照顾宝宝远不像书里说的那么简单,随着宝宝长到三个月,小杨发现宝宝好像有了一些小脾气,明明没满月之前还怎么哄都行,现在却总莫名哭闹。
慢慢地,小杨也琢磨出一点规律,这孩子只要一横着抱就找别扭,竖着抱就没那么多事,一心想要轻松一点的小杨自认为找到了“窍门”,竖抱的时间越来越长。
这天婆婆过来帮忙,一眼就看到小杨在竖抱着哄娃,她心疼得赶紧把孩子接过来:“孩子太小了,竖抱多伤脖子啊。”小杨听了立马慌了,但也充满疑惑,如果宝宝会不舒服,为啥又会喜欢竖抱呢?
对于宝宝喜欢竖抱的问题,相信许多家长都深有体会,但是过早竖抱或是竖抱姿势错误,的确有可能对宝宝脊柱造成损害。
人体脊椎共有四个生理弯曲,都是在出生之后形成以支撑人体正常活动,其中颈部弯曲约在婴儿3个月时发育成熟。
竖抱之所以可能会对婴儿脊椎造成伤害,是因为颈部力量不足以支撑头部重量,长时间竖抱容易挫伤骨骼,需要等颈部弯曲形成以后才能灵活运用颈部力量。
宝宝通常在个月之前学会抬头,在宝宝能自主抬头之前,其实也是可以竖抱的,比如说给宝宝拍奶嗝就可以采用竖抱姿势,但一定要用手承托着头部重量,减少颈部压力,每天竖抱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
学会抬头后
随着宝宝能够自主抬头,趴俯时间也越来越长,对于竖抱姿势也不必过于紧张,适度练习有助于训练颈部肌肉力量,但也同样要注意竖抱时间不宜过长。
6个月之后宝宝六个月之后第一个脊柱弯曲已经基本形成,不必在竖抱时护着孩子的头颈,只要承托着宝宝的背部,不让孩子腰部压力过大就好。此时竖抱可以成为日常抱姿,对宝宝发育也很有好处。
怪不得宝宝都喜欢,竖抱的好处原来这么多1. 锻炼视力
新生儿视力发育过程较慢,在3个月时刚刚能固定视线,视线范围不到一米,5~6个月时才能较为清晰地看清事物。
在横抱过程中,婴儿看到的只有天花板和妈妈的脸,体验过竖抱后看到更多东西,会引起强烈好奇心,在竖抱时更易被移动物体吸引,对视力发育很有好处。
2. 与妈妈加强互动
英国学者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4个月大的婴儿就能识别人们的面部表情,他们在会说话前已经懂得他人的非语言交际信号。
横抱时婴儿视角的妈妈实在称不上和蔼可亲,竖抱时才能更好地观察妈妈的面部表情与相貌,同时竖抱时可以解放双手,有利于宝宝摸索探寻,和家人更好地互动。
3. 适应环境
新生婴儿对所处环境有着与生俱来的恐惧感,竖抱时的视野要比横抱时大得多,有助于宝宝熟悉生活环境,消除紧张感,减少焦躁不安的情绪。
:对于小月龄婴儿来说,虽然竖抱好处很多,但如果大人对抱姿不熟练,最好还是选择相对稳妥的横抱更安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