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的孩子出现呼吸窘迫征这种病情,是因为孩子肺表面的活性物质分泌不足,或者缺乏以后导致的肺泡后出现进行性的萎陷。当孩子身体出现这种病情的时候,可能会表现为呼吸困难、皮肤青紫和呼吸窘迫的情况,并且有一些患者很有可能会出现胸廓塌陷的症状发生。
婴儿在出生后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患有一些疾病,因此宝妈宝爸们也是十分小心的保护着,但是还是有会有些特殊的情况出现。有一些新生儿会患有肺透明膜病,这种病症对宝宝的身体是有很大伤害的。那么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病因?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病因?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新生儿科的急危重症之一。一旦确诊这个疾病,需要立即到有呼吸机设备和相应的抢救水平的新生儿科,进行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主要发生在早产儿和极少数的足月儿。这种疾病的发生是因为缺少肺表面活性物质,缺少肺表面活性物质,孩子就会出现肺泡的张力下降而引起呼吸窘迫、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呻吟呼吸、皮肤紫绀等严重的病情状态。出现这种病,需要立即到有较高抢救水平的新生儿科进行治疗。治疗的时候,需要应用呼吸机和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所以,必须是有呼吸机设备的新生儿科,才能治疗这个疾病。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出生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症和呼吸衰竭,主要见于早产儿。因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导致进行性肺不张,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多系早产,剖宫产儿会有窒息史。孕妇有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等,生后6到12小时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
新生儿出现肺透明膜病变的主要原因是,在胎儿期间肺部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这些新生儿他们肺泡细胞分泌的表面活性物质过少,所以肺泡就不能很好的张开,这样体内血液循环当中的氧含量就较低,所以体内会出现大量的酸性物质而导致患儿出现酸中毒的情况。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者出生时心跳、呼吸亦可完全正常。一般出生后立即开始或在6小时内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青紫,伴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并进行性加重。胸腹呼吸动作不协调,呼吸由快转慢、不规则或呼吸暂停,青紫明显。经急救后呼吸可好转,但过后又复发,常呈原发性发作,程度渐次加重,持续时间延长,发作间隔缩短。体温不稳定,往往不升。死亡多发生在出生后48小时内。部分病例经治疗病情渐渐缓解,病程如能超过72小时,肺成熟度增加,则多数患儿能逐渐康复。
新生儿透明肺怎么治?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而导致,以出生后不久出现呼吸窘迫并呈进行性加重的临床综合征。如果不是早产儿,在正规医院积极到医院接受治疗,没有并发症的话,本病可不留后遗症。但出院后一定要合理喂养,预防感染。
肺透明膜病,又称宝宝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但随着肺部发育的逐步改善,它将逐渐恢复。所以别担心太多。透明膜病可以治愈。主要治疗方法是给予激素类药物,使他们的宝宝尽快成熟。预后的关键是后期治疗的效果。
氧疗护理①持续正压呼吸(CPAP)给氧:早期可用呼吸机CPAP吸氧(鼻塞接呼吸机行CPAP通气)或用简易鼻塞瓶装法。压力为0.49~0.98kPa(5~10cmH2O)。②气管插管给氧,如给纯氧CPAP后,病情仍无好转者,采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加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方式。
当心!新生儿呼吸窘迫症候群小龙是32周的早产儿宝宝,出生后6个小时就发现有呼吸急促、鼻翼煽动及费力呼吸合并发绀的情形。经医师评估小龙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症候群」,这种情况让爸妈担心不已,所幸经过医疗团队紧急给予表面张力素处理及细心照顾后,小龙的状况才逐渐恢复稳定。为什么会这样呢?如何防范与治疗? 常发生于早产儿!
呼吸窘迫症候群(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至今仍是新生儿照护上最常见的问题,而且也是新生儿死亡主要的原因之一。大约占所有新生儿死亡率15?20%。根据2002?2008年的研究统计,出生小于28周的早产儿发生RDS的比率高达93%,31?33周则下降至30%左右,34?36周平均为6%,37周以上发生率则不到1%。虽然目前呼吸治疗的进步已大幅减少直接因RDS而致死的比率,但是其因并发症而导致的死亡率仍维持一定。
发病原因呼吸窘迫症候群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早产儿肺泡发育不成熟,肺泡细胞无法分泌足够的肺表面张力素,因肺泡和空气的交界面具有表面张力,若缺乏表面张力素,肺泡就会塌陷,就像气球吹不起来一样,接着引起换气不足,而导致出生时呼吸窘迫甚至呼吸衰竭之情况!另外,血管壁因缺氧而使渗透性增加,于是血浆内容物外渗,包括蛋白质,其中纤维蛋白的沉积,使渗液形成肺透明膜,故又称作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
表面张力素的分泌随着怀孕周数而逐渐成熟,正常的胎儿大约是到怀孕36周时才能达到足以应付体外生活的程度。所以RDS大多发生于出生周数小于32周的早产儿。
除了早产以外,另外有些会增加RDS发病率的诱因,包括:男婴、双胞胎的第二胎、提早选择性的剖腹产、妊娠糖尿病或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母亲、周产期窒息、母体发生产前出血。
临床症状一般来说,RDS在出生后4?6小时内就会发生,第2?3天最严重,接着就进入恢复期,通常排尿增加时意味着进入恢复期。但是若需要靠呼吸器治疗或是出现并发症时,则恢复期会延后数天甚至数星期。
呼吸窘迫症候群临床症状包括:
1.呼吸急促:快速地呼吸,通常每分钟大于60次以上。
2.吐气 *** 声(grunting):当患童吐气时会尝试使会厌部份关闭,让上呼吸道窄缩来保持吐气的压力,以维持肺泡的扩张,就会出现这种声音,可视为RDS一个重要的先驱症状。
3.鼻翼煽动、胸骨下肋间及肋下凹陷:表示费力呼吸、呼吸困难。
4.发绀:低血氧所致。
当心!新生儿呼吸窘迫症候群 常见并发症与后遗症呼吸窘迫症候群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氧气治疗过程中,或在治疗后的恢复期,包括:
1.气漏症候群(气胸或纵膈腔积气):由于肺泡壁的损伤,气体溢至肺间质,或由于使用呼吸器时吸气峰压或平均气道压过高,引起间质性肺气肿,气体沿血管到纵隔腔,引起纵膈腔积气。气漏症候群会使呼吸更为困难。
2.氧中毒:当吸入氧浓度过高,或供氧时间过长,可能发生氧气中毒,以肺支气管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最常见,前者为肺本身的病变,使呼吸器不易撤除,后者表现为水晶体后视网膜增生或视网膜剥离,使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3.脑室周围出血:因缺氧或血压突然改变所致。
4.肾衰竭:因肾脏血流灌流量不足所致。
5.恢复期的动脉导管开放:经呼吸器机械呼吸和氧气治疗后,在恢复期约有30%会导致开放性动脉导管;早产儿动脉导管的组织未成熟,不能自发关闭,但在RDS的早期,肺血管阻力增加,血流会从肺动脉经动脉导管流至主动脉(右向左分流),至恢复期肺血管阻力下降,才出现左向右分流,使得动脉导管持续开放;然而,早产儿的心脏较小,若要多一条血管的负担,便很容易心脏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6.感染。
当心!新生儿呼吸窘迫症候群 治疗与照护方法呼吸窘迫症候群若无适当处置,往往在出生后数小时内症状会更恶化;若经适当治疗,一般在3?5天后会进入恢复期,而病童的呼吸状况逐渐改善。
一般的治疗原则:1.防止低血氧及酸血症的发生。
2.适当的输液治疗。
3.降低代谢需求。
护理照护原则(应按早产儿加强护理):1.将新生儿置于温度适合的保温箱内或辐射式红外线保暖床上,监控患童心跳、呼吸、体温、血压以及血氧。
2.环境温度需保持腹部皮肤温度在36.5℃,可以减少氧气的耗损,并降低表面张力素的代谢。相对湿度以50%左右为宜。
3.经常清除咽部黏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4.注意液体进入量和营养,避免过量的静脉输液,可考虑采用静脉高营养液滴注。
呼吸治疗原则:1.尽早使用持续性气道正压呼吸器(CPAP)。
2.尽早给予人工表面张力素,以预防肺塌陷,降低高氧伤害和肺伤害。对于严重的RDS病人,出生后8?12小时给予第一剂表面张力素可改善氧化情形,大多数病人在6小时之后须再投予第二或第三剂。
当心!新生儿呼吸窘迫症候群 如何预防?1.预防早产:这是最重要的预防方法,孕妇若有早产现象时,宜多卧床休息。
2.预估胎儿肺部成熟度:
*羊水内L/S的比值:胎儿肺部的成熟度可由产前抽羊水测量lecithin与 sphingomyelin的比例,如果超过2,表示肺部已成熟,发生RDS的机会只有1.5%。
*羊水内磷酸甘油(PG):通常在怀孕35?36 周之后才会在羊水中出现并慢慢上升,可以当成肺部成熟很好的指标。若羊水出现PG,则RDS的发生率就会大大的降低。
*产前使用类固醇:可以加速胎儿肺部的成熟,减少新生儿发生RDS、脑室内出血,也可以减少死亡率。
结语早产儿是指怀孕周数在37周以下出生之婴儿。在还来不及准备妥当之前,他们就必须提早面对一连串艰辛的成长过程。当早产儿一生下来,就必须面临用不成熟的肺脏来呼吸,然而他们的肺部还没有成熟,所分泌的肺部表面张力素也不足,所以肺泡无法维持扩张的状态而很容易塌陷,造成所谓新生儿呼吸窘迫症候群。早产儿出现的并发症常是环环相扣的,所以在照顾时需要更加细心且面面俱到,才能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不论是父母或医疗团队都需长期耐心地照护这些小脚丫,陪伴这些提早报到的小仙子们一起长大,期望在我们细心照料下,他们都能健康地成长!
李政翰学历:中国医药大学中西医学士 现任:彰化基督教医院新生儿科主治医师
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多见于早产儿,其临床特点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明显的三凹征、青紫和呼吸衰竭。
【诊断】
1.病史多发生在早产儿,母亲有糖尿病,或有围产期缺氧等高危因素的产婴。询问出生时呼吸表现,是否在生后12h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发绀。
2.体检注意呼吸困难程度,有无体温不升、缺氧、发绀、三凹征、腹膨胀等情况。有无呼吸音低、叩诊呈浊音、中细湿啰音、心脏扩大、心音弱、心率由快变慢、心前区收缩期杂音、心衰、周围循环衰竭、脑缺氧、全身水肿、肌肉和关节松弛呈死蛙样特殊体位、反应消失等。
3.检验
①脐动脉血或动脉化毛细血管血定期进行血气分析及血HCO3—浓度、钠、氯测定。
②生后30min内,抽取胃液或咽部吸出物1ml,加无水酒精1ml,混合振荡15s后静置15min,沿管壁周围有一圈泡沫者为阳性,可基本排除此病,如阴性则提示本病之可能。
③有条件时在生后6h内取胃液或咽液测定卵磷脂/鞘磷脂(L/S)比值(正常>2:1,轻度为1.5~1.9:1,重度<1)。
4.胸部X线透视或摄片对病情作动态观察[医学教 育网 搜集 整理]
I级:两肺野透光度减低,有细小颗粒状和网状阴影。
Ⅱ级:Ⅰ级+支气管充气影,呈秃叶树枝状。
Ⅲ级:Ⅱ级+心缘和膈缘模糊。
Ⅳ级:大片状透亮度减低或普遍密度增加,呈毛玻璃样,称为白肺。
【治疗】
1.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应用将Ps200mg/kg混悬于4ml生理盐水中,由气管导管分别在4个不同体位(仰卧,左、右侧卧,再仰卧位)滴入,并分别用面罩气囊复苏器加压呼吸1~2min,使Ps在两侧肺内均匀分布、隔12h重复同剂量,生后2d内重复治疗2~3次。
2.氧疗及人工通气
(1)轻症(Ⅰ级):保持呼吸道通畅,用鼻导管、口罩或头罩给氧,维持PaO2在6.7~10,7kPa(50~80mmHg)。
(2)中症(Ⅱ级):考虑气管插管持续正压呼吸(CPAP)给氧。
应用指征:
①病人有自主呼吸。
②孕周小于32周,体重小于1500g者生后立即使用。[医学 教育网 搜集整理]
③用于一般氧吸入无效者。
④当吸入氧浓度已达60%,而PaO2仍<6.7~8.0kPa(50~60mmHg)者。
⑤停用呼吸机以前。
(3)重症:(Ⅲ、Ⅳ级)或临床上有明显恶化趋势的病例,考虑间歇正压通气(1PPV)或间断辅助呼吸,要在用呼吸器和气管内插管时施行,是保证有效通气的有力的手段。
适用于:
①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暂停者。
②CPAP使用失败者。
③当吸入氧浓度达60%~100%时氧分压<6.65kPa(50mmHg)者。
④PaCO2>8.0kPa(60mmHg)或迅速上升者。
3.纠正酸中毒首先改善通气,纠正缺氧,使PaC02降至正常,如伴有明显代谢性酸中毒,可给5%碳酸氢钠3~5ml/kg加等量5%~1.0%葡萄糖液,缓慢静脉注入。如30min后无好转,可重复同剂量一次。呼吸性酸中毒需用机械通气治疗,不应给碱性药物,有条件需根据血气结果及时纠正酸碱紊乱。
4.支持营养及水电平衡最初1~3d内可停止喂养。每日液量60ml/kg左右,每日供给热能209kJ/kg(50kcal/kg),可以输新鲜血或血浆10ml/kg.
5.防治感染因肺不张,气管内插管和脐血管插管均增加感染之可能,除全身用抗生素外,还需气管内滴注抗生素,需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6.对症处理有心衰者应使用强心药物。另外可使用酚妥拉明,每日剂量为0.5~1ml/kg加入10%葡萄糖液中缓慢静注。此药有扩张肺血管,增加供氧的效果。
【护理】
1.按新生儿或未成熟儿疾病护理常规处理。
2.注意保暖,未成熟儿应放入32~34℃,相对湿度50%~60%的环境中,保持腹壁皮肤温度在36.5℃。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和气管内粘液,头侧位以利分泌物流出,防止吸入呕吐物。
4.生后最初1~3d病情缓解前,暂禁食,出生3d后可经鼻饲喂奶,奶量逐渐增加。至第7d奶量可达100ml观察有无腹胀,呛奶。
5.有条件可用监护仪监测呼吸、心率、血压。
【治愈标准】
呼吸困难、肺部异常体征消失,血气分析正常。胸部X线检查基本恢复正常。
病情分析: 出生时多数正常,生后2~6小时(严重者生后即刻)出现呼吸窘迫,表现为呼吸急促(>60/分)、发绀、鼻扇、吸气性三凹征和明显的呼气呻吟。
呼吸窘迫呈进行性加重是本病的特点,严重时呼吸浅快,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及四肢松弛。查体听诊呼吸音减低。
意见建议: 1、一般治疗:保温、监护、保证液体和营养供应、纠正酸中毒、抗生素的应用;
2、氧疗和辅助通气:吸氧、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及呼吸机辅助呼吸;
3、PS替代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