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缺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急性低血镁综合征,孩子症状主要表现情绪不稳定、易怒和喜怒无常。严重病例有反射亢进、手足搐搦,甚至抽搐。有人建议孩子们应该及时住院治疗。另一种是慢性低血镁综合征,症状是不随意运动,如震 颤,腕、趾痉挛以及舞蹈样运动等。
你孩子多大了,如果是微量元素检测出来的缺镁的,我现在给你讲个故事,看后再决定给不给孩子补:今天,我在营养咨询门诊接待一位家长,为29个月的儿子咨询,他手里拿着6、7张儿童医院微量元素检测报告单,第一张是4个月时检测的,最后一张是今年1月份检测的。让我们来看看他宝宝的经历吧:
4个月大时,微量元素检测发现血钙偏低,于是诊断为缺钙并开始服用“盖笛欣”补钙。
3个月后再次检测,血钙值恢复到“正常”,但发现铁(血清铁,不是血红蛋白)的值降下去了,于是停止补钙并开始服用“右旋糖酐铁”补铁。
没过多久,又化验微量元素一次,铁的指标没见明显好转,但发现血铅的数值较高(86,其实只要在100以下就不算高)医生开排铅的药,是一种中药制剂。20天之后,因发烧就医时又顺便化验了一次微量元素。这次血铅变成了32,连医生都不相信这是排铅中药的作用,下降太快了,只能用检测不准来解释。停排铅药,继续补铁。
又过了几个月,发现孩子牙齿有些黑,怀疑是补铁所致。第5次化验微量元素,铁基本正常,血锌数值又下去了,于是停止补铁,开始补锌(甘草锌)。
补锌补了2个月,第6次化验微量元素,锌血锌数值有所提高,但还是没有回到“正常范围”。而且铁的数值似乎又降下去了,于是再补铁。
补来补去,就这样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期间他还带孩子去其他医院检测过一次微量元素,以确定数值是否准确。
在整个期间,孩子饮食正常,奶量充足,辅食良好,一直补充维生素AD,没有佝偻病症状,也没有血红蛋白降低,但在微量元素测定的指引下,补这补那补了一年多,家长彻底晕了。
其实,现有微量元素测定并不准确,并不能作为诊断营养缺乏的主要依据。这一问题我在前几年的博客里已经讨论过(儿童微量元素检测早该取消),不想现在愈演愈烈。
微量元素检测数值只能作为次要的参考,并与喂养情况、症状和体征结合分析后,才能做出营养缺乏的诊断,才能服用补充剂药物。现在,很多儿科医生、妇幼保健医生仅仅根据一张微量元素检测报告就给孩子补钙、补铁、补锌、排铅.....,太差劲了。
【因为我们院长在科主任会议上反复强调,当着患者的面不要轻易批评、否定其他医院医生的诊治,所以我接待这个家长时,只能告诉他停止给孩子补钙、补铁、补锌、排铅...,坚持正确的喂养方法,然后上这里来发泄一下,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纯属坑爹啊】
上个月中旬的时候,我刚带孩子去医院检测了身体的微量元素情况。作为家长,要想知道自己孩子是否缺乏微量元素,我觉得最靠谱的方法就是抽血检查。至于网络上的那些望闻问切之类的方法,我觉得都不是比较靠谱的。
每个孩子都不同,有特别的表现不一定是缺乏微量元素
我的小孩近段时间因为晚上睡觉刚睡着的时候,总是会出汗,还不少;脾气方面也不是很好,经常遇到不好好说话的情况;面部肤色比较青绿,不够红润;每天晚上吃饭不够一碗,不爱吃青菜等等。
我开始根据这些表现情况网络查询,说是孩子可能缺乏钙啊、锌啊之类的微量元素。因为也是担心,所以我就带孩子去医院给医生检查。
医生说,我看孩子精神挺好的,能吃能睡能玩,正常饮食的情况下一般不会缺乏微量元素的。因为根据外表是难以确定是否真正缺乏某种或者某些元素的,每个孩子的肤色、行为动作都跟父母的基因和生活环境有关系,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西瓜也可能有西瓜子,孩子的肤色有点不够红润也是正常的。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的这些外在的现象都有可能改变,家长不需要太过于担心。
医生可能看我比较担心,说那就建议做个抽血检查。下面是检查结果,全部都是正常范围值。
如何补充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约有70种,指的是在人体中含量低于人体质量0.005%~0.01%的元素。包括铁、铜、锰、锌、 钴、钼、铬、镍、钒、氟、硒、碘、硅、锡。我们儿童身体需要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钙、钾、钠、氯、铅、锰、锌、铜等元素。钙、钾、钠、氯四种元素按照正常的家庭饮食就可以够我们身体的需求了的,不需要特别去补。
铅元素:铅是对人体有毒性作用的重金属,需要尽量少在铅量高的环境中停留。少吃含铅量高的食物,比如:爆米花、松花蛋。
锰元素:参与酶和骨的形成,参与蛋白质、维生素的合成。食物来源主要有坚果、水果、蔬菜、谷物、豆荚类、黄豆、茶等。
锌元素:与200多酶活性有关,调整能量代谢,主要食物来源有肉、蛋、内脏、家禽、奶、海产品、都累、坚果类等。
铜元素:参加合成血红素所需要的铁的吸收和运输,主要食物来源有水果、坚果、肉、海产品、蔬菜、面包等。
总的来说,我们家长不要轻易相信网络的那些土方法,看看参考一下可以,但是不要自己给自己加压,不放心的话可以去医院用科学的方法做一个检测,实在需补充的话也按照医生的指导去补充,这样我们家长就可以放心了。
植物的绿叶流失镁离子后就会变成黄色,那么人体中一旦缺少镁,又会怎么样呢?谈芸告诉记者:就重要性而言,在体内仅次于钙的矿物质就是镁了。镁在生理学上称为“第二信使”,在细胞里负责重要的能量传输功能,它帮助细胞膜适量调节对钙质的需要,促使生理功能正常化。
镁是人体中必需的常量元素,约占体重的0.05%,即成年人体内含镁20至30克,其中70%以上以磷酸盐的形式参与骨骼和牙齿的组成,约20%与蛋白质结合成络合物存在于软组织中。人体中有数百种不同的酶需要镁元素的给养。镁是多种酶的激活剂,镁参与体内三大产热营养素的代谢和神经传递、肌肉收缩等。镁是制造细胞DNA和RNA的基本物质。镁还能使十二指肠括约肌松弛,利于胆汁流出,促进胆囊排空,既利消化又利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补钙是世界性难题。殊不知,没有镁的调节,补钙是不可能得到预期效果的。在国外生产的钙剂钙片里必定含有一定量的镁,钙与镁一起进补才能有效。因为十二指肠为人体吸收钙的主要器官,且在吸收前需先形成单分子或离子才能被吸收。人体对钙的吸收与年龄、生理状况等有关,婴儿钙的吸收率约为75%左右,儿童约为40%,成年人只有20%,40岁以后吸收率逐渐下降,到年老时仅在15%左右,就算补充了再多的钙也不见得被吸收。但如果运用钙镁平衡的原理,增加镁的吸收,促成各种生理化学的加成效果,则钙的吸收率会增加10倍。
那么缺镁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谈芸说:“首先是心情浮躁、沮丧、消沉、焦虑不安、神经质、肌肉无力、心律不整、厌食症等,如果是女性的话,还可能引起皮肤粗糙、妇女经期并发症等。严重时,还会导致人们更不愿意看到的疾病。”
记者了解到,最近10多年来,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病学的专家们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镁缺乏在神经系统有两种不同特征的表现,即急性缺镁与慢性缺镁。急性低血镁综合征,以代谢性脑病和神经肌肉兴奋性改变为主要特点,病人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抑郁、焦虑、恐惧、情绪紧张甚至眩晕、昏迷、抽搐或癫痫发作。慢性低血镁综合征,以锥体外系疾病为主要表现,最典型的临床特征是奇异的不随意运动,如震颤,腕、趾痉挛等,舞蹈样运动,面肌抽搐与肌强直等等,这些症状通常发生在脑镁含量降低时。
缺镁致癌已被科学家的实验研究证明。人体缺镁,体内淋巴细胞的活动能力明显下降,机体抵抗力降低,以致体内癌细胞兴风作浪。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的专家就用缺镁膳食饲喂大鼠,两个月后大鼠被诱发了肿瘤。而用含镁的食品饲养大鼠,明显提高了大鼠对肿瘤的免疫力。最近美国和日本的专家又发现,缺镁还会造成偏头痛,诱发痛经、脑中风、高血压等,并增加癌病的发病率。
前不久,英国研究人员研究调查了镁对2300多名心脏病突发者的疗效,其中半数患者曾使用镁的水溶液,另一半则按常规疗法使用氯化钠水溶液。结果表明,镁剂使心脏病猝死率减少了24%;在因心脏病突发而住院治疗的病人中,心力衰竭者也减少了25%。然而在美国,每年心脏病突发者近100万,在患者的治疗中却通常未使用镁剂。
谈芸还提到一个有趣的例子,上世纪70年代就有人提出埃及人癌症发生率极低的报告,引起法国医生的兴趣。巴黎一名医生发现,尽管欧洲人的营养条件较优越,但埃及人癌症发生率仅为欧洲的1/10;即使埃及人得了癌症,癌症的发展速度也较慢。经过进一步研究,他发现由于土质条件和其他因素,埃及人镁的人均摄入量是欧洲人的5至6倍。
冠心病人如果缺镁,极易引起冠脉血管痉挛及心肌梗死。据报道,加拿大玛克吉尔大学医学博士汉司·赛莱在研究镁与心脏病的关系后发现,死于心脏病的人,心脏中镁的含量比死于其他病人低得多。研究发现,心脏病越是严重,心脏中镁的含量也越低。他指出,生活在硬水城镇的居民患心脏病的人数,要比饮用软水地区的居民少得多。原因是硬水镁和钙的含量要比软水高得多。南非的科研人员也发现,每升水中含镁量增加6mg,冠心病就下降10%。
2003年谈芸率领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到香港采集自来水后发现,每升水的含镁量仅为1.28毫克,这是目前他们在中国大城市中采集到的含镁量最低的自来水。而香港约有16万人受青光眼苦恼,“这两者之间难道没有关系吗?”谈芸说。
他还认亚健康是不良的生活方式、缺少运动、长期饮食不当造成的,但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镁的摄入量不足。而且超负荷脑力劳动者,如果没有及时补充镁的话,也会造成缺镁。其他容易造成缺镁的现象,他举了一大箩筐:比如高血压患者、饮用水中含镁量低、咖啡和茶喝得过浓、饮食中含盐量过高、食用过多的肉类、蛋和虾等富含磷化合物的荤菜、严重腹泻、严重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等病症。洋地黄类药物、庆大霉素和二氨二氯络铂也可能引起体内缺镁。
我们从哪里得到足够的镁?
营养学家认为,成人每天需要摄入镁至少350毫克,孕妇、哺乳期妇女为450毫克,运动员和强体力劳动者为500至600毫克。
那么一般市民如何增加镁的摄入量呢?谈芸说:“为了避嫌,我不能推荐市场上任何一种保健品,但有两种方法可以补充,一是食补,二是药补。”
对一般人而言,最容易找到的高含镁食品就在身边:蔬菜、豆制品中的红米苋、韭菜、蕹菜、茄子、萝卜、荠菜、胡萝卜、小葱、黑木耳、香菜、霉干菜及北方豆腐等,水果中的葡萄、香蕉、柠檬、橘子等,粮食中的糙米、红高粱、小米、新鲜玉米、小麦胚等,豆类中的黄豆、碗豆、蚕豆、等,水产中的紫菜、海参、苔条、鲍鱼、墨鱼、鲑鱼、沙丁鱼、贝壳类等。此外零食中的松子、榛子、西瓜子也是高镁食品。“凡是皮色带紫红和紫黑的蔬菜、水果含镁量都比较高。”谈芸透露了一个寻宝小窍门。
谈芸还说到,中药饮片中有许多是植物镁的浓缩物。中草药作为植物的干燥体,含镁量高出平时吃的蔬菜数倍甚至数十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医生指导下适量地服用中药中的丸、散、膏、丹其实可以补充我们平时饮食中缺少的镁元素。大家熟知的红花,每百克含镁量达到541毫克,桃仁每百克含镁量高达610毫克。目前已知对糖尿病、高血压有确切疗效的葛根,每百克含镁为396毫克。常用补药何首乌及补骨脂每百克含镁分别是478毫克和495毫克。
其他高镁中药还有:细辛、桑椹、泽兰、丹参、姜黄、川芎、王不留行、紫苏、茴香、丁香、牛膝等。“但对中药知识一知半解的人必须凭医生的处方进补。”谈芸强调说。“通过食物来补充镁,是容易做的。”
最近,谈芸根据自己多年来研究的成果,与营养学家的妻子唐智萍合作,撰写了一本《为健康加油》科普图书,在澄清镁对于人体健康的作用同时还建议民众多食用粗粮和高含镁蔬菜、水果。此书在去年书展时签售并作讲座时,引起轰动。许多读者从这本书中一下子明白了许多百思不解的问题,对自己的健康有了信心。“镁就在一般食物中,关键是要吃到足够的量。”谈芸为本刊读者开出的处方就是:“每周吃一到两天纯素菜肴,多吃绿叶菜。罗布麻泡茶喝也很有用。”
俗话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一般人认为眼睑跳一跳没有什么大碍,忍一忍就好了。还有的人腿部经常抽筋,也以为只是腿部太疲劳了,休息一下就会好。根据英国博士提醒,当人体缺乏某一种不起眼的矿物质,就可能出现眼睑抽搐、腿抽筋、偏头痛、失眠、抑郁、疲倦、湿疹等不适症状。
多数人镁的摄取不足
根据《每日邮报》(Mail Daily)引述迈克尔?莫斯利博士Michael Mosley最近出席英国广播公司第二电台的早餐秀,提出呼吁要重视不可缺“镁”,这种不起眼的矿物质其实和许多常见疾病,包括:偏头痛、忧郁、心跳不规则、失眠、疲倦,甚至眼睑抽搐、腿抽筋都有关系。
根据英国测试公司Mineral Check于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针对8000名参与者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大约70%的英国人镁含量低。同样,政府最近的“国家膳食和营养调查”显示,大多数儿童和青少年没有得到建议的每日摄取量,53%的少女摄取不足。
镁是天然镇定剂
镁是一种不可少的矿物质,每天在体内超过300种不同的酶促反应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别小看镁这个营养素,它又被称作“天然镇定剂”,是调节身体神经系统作用的关键营养素,镁可以帮助身体肌肉放松,还有助于脑部中掌管情绪控制、调节的化学物质分泌制造,同时对于血压、血糖控制、新陈代谢,以及神经系统和骨骼的健康,都扮演关键角色。
缺「镁」,可能导致偏头痛、忧郁、心跳不规则、失眠等。
镁含量太少,包括眼睛在内的肌肉都会发生痉挛和抽搐。
人体缺乏美这些疾病跟着来
1.影响睡眠
研究发现,当体内镁太低时,会影响睡眠。伦敦营养学家兼“抗衰老食品与健身计划”的作者尼克?海表示,镁有助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提供神经系统支持,从而有助于睡眠。镁增加大脑中称为γ-氨基丁酸(GABA)的化学神经递质,其可促进放松以及睡眠。身体内GABA含量低,可能使其难以放松。而镁能帮助放松,促进良好的睡眠。201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睡前服用8周的500毫克镁,对失眠水平有正面的改善。
2.偏头痛
《欧洲营养研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在3个月的时间里使用局部镁油喷雾,有助降低偏头痛严重程度的作用,可能是由于镁的荷尔蒙调节效果和肌肉松弛特性所致。
3.郁闷
来自《 Healthista》杂志也表示,镁不但在荷尔蒙调节中发挥作用,也可以帮助血糖平衡,从而缓解忧郁和焦虑等情绪。大脑中的阳性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受到镁的调节,而这种神经递质对稳定情绪至关重要。研究人员去年在《公共科学图书馆》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成人每天服用248毫克镁,持续6周,他们的忧郁和焦虑有所改善。
4.眼睑抽搐
镁缺乏症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就是眼抽动,这是一个与矿物质调节肌肉运动能力有关的症状 ,镁含量太少,包括眼睛在内的肌肉都会发生痉挛和抽搐。
镁的食物来源包括:绿色蔬菜、坚果类、豆类等。
5.肌肉痉挛
作为肌肉松弛剂,镁与钙可协同一起作用来调节肌肉运动。如果体内有很多的钙,却没有足够的镁,身体任何部位的肌肉都会进入痉挛状态。可能表现为腿部抽筋、肌肉疼痛、紧绷感和一般疼痛。
6.湿疹
镁对于减少炎症有帮助,在一项针对3000名绝经后妇女的研究中,增加镁摄取量,可减少三种炎症反应的生物标志物:CRP(C-反应蛋白)、TNF(肿瘤坏死因数α)和IL6(白细胞介素-6)。而皮肤发炎问题如湿疹,此外,镁也有助于调节维生素D,有助皮肤健康。
7、渴望巧克力
对特定食物的渴望可能表明营养素缺乏,如果是你最渴望的巧克力,缺乏镁可能是原因。镁的味道很浓,因为我们的水平比之前下降了,所以有些专家建议我们在经期渴望巧克力的时候真正渴望的是镁。黑巧克力含有60%以上的可可粉,含量最高。
8、总是很累
尼克·海说:镁是人体自然能源生产系统的一部分,有助于释放能量。低能量水平和疲劳与体内低镁水平有关,因为人体需要镁来产生对于产生能量至关重要的三磷酸腺苷。
9、眼睛跳
海解释说,镁缺乏症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眼抽动。这是一个与矿物质调节肌肉运动能力有关的症状 ,镁太少,包括眼睛在内的肌肉都会发生痉挛和抽搐。
此外,正迈入更年期的妇女,也需要镁,因为更年期骨质会自然流失,而镁可以帮助加强骨骼、预防骨折和损伤,且对于更年期妇女会经历的焦虑、烦躁、易怒等情绪问题,也能达到适度的安抚作用。
镁的来源:绿色蔬菜、坚果类、豆类等
目前有口服镁补充剂,有的人使用后会引起胃部不适。另外,还有一种通过皮肤吸收镁的补充方式,直接到达血液。建议男性每天镁质的应摄取量为380毫克、女性为320毫克;一般可以从绿色蔬菜、坚果类、豆类如花生、黑豆、黄豆、腰果、谷物类如燕麦、大麦、小麦摄取。
镁的常见问题
你需要知道的镁补充剂:
海先生说,服用口服镁补充剂有时会引起胃部不适。如果您患有肠易激综合征等问题,还会从口服补充剂中吸收足够的镁。他解释说,通过皮肤吸收镁会导致更好的吸收,因为它是持续释放并绕过消化系统,更直接地到达血液。海因说:快速使用氯化镁的吸收率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项关于透皮吸收镁的研究发现,在皮肤上使用镁而不是口服镁可以使细胞镁水平比传统的片剂或胶囊快五倍。
镁霜可以抗击高血压:
一项研究发现,镁霜可以用来替代或除了用于抗高血压的药物。对于数百万患有高血压的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有希望的消息,这会增加心脏病,中风和血管性痴呆的风险。科学家知道,血压高于平均水平的人可能缺乏镁,这被认为有助于身体调节血流量。现在一项新的研究发现,通过皮肤吸收的局部应用显着提高了血液中矿物质的含量。美国约有7500万成人患有高血压,影响英国1600万人。
赫特福德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目前只有86%的人口在饮食中达到推荐的镁水平。他们说,补充剂被证明可以改善免疫功能,改善心脏健康,并降低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代谢综合征是糖尿病,高血压和肥胖相结合的疾病。
我需要多少镁?:
你需要的镁的数量是:男性每天300毫克(19-64岁)、女性每天270毫克(19-64岁)。
你应该能够从日常饮食中获得所需的全部镁。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