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病情是可以治疗的,建议及时去医院新生儿科检查诊治,配合医生根据病情的轻重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这种病情一般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如果是症状较轻者,可以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给予吸氧治疗,减少进食的量和次数,避免肚子胀气,症状较重者可以手术治疗,预后效果都不错。
胸膜因病变或受外伤破裂时气体进入胸腔形成胸膜腔积气称为气胸,本病是一常见内科急症, 性别分布虽因病因不同而有差别, 但总体男多于女(5∶1),可见于任何年龄。
根据发病原因气胸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创伤后气胸:胸部被锐器刺伤后引起;
2、原发性气胸:没有肺部明显病变的健康者所发生的气胸,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多见;
3、继发性气胸:继发于肺部各种疾病基础上发生的气胸,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肺癌等。
根据病理结构气胸又分为以下类型:
1、闭合型气胸(单纯性气胸):肺受胸膜腔内气体压迫而萎缩,破口闭合不再漏气;
2、开放性气胸:实际上是支气管胸膜瘘,破口始终开放,抽气后压力不变,此型气胸较少见,在呼吸周期中产生纵隔摆动,严重影响呼吸循环生理;
3、张力性气胸(高压性气胸):破口形成单向活瓣,吸气时活瓣开放,空气进入肺内时活瓣关闭,空气不能逸出,胸膜腔内压力逐渐升高,抽气后可短时降低,不久再度升高,此型为内科急症,可引起呼吸循环功能严重障碍,甚至产生缺氧和休克。
原发性气胸通常是由于先天性肺组织发育不全,胸膜下存在着的肺小疱或肺大疱破壁后引起,病变常位于肺尖部;继发性气胸是由于原有的肺脏病变,形成胸膜下的肺大疱破裂或者是由于病变本身直接损伤胸膜所致。
自发性气胸多为单侧,双侧同时存在仅占10%左右,继发性气胸则双侧同时存在的机率极大,患者气胸后常有突发胸痛,为尖锐持续性刺痛或刀割痛。吸气加重,多在前胸、腋下部,可放射到肩、背、上腹部,随之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程度与气胸发生的快慢、类型、肺萎缩程度和基础肺功能有密切关系,单侧闭合型气胸,尤其肺功能正常的青年人可无明显呼吸困难,甚至肺压缩80-90%或仅在活动、上楼时稍感气短,而张力性气胸或原有阻塞性肺气肿的老人可有明显呼吸困难,即使肺压缩仅20-30%时也有气急。刺激性干咳是由于气体刺激胸膜产生,多不严重,无痰或偶有少量血丝痰,可能来自肺破裂部位。
突然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应立即到医院做X线检查,胸片上显示无肺纹理的均匀透亮区的胸膜腔积气带,其内侧为弧形的线状肺压缩边缘,可确诊称为气胸。但有其他一些急症也有类似表现,如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肺栓塞、肺大疱、急腹症等,如果X线检查未见气胸征象,应立即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如心电图等。
气胸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一般出理:各型气胸病人均应卧床休息,限制活动,肺压缩〈20%时不需抽气,可给予镇咳、止痛对症治疗,有感染存在时应视情况选用相应抗生素。
2、急性气胸的处理:抽气减压,促进尽早复张是气胸急症处理的关键。
抽气:肺压缩〉20%的闭合性气胸,尤其是肺功能差的肺气肿病人,抽气是迅速解除呼吸困难的首要措施。
抽气方法:简易法:用注射器进行抽气,此法适用于急救,也便于病人运送。
闭式引流:适用于张力性气胸,水封瓶中不再有气泡逸出,且玻璃管中液面不再波动,胸片证实肺已复张,即可拔管。
持续负压吸引:闭式引流一周以上仍有气泡逸出,说明破口未愈合,应加用负压吸引,以利肺复张。
3、外科治疗:合适的外科治疗不仅加快治愈气胸,利于早日肺复张,而且可以确切了解自发性气胸的基础病变,以便采取可靠的根治性治疗措施,防止复发。
手术适应症:开放性气胸:手术切除破口周围斑痕粘连、修复胸膜瘘 慢性气胸:经内科负压吸引正规治疗3个月以上,破口仍不愈 合的气胸。
4、胸膜粘连述:胸膜腔内注入硬化剂,产生无菌性炎症,使胸膜产生粘连,闭锁胸膜腔防止气胸复发。
预后取决于原发病、肺功能情况、气胸类型及有无并发症,早期及时处理预后良好,闭合型气胸90%可治愈,死亡率无、并发症者5-10%,血气胸者20%,双侧气胸肺功能差者高达50%。
“气胸”,顾名思义,指空气逸入胸膜腔,引起肺脏压缩。
正常双肺表面覆盖着两层胸膜,两层胸膜之间构成了一个密闭的胸膜腔,里面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密闭的胸膜腔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而呈负压,这种负压帮助肺泡扩张吸进空气。当肺组织及胸膜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使胸腔内压力增加,甚至变成正压,引起肺脏压缩,导致肺脏变换气体障碍,静脉血回流心脏发生障碍。表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紫绀。
自发性气胸是因为肺和胸膜(内层)破裂,或肺的疾病溃变到胸膜腔,空气直接由口腔、气管、支气管进入胸腔而引起的。由于胸部外伤(针刺误伤、穿刺、手术也包括在内)引起的称外伤性气胸,本节不讨论。
(一) 自发性气胸的病因:(1) 由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矽肺引起的肺气肿,肺大泡破裂。(2) 肺脓肿、肺癌破坏胸膜腔引起。(3) 从高气压环境突然进入低气压的环境,如潜水,航空无防护措施。(4) 部分病人原因不明。(5) 诱发因素有迸气用力提取重物,剧烈运动、咳嗽、喷嚏、大笑、刺激性气味引起呛咳(如炒辣椒时)。
(二) 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表现:气胸的症状轻重取决于气胸发生的速度,进气量的多少,以及引起气胸的肺病的程度。1?胸痛 突然发生,可放射到肩部、背部、腋侧、前臂。胸痛发生在发生气胸的一侧,咳嗽和深吸气时加剧。2?呼吸困难 与肺被压缩的范围有关。青壮年肺脏本身无明显病变,肺功能良好,一侧肺部萎陷小于20%者,无任何表现;当一侧肺部萎陷90%才出现轻度呼吸困难。原有慢性肺病、体弱、年老,肺压缩仅10%,也可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有的病人还会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3?咳嗽 多为干咳,合并脓胸者咳出脓性痰。4?休克 多发生于张力性气胸(裂口呈活瓣状,空气只进不出)而未及时推迟救的病人。病人除呼吸困难加重外,有紫绀、满头大汗、四肢发凉、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可很快昏迷、死亡。5?X线检查 可确诊。如无X线设备,可观察胸廓,气胸的一侧呼吸运动减弱,叩之发出“呼呼”的鼓音。
(三) 救护措施 死亡率较高。(1) 气胸发生后应立即安静休息,家中备有氧气的可以吸氧。症状轻者无需特殊治疗,可让进入胸膜腔的空气慢慢吸收,伤口逐步愈合。但应去医院检查找出病因,进行治疗。(2) 有严重的呼吸困难,明显紫绀、胸痛的病人,则不能拖延,必须立刻就近送医院做胸腔穿刺抽气,然后持续闭式引流24~72小时,直至胸膜裂口闭合,胸膜腔空气不能进入,萎陷的肺组织重新膨胀,恢复换气功能为止。(3) 紧急简易排气法:病情急重,无专用设备情况下,可利用平时注射用的针头,连接50~100毫升的注射器(消毒后使用),进行胸腔穿刺抽气。穿刺部位在气胸一侧第二肋间隙与锁骨中线相交处,在叩诊为鼓音处进针较安全,针头刺入胸腔内,空气立即从针头处喷出,推动注射器针栓,排气后病人呼吸困难迅速减轻。一般先排气1000~2000毫升,然后再进行其他处理。
新生儿如果出现肺透明膜病一定需要马上进行治疗,通常这种病会导致肺功能异常,使肺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导致宝宝呼吸异常,严重的后果会导致宝宝脑瘫或者是视网膜病变,对宝宝是非常不好的,那么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能治好吗?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能治好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加重,甚至发展成呼吸衰竭等症状,发病率与胎龄有关,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体重越轻的患儿病死率则越高。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治愈的可能性是与孕周有关系,如果孕周比较大,没有并发症,那么可以治愈。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通常将患儿放在重症监护室里进行治疗,治疗的越早越好,最好是能做到孩子出生,即刻就给他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尽量做好预防措施,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各种脏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不少婴儿并发肺炎,使病情继续加重,及时控制感染后方能好转。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早产儿和少数足月儿一个非常常见,也是非常重要的疾病。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本病的治疗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还不太清楚这个病是如何产生的。现在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知道它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肺泡发育后,里面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而导致肺泡不能打开所致。肺泡就好像气球一样,气球打开之后,才能进行气体交换,但是如果瘪下去了,气体就不能进行交换。所以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主要的治疗手段是要补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使肺泡可以完全打开,打开之后,气体就在可以在里面进行很充分的交换,氧气可以到血管里面去,机体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排到肺泡里面来,完成气体交换的过程。所以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可以治愈,大家不需要担心。除非是合并严重的并发症,比如严重的颅内出血,或者是肺部感染、肺出血等疾病,则存活率就很低。
综上所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可以治愈的,大家不需要太担心。除非是合并严重的并发症,比如严重的肺部感染、肺出血等疾病,则存活率就很低。
早产儿26周多久能稳定26周早产了,胎儿的存活率非常低,宝宝儿需要放在保护箱中,等各器官发育成熟之后,才能出保温箱,具体什时候能稳定,不好确定。建议您,早产儿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发生硬肿症,接触孩子时要做好消毒措施,避免发生感染,尤其早产早产儿要加强喂养,加强护理的。
一般来说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不足2500克,身高在46厘米以下的婴儿,所以要根据孩子的发展情况来决定什么时候能度过危险期。建议,对早产儿的护理,主要是针对一些并发症的护理,早产儿必须要通过呼吸喂养感染三道关才可以度过危险期。
一般情况下,孕妇应该保持自身的健康生活作息,这样才可以有效避免早产的出现。孕期孕妇也应该要坚持定期的到医院去做各种产检,如发现患有泌尿生殖道感染的话,应该尽早的积极治疗。女性在怀孕期间,也应该尽量预防心脏病和肾病。如果有糖尿病的话,早产几率会提高,所以孕期一定要注意糖分摄入。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