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什么是新生儿发甘?

时间: 阅读:13644
什么是新生儿发甘?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半枫荷

半枫荷

2025-04-20 08:09:57

新生儿发绀,是指新生儿青紫,是窒息的表现。想表达的意思是小儿发疳,也叫着疳积,这是中医的说法,就相当于西医的营养不良。根据你的描述,这个孩子应当是有消化不良,伴部分营养不良的,这种情况的处理应当积极的补充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或者赖氨酸维b12颗粒,增强孩子食欲,这种情况即可纠正。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空青
    回复
    2024-05-18 03:03:28

    新生儿发烧实际是人体中化学物质抵抗外部病毒感染入侵所形成的反映,发高烧温度高意味着人体自身抵御外部的水平越高,而并不是寓意这气温高就能不管了。

    1.自然环境温度太高而导致发热:如暖手袋、屋内生炉子而导致室内温度太高。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系统不完善,不可以保持熔点和排热平衡而发烧,这类发烫仅需调节工作温度就可以,无需要医治。

    2.脱干热:在炎炎夏日出世的新生婴儿,因为出汗、进奶少等多种因素而出现脱干,随着发生体温上升达38~40℃不一,但新生婴儿一般情况好,精神实质反映正常的,喂水或输液后人体体温会很快降低,发烫非常少超出一天之上,称之为“脱干热”。这类发烫仅需填补充足的液态就可以。无需要采用别的特别处理。

    3.假如孩子白天体温正常,一到晚上就上升,到早上又降烧,详细说明孩子发热是身体中寒重及虚损所引起的,这时候仍要给孩子喝生姜红糖葱水,最好是再搭配艾叶水泡脚去寒气,并且能让孩子喝骨头汤和浅浅的心灵鸡汤,给小孩立即补充维生素,与此同时让儿童多饮水。

    新生儿发烧38天可能就是因为免疫能力很差,消化道比较弱造成。新生儿发烧38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可首先用湿布擦洗新生婴儿头颈、腋下、腹股沟区等部分进行物理退烧。新生儿出生后,免疫能力很差,消化道相对性较差,必须去正规医院新生婴儿预约挂号,根据详尽查验,确立主要原因

    刚出生的婴儿发烧原因包含下述二点,第一、着凉刺激性所导致的病毒性感冒,肺脏及其支气管炎的感柒,扁桃体发炎等。由于刚出生的婴儿中枢系统生长发育不健全,人体免疫力不高,刚脱离孕妈,对外界因素还不适合,很容易着凉造成身体内病菌或是病毒性感染。第二、拉肚子所导致的发高烧,由于刚出生的婴儿消化系统功能较弱,非常容易造成肠菌的失衡,进而引起头晕。

  • 冉冉云
    回复
    2024-05-18 03:03:28

    婴儿出生第二天,脸上和身上发黄,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大部分新生儿出生后会出现黄疸,这是皮肤明显变黄。这主要是因为婴儿的身体胆红素代谢紊乱,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患者的皮肤眼球和粘膜部位变黄。新生儿黄疸大部分是生理性的,但也有一部分是病理性的,不能忽视。

    为什么会变黄?

    黄疸是由叫做胆红素的物质引起的,它在婴儿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通常超过85微摩尔/升),皮肤或其他器官(例如眼睛的巩膜,我们通常称之为“眼白”),出现黄炎。

    当胎儿在妈妈的子宫里时,血液中的胆红素通过胎盘到达母体,在妈妈的肝脏中代谢。刚出生的婴儿由于发育原因不能顺利代谢胆红素,积累起来引起黄疸。

    另外,如果婴儿的ABO血型不符合溶血或地中海贫血、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情况下,胆红素增多,胆管堵塞,容易出现黄疸。

    胆红素过高容易发生核黄疸,影响孩子智力发育,损害孩子听力,引起抽搐。

    新生儿出现黄疸的原因是什么?

    1、生理原因

    胎儿期母体会产生大量不成熟的红细胞,以满足自己的氧气需求。孩子出生后红细胞会慢慢破裂,然后大量胆红素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升高。而且新生儿的肝脏还没有完全成熟,代谢能力弱,导致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这种问题不用担心,让孩子多吃母乳,多小便就行了。

    2、溶血性黄疸

    母亲和孩子的血型不同会导致黄疸,最常见的是ABO溶血。亲子第二代血型与患溶血性黄疸的概率有很大关系。孩子出生后一天内会出现黄疸,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症状会越来越严重。

    3、梗阻性黄疸

    这种黄疸是因为婴儿发生了先天性胆道畸形,所以最常见的是先天性胆道闭锁。儿童出生1~2周后出现黄疸,颜色越来越深,大便颜色也变成浅黄色或白色的赭色。

    4、母乳黄疸

    母乳中的怀孕二醇会降低婴儿身体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引起黄疸。一般母乳停止一周左右就能缓解。这种黄疸不必过度担心,也不会引起孩子的不适。

    5、感染性黄疸

    这种黄疸是婴儿感染病毒或细菌,肝功能受损,导致黄疸,大部分是宫内感染,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和弓形体感染。败血症的黄疸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孩子的黄疸不会一直后退。粪便是重点观察对象。

    出现黄疸的婴儿应密切观察大便颜色的变化。如果发现大便颜色变白或变浅,黄疸加重时应立即就医。

    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治疗

    如上所述,(哺乳、睡眠、精神、大便、尿液好)生理性黄疸婴儿,妈妈们不必过度担心,也不需要治疗。妈妈尽快喂孩子,好好拉屎。

    病理性黄疸的治疗因人而异

    目前病理性黄疸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照明治疗。如果前面两种方法都不能改善的婴儿,就可以使用活血治疗。如果是因胆道梗阻而引起黄疸的婴儿,就需要相应的手术。

    药物治疗通常选择肝酶诱导剂来促进胆红素的转换。另外,中药的认知硫口服液的退黄效果也很好。提醒家长不能自己吃药,在医生的指导下一定要使用。

    另外,还可以使用白蛋白或丙种球蛋白,这两种都可以使病情恢复,并迅速减少黄疸引起的脑损伤发生率。

    光疗法一般被称为“蓝光”,光疗法时,医生给孩子戴上眼罩,保护小眼睛,通常治疗1~4天。

    输血疗法不是所有黄疸婴儿都使用,一般很少选择。

    母乳性黄疸很难判断

    有些婴儿的黄疸属于母乳性黄疸。这种婴儿的黄疸在分娩后3~8天出现,停止母乳喂养后,黄疸会明显衰退或消失。但是一般来说,这个诊断要排除其他病理因素,一般家长很难判断。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调查。

  • 徐长卿
    回复
    2024-05-18 03:03:28

     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有关小儿黄疸内容,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不同,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生理性新生儿黄疸症状表现为

     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

     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也要注意密切观察。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

      病理性黄疸症状表现为

     小儿黄疸可能发生在生后24小时以内,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进行性加重。

     病理性新生儿黄疸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现,比如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以上就是新生儿黄疸症状的介绍,要注意的是在新生儿出现黄疸时,家长可以喂葡萄糖水帮助退黄。黄疸较重时,应及时将患儿送往医院治疗,防止核黄疸的发生,避免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在第2—3天开始,这时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黄,足月儿在第10—14天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也持续较久,可延迟致3周—4周消退。虽有黄疸,但孩子没有什么不适,一般情况好。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需治疗。

      2、母乳性黄疸

     因吃母乳新生儿发生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于是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对于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引起神经系统的伤害。对于母乳性黄疸也不必惊慌,停母乳时可用牛奶暂时替代,待黄疸好转后可以继续用母乳喂养。

      3、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早期可进行换血疗法,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只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

      4、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5、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一般B超检查即可确诊。

     此外,还有药物性黄疸。如由维生素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者。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纤维病等也可引起黄疸。

     不论是何种原因,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较差,除了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平时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一旦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马上及时送医院诊治。面对宝宝的黄疸不要紧张也不要着急,是生理性的自然会消除,是病理性的就抓紧时间治疗,平时注意仔细观察,精心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以前认为不必治疗,针对目前提倡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提前早开奶,加速胎便的排出。②饥饿、缺氧、便秘、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等可加重生理性黄疸,应给予治疗。

     高间胆血症:危害性主要是产生核黄疸,对核黄疸的研究,以往认为间接胆红素是脂溶性和亲脂性的,其为游离状态,与富含有脑磷脂的脑细胞有亲和力,易透过血脑屏障损害神经核而引起核黄疸。

      治疗措施:传统方法有:

     ①光疗:适用于任何间接胆红素血症,胆红素>205μmol/L,使用波长420~460mm的蓝光(冷光源),可持续或间接照射24~48小时。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已有40余年历史,它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至今仍为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标准”疗法。为使光疗发挥最大的疗效,临床使用中比较了不同光源的作用,目前新的光疗提议采用氮化镓发光二极管,它是一钟高能耐用的光源,可发出高强度窄光谱的蓝绿光,而蓝绿光的光谱范围与胆红素的吸收光谱范围交迭。此光源降解胆红素的作用比传统的蓝光冷光源效果好,光疗后胆红素反弹幅度很小。

     ②药物治疗黄疸的新观点:应用锡中卟啉治疗,其代号为(SnMP)。它是目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可用于临床惟一的血红素类似物。血红素加氧酶(HO)是血红素代谢产生胆红素的限速酶,抑制血红素加氧酶(H0)活性可减少胆红素的生成,因此在新生儿肝脏对胆红素处理功能尚未成熟时,使用该药更具有合理性,锡中卟啉不进入脑组织,安全剂量范围很宽,在体内不被降解,也不影响肝脏中未结合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及排泄,被SnMP阻断未能降解的血红素不会在组织内蓄积,而是被肝脏以原形排入胆道系统经肠道排泄。

     用法:一次小剂量注射SnMP 3~5 μmol/kg可维持7~10天左右,而该段时间恰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最高峰期,所以可在该时期应用注射SnMP以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对应用SnMP治疗后达5年的新生儿,随防未发现严重的早期或晚期不良反应。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应注意如下几点: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5)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6)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7)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新生儿黄疸的食疗法

      一、治疗方法

     中药方

     方剂1:金钱草15g,栀子6g,茵陈9g,甘草3g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新生儿黄疸

     方剂2:茵陈、茯苓各20g,栀子、白术各15g,木通5g

     制用法:水煎服。大便干结者去除白术,加大黄5g,枳实5g;发热烦躁,舌质绛红者,加生地20g,丹皮、赤芍各15g。

     适应症:新生儿黄疸湿热证

     方剂3:黄连、茵陈、云苓各10g,黄柏、黄芩、栀子各6g

     制用法:研成粉,用蜂蜜调成药饼。贴于肚脐,外用热水袋温暖肚脐。

     适应症:胎黄不退先天不足,气血两虚证。

     食疗法

     方剂1:蝉蜕0、5g,绿豆5g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新生儿黄疸

     方剂2:鲜蘑菇或番薯适量

     制用法:做菜煮汤。食用。

     适应症:新生儿黄疸阴黄证

     方剂3:冬瓜皮、玉米叶各3g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新生儿黄疸

      二、家庭护理

     1、婴儿出生后,即应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注意过早出现或过迟消退,或黄疸逐渐加深,或黄疸退后复现等情况,以便及早考虑病理性黄疸的诊断。

     2、注意观察荒诞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吸吮困难、惊剔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及早发现重症婴儿,及早治疗。

     3、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肚脐部及臀部的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 山亭柳
    回复
    2024-05-18 02:02:18

    新生儿黄疸发生在每个婴儿身上。主要原因是新生儿胆红素过高。它需要一个代谢过程。这是正常现象。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一般来说,如果宝宝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属于病理性黄疸,医生会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果婴儿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则为生理性黄疸。让宝宝多吸吮,适度补水,促进新陈代谢。通常在10天后逐渐恢复。另一种是母乳性黄疸,通常持续时间较长。你可以请医生鉴定并采取措施。建议孕妈妈用正确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任何时候都不要给宝宝用药。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增多形成的,严重的话会导致宝宝高烧不退,甚至出现脑瘫的症状。当宝宝出现黄疸的现象时,一定要找到原因,对症下药,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虽然说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特征,很多宝宝生下来皮肤偏黄,但是到底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只有医生才知道,所以宝宝出现黄疸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因为它对宝宝的危害是巨大的。

    对于很多的宝妈来说,当宝宝患有黄疸的时候,其实内心是非常的焦虑的,而且如果不能及时的去治疗,还很容易导致自己的孩子成为脑瘫,所以各位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并且及时的去治疗,一定不要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这样才更有利于我们孩子的健康。

    对于黄疸来说,其实是很伤害宝宝的肺部的,如果宝宝患有黄疸几天之后,家长仍然没有发现就会导致宝宝的肺部患上疾病,所以各位家长一定要关注好宝宝的一些情况,并且当我们察觉到宝宝不正常的时候,就应该立即去医院检查,这样家长也要放心很多。

    如果宝宝是生理性黄疸完全无需担心,只需要多喝水,平时多晒太阳,渐渐的就会好转。宝宝生下来皮肤本来就偏黄,如果检查之后发现宝宝是生理性黄疸,那么爸妈完全可以放宽心。因为这种情况在宝宝出生一个星期之后就会消失不见,在这期间要多给宝宝喝水和晒太阳,能够缓解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要注意是什么?

卡介苗化脓后怎么办?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