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了腹泻,无论是是不是早产儿,都可以用中医中药进行调理,可以首先采用穴位按摩的方法来进行推拿也可以在穴位上贴上一些膏药能够很好的缓解腹泻的症状,在母乳喂养期间,母亲也一定要注意饮食,不能吃生冷和油腻的食物,避免让孩子受到影响而加重病情。
由于婴儿消化器官发育尚未完善,对食物的耐受力较差,但又在不断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相对地较成人为多,因此极易引起消化机能紊乱。尤其是先天不足的早产儿和后天失调的营养不良儿,每当饮食不调或受外界气候的影响,易使胃肠道机能紊乱而患腹泻,病程延续,不易痊愈。
?母乳为主
以母乳喂养的婴儿应以母乳为主,母乳不足,只能根据病情补充米汤或冲淡的脱脂奶等。
?食品选择
无母乳者,可根据病情依次选择喂给胡萝卜汤、焦米汤、米汤、鱼粉米汤和冲淡的脱脂奶等,这些食品都可纠正腹泻。
??合理安排饮食
每次饮食还需合理安排,食量最好与原牛奶量相同,病情日渐好转后应更换饮食,或由淡而浓,或浓度不变但适当增加食量,使肠道逐渐适应后恢复原来饮食。
?避免饥饿状态
注意避免长期使婴儿吃不饱而处于半饥饿状态,或只喂以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如米汤、奶糕之类食品,致使婴儿摄入营养素不平衡而导致饥饿性腹泻。
?添加辅食品
病情完全好转后,可随着月龄的增长而添加各类辅食品。
新生儿腹泻 妈妈早知道
新生儿腹泻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新生儿免疫功能差,尤其是肠道的免疫力就更低,当肠道感染时,没有能力去减弱和中和细菌的毒力。另外,子宫内胎儿在无菌的温室环境中生长,生后立即落入众多的细菌,病毒污染环境中,抵抗力太弱了,消化功能和各系统功能的调节机能也比较差,因此,新生儿易出现消化功能紊乱,同时也易患感染性腹泻。
“便便”辨病
新生儿的便便性状因吃进的食物不同而有差异。如吃母乳的大便多呈金黄色糊状,每日2-4次。喂配方奶的宝宝大便多为浅黄色或土灰色,比较干一些,每日1~2次。
有些新生儿肠道黏膜娇嫩,偶尔一次喂养不当,或找不出原因就出现几次稀便;而如果注意喂养了,腹泻很快纠正,这是一过性消化不良。不用担心。
如果新生儿大便次数比原来增多,每日4~5次以上,而且大便性质异常,呈蛋花样或水样,带有大量奶瓣,食欲减退,精神不好,体重下降,通过饮食调整,不易好转,这时候妈妈就要注意啦!
新生儿腹泻为什么
新生儿肠道娇嫩,引起腹泻的`原因也多种多样。
1.喂养不当
新生儿胃肠道的发育不够成熟,消化酶比较少。在喂养过程中,喂养次数太多、每次的量较大,或过早添加大量淀粉类的食品,人工喂养时配方奶或牛奶的温度偏热或偏冷,都可造成肠道蠕动增加,大便次数增多。
2.感染
肠道内感染主要发生在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新生儿,由于奶具不洁而导致病从口入。最严重的要算新生儿流行性腹泻了,常常在产科婴儿室或新生儿病室内流行,病菌经过母亲产道传给新生儿,然后由医护人员的手将病菌扩散开去。可由不同病原引起,以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最常见,严重者常常威胁生命。
肠道外感染主要是由于病原体毒素的影响或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致使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肠蠕动增加而引起腹泻。这种腹泻一般无黏液、脓血和腥臭,次数较少。在新生儿患肺炎和败血症时,细菌有时也可从肠道外或血液中透过肠壁,渗入到肠道内,引起肠炎。
细菌和病毒的感染主要是喂养时母亲的乳头或内衣不卫生,手洗得不干净或配方奶、牛奶喂养时所用器皿不干净,将细菌或病毒带给新生儿引起腹泻。有时家中有感冒病人,也会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引起肠炎。有的新生儿患呼吸道疾病如肺炎,也会因抵抗性减弱或者毒素作用于肠道,而引起新生儿腹泻。
3.新生儿的消化功能不成熟
足月儿的消化酶除胰淀粉酶外已足够消化蛋白质和脂肪,而早产儿各种消化酶均不足,胆酸分泌较少,不能将脂肪乳化。同时新生儿发育又比较快,所需热量和营养物质多,一旦喂养或护理不当,过早地喂养奶糕、米粉等食物,就可引起消化不良,发生腹泻。
腹泻轻重大不同
轻症患儿可仅表现单纯的胃肠道的症状,腹泻一日5~6次甚至10余次,重症腹泻同时还出现低烧、吃奶差、呕吐、精神弱、轻度腹胀、哭闹、唇干、前囟门凹陷。严重时大便呈稀水样,腹泻次数可增加达到10~20次/日。可能伴有高烧、呕吐、尿少、嗜睡。
护理腹泻宝宝
如果护理不当,可使病情迁延过久,因此妈妈要知道正确的护理方法。
不能滥用抗生素
新生儿腹泻多数为病毒所致,或由于饮食不当引起。对这些原因引起的腹泻抗菌药物不但无效,反而会破坏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而加重腹泻。一般水样大便的腹泻,多为病毒或非侵袭性细菌所致,不必服用抗生素,可选用双歧杆菌制剂、乳酸菌素片、思密达等;黏液脓血便多为侵袭性细菌所致,应针对病原选用抗生素。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宝宝的便便送到医院做个化验就一目了然了。
调整饮食
不要见到宝宝腹泻就马上禁食。在腹泻大量丢失水分的情况下,禁食会加重脱水和酸中毒。同时,如果进食太少会使宝宝处于饥饿状态,引起肠蠕动增加和肠黏膜消化液分泌过多,加重腹泻。应该适当调整一下喂养方法。
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容易消化、吸收。适当缩短每次哺乳的时间,这是因为母乳的后面部分脂肪含量较高,喂奶前应喂以适量的白开水。人工喂养者将配方奶用白开水稀释一倍,量由少到多,逐渐增多。
注意清洁卫生
对人工喂养儿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宝宝使用的器皿一定要每天煮沸消毒一次。 新生儿腹泻主要靠预防,宝宝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然后用软布吸干。如果肛门周围发红可涂抹鞣酸软膏,防止尿布疹及继发感染。同时还应注意勤换尿布,尿布最好用柔软的透气好的纯棉织品。
服药有讲究
粘膜保护剂如思密达,作用是覆盖在肠黏膜上,吸附病原体和毒素,所以服药要空腹,服药后不要马上进食,同时注意药物与水调和的比例,这样才能起到黏膜保护作用。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能调节恢复肠道的菌群,从而控制腹泻。由于这类药是活菌制剂,切不能用热水送服,也不能与抗生素同服,西药与中药也最好分开服用。
温馨提示:1.及时带上宝宝到医院化验检查大便,明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腹泻,从而正确用药。
2.患腹泻的宝宝要注意腹部保暖,可用毛巾包裹腹部或热水袋热敷腹部,同时让宝宝多休息。
3.回家后,父母应仔细观察新生儿,出现手足凉,皮肤发花,呼吸深长,口唇樱红色。在换尿布时发现宝宝反应差,口鼻周围发紫,唇干,眼窝凹陷,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千万不要大意,需要到医院输液治疗。
LINKS:止泻奶粉并非治疗肠道感染的止泻剂
目前,市场上有一种“止泻奶粉”,很多父母在宝宝因感染病毒或细菌而引起腹泻时也给饮用这种奶粉,希望能尽快止泻。但事实上宝宝在喝了这种奶粉之后并未很快止泻,于是家长们大失所望,认为没有效果,接下来又改吃别的奶粉。
其实,所谓“止泻奶粉”并不是用来止泻的,也不具有止泻功能,只是针对乳糖不耐受的患儿或因肠炎导致乳糖酵素匮乏引起的腹泻而研制的一种不含乳糖,以其他糖类来代替的一种配方奶粉。这种配方奶粉不但不含乳糖,蛋白质成分也有了改变,它的作用并不是直接止泻,只是在腹泻期间使用的更适合当时肠道吸收状况的特殊配方奶。
初为父母如何知道自己刚出生的宝宝的喂食是否得当呢?从大便的性状便能判断宝宝的喂养情况。
吃母乳的孩子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均匀如软膏样,但无臭味,便次较多,一般每天2~4次,有的多达7~8次,这叫做生理性腹泻。父母不必担心,这都属于正常现象,到小孩长到一定时期这种腹泻会自动消失。用牛奶喂养的孩子大便较少,每天便次在1~2次,稍有臭味。
刚刚生下来的小孩,即使没有吃进一点东西,一般在生后10~12小时之后会拉黑绿色胎便。在喂奶3~4天后,大便呈黄绿色,这叫做过渡期的大便,之后是逐渐呈黄色粪便。如果婴儿生后24小时内没有胎便排泄,或4~5天左右仍无正常大便排出,应及时请医生检查。
有的婴幼儿大便次数多而量较少,又多呈绿色粘液状。其中奶瓣较少,说明孩子食量过大,应逐渐减少奶量。也有的减少奶量后仍腹泻,这可能就是饥饿性腹泻,应适当增加奶量。
用牛奶喂养的小孩如果出现大便过硬、臭味大时,表明牛奶喂量过多,糖分少,应在奶中加些糖;如糖分过量,则婴儿大便带泡沫,便较稀呈黄色,酸味重,则应适当减少糖量,增加奶量。
如果婴幼儿出生起一直排灰白色便,从没有黄色便,而小便呈黄色时,很可能为先天性胆道梗阻所致。婴幼儿肠道感染时,大便次数多,稀便或水样便,便臭带粘液,多出现呕吐、厌食、发热甚至脱水,均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婴幼儿大便的次数和质地常常反映其消化功能的状况,家长若能重视对婴幼儿大便的质地、色样和次数的观察,正确地识别正常和异常的大便,有助于早期发现宝宝消化道的异常,为诊断疾病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正常大便
1、胎便胎便的主要成分是水,大约占了72%,由胎儿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胆汁、浓缩的消化液及吞入的羊水组成,出生后几小时内(一般10小时内)首次排出胎粪,呈墨绿色、有点发亮,很像夏天路面上被烈日晒溶了的柏油,无臭味,进食后2_3日内逐渐过渡为婴儿正常粪便。
2、母乳喂养儿粪便呈金黄色,多为均匀糊状,偶有细小乳凝块,有酸味,每日2_3次。即使每天大便达到3_5次,但大便不含太多的水分,呈糊状,也可视为正常。
3、人工喂养儿粪便以牛奶(包括奶粉)、羊奶喂养的婴儿,粪便呈淡黄色,大多成形,含乳凝块较多,为碱性或中性,量多、较臭,每日1_2次。
4、混合喂养儿粪便哺母乳加牛乳者粪便与喂牛乳者相似,但较黄、软。添加谷物、蛋、肉、蔬菜等辅食后,粪便性状接近成人,每日一次。
异常大便
在没有改变食物量及种类的情况下,宝宝的大便次数突然增加,变稀应视为异常。
1、 泡沫样大便
偏食淀粉或糖类食物过多时,可使肠腔中食物增加发酵,产生的大便呈深棕色的水样便,并带有泡沫。
2、 奇臭难闻大便
偏食含蛋白质的食物过多时,这些蛋白质可中和胃里的胃酸,这样就降低了胃液的酸度,使蛋白质不能充分地消化吸收,再加上肠腔内细菌的分解代谢,这些宝宝的大便往往是奇臭难闻。
3、发亮大便进食脂肪过多时,在肠腔内会产生过多的脂肪酸刺激肠粘膜,使肠子的蠕动增加,结果产生淡黄色液状和量较多的大便,有时大便发亮,甚至可以在便盆内滑动。
4、绿色大便若大便呈绿色,粪便量少,黏液多,属饥饿性腹泻。
此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粪便呈暗绿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铁质,这些铁质经过消化道,并与空气接触之后,就呈现为暗绿色。
5、蛋花汤样大便病毒性肠炎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的小病人常常出现蛋花汤样大便。
6、豆腐渣样大便 则常常见于霉菌引起的肠炎。
7、水样大便 多见于食物中毒和急性肠炎。
8、灰白色大便各种原因所致的胆道阻塞病人会排出灰白色的大便。医学上称陶土色大便。此外,进食牛奶过多或糖过少,产生的脂肪酸与食物中的矿物质钙和镁相结合,形成脂肪皂,粪便也可呈现灰白色,质硬,并伴有臭味。
9、柏油样大便由于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故粪便呈黑色;又由于硫化亚铁刺激肠粘膜分泌较多的黏液,而使粪便黑而发亮,故称为柏油样便,多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所致的出血。
正常人进食动物血、猪肝等含铁多的食物也可使粪便呈黑色,而服用铋剂、炭粉以及某些中药等药物也会使粪便变黑,但一般为灰黑色无光泽,做隐血试验阴性可帮助鉴别。
10、鲜红色血便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黏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出,提示为肛门或肛管疾病,如痔疮、肛裂、肠息肉和直肠肿瘤等引起的出血。
11、果酱样大便暗红色果酱样大便见于肠套叠;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则见于阿米巴痢疾。
12、黏液脓性鲜血便 常见于细菌性痢疾、空肠弯曲菌肠炎。
13、洗肉水样血便并有特殊的腥臭味见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在不到37周的孕期,早产儿降生到世界,却面临着许多挑战。由于器官和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早产儿容易遭遇健康问题和后遗症。本文将深入探讨早产儿常见的后遗症,以及如何降低后遗症风险。
?呼吸困难
早产儿的肺部发育不全,容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炎,这会直接影响氧气供应,对发育构成威胁。
?神经损伤
由于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完整,早产儿可能会出现脑出血、脑损伤、癫痫等问题,甚至导致智力、运动和感觉障碍。
??消化不适
早产儿的肠道功能脆弱,容易导致腹泻、便秘、肠梗阻,从而引发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等困扰。
?免疫弱化
早产儿的免疫系统不成熟,更容易感染疾病,如生长发育迟缓和贫血。
?心脏隐患
早产儿可能存在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血管问题潜藏风险,可能引发心脏衰竭和休克。
???????家长护理
为了降低后遗症风险,家长需要积极参与护理,维护清洁卫生的环境,预防交叉感染。定期检查和随访是关键,以便及时应对任何健康问题。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