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小儿咳嗽有痰可能是细菌感染诱发支气管炎引起的,建议通过以下措施进行治疗:1、口服药物治疗: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服用阿莫西林胶囊等消炎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通过服用小儿止咳糖浆、氨溴索口服液等止咳化痰的药物进行缓解。2、雾化治疗:可以遵医嘱使用特布他林等药物进行雾化吸入的方式进行缓解。
葵花牌小儿止咳化痰颗粒:化痰和催吐排痰最强,强于小儿止咳糖浆与小儿百部糖浆,化痰力强于小儿小儿止咳糖浆但弱于氨溴索口服液,其不仅可用于感冒时期所引起的咳嗽,还可用于支气管炎、肺炎等所引起的各种痰多咳嗽。
葵花牌小儿咳喘灵口服液:核心组方为麻杏石苷汤,有宣肺、止咳、平喘、清肺热功效,有预防肺炎的效果。并含有金银花、板蓝根,有抗菌、抗病毒功效。成分含量适中,可用于风热感冒或者风寒感冒伴有咳、喘的治疗,是各种感冒初期和感冒轻中症的首选治疗药物,轻症用用轻剂——符合中药适量用药的原则。
针对楼主所述,可以给宝宝试试小葵花的小儿止咳糖浆,如若有痰的话可以试服小儿止咳化痰颗粒,服用4-5天就行,再观察情况。如果宝宝有喘证,或者扁桃体疼,那就用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小葵花的药对症很有效
中医常讲,小儿是“纯阳之体”,体质偏热,容易出现肺热、胃热的现象,主要表现出经常感冒、反复咳嗽、咳嗽痰多且黄、口干、口臭、消化不良、大便干燥等特点。冬天多数孩子出现肺热感冒。孩子出现下列症状可以针对症状采用中药治疗,或者使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一种药进行治疗。
症状一:反复咳嗽
反复咳嗽是肺热的典型症状之一,出现反复咳嗽的症状,可以给孩子选择清肺热的药物,比如麻黄、杏仁等有滋阴润肺,宣肺止咳的功效。
症状二:痰多痰黄
痰多痰黄说明孩子体内热较重,一定要选择清热解毒效果好的中药,比如我们常用的金银花、黄芩、连翘、板蓝根、鱼腥草等,这些中药不仅可以治疗孩子痰多痰黄,还能抑制细菌和病毒,对抗流感。
症状三:口干口渴
孩子口干、口渴在这个季节较为常见,这个时候需要选择滋阴润燥的中药,比如知母,麦冬,书中记载麦冬有清养肺胃之阴,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所以不防取适量麦冬,给孩子泡点水喝
孩子咳嗽有痰,又不会咳痰,这让家长很是着急,因此,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止咳化痰的方法,才能帮助孩子摆脱疾病。
止咳化痰的水果
呼吸道感染宜吃梨、枇杷、橙子、杏子、罗汉果、荸荠等水果,可化痰、止咳。梨是最好的止咳化痰的水果,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等功能。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给宝宝熬水喝。
止咳化痰的中药
甘草能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麻黄挥发油有一定的祛痰作用。临床常用药物葵花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含有麻黄、甘草,能有效化痰止咳,能促进咽部及支气管粘膜分泌,使浓痰稀释易于咳出。
日常小方法
多给宝宝喝水,保持室内的湿度,对于咳嗽的宝宝有很多帮助。
咳嗽一症,为儿科最常见的肺系疾病之症状,四诊合参,其病因病机多端,故治疗各异。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孙浩老中医为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辨证精准,切中病机,善用经方治疗多种小儿咳嗽,现举5例验案说明如下:
调胃承气汤通腑肃肺治咳嗽
金某,女,4岁,咳嗽6天来诊。因发热咳嗽家长给予感冒药治疗后,热退而咳嗽未愈,咳嗽有痰,烦躁寐差,纳呆,大便已一周未解,舌苔满布黄厚腻。
证属痰湿内阻,腑气不通,治以通腑肃肺。
方药:生大黄5克(后下),玄明粉3克(冲服),制半夏6克,橘红5克,炒白苍术各5克,川郁金10克,炙甘草3克。2剂,隔日1剂服用。
二诊:患儿大便已通,咳嗽已止,睡眠已安,纳稍增,舌苔稍厚,予王氏保赤丸口服巩固疗效。
按:《伤寒论》调胃承气汤原文:「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可见此方具有泻热和胃、润燥软坚的功效。孙浩认为,该患儿外感表证后出现烦躁寐不安,便秘等症,属阳明腑实,热虽聚于胃,而未见潮热谵语等证,主以调胃承气汤。方中以大黄苦寒泄热去实;芒硝咸寒,润燥软坚,通利大便;炙甘草甘平和中;加制夏、橘红化痰燥湿;郁金行气解郁。诸药合用,共奏通腑肃肺止咳之功。
半夏泻心汤降逆消痞治咳嗽
王某,男,6岁,发热,咳嗽,痰多气粗来诊。患儿素体肥胖,昨日贪凉后晚间始发热,微恶寒,无汗,咳嗽,痰多气粗,呕出黏痰,腹胀,大便稀溏量少,其味酸臭,苔黄腻,脉滑数。
证属外感痰食互结,中焦气机痞塞,治以疏风解表,降逆消痞。
方药:淡豆豉8克,薄荷3克(后下),制半夏8克,炒黄芩5克,川连2克,淡干姜2.5克,茯苓10克,甘草3克,大枣3枚。3剂。
二诊:患儿汗出热退,痰少咳减,不呕吐,腹胀消,大便正常,治当健脾化湿。方药:茯苓10克,炒白术8克,薏苡仁10克,炒扁豆8克,制半夏6克,橘红5克,炒枯芩6克,莱菔子5克,甘草3克,大枣3枚。5剂。
按:半夏泻心汤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孙浩认为,该患儿本有痰食内结,加之外感风寒,导致寒热错杂之邪痞塞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和,故出现发热、咳嗽痰多、腹胀、肠鸣下利、恶心、呕吐等症,故治以淡豆豉、薄荷轻清达表,使邪从汗,并用半夏泻心汤苦降并开,加茯苓健脾利湿,因有外感表邪,故弃用人参,以防闭门留寇。二诊诸症悉解,即以健脾化湿善其后。
小青龙汤温化水饮治咳嗽
刘某,男,10岁,因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难以平卧来诊。患儿素有哮喘史,昨夜受风寒后即恶寒发热,咳嗽气喘,喉中痰鸣如水鸡声,痰出清稀,纳差,舌淡苔薄白,脉滑。
证属外感风寒,内有停饮,治拟解表散寒,温化水饮。
方药:炙麻黄6克,炒白芍10克,细辛2克,干姜2克,桂枝8克,制半夏8克,化橘红5克,五味子3克,甘草3克。3剂。
二诊:患儿恶寒发热已解,咳嗽已稀,喉中痰声已少,睡卧安宁,效不更方,原方再进3剂。
三诊:患儿咳喘已平,唯肺脾气虚,哮喘易反复发作,拟补中益气丸常服以补益肺脾。
按:小青龙汤原文:「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孙浩认为,该患儿受风寒后即恶寒发热,此为太阳表证;咳嗽气喘,难以平卧,喉中有痰,时咳吐白痰,此为内有水饮之邪,水饮氾滥,干犯肺胃,致肺失宣降,胃气上逆,故治以麻黄发汗、平喘、利水,配桂枝则增强通阳宣散之功;芍药与桂枝配伍,调和营卫;干姜、细辛,散寒化饮;五味子敛肺止咳;半夏降逆化痰;化橘红理气宽中,燥湿化痰;甘草和中兼调和诸药。
麻杏石甘汤清宣肺热治咳嗽
吴某,女,9岁,因发热咳嗽气喘三天来诊。家长给服感冒药后汗出热不解,咳嗽加重,伴气喘,痰多黏稠,不易咯出,纳差,大便干结,小便黄,苔薄黄,脉浮数。
证属邪热壅肺,肺失清肃,治拟清宣肺热。
方药:炙麻黄6克,杏仁4克,甘草3克,生石膏20克(先煎),大贝母10克,炙桑白皮8克,玉苏子10克,莱菔子6克。3剂。二诊:患儿热退,咳嗽大减,痰少,大便已通,原方去炙桑白皮,加茯苓、焦薏苡仁各10克,再进5剂。
按:麻杏石甘汤原文:「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孙浩认为,该患儿服药后汗出热不解,说明邪热已入里迫肺,肺失清肃,故见喘息;热灼肺津,炼液为痰,壅闭于肺,故痰多黏稠,不易咯出;大便干结,小便黄,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里热的表现。故用麻杏石甘汤清宣肺中郁热而定喘,加大贝母、苏子、炙桑皮、莱菔子降气化痰。
桂枝汤调和营卫治咳嗽
余某,男,4岁,因低热咳嗽6天来诊。患儿6天前患感冒恶寒发热,在外院治疗后,仍有低热,咳嗽,动辄汗出,纳差,大便偏干,舌淡红,脉浮缓。
证属营卫不和,治以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6克,炒白芍6克,甘草3克,生姜1片,大枣3枚,杏仁4克,莱菔子8克。3剂。二诊:患儿热退,汗止,咳嗽大减,纳渐增,大便通,上方加太子参8克,茯苓8克,再服5剂巩固疗效。
按:桂枝汤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具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为治疗太阳中风之首方。孙浩认为,本例患儿低热、咳嗽、动则汗出、纳差、大便干、舌淡红、脉浮缓,证属于营卫不和,故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加杏仁、莱菔子肃肺利便,故咳嗽自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