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母乳性黄疸如何治疗?

时间: 阅读:6276
母乳性黄疸如何治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望月砂

望月砂

2025-10-13 14:24:39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母乳性黄疸治疗需要根据黄疸的情况来定。如果黄疸不是很重的情况,可以让宝宝多吃多排进行排出体内的胆红素。但是如果黄疸值高,就需要停止母乳喂养,同时需要进行蓝光照射治疗,分解血中胆红素,促进排出体外,避免发生胆红素脑病。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远志
    回复
    2024-05-19 05:05:12

  • 龙葵
    回复
    2024-05-19 05:05:12

    母乳性黄疸是指有的全部由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母乳中葡萄糖醛酸苷酶的作用下使小肠中重复吸收胆红素引起的黄疸。
    ?临床表现
    一般在生后4~5天出现,逐渐加重、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10天左右,然后逐渐减轻,3~12周恢复正常。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吃奶佳、生长发育正常。
    ?喂养方法
    当明确为母乳性黄疸后,不需要赞停母乳,可少量多餐喂养,按顺时针方向行腹部按摩以增加肠蠕动,促进胆红素从大便中排出,有助于退黄。
    ?暂停母乳喂养
    只有当胆红素水平超过15mg/dl时可暂停母乳喂养观察,如明显下降,确定为母乳性黄疸,仍可母乳喂养,母乳性黄疸不会对宝宝健康有影响。
    ????母乳喂养维持
    暂停母乳的时间里,妈妈应该每天至少8次将母乳挤出,以维持泌乳量。

  • 泠青沼
    回复
    2024-05-19 04:04:02

    母乳喂养虽好,但宝宝出现皮肤偏黄和眼白发黄的情况并不少见,这就是母乳性黄疸。面对这样的状况,新手妈妈们难免会感到焦虑。那么,如何应对母乳性黄疸呢
    ?就医检查
    如果母乳性黄疸持续了2-3周仍未消退,建议带宝宝去医院接受检查。在这期间,可以暂停母乳喂养3天,改用人工喂养,这样能更准确地测量宝宝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如果胆红素确实有所减少,那引发黄疸的原因很可能就是母乳。这时,完全可以继续母乳喂养,无需因黄疸而停止。
    ?增加喂养次数
    对于早发型母乳黄疸,主要原因是宝宝摄入母乳量不足。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增加喂养次数,确保宝宝摄入足够的母乳。同时,妈妈也需要学习正确的哺乳姿势和技巧,这样能促进宝宝排便,加快胆红素的排出。
    ?暂停母乳喂养
    暂停母乳喂养期间,要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这样能维持乳汁的正常分泌。一旦确认是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母乳喂养。通常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母乳性黄疸会逐渐消退,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不会产生影响。
    ?补充肠道菌群
    为了改善母乳性黄疸,可以给宝宝补充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促进其肠蠕动,加速胆红素的排出。这样能有效治疗宝宝的母乳性黄疸。
    ?黄疸消退时间
    一般来说,随着宝宝自身能生成促进胆红素代谢的酶,母乳性黄疸会在出生后的三个月左右逐渐消失。如果三个月后或超过这个时间宝宝的黄疸仍未消退,应带宝宝去看儿科医生,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此外,确保宝宝摄入足够的水分、增加母乳喂养的频率等也有助于缓解黄疸症状。

卡介苗接种后化脓正常吗?

新生儿缺氧是怎么回事?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