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年龄小,不建议用药治疗疾病,而且药物都有毒性,自行买药服用,药物的剂量不能控制,有可能会损伤孩子的身体,建议当孩子出现疾病时,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查明病因,针对治疗。日常做好防护措施,注意保暖,调节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增强抵抗力。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生理机能尚未成熟,肝肾功能尚不完善,解毒功能较成年人弱,用药不当易出现毒性反应。那么小儿用药应注意什么呢?
注意抗生素的使用:常用抗生素或多或少均有一定的副作用,滥用抗生素会延误诊断和治疗,容易继发二重感染。小儿一般不要用四环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药。氯霉素可抑制骨髓造血机能,新霉素可引起婴儿高胆红素血症和耳聋,小儿均不宜使用。
注意退热剂的使用:小儿发热的原因很复杂,在没有明确的诊断前,使用退热药往往会掩盖病情而延误诊治。尤其是幼儿在不适当地使用退热药后会引起出汗增多、体温突然下降而导致虚脱。婴儿所用小儿退热片、APC片可引起新生儿青紫症、贫血以及肚脐出血、吐血、便血等严重不良反应。
不宜滥用维生素和其他补剂:盲目用维生素,不仅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发生副作用或毒性反应。如过多地服用维生素AD胶丸,会出现毛发干枯、眼球突出、烦躁不安以及发热等副作用。有些中药补剂可引起儿童性早熟,因此,儿童慎用补药,如需进补,也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外用药过量也中毒:小儿皮肤粘膜吸收能力强,外用药过量也会出现毒副作用。如鼻眼净、硼酸水、硼酸软膏、酒精、红汞、氢化可的松软膏、高锰酸钾等药,过多使用均可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不要乱给孩子吃药: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间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时间短,吸收排泄快,抵抗力弱,对药物反应敏感,用药不当会产生不良反应。
儿童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等,或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能延缓骨骼生长,早产儿长期应用四环素能使骨骼生长停滞。
四环素、皮质激素、维生素A等药物可增加脑压或引起脑水肿,皮质激素还可以影响儿童对钙质的代谢,产生手足抽搐。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多粘霉素等可致使听力减退,引起耳聋,不会说话的小儿,耳聋后还可导致哑巴。
过量服用氯霉素、四环素、金霉素、新生霉素、氯丙嗪、异烟肼等,可导致中毒性肝炎。
长期服用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可引起消化道溃疡,长期服用氯霉素可引起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磺胺类药物服用过多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等症。
由此可见,小儿患病切忌乱用药,特别是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剂量不可过大,用药时间不会过长,一定要按药品说明书或遵医嘱服用。
新生儿给药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口服给药不可靠
新生儿胃粘膜尚未发育完全,肠蠕动又不规律,很难估计新生儿口服给药的吸收量,直肠给药亦不能达到预期的吸收效果。
?肌肉注射量更少
新生儿肌肉组织和皮下脂肪少、局部血流灌注不足,肌肉注射量更少。
?静脉注射可靠
静脉给药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对新生儿是较为可靠的给药途径。
?静脉滴注更常用
静脉滴注比静脉注射更为常用。
很多新生儿都会生病,而生病之后往往就会用药,但是众所周知新生儿的用药是需要非常谨慎的。那么新生儿用药应考虑哪些?新生儿的用药注意事项有哪些?
1、新生儿用药应考虑哪些
(1)慎重用药
新生儿器官发育欠成熟,尤其是肝脏解毒和肾脏排泄功能与儿童,成年人相比较低,计算药量时最好根据新生儿年龄,体重来计算,才能保证剂量不至于不足或过量而影响疗效,或发生毒性反应。避免服用四环素类药物,类固醇或某些含激素制剂,以免影响发育。
(2)忌选用新药
有的家长看到宝宝患病会选择一些最贵最新的药物,而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之中,机体各组织器官尚未成熟,功能也不完善,与成年人相比更易发生用药的不良反应,因此选择常见的传统药物更安全。
(3)选择药物种类宜少而精
新生儿服用的药物种类不宜过多,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要用,如果需要同时服用集中药物,要严格遵循医嘱,将服药时间错开,以免药物在体内相互作用而产生副作用,或降低药物效果。
(4)不要随便换药
药物进入人体后,需经过机体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不同的药物,不同的个体,药物在体内消除快慢不同,绝大多数疾病不可能靠一两次用药就能治好,因此父母要有耐心,按医嘱正确用药,不要一种药用了两三天没起到效果,就以为无效而改换其他药物,若是想换药要征求医生意见。
(5)不要滥用中药
有的家长担心宝宝身体抵抗力不好,会请医生给宝宝开一些小中药预防,实际上这样做是不好的,不论什么药物都要在肝脏内解毒,由肾脏排泄,新生宝宝处于发育过程,许多脏器尚未成熟,肝脏排毒功能差,肾脏排泄功能不完全,要尽量少用药,大多数小中药所含的透支,生物碱,挥发油和无机盐等化学成分很容易加重肝肾负担而损害其功能。
(6)补药不宜乱吃
有的家长为了让宝宝发育更好,身体更健壮,脑子更聪明,会想着靠药物或是一些保健品来给孩子补充营养,其实乱给孩子吃补品补药,有可能加重原有病症,如果服用与宝宝体质相抵触的补药,更容易加重身体不适,而且宝宝脾胃薄弱,滥服补药有可能导致宝宝出现消化道症状,引起腹泻,便秘,食欲减退等症;或是引起过敏反应,导致宝宝出现呼吸困难,荨麻疹;也有的会引起宝宝内分泌失调,性早熟,削弱身体抵抗力和抗病能力。
(7)新生儿忌乱吃药
药品在代谢过程中要经过肝脏解毒和肾脏排泄,在用药时,父母要注意其病情及生理特点和药物性能,勿滥用药物,新生儿在生长发育期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时间短,吸收排泄快,抵抗力弱,对药物反应敏感,用药不当会对宝宝产生不良影响,轻则治疗无效,延长治疗时间,重则延误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重,或引起毒性反应。包括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或是导致原有疾病反复,身体产生抗药性等危害。
(8)按时服药
宝宝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快,药物排泄也快,应该按时服药,以保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此外,新生儿起病急,发展快,要及时用药,并且用药要讲究适应,不能滥用。切忌一次忘记喂药后就把两次的量合在一起喂。
2、新生儿补钙吃什么好
(1)每日钙的推荐摄入量
新生儿由于身体的生长发育较快,有的新生儿简直是见风长,生长的速度很快,因此身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较大,特别是对钙的需求最大,新生儿补钙的每日推荐摄入量为300~400mg,并且补钙需注意吸收。
(2)母乳喂养不需要补钙
新生儿如若是纯母乳喂养的话是不需要额外的补充钙剂的,因为母乳中的钙质含量就能满足新生儿生长发育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对母乳中钙质的吸收状态是否够好,因此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补充维生素D即可,不需要往外补充钙剂。
(3)人工喂养需要注意补钙
人工喂养的新生儿需要注意所选用的奶产品的含钙量,根据每天进食的奶量来计算新生儿每天钙的摄入量,如若未达到推荐的标准可以通过口服葡萄糖酸钙口服液来补充钙剂,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D,保证钙质的吸收。
(4)新生儿补充维生素D的方法
吃鱼肝油
新生儿在出生15天后即可食用一些鱼肝油来补充维生素D,其中鳕鱼鱼肝油适合新生儿食用,需要补充的新生儿只需要直接滴加在新生儿的嘴里即可,而且大部分的新生儿都能接受这个味道,不会有不良反应。
晒太阳
晒太阳是激活自身的合成功能,促进机体中为维生素D的合成,新生儿晒太阳也能有效的补充维生素D。
注意:新生儿皮肤较嫩,不能直接暴晒于阳光下,只需要在室外即可,注意保护新生儿的眼睛,避免阳光直射眼睛。
(5)补钙的注意事项
一、新生儿一般是不需要补钙的,婴儿补钙应该在2个月以后开慢慢开始,不可盲目补钙。
二、新生儿补钙不宜补充过多,容易引起骨骼硬化,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三、新生儿补钙应该以促进吸收为主,不可直接补充钙剂,钙剂对新生儿的胃肠伤害太大。
3、如何给新生儿洗澡
(1)如何准备浴具
新生儿的洗澡盆最好专用。洗澡前先将盆刷干净,再将浴巾、衣服、包布、尿布等准备好。洗澡前应将干爽的浴巾放在离洗澡盆较近的地方,等洗完澡一站起身来,就可以马上将宝宝包裹起来。给新生儿洗澡的时候沐浴液不需要每次都使用,肥皂尽量少用,因为过多使用洗浴用品,容易把孩子皮肤表面的保护层脱掉。
(2)控制室温及水温
《备急干金要方卷五》记载:凡浴儿汤,极须令冷热调和。冷热失所,令儿惊,亦致五脏疾也。”给新生儿洗澡的房间最好是选择温暖无风,空间足够的房间里进行,以便可以摆放洗澡时的必需用品。室温最好保持在24度左右,水温约为37—38度。也可或用成年人肘弯试试水温,以肘弯感到不冷不热即可。
(3)洗澡的频率及时间
一般说来,新生儿在夏天的时候可每天洗一次澡即可。冬季不用过于频繁的洗澡,除了—些裸露的皮肤外,新生儿的皮肤并不是很脏的情况下可以隔天给孩子洗澡,或者每周洗澡2-3次。每次给新生儿洗澡的时间不宜过长,整个过程最好不要超过15分钟。
(4)洗澡的过程
给新生儿洗澡的时候要注意动作轻柔敏捷。洗澡时先将新生儿仰卧,妈妈用手托住宝宝的枕部,用手指将其双耳向前按,轻轻贴于脸上,以防洗脸水灌入耳内。洗脸时用用小毛巾浸上水后,先将双眼分泌物(自内眼角向外眼角擦洗)擦洗干净后,再依次清洗:后、颈、胸、背、双腋窝、双上肢及双手。通常儿的手掌会抓的很紧,应掰开洗净。在洗宝宝腹部时,注意不要弄湿脐带。然后,将新生儿倒过来,使新生儿的头顶贴在妈妈的左胸前,用手抓住新生儿的大腿,用浸水的小毛巾先洗女性私处、腹股沟及臀部(女婴要从前向后洗)。最后洗下肢及双脚。
(5)洗浴后护理过程
在给新生儿洗完澡后,应立即用大毛巾将新生儿裹上,轻轻擦干,然后可适量薄薄扑上一层婴儿爽身粉。如宝宝鼻腔有干痂,可用湿棉棒轻轻捻出。最后可用棉球蘸花生油少许抹在头发上。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