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对宝宝说话宝宝没反应

时间: 阅读:12214
对宝宝说话宝宝没反应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夏枯草

夏枯草

2025-07-26 15:44:32

对宝宝说话宝宝没反应,可能是以下原因引起的:1、可能是患有先天性耳聋引起的。2、可能是存在激动等不良情绪,导致不想说话引起的。3、如果存在晕厥等症状,可能会出现该症状。

家长可以适当的让宝宝进行休息,如果得不到改善,需要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例如脑部CT等,避免延误病情。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龙葵
    回复
    2024-05-20 05:05:17

    今天,小样妈想和大家聊聊让孩子“听话”的问题。

    相信很多妈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孩子在那儿看电视呢,你对他说, “宝贝,准备洗手吃饭了哦。”

    孩子“哦”了一声,继续看电视,除了轻微地张了一下嘴,动作没有丝毫改变。

    你把菜都端到桌子上,出来盛饭的时候,看到孩子依旧在看电视,于是你有点不耐烦了。

    “要吃饭了,怎么还在看电视?赶快去洗手。”

    孩子又“哦”了一声,站了起来,但眼睛还是继续盯着电视,并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等你把饭盛好,把筷子摆好,出来一看,孩子还杵在电视机跟前,你的火一下子就上来了,于是你大吼道:

    “怎么还在看电视呀,都叫你几遍了,你到底听到没有?!”

    看到你真的生气了,孩子这才慢吞吞地关掉电视,走到饭桌前坐下吃饭。而你呢,辛辛苦苦做好一桌菜,却因为孩子三催四请不来吃饭,气得连胃口也没了。

    这样的场景,小样妈也经常遇到。因为小样年纪还小,所以大部分时候,让我生气的都是那个只会对着手机傻笑,永远听不到我说话的老公。

    孩子也好,老公也罢,为什么和他们说话,总是这么费劲呢?

    如果真要问原因,我想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广度太差了,没办法一边看电视,一边把我们的话听进去。

    另一方面,他们也是在测试我们的边界,只要我们不发火,他们就会一直拖下去。

    想要让老公、孩子听到我们的话就马上行动,还是要讲点心理学技巧的。

    下面小样妈就和大家分享 3个肢体语言的技巧,让你的话更有力量和影响力。

    为什么我们和孩子说话,他们总是听不到,就算听到也不行动呢?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总是隔空喊话。

    比如前面叫孩子吃饭的例子。我们在厨房,孩子在客厅,隔着这么远的距离和孩子说话, 传递的内容是非常容易打折扣的。

    如果我们能换个方式, 走到孩子跟前,看着他的眼睛对他说 ,“宝贝,我们要吃饭了,去把手洗一洗。”

    当我们用这种方式和孩子说话,孩子不仅能 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尊重 (还有一点小小的压力),他的注意力也更容易从电视转到我们身上,就不会出现对我们的话“充耳不闻”的情况了。

    如果我们说话的时候,孩子的眼睛还是盯着电视,我们可以再问一句。

    ''宝贝看着妈妈的眼睛,能重复一下我刚才说的话吗? ”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孩子已经听懂了我们的话,但事实未必如此。

    比如我们让孩子打扫一下房间,我们的潜台词是,“把衣服挂好,把被子叠好,把桌面整理干净,再把垃圾倒掉”,但孩子的理解却是“把地扫一下就行了”。

    因为大家对“打扫房间”的理解不同 ,所以当孩子扫完地,心安理得地坐下来玩手机,我们看到的却是脏落的房间和偷懒的孩子,就很容易责怪孩子,和他产生冲突。

    想要避免这样的分歧,我们在说话时就得看着孩子的眼睛,确保他 听到了 ,同时请他复述一遍讲话的内容,确保他 听懂了 。

    除了眼神接触, 说话时的姿势 也会直接影响孩子对我们谈话内容的接受度。

    假如我们是和孩子 面对面站着 ,居高临下地对他说话,孩子就很容易产生一种被命令的感觉。

    要是我们的语气再严厉一点,态度咄咄逼人一些,那不管我们说什么,孩子都会有抵触的情绪。 很可能我们说什么,他就反对什么 。

    所以和孩子说话时,最好能蹲下来,或者和他肩并肩地坐着。

    一方面,和孩子保持同一高度,我们更能从他的视角理解他的感受和处境。

    曾经在一本书里读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妈妈带着6岁的儿子去买圣诞节礼物。妈妈看到橱窗里玲琅满目的商品开心极了,想着儿子看到这么多玩具,该有多兴奋呀。

    可没想到孩子不仅不开心,还哭了起来。这让妈妈非常不解,于是她问孩子为什么哭。

    小男孩扭捏地回答,“我的鞋带散了。”

    妈妈蹲下来给孩子系鞋带,无意间抬头,却发现 在孩子的视界里,哪有令人兴奋的礼物。

    因为橱窗太高,他只能看到阿姨们的裙摆和叔叔们的裤腿。就像深处巨人国的小矮人一样, 有的只是压迫和恐惧 。

    了解到这点,妈妈赶紧把孩子抱起来。小男孩这才看到橱窗里的玩具,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我们常说要尊重孩子,其实说话的时候蹲下来,用孩子的高度去感知这个世界,就是一种尊重。

    另外,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肩并肩,而不是面对面,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尊重。

    《养育男孩》 中有这样两句话:

    这提示我们两点。

    第一,比起交谈,男人更喜欢用行动来增进感情。

    第二,如果要和男人交谈,最好用并肩而坐的姿势。

    所以,如果你们家是个男孩,与其三催四请喊他吃饭, 不如请他帮你端菜、摆碗筷 ,让他从帮忙中收获一点成就感,效果会更好。

    又或者你想和男孩讲道理,那么建议你们 并肩而坐,长话短说 ,因为男孩不喜欢听妈妈唠叨。

    最后一个让孩子愿意听话的秘密,就是肢体接触。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对于刚认识的新朋友,你总是会避免和他有肢体接触。

    但如果对方热情地走过来拍拍你的肩,或者拉拉你的手,你又会莫名地对他生出一份亲切感。

    这就是肢体接触的力量——它能迅速拉进彼此的距离,让我们更容易信任对方。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和孩子交谈,尤其是在他发脾气,对我们有抵触情绪的时候,不如先停下来 拉住他的手,抚摸一下他的后背,或者给他一个安慰的拥抱。

    有了这些肢体上的联结,孩子就会放下对我们的戒备和反抗,相信妈妈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这时再和孩子说话,他就能听得进去了。

    以上就是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3个心理小技巧。都是 用我们的肢体语言来拉近和孩子的关系 ,让他们愿意打开耳朵,听我们说的话。

    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孩子,也同样适用于老公。

    希望妈妈们能用好这些小技巧,别再吃力不讨好地对老公、孩子隔空喊话了。保持好心情,做个温柔的妈妈,可爱的妻子吧。

    喜欢今天的文章,别忘了 转发 支持我哦。

  • 木槿
    回复
    2024-05-20 05:05:17

    1、看着眼睛。当家长和孩子说话的时候,注意孩子的眼神:如果孩子眼睛看着我们的时候,我们再沟通。如果孩子眼神游离,这时候家长可以拍一拍孩子的肩膀,提醒TA我们在和TA说话,不要看别的——或者当孩子眼神游离的时候,家长保持安静,直到孩子回到可以沟通的状态的时候再继续。

    2、如果孩子故意不搭理你怎么办?如果用上面的方式和孩子沟通,但是孩子故意不搭理家长,这时候如果是很重要的事情,家长要拉着孩子去完成,让孩子明白逃避解决不了问题,拖延只会浪费时间。如果本身家长希望和孩子沟通的就是废话,那……别说了吧。

    3、其实很多时候,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困难,大部分原因其实出在家长身上,要不是日常沟通养成了习惯,要不就是完全不尊重孩子的主观意识,让孩子觉得“反正你也不听我的意见”,进而完全没有和家长沟通的欲望,这就导致父母和孩子沟通越来越困难。

  • 泠青沼
    回复
    2024-05-20 05:05:17

    我觉得这可能是跟孩子的心理有关,很多小孩子喜欢跟大人对着干,你说话,他就当没听见,还是在做自己的事情,尤其是2-3周岁的孩子。可能,他在你面前不说话,在其他小朋友面前也不怎么说,但是他会自问自答,或者给一些小动物讲话。你可以先试下开玩网上能说会动的娃娃,这种娃娃能根据设定的内容与宝宝对话,宝宝问什么,她就会回答,而且说话时眼睛会眨、嘴巴会动、头也会转动,就跟小孩子在说话一样。
    如果这样还是不行的话,建议您带孩子去看下对儿童心理较擅长的。

  • 祝由师
    回复
    2024-05-20 04:04:07

    这样的提问其实并不少见,通常遇到这类问题,我会首先排除一下孩子是否有自闭症的可能性。我也发现,排除了这类特殊情况,我们日常养育方式可能会从几个方面产生影响,我们逐一来看一下,大家可以对照排查。

    要知道,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需要在很多信息中选择性注意我们当下最需要的或者最感兴趣的,也通常只能集中注意力到某一件具体的事情下,忽略其他的事物。

    如果妈妈喊孩子的时候,他正在注意一件他特别感兴趣的事情,比如有时候孩子正在看动画片或者正在拼lego,妈妈这个时候的喊声有可能不足以让他的注意力转移。

    建议:

    我更建议家长在喊孩子之前先看看他在干啥。

    如果孩子正在全神贯注地做某件事情,不是紧急的事情就稍等一下;如果是紧急的事情,建议走到孩子跟前,请他暂停一下,然后我们再弯下腰看着孩子的眼睛和他说,不要“隔空喊话”。

    有些妈妈既要照顾孩子又要料理家务,在料理家务的时候牵挂着孩子,就时不时喊一声,听到回应就觉得比较安心。


    其实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这种情况越频繁,很容易让孩子形成一个印象:妈妈喊我也没啥事情,无关紧要,既不是要和我说什么,也不是要我做什么。于是,他们会越来越懒于回应。

    建议:

    我的建议是: 自己带娃在家不要和家务较劲,能省掉的最好,省不掉的尽可能简化。 不要追求孩子衣服必须手洗,不要追求家里井井有条一尘不染。


    我和先生能实现两个人一边工作一边独自带两个孩子,很重要的一点是借助各种工具:洗碗机、烘干机、吸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这些工具会让生活美好很多,这些花费我个人觉得非常值得。


    此外,趁着娃睡觉,把必须要做的赶紧做掉,或者把重要工序先完成。 比如,要做辅食,洗切剁的程序可以头天晚上有家人帮忙的时候完成,放进冰箱,第二天中午真正做的时候就很节省时间。


    实在是有些事情无法不做,建议让孩子尽可能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 在厨房门外的地方放张 游戏 垫或者栅栏 游戏 区,如果孩子需要,妈妈可以一边干活一边和孩子对话。


    大的孩子如果自己玩玩具或者看绘本,要么可以让他们在我们视野范围内,要么在我们时不时探头看看就能看到的地方。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做出的榜样就是这样的——有些家长经常会因为自己忙于某些事情,不能及时回应孩子。


    这样的家长其实没有用自己的言行告诉孩子:别人说话的时候,应该暂停手头的事情去认真倾听和回应。

    相反,我们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别人说话我高兴就听,不高兴可以不理。

    有家长可能会问:“可是我有时候真的是有紧急的工作要马上处理呀,难道一定要放下工作什么都不顾?”

    或者,还有一种情况是:“我和朋友正在聊天,孩子一直不停打扰,我不可能每次都顺着他呀!”


    确实是这样的, 真实的生活永远不可能在每个地方都完美,孩子也需要知道不是每个人整个宇宙都要围绕着他转,他有些时候需要等候,需要暂时抑制一下自己的需求

    建议:

    我对具体操作的建议:


    1. 尽量不把工作带回家,因为其实工作的父母每天陪孩子的时间也就晚上孩子睡觉前的那几个小时。


    2. 真的有需要紧急加班处理的问题出现,和孩子提前说清楚情况 :“妈妈现在要去处理一件重要的工作,大概需要10分钟。你可以自己先在这里看一会儿书或者玩一会儿玩具吗?这个闹钟响了,妈妈要是没有出来,你就来提醒妈妈,可以吗?”


    3.平时和孩子沟通好 :当妈妈和别人正在说话,如果孩子有事情想和妈妈说,要稍等一下,等妈妈和别人说话中间停下来的时候再说,也可以和孩子商量他等待的时候可以玩什么玩具,或者看什么绘本。


    4. 此外, 和孩子商量两个特殊暗号 ——

    一个暗号是:妈妈还没有说完的时候,孩子如果过来和妈妈说话,妈妈把一个手指头放在嘴唇边,就是告诉孩子“妈妈和阿姨还没有说完,要再等一下”。


    另一个暗号是:如果孩子有很着急的事情,必须要马上和妈妈说,孩子可以过来握住妈妈的手腕,意思是“妈妈,我真的有紧急的事情,现在就要和你说”。妈妈如果接收到这个信号,就应该中断谈话,马上回应孩子。

    不止一位家长提到:和孩子讲道理,孩子确实站那里一动不动,但是根本不听,“走神都走到俄罗斯了”。


    我也曾经看到一些家长在咨询中发给我“和孩子谈心的视频”,整个“谈心”过程要么是“你以后不许……,不许……,不许……,否则就……”要么是苦口婆心长篇大论地讲道理,要么是指着孩子鼻子大骂。

    建议:

    解决问题之前,先解决情绪。

    当我们自己处在情绪中,或者孩子处在激烈的情绪中,其实彼此都很难听进去对方的想法和需求。在试图给孩子讲道理竖规则前,不妨先从陪伴、倾听开始,了解孩子的需求,倾听他做一些事情时的感受。


    同样,在后面的对话中,我们可以和孩子交流我们的感受。 建议用“我”,尽量少用“你”。

    比如,与其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是对妈妈的不尊重”;还不如说“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觉得心里很难受”。

    当孩子觉得和父母一起沟通的时候,他可以自己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被批判和“戴帽子”,他们才会更愿意和父母沟通。

一岁半宝宝发烧38.3

宝宝挑食应该怎么办好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