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早产儿脑白质软化怎么办?

时间: 阅读:8301
早产儿脑白质软化怎么办?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百薇

百薇

2025-04-19 16:20:50

你好,根据您描述的具体情况,这种现象不用紧张,因为早产儿在脑部缺氧的情况下,常常会出现这种脑白质造成软化的现象。只要及时发现,尽早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可以在医院做高压氧气,促进宝宝的脑细胞正常修复。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景天
    回复
    2024-05-18 21:21:46

    脑白质营养不良(leukodystrophy)是指遗传因素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正常髓鞘生长受累的疾病。包括多种遗传病所引起的脑白质髓鞘异常,例如:溶酶体病(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LD等),过氧化物体病(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等),线粒体病(脑神经肌胃肠病-MNGIE等),髓鞘蛋白编码基因缺陷(Pelizaeus-Merzbacher病),氨基酸、有机酸病(PKU、丙酸血症等),以及其他不明原因的脑白质病(Alexander病等)。随着MRI技术在小儿神经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多,脑白质病变的诊断明显增多。其中有些属于已知遗传或生化机制的脑白质病,属脑白质营养不良范畴;有些则属于未知病因的脑白质病,其中部分是遗传病,也属于脑白质营养不良,其遗传及生化基础尚待探讨;而另一些则由于免疫、炎症、环境等非遗传性获得性因素所致,属于脑白质脱髓鞘病变。

    近年由于医学分子生物的快速进展,一些既往较少认识的脑白质营养不良的基因已经定位克隆,其基因产物的性质已经明确。对这些疾病的临床生化诊断、产前诊断,携带者检出及遗传咨询等,在不少发达国家中均已可进行。临床相对常见的部分脑白质营养不良见表1。

    神经病理研究证实该组疾病多数属于髓鞘形成障碍疾病(dysmyelinating disease)但其中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兼有脱髓鞘病(demyelinating disease)特点:Canavan病则为髓鞘破坏(myelinolytic)疾病,海棉样变不只累及白质,也累及灰质。

    脑白质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以逐步进展为特点,早期症状往往易被忽视。原本正常的婴儿或儿童,可逐渐发生肌张力、姿势、运动、步态、语言、进食动作、视觉、记忆学习、行为思考能力等方面的改变。这些征候可逐渐加重,病情进展速度在小儿时期发病者较快。

    诊断主要依据:1.临床特点;2.阳性家族史;3.特异性生化检查;4.神经影像学检查。一些发达国家对小儿脑白质营养不良的临床生化与病理形态学诊断途径分几个层次进行:1.一线生化检查有CSF、皮质醇 ACTH实验;2.一线形态学检查有外周淋巴细胞(或脑活体组织)中沉积物;3.二线生化检查有血浆中极长链脂肪酸(VLCFA),尿中硫脂,白细胞溶酶等;4.二线形态检查有皮肤、神经、肌肉或脑活体标本等;5.三线生化检查为分子遗传学方法。

    二、常见脑白质营养不良的诊断与治疗

    (一)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etachromatic leukodystrophy,MLD)
    MLD又称为脑硫脂沉积病(sulfatidosis),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芳基硫酸脂酶A缺陷所致的髓鞘形成不良。由于编码溶酶体芳基硫酸脂酶A(arylsulfatase A,ASA)的基因MLD突变所引致,MLD位于22q13.33,其突变种类较多;大致可分为两组:I型突变的患者不能产生具有活力的ASA,其培养细胞中无ASA活性可测得;A型突变患者则可合成少量具有活力的ASA。患者的表型取决于其基因突变的种类:I型突变的纯合子或具2个不同I型突变者在临床上表现为晚期婴儿型;具有I型和A型突变各一者为青、少年型;而2个突变均为A型时,则呈现为成年型。少数本病患者,特别是青少年型的发病不是由于MLD突变所致,其ASA活力正常,这是由于患者缺少一种溶酶体蛋白,硫酸脑苷酯激活因子(SAP1)所造成的。这类患者亦称为"激活因子缺乏性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按起病年龄及临床征象, MLD可分为晚婴型、幼年型和成年型3型。

  • 木槿
    回复
    2024-05-18 21:21:46

    导读:婴儿学走路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性发展,但如果孩子出现了垫脚尖走路的情形,很容易让爸妈担心。其实很多幼儿垫脚尖走路只是一种习惯,大约2岁左右就会停止,但如果有肌肉僵硬、无法伸直,最好尽速就医。

    一、宝宝垫脚尖走路的原因 1 、宝宝有扁平足

    如果宝宝的阿基里斯腱比较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扁平足,他有可能在站立部分有困难,因此更容易使用脚趾头走路。

    2 、腿部痉挛僵硬

    有些脑性麻痹的小孩会使用脚尖走路,这是因为他们的腿部肌肉僵硬,不能伸展,所以他们会使用脚趾头来走路。

    有些宝宝在学走路阶段出现垫脚尖走路的现象。 3 、早产儿的关系

    异常的早产儿常会有脑出血的问题,这可能会损坏大脑中控制移动的部分神经,因此才会表现出垫脚尖走路的情形。

    4 、怀孕期间感染

    妈妈如果在怀孕期间感染,有可能会引起婴儿的大脑受伤,所以导致宝宝换了脑性麻痹,以及垫脚尖走路。

    延伸阅读:婴幼儿垫脚尖走路原因治疗办法

    5 、脑室白质软化

    有些早产儿发展了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的婴儿,通常也会出现垫脚尖走路的问题。

    6 、半身不遂偏瘫

    另一种半身不遂或是轻偏瘫的脑性麻痹患者,也会出现垫脚尖,使用脚趾头走路的问题,情形和脑性麻痹类似。

    7 、自闭症的儿童

    自闭症的儿童通常也会使用脚趾头来走路,它是一种孤独症带来的多血症症状,这部分需要使用心理治疗。

    延伸阅读:训练宝宝走路避免垫脚尖危害

    二、如何治疗垫脚尖走路的儿童 1 、何时应该就医

    大部分的垫脚尖是良性的,2岁左右会停止,但如果宝宝出现了肌肉僵硬、不协调、经常绊倒、双脚无法承重、失去原有的运动能力,此时应就医检查。

    2 、非手术的治疗

    拉伸、矫正器,以及肉毒杆菌毒素的化学去神经,都是一些非手术性的治疗方式,针对特发性脚尖走路,它们只能提供一些有限的成功效果。

    3 、手术治疗方式

    如果垫脚尖走路是因为一个很严重的疾病所引起的症状,那手术就是必要性的。当然一开始医生会先使用非手术的方式来治疗,真的没有效果才会使用手术。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5-18 21:21:46

    新生儿脑缺氧不仅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并且是新生儿期后病残儿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早睡早起,适当锻炼孩子大动作,在紧张治疗的同时,也要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心理,乐观的心情,望您的孩子能早日康复。
    ?轻度症状
    过度觉醒状态、易激惹、兴奋和高度激动性(抖动、震颤),肌张力正常,拥抱反射活跃,吸吮反射正常,呼吸平稳,无惊厥。症状多在3天内逐渐消失,预后良好。
    ?中度症状
    抑制状态、嗜睡或浅昏迷、肌张力低下,50%病例有惊厥发作、呼吸暂停和拥抱、吸吮反射减弱。足月儿上肢肌张力降低比下肢严重,提示病变累及矢状窦旁区。早产儿如表现为下肢肌张力降低比上肢重,则提示病变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如症状持续7~10天以上,可能有后遗症。
    ?重度症状
    患儿处于昏迷状态,肌张力极度低下,松软,拥抱反射、腱反射消失,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差,前囟隆起,惊厥频繁,呼吸不规则或暂停,甚至出现呼吸衰竭。重度患儿病死率高,存活者常留后遗症。

  • 半夏
    回复
    2024-05-18 20:20:36

    早产儿脑损伤 主要包括颅内出血、早产儿脑病(EOP)等,是导致早产儿远期后遗症的主要原因,需加强防治。

    (1)早产儿颅内出血: 早产儿颅内出血多数临床表现隐匿,出血量较多者常出现意识改变、肌张力异常、前囟隆起甚至脑疝等。

    颅脑影像检查:

    ①超声检查: 主要用于早期床旁检查和动态随访,生后3~7天内第1次检查,第2、3周复查,以后每隔1周查1次,出血较重者,每隔3天查1次,直至出血稳定;

    ②MRI检查: 病情稳定后可早期MRI检查,纠正年龄37~40周时复查,并定期随访;

    ③CT检查: 由于辐射较大,早产儿尽可能不采用。急性期处理:以对症支持为主,保持呼吸、循环及内环境稳定。肌注维生素K1 1~2mg或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减少者输注血小板。出现危及生命的大量出血,需请神经外科急会诊。后期脑积水处理:后期有梗阻性脑积水者,可行侧脑室-腹腔内引流。预防:生后常规肌注维生素K1 0.5~lmg,维持正常体温、血气和血压,避免输液过多过快或推注高渗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集中操作、减少搬动。

    (二)早产儿脑病:

    1)概念: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的病变部位一般局限于脑室周围,多种细胞成分均受累及,直径>lmm的大面积病灶、坏死明显者,数周后会形成空腔,称为 囊性PVL ;直径不足1mm的小面积病灶、坏死轻微者,数周后会被胶质瘢痕填充,无空腔形成,称为 非囊性PVL 。

    囊性PVL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病率不足5%。

    脑白质损伤(WMI)特指早产儿多相的、普遍的脑白质损伤,包括灶性坏死(囊性和非囊性PVL)和弥漫性损伤。 弥漫性WMI病变部位一般广泛分布于脑白质,损伤细胞主要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不伴明显的细胞坏死,表现为星型胶质细胞增生,小胶质细胞活化,结局为髓鞘化障碍及脑室扩大,传统MRl不易发现,弥散张量成像可发现异常。

    弥漫型较局灶型损伤轻,目前已成为早产儿WMI的主要类型,约占57%。

    但近年由于神经影像学技术的进展,尤其是高级MRI的临床应用,发现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同时,常伴有皮层下灰质核团结构、间脑、脑干、小脑等部位神经元/轴突病变,即病理损伤的范围往往不局限于某个区域,故而美国Volpe教授提出了早产儿脑病(EOP)的概念,主要病变仍然以PVL和WMI为主,但是从新的高度重新认识早产儿脑灰白质损伤及其对脑发育的威胁,阐明了早产儿长远后遗症的综合缘由。

    2)病因:致病因素复杂,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 缺氧缺血和围产期感染 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

雅培早产儿奶粉好吗?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有影响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