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手指弯曲如果是胎儿时期已经发育成的,后天是不会纠正过来的,因为骨骼的发育在胎儿发育期已经定型,如果是软骨后天可以纠正,但是手指弯曲已经定型,只能顺其自然的发育,只要不会影响功能异常,是不会造成很大的生活障碍就可以了。
经常有家长问到拇指内扣、握拳或者手打不开的问题,然后经常有家长把拇指内扣和小儿脑瘫关联起来。今天,我们就给大家来详细地说一说这个拇指内扣。
一、拇指内收、屈曲,拇指内扣和皮层拇指征
首先,我们要将一般的拇指内收、弯曲和拇指内扣区分开来。拇指的姿势有:掌指关节屈曲、伸展和中间位;内收、外展、中间位;掌侧外展、内收以及拇指对掌。从中,我们看到拇指内收也好,屈曲也罢,是一种正常的姿势。
而拇指内扣(thumb-in-palm)(当然,因为平时使用没那么统一,在不同的语境下会有不同的意思,请大家注意区别)一般特指拇指内收横过掌心,且不自主打开,这个才是一个不正常的表现。同时,因为这个现象意味着上运动神经元(属大脑皮层)可能有损伤,所以又叫“皮层拇指征”(cortical thumb sign)。需要说明的是,皮层拇指征不是说小孩特有的,成年人在经历颅脑损伤后也可能会出现皮层拇指征。
为了便于区分,本文我们一律使用皮层拇指征来代替拇指内扣。
二、对于新生儿来说,拇指的内收、弯曲以及握拳头是很正常的现象。
手指的运动始于胎儿期,通过超声波检查可见到胎儿表现出类似或握持脐带或吮指的动作。出生后,由于手掌握持反射(palm grasping reflex)的存在,经常可以看见宝宝手指屈曲、握持和握拳头等现象。
三、宝宝拇指内扣几个月消失?什么情况下需要引起警觉?
因为握持反射一般会在4-6个月消失,所以对于3个月内正常的婴儿握拳、拇指屈曲、内收不要过分紧张,经常很多家长会把这个误认为皮层拇指征。
只有当4个月后该现象仍然存在,或者一直保持拳头紧握而且不能自主打开,才可能预示上运动神经元有损伤。
从皮层拇指征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拇指内收横过掌心
说明内收的程度比一般正常的拇指内收深。
2、且不自主打开
不自主打开的意思是拇指内扣的紧,掰开拇指时能感受阻力且掰开后拇指会回复到内扣状。所以,如果孩子有拇指内扣,但是抓东西的时候手能打开,宝宝抓物没有问题,这个时候就不用担心。因为拇指内扣是指拇指横过掌心长时间保持这种状态且手功能受到影响。
3、一定同时并发有其他的问题
因为一旦宝宝上运动神经元有损伤,除了皮层拇指征之外一定会有其他的伴随现象,家长们可以综合观察。在小儿脑瘫类型与脑损伤的对应关系这篇文章中,我们讲过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容易引起痉挛型小儿脑瘫,因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接受γ-氨基丁酸(GABA)的能力受到破坏,而GABA是一种天然的化学物质,由脑中某些部位释放,起到抑制脑活性的作用。抑制能力没有了,自然会表现为过度兴奋,也就是所谓的张力过高。所以大家如果有怀疑,可以看看张力是否存在过高。
另外,大家总结出一些警示的特征出来,目的不是为了让家长们更焦虑。而是通过医生、康复师的总结,将一些比较明显的、关联度比较大的特征归纳出来,便于家长们在日常照顾中及时发现,发现后如果有怀疑可以找医生进一步确诊,在未确诊之前,千万不要瞎担心。
新生儿腿弯曲伸不直有什么原因呢?
1、新生儿腿弯曲无法伸直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宝宝出生后,腿一般都是蜷缩的。新生儿的腿之所以不能伸直,是因为宝宝在妈妈的子宫里一直处于卷曲状态,膝盖弯曲的力量发展得更强了。因此,出生后,这个姿势要保持一段时间,通过宝宝的运动发育,不断的运动和踢腿,是可以变直的,宝宝身体的重量是通过四肢肌肉的协调来减轻的,随着宝宝的成长,腿不伸直的现象会逐渐改善,家长不用担心,如果宝宝其他发育正常的话,是没有问题的。
2、当孩子在一定年龄时,还是无法伸直,那可能时婴儿骨骼发育不良,如果随着婴儿的成长,腿不能伸直的现象没有缓解,应该及时就医,存在骨骼发育不良和发育不全的可能。父母可以带孩子去医院通过X光检查骨骼发育情况,并护理病因。 如果是缺乏维生素D或钙质引起的,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剂,多吃新鲜蔬果,促进钙质吸收。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多晒太阳,以及腿部训练,可以缓解症状。
家长应该如何护理宝宝呢?
1、孩子还有可能由于新生儿脑瘫引起的症状,如果新生儿有围产期不良因素导致脑损伤,就会导致新生儿脑瘫。最常见的脑瘫类型是高渗性痉挛性麻痹,其中新生儿的膝盖总是无法伸直,并且存在其他高渗症状,例如明显的拇指扣。所以家长发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
2、父母要经常带孩子出去呼吸新鲜空气,带孩子去锻炼运动,这样可以让他们的骨骼多活动获得锻炼,父母还可以经常带孩子适当地去晒太阳,晒太阳可以增强孩子的骨骼,但切记一定要适量的晒太阳。
如何发展宝宝手指握力及灵活性能力
如何发展宝宝手指握力及灵活性能力,手和宝宝的大脑发育关系密切,手的动作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对诱导婴儿心理发展起了前提的作用。下面一起看看如何发展宝宝手指握力及灵活性能力。
如何发展宝宝手指握力及灵活性能力17~8个月手指握力及灵活性运动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宝宝的确是一个小小探险者,宝宝对特别感觉兴趣的东西,不厌其烦地把它们一件件拿出来,又一件件放回去,或者把一个玩具放到另一个物品中去,或者把一件东西反复打开,关上而乐此不疲。
有时故意把球滚到一边去,然后再爬去找,再去拣起来。在这样大量探索活动中,宝宝手、眼协调动作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家长一定要抓住每一个关键期,对宝宝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
这个时期婴儿开始学习举手同时抓握两个或多个物品(一般是较大的物品,如核桃、大枣、玻璃球等)。
这个时期对于婴儿手指握力和灵活性,以及手指控制物品、运动能力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锻炼方法
(1)拇指食指对捏
这个时期宝宝喜欢用拇指、食指对捏小物品,还喜欢将小物品放进嘴里或耳孔里,因此,父母应陪伴在宝宝身旁做指捏练习,避免他吞食小物品或塞入耳、鼻等器官中。另外宝宝玩具不应过小,直径应大于2厘米。
(2)捡豆子
会使用拇指、食指捏到小物品,这是人类才具有的高难度动作,标志着大脑的发育水平。让宝宝练习用手捏取小的物品,如小糖豆、大米花等。开始宝宝用拇指、食指扒取,以后逐渐发展到用拇指、食指相对捏起,每日可训练数次。
(3)捏糖丸
目的:训练拇指、食指配合捏物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前提:能把弄到桌上的小丸(粒)放进杯子。
玩法:让宝宝坐在你的腿上,两肘搁在桌面上,在桌上的盘子里放一个有盖的透明的杯子,里面装彩色糖豆(丸),先摇动杯子发出柔和的响声,并看到糖丸在杯中跳动,引起宝宝玩的兴趣,再打开盖子(让宝宝发现糖丸),把糖丸倒在盘子里,告诉宝宝“这是糖”。
边说边示范把一粒糖丸从盘里拣到杯子里,放进几粒后,让宝宝用拇指、食指捏起小糖丸,再放进杯子里。开始可以手把手教宝宝,稍熟练后让宝宝自己玩,当糖丸都放进杯子里后再加盖摇一摇,发出有趣的声音作为鼓励。
注意:玩时一定要有家长细心观察,防止宝宝吞食糖丸或发生呛噎。
(4)开盖,盖盖
目的:锻炼手指推力及灵活性。
方法:拿一只带盖的茶杯放在宝宝面前,给宝宝示范打开盖,再盖上盖的动作,然后让宝宝练习用大拇指与食指将杯盖掀起,再盖上,反复练习。
如何发展宝宝手指握力及灵活性能力2宝宝刚出生,大脑皮层发育还不够成熟,神经对于手部肌肉的调节能力有限。通俗点来说,相对于手指伸展开来的动作,宝宝更容易弯曲手指,于是就造成手指紧握,不能自如的张开和收紧。这其实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医学上称为“握拳反射”,3个月前,白天握拳时间多于张开时间;
3个月后,大约有一半时间张开,一半时间握拳;4个月后,宝宝的手基本就全张开了,这为后面宝宝开始主动抓玩具打下了基础。
不过由于个体存在的差异,也有不少宝宝的手会一直处于伸展状态。这个时候,只要宝宝的生长发育指标是正常的,爸爸妈妈就不用过度担心。
但是,如果宝宝手指关节不能活动或者用手指碰触宝宝的小手掌,不会蜷起小手指握住你的手指(抓握反射),那就需要去医院看医生了。
分阶段训练宝宝的`抓握能力
1、 1 ~3个月
宝宝特别喜欢看自己的手,玩自己的手,吸吮自己的手,这是宝宝心理发展的必然阶段,所以妈妈不可以干涉,而且还应当提供条件协助宝宝玩手,比如,手上拴个红布,戴个哗啦作响的手镯等。不过要注意宝宝双手的清洁卫生。
2、 4 ~8个月
4个月大时,你的宝宝可以抓起大的物品,比如积木。他还不能抓住像豌豆这样的小东西,那还需要等到他的手指发育得更灵活才能办到。宝宝在快长出第一颗牙(通常在3~12个月)时,就会开始到处抓东西往嘴里塞了。
如果你的宝宝在吃辅食,虽然还不能很稳地抓住勺子,但他会努力尝试。宝宝能把东西往自己的方向划拉,还会开始把东西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从这时候起,你最好把贵重物品都收放到宝宝够不到的地方,并且确保有一个安全的家庭环境:以防止宝宝被小物品噎到。
3、 9 ~12个月
现在,你的宝宝轻易就能把东西拣起来了。这时候,宝宝已经显现出对左手或右手的偏好,但直到两三岁时,你才能确定他是不是左撇子。
宝宝还在不断完善捏取物品的动作,即用大拇指和食指把小东西捏起来。随着宝宝协调能力的提高,很快他就能相当熟练地使用勺子和其他餐具吃饭了,不过,他可能更喜欢用一只手握着勺子,而实际上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来抓东西吃。
日常生活中妈妈可以这样做
1、洗澡的时候别忘洗宝宝的小手,把手指尖轻轻伸进宝宝的手掌里,在小手心里轻轻地来回转动,边清洗边按摩;
2、喂奶的时候把宝宝搂在怀里,把手指伸进他的手心里,大手握小手,轻轻地摸一摸,缓缓地摇一摇,张开宝宝的拳头,让小手摸妈妈的脸,不停地和宝宝说说话,感觉妈妈肌肤的温暖,宝宝满足又舒服。
3、宝宝吃饱喝足、心情愉快的时候,可给宝宝的小手做按摩,肌肤温柔的触感能刺激宝宝触觉神经,使宝宝身心放松,小拳头很容易就松开了。
4、鼓励宝宝频频“出拳”,练习手眼协调,触碰、抓拿东西。
5、家长也需要定期帮宝宝修剪指甲,以免宝宝学会伸张双手后不小心抓伤自己。
宝宝右手大拇指伸不直怎么办
宝宝右手大拇指伸不直怎么办,我们都知道新生儿习惯握紧拳头,拇指伸不直是很正常的现象,随着宝宝月份的增加,这种情况会逐渐改善,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宝宝右手大拇指伸不直怎么办。
宝宝右手大拇指伸不直怎么办1可能是由于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导致的手指活动不好,不容易伸直或者是伸直的时候出现响声,这种情况是由于剑鞘过于狭窄导致的手指肌腱活动障碍。建议家长平时可以到骨科来给孩子检查一下,如果是狭窄性腱鞘炎,这种情况一般需要手术治疗松解才可以帮助恢复到正常的活动度。
宝宝右手大拇指伸不直是怎么回事
如果是小孩得先天性的腱鞘炎其实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因为小孩而有了腱鞘炎在他还那么小的时候,毕竟因为他是一个畸形,所以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手术治疗,也就是说,将他的大母手指进行手术。让小孩痛苦缓解。
如果有先天性的狭窄性的啊,腱鞘炎的话一般来说小孩子是比较痛苦的。因为他们的手不能碰。如果别人一旦碰触他们他们就会感到非常的疼痛,尤其是小孩子他们不会表达就会哭,这样的话,对于他们的精气神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宝宝右手大拇指伸不直怎么办?这是先天性的一种畸形,所以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宝宝有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的情况,家长要注意不要碰到宝宝的手指,宝宝会特别痛。带宝宝做了手术之后,还需要做康复按摩,慢慢宝宝的手指可以恢复如常。
宝宝右手大拇指伸不直怎么办2拇指伸不直是什么问题?
孩子大拇指无法完全伸直是儿童骨科门诊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之一,医学上称为“小儿狭窄性腱鞘炎”(congenital stenosing tenovaginitis)也称“弹响指”又称“扳机指”(trigger thumb),由于屈指肌腱位于掌指关节远端,受腱鞘狭窄性纤维软骨性病变的束窄,使近侧肌腱增粗或呈结节状,使指间关节呈屈曲位,不能主动伸直,被动伸展时引起疼痛或弹响。可发生于任何手指,以拇指、中指、环指多见。
扳机指临床症状和体征?
一般出生时并不出现症状,常于6个月-2岁左右才表现为手指屈曲不能伸直,好发部位在手指掌指关节处,可触及圆形隆起硬结,轻压痛,伸屈时有弹跳感,而指间关节呈固定屈曲状态,移动伸展时有弹响感。
扳机指不治疗要紧吗?
扳机指如果不进行治疗,会导致肌腱活动受损,肌腱萎缩,影响手指活动,造成关节僵硬,骨性畸形等不良后果,所以应该及时进行相关治疗。
扳机指可以保守治疗吗?
扳机指1岁前能自发缓解30%-50%,1岁以前,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如:⑴ 家人帮助患儿拇指屈伸活动,⑵ 采用支具,午睡或夜间使用以保持指间关节过伸位。
扳机指什么时候需要手术治疗?
1岁后,若症状仍无改善,可以采取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最多观察随诊至3岁,以免关节囊等软组织挛缩。手术主要是通过切开狭窄性腱鞘来达到松解的目的,恢复手指屈伸功能。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