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的孩子由于身体虚弱,所以出生以后不要过早的将孩子竖起来抱,因为孩子本身就是早产,骨骼和体内的脏器没有发育成熟,所以最好暂时不要竖着抱孩子,而且宝宝出生以后短时间内最好不要去人太多的地方,因为早产的孩子出生以后免疫能力差,以免孩子受细菌或者病毒的感染。
以下为我转载的材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希望能够采纳。
竖抱会影响脊柱?
原创: 裴洪岗drpei2017-07-10
“孩子从出生几天就喜欢竖抱,自己要趴在大人肩头或窝在大人怀里睡觉。听说竖抱会引起脊柱问题,请问具体会引起脊柱什么样的问题?”
这是我收到过的一个咨询,看到这个问题第一反应是一愣,育儿界的说法怎么这么多?有时我也不知道这些说法从哪冒出来,后来搜了一下,原来家长听到的这个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
“6个月内不要竖抱,过早、频繁竖抱对婴儿脊柱发育不利。”这其实是一个育儿专家反复传播的观点。老实说,作为一个大学就念儿科专业,研究生也是学小儿外科,从事儿科工作十多年的儿科医生,真是第一次听医生说孩子不能竖抱。
按常识来说,平抱竖抱只不过是脊柱承受的重量方向不一样而已,前者承受横向的力量,后者承受纵向的力量。平抱的时候用手托着孩子的腰臀部,同时让孩子的头颈部枕在臂弯里,脊柱都得到了保护,应该没什么好担心的,竖抱时一手抱住臀部,一个手拖住头颈部保护颈胸椎,孩子的体重大部分靠大人的手臂支撑着,新生儿脊柱是弱,但体重也轻,被竖抱的时候也不是完全靠自己的脊柱支撑重量,按常识来说也应该没有问题。
但常识确实是有错误的可能,理论上来说,平抱的时候脊柱承受的压力分布比竖抱更均匀,我怕自己因为主观想象而出错,就检索了一下Pubmed,但真没看到哪个研究说竖抱对孩子有危害。
婴儿竖着不利于脊柱的说法国外也确实有过,不过原因不是担心竖抱,而是因为婴儿吊带的使用,八九十年代的吊带比较简陋,孩子被竖着放在吊带里,头颈部没有支撑保护,引发了一些儿科医生担心孩子椎体过度伸展引起脊柱前移。[1]但手抱的时候用手托着保护头颈部,完全可以避免这种担心。
事实上,竖抱还有一些平抱所没有的优势,清醒时保持竖位的体位治疗,是治疗婴儿胃食管返流的一种方式[2],喂奶后竖抱拍背,也是减少婴儿溢奶的常用方式。竖抱的时候大人将孩子环抱在怀里,孩子和父母肌肤紧贴,让孩子感觉更温暖和安全,有助增进亲子感情。让早产儿竖着依偎在胸前的袋鼠育儿法,美国儿科学会也是支持,也没有竖抱不能太久太频繁之类的说法。[3]
婴儿醒着的时候可以在大人的看护下多趴着玩,锻炼颈部肌肉,促进动作发育,但孩子不可能醒着的时候都愿意趴着,趴久了孩子也会累,哭闹的时候也需要抱着安抚,或者偶尔竖抱着走走,让他看看与躺着时候不一样的世界,和周围的人进行表情眼睛的交流,而不是平抱着总盯着天花板,也有助于感知的发育。
为了降低婴儿猝死的风险,我们要求一岁以内的孩子都应该仰卧,长时间的平卧容易导致扁头畸形,如果偶尔被家长抱抱也总是平着,孩子头部重量还是压在手臂上,竖抱就可以避免这种压迫,按说也可以降低一点扁头的风险。但在孩子能够稳定抬头之前,或者能抬头但睡着了,竖着时应该保护好他的头颈部。
无论是平抱、还是竖抱,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对大人孩子都会产生不适,所以各种抱姿轮着来是很自然的做法。各种抱姿有各自的优缺点,否定一个抱姿应该给出合理的理由,也要充分权衡收益和风险。即便是一个孩子因为竖抱出现了脊柱前移,是不是就应该让千万个孩子避免采取这个有这么多好处的抱姿?就像因为发生了一起车祸就建议全世界的人都不要坐车了?更何况脊柱前移和竖抱的关系从来没证实过。
对于不确定,后果又比较严重的危害,大家一般是采取“宁可信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竖抱对孩子脊柱不利的说法传播开来以后,真碰上长大后有脊柱问题的人,很容易关联到竖抱上来,然后这种说法就被“证实”了,然后进一步扩大传播,毕竟有几个孩子没被竖抱过呢?但脊柱问题是不是竖抱引起的,就没有人好否定了,所以恐吓式的“科普”很容易被传播。
因为一句“频繁竖抱对婴儿脊柱发育不利”,让一些家长困惑,也让很多家长对竖抱产生了心理阴影,所以影响力巨大的育儿专家说话应该更慎重,大家看到这种语焉不详的观点时也应该保留一份自我思考
一般宝宝5个月时,可用双手掐着腋窝抱。因为5个月的孩子头部力量已经发展较好、有劲,所以不用再担心头部有闪到或者伤到的可能,且宝宝下肢也不像刚生下时腿蜷着,总是弯着,不管怎么抱,腿总是弯起来。所以掐腋窝抱的时候,也不会有变化,也使不上劲。到4个多月时,腿开始慢慢伸直,掐腋窝抱时,有时会踩在你腿上,甚至有时会使劲蹦两下。
同时两个小手也和原来不一样,生下来的宝宝存在握持反射,总是攥着拳,如果大人手放在他的小手心,会使劲攥上,他的手灵活度不够。到4-5个月时,慢慢反射消失,宝宝自己开始试着抓一抓周围的物品。到5个月时可以试着拿玩具,甚至两个手一手拿一个玩具的发展过程,也为该年龄阶段发展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宝宝在5-6个月的时候可以扶着腋下站着,有的宝宝兴奋时还可以表现为弹跳,但每个宝宝发育的情况不一样,能扶着腋下站着的时间也不是固定的。如果是早产儿或者是孩子发育比较迟缓,相对扶着腋下站立的时间也会晚一些,有的宝宝一周岁左右才会站立,都是正常现象。提醒家长注意的是孩子是否可以扶着腋下站立,除了要参考月龄之外,还要结合宝宝是否有站立的能力,也就是如果宝宝的脚掌能轻松着地且身体平衡也能控制得很好,这时家长才可以鼓励宝宝练习站立。
抱宝宝可采用横抱,坐式抱以及竖抱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宝宝3个月后才可以竖着抱,宝宝在3个月以前颈部和背部肌肉不够发达,不宜竖着抱。3个月后,宝宝会具备支撑脑袋的能力,可尝试竖着抱。有助于促进宝宝感官发育,宝宝也喜欢被竖着抱。
婴儿到这个月龄或许就可以竖抱了,抱得太晚,可能还会有2大危害。对于很多新手宝妈来说,在面对孩子的很多问题时,都显得不知所措,但是老一辈的观念又太不科学,这也导致很容易出现一些分歧。
所以我们的育儿观念这一方面也需要及时的进行更新。婴儿一般三个月的时候,其实也就是“龙抬头”的时候可以开始竖着抱了。竖着抱,早了或者是晚了对婴儿的生长发育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孩子月龄较小的时候,特别是两个月的婴儿,与6个月以上的婴儿相比,竖抱婴儿的注意事项多。而6个月以下的婴儿,长时间都在睡觉,抱的机会不多。而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个知识。
两个月的婴儿,生理特点是头大并且头重,肌肉力量较弱。因为婴儿的脊柱还很软,没有完全发育好,如果竖抱的方式不对,会影响脊柱的发育,甚至有可能导致婴儿的脊柱受伤,造成不可恢复的伤害。
婴儿三个月之前,由于脖颈力量非常脆弱,当大人竖着抱的时候,脑袋总是耷拉着,如果竖抱的方式不当,非常容易对婴儿的脖颈造成一定的伤害。
婴儿三个月之前也需要偶尔的进行竖抱,一般都是让宝宝趴在自己的肩膀上面,一手来护臀,另外一手则是把持,帮助宝宝控制平衡。之所以需要偶尔的竖抱,主要还是为了给宝宝拍嗝,降低宝宝吐奶情况的发生。
宝宝的头部重量所占的身体比重还是比较大的,此时的婴儿,脊柱可能无法完全成熟头部的重量。虽然1-2个月的婴儿能稍稍抬起头,但由于颈部和背部肌肉发育还不够完善,所以不能较长时间的支撑头的重量。如果竖抱让婴儿的脊柱来支撑头的重量的话,容易对脊柱造成伤害。
同时,婴儿被抱起时,如果头和颈没有支撑,就会让孩子感觉不安全,容易受到惊吓,而婴儿这时候比较脆弱,惊吓易造成孩子惊厥,睡觉不安稳,甚至影响饮食和身体发育。
一般宝宝三个月的时候,可以慢慢的自主抬头,脑袋也不再耷拉着了,但是家长们一开始的时候也不必要竖抱的太久,以免累到宝宝,伤害到宝宝的脖子,这其实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对是急不得的。
早产儿其实有一项护理被称为“袋鼠式护理”,其实也就是把早产儿竖抱在妈妈的胸前,用成人的肌肤温度来维持早产儿的体温温度。在早产儿的护理上面,很多不足月的宝宝同样都会被竖抱,既然早产儿都可以竖抱,我们更多足月的宝宝当然也是可以竖抱的。
但是如果孩子都好几个月了,还一直让他躺着,这样一来,颈部肌肉和骨骼就得不到锻炼,因此肌肉和骨骼的发育就会落后于其他孩子。
守护孩子成长的过程对于父母来说也是学习的过程,希望大家都能够多多的学习一些育儿知识,这样更能够保证避免很多误区,从而有助于孩子的正常成长!
三个月的宝宝头还立不稳是正常现象,虽然说多数宝宝在三个月左右,就已经可以竖着抱,但是有一些孩子身体发育比较慢,或者说早产儿,就应该延长一段时间,再让孩子练习竖立,这类孩子颈椎发育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说家长在孩子三个月的时候,发现头部竖不稳,不要太心急,一般到四个月左右就可以竖得很稳。
?循序渐进
帮助孩子练习头部竖立,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循环渐进,慢慢地锻炼,会有更好的效果。
?适当抱着
在开始的时候可以抱着孩子适当地让头部竖立着躺在大人怀里,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当地让孩子慢慢地自己竖立起来,这样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不要着急
家长不能够太着急让孩子竖立,要不然对孩子颈椎、脊椎以及腰椎等部位,都会造成伤害和影响,进而就会影响孩子正常发育和成长。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