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黄疸仪器根本不准是真的吗?

时间: 阅读:8790
黄疸仪器根本不准是真的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佩兰

佩兰

2025-09-22 18:44:23

测黄疸的仪器主要是通过皮肤来测得胆红素值,而在人体表皮,胆红素值是不均匀的,所以会出现在身体不同地方的皮肤测出的黄疸值,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但是只要仪器质量过得关,一般都是准确的,但是最准确的测量方法还是通过化验静脉血得到的胆红素值。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山亭柳
    回复
    2024-05-20 19:19:48

    一:检测黄疸的方法用肉眼和测黄疸的仪器,
    1、用肉眼来进行检测,脖子上出现黄色程度不同,躯干或者手心脚心都黄了,说明是比较严重的黄疸
    2、用经皮胆红素仪来检测,测额头、前胸,这种测黄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瘦孩子辐射的影响、有的孩子辐射就比较深测出来的相对要高一些。
    二:治疗黄疸的方法:
    1、光照疗法:该疗法是治疗黄疸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让宝宝躺在光疗箱内,将双眼、会阴和肛门遮盖,其余部分裸露在外。然后用单面光和双面光照射,持续照射2-48小时,但一般不超过4天,直至胆红素降低到7毫克/分升以下就可以停止治疗。
    2、换血疗法:换血是治疗胆红素过高最快速且有效的方法,但换血对医疗技术要求较高,并且不是每一个黄疸患者都适合换血疗法,而且这种疗法也有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所以这种疗法主要用于重症的病理性黄疸患者。
    3、药物疗法:在医生的医嘱下服用苯巴比妥和地塞米松可以治疗病理性黄疸。
    4、食疗方面:
    ①、取冬瓜皮和玉米叶各3g煎水服用,能缓解黄疸症状,但不能彻底把新生儿黄疸治好,所以妈妈们还是应该及时带宝宝到医院看病,遵照医嘱吃药。
    ②、在食疗的同时搭配发酵型乳酸菌奶粉:分解超负荷胆红素,分解不被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预防黄疸和帮助消化。形成有益菌保护层,阻碍接触肌体黏膜,提高免疫力。

  • 芍药
    回复
    2024-05-20 19:19:48

    小瑜是一个刚刚出生宝宝,和大部分新生儿宝宝一样,小瑜在生后三四天出现了黄疸。起初瑜爸瑜妈不以为然,觉得黄疸会慢慢消退,可在小瑜出生后的第八天,黄疸不仅没有消退,反而越来越重。瑜爸瑜妈便带着小瑜来到儿科门诊,当医生打开包被后,小瑜的黄疸程度不禁让医生皱起了眉头,不只是皮肤黄的明显,连宝宝的眼球都是黄的。拿着仪器测量后,胆红素居然有五百多。医生立即告诉瑜爸瑜妈:这种情况必须要住院。

    听了医生的话,瑜爸不高兴了,没好气的对医生说:“不就是个黄疸吗?每个小孩子都会有,犯得着住院吗?”医生一番解释后,瑜爸还是带着小瑜走了。医生也只能无奈的摇摇头。并叮嘱了瑜爸瑜妈一些注意事项。

    宝宝黄疸都是正常现象吗?如果医生建议黄疸宝宝照蓝光,家长们该怎样做?医生眼里的黄疸宝宝到底存在什么风险呢?

    黄疸是绝大部分宝宝都会遇到的问题,关于黄疸的一些知识各位宝爸宝妈也在网上查找过。今天,我们再来用通熟易懂的语言简单直白的介绍一下新生儿黄疸。

    关于新生儿黄疸的一些基本知识

    一、为什么新生儿会有黄疸

    为什么刚出生的宝宝会有黄疸?而大一点的宝宝和成人却没有?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

    造成黄疸的胆红素产生过多。主要是由于新生儿宝宝出生后,有一部分从母体带来的红细胞被破坏,这是正常现象,也是产生生理性黄疸的原因。另外,一些病理因素也会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比如新生儿血型不合、感染、出生过程中缺氧等。新生儿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不足。新生儿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不足,导致出现黄疸。新生儿排泄胆红素的能力差。新生儿排入大便中的胆红素,有一部分会在一种酶的参与下,在肠道内被重新吸收入血。而这种酶在母乳中含量也是比较高的,这也是造成母乳性黄疸的原因。

    二、我们为什么要治疗黄疸

    黄疸对宝宝最严重的影响则是引起胆红素脑病,预防胆红素脑病也是我们治疗黄疸的目的。

    黄疸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不经治疗干预,可造成不可逆的成永久性损害。

    胆红素脑病主要有以下表现及后遗症:

    手足徐动:经常出现不自主、无目的和不协调的动作;眼球运动障碍:眼球向上转动障碍,形成落日眼;听觉障碍:耳聋,对高频音失听;釉质发育不良:牙呈绿色或深褐色。也可留有脑瘫、智能落后、抽搐、抬头无力和流涎等后遗症。

    特别提醒:黄疸值高于正常并不一定引起新生儿神经系统的损伤,只能说黄疸越高,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的危险越大。如果黄疸值很高而家长选择不治疗,那么,家长相当于在孩子的健康问题上进行了一场赌博:百分之九十九的概率孩子没有问题,赌输的概率只有百分之一。而医生们则是尽全力的去保证百分之百的安全,不让那百分之一的情况发生。

    医生为什么一定要建议黄疸值高的宝宝住院进行蓝光光疗

    相信有这种经历的宝爸宝妈不占少数:带刚出生的宝宝去医院测黄疸,如果被医生告知宝宝的黄疸属于病理性,那么医生就会建议住院照蓝光。宝爸宝妈心里当然会有一千个不愿意,那么,医生为什么一定要建议黄疸值高的宝宝进行蓝光光疗呢?他们的理由是这样的:

    一、基于一种谨慎的行医态度

    上面也提到了,我们治疗黄疸的目的是为了预防过高的胆红素对宝宝的大脑造成影响。那么,黄疸对宝宝大脑造成影响的概率有多大呢?这个没人统计过,不过,从事儿科工作八年以来,我也只见过一粒胆红素脑病的患儿,概率可谓少之又少。

    既是这样,基于一种谨慎的行医态度,每位大夫也不会轻易放过一粒有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宝宝,既是这个概率是万分之一,甚至十万分之一。大夫的原则是,只要有可能,就不会轻易放过。

    二、为了进一步寻找黄疸过高的原因

    病理性黄疸只是一个结果,造成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是什么?作为医生,他们有义务找出原因,而不只是注意表面问题。

    这样的情况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遇到过不少。因为胆红素过高来住院,经过检查后才发现引起的黄疸的原因:包括胆囊发育异常、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宫内存在的感染等。这些问题远远比黄疸本身严重,如果不能早期发现并治疗,会对宝宝造成严重影响。

    三、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生的中心向自保转移

    医生的本职工作是治病救人,这是毋容置疑的。可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加之有些家长可能难缠一些,造成了有些医生的重心从怎样给宝宝看病,向怎样避免这些难缠的家属闹事上转移。

    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就会是怎样对宝宝和医生自己安全怎样来,那么,医生必然会建议八宝必须住院了。究竟这种治疗方案适不适合宝宝,会对宝宝造成什么不良的影响,这都不再是优先考虑的。

    宝爸宝妈为什么那么排斥宝宝住院照蓝光

    说完了医生角度上黄疸宝宝需要住院光疗,那么,宝爸宝妈为什么那么排斥宝宝照蓝光呢?

    一、认为黄疸是普遍现象,可以自愈

    当被告知宝宝需要住院照蓝光时,宝爸宝妈的第一反应都会是:黄疸不是每个宝宝都会有的吗?不是都可以自己好的吗?尤其是家里有大宝的家庭,更是会有这样的想法:大宝黄疸都没事,二宝黄疸就会有事?

    所以,大部分宝宝的生理性黄疸不用处理,而病理性黄疸则是需要观察干预的。

    二、不想和孩子分开,不放心孩子被送到监护室

    新生儿监护室对大多数宝爸宝妈来说是一个比较神秘的地方,要让妈妈和刚出生不久宝宝分开,宝爸宝妈肯定都是不能接受的。加上听曾经有宝宝住过监护室的家长对监护室的负面评价,让家长更不放心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监护室了。

    其实监护室的环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不论是暖箱还是24小时轮班的医护人员,都会给宝宝最好的保障。

    三、认为医生夸大了孩子的病情,是在“吓唬”人

    如今的医疗环境,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不免让有些家长用有色的眼镜去看待医生这个职业,对医生让孩子住院的动机产生了怀疑。加上老辈人的一些“经验”,致使家长觉得医生让宝宝住院是在夸大病情,是在“吓唬”人,甚至觉得医生是为了赚钱才让宝宝去住院。

    这样的想法都是不对的,医生判断宝宝是否需要住院,根据的是诊疗标准,而非自己的主观判断。

    面对医生建议宝宝住院这件事,家长要怎样正确与医生沟通

    如果因宝宝胆红素过高,医生建议宝宝住院蓝光光疗,家长要怎样正确的与医生沟通呢?

    一、摘掉有色眼镜,正确的看待医生这个职业

    由于社会上的一些负面的报道和消息,让整个医疗行业名声大不如前。致使社会上很多人都用有色的眼镜看待医生这个职业,感觉医生给孩子看病都是为了钱。

    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家长们要摘掉有色眼镜,相信绝大部分的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把重心放在给宝宝看病上,而不再别的方面分心。

    二、明白医生的建议是为了孩子的健康

    不要因为医生建议宝宝住院而脾气闹情绪,要明白医生这么做也是为了宝宝的安全着想。

    有些家长,特别是平时脾气大的宝爸,在听医生说宝宝需要住院后,情绪立即就上来了,照着医生一顿发脾气。这种情况在我们平时的诊疗过程中是经常会遇到的。

    作为儿科医生,我个人感染这样做是最不明智的。这类家长没有弄明白,医生的建议是对宝宝有利的,如果因为家长自己发脾气一走了之,是很有可能耽误了孩子的病情,让孩子为你的冲动买账的。

    三、不要轻易拒绝医生的建议,并定期随访

    如果医生经过各种检查检验后,得出的结论是宝宝需要住院,这种时候,一定不能轻易的拒绝医生的建议,要详细跟医生沟通,询问医生有没有回家观察的余地,还是已经到了非住院不可的底部。

    如果家长真的要冒险回家观察,也不要一走了了之,一定要听医生交代清楚要采取什么样的处理措施,什么时候回医院复查,宝宝出现哪些问题后要及时复诊等问题,一定要确保宝宝在家时的安全。

  • 空青
    回复
    2024-05-20 19:19:48

    测黄疸仪器又称黄疸仪,是一种可以用来检测黄疸的仪器。主要分为全自动和半自动两种,如果是家用购买,可以选择全自动的,因为全自动黄疸测试仪是通过应用光纤、光学技术、电子和信息处理技术,它体积比较小,而且重量相对较轻,不仅可以方便携带,还可以随时随地的测量,只需要把探头放在前额轻轻按压压一下,就可以立即测出来皮肤组织内胆红素的浓度。

    拓展资料:
    黄疸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黄疸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机制而言可以分为五类:
    1.胆红素生成过多
    这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溶血)后,非结合胆红素形成增多,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运输至肝脏,必然使肝脏(肝细胞)的负担增加,当超过肝脏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与结合能力时,则引起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此外,大量溶血导致的贫血,使肝细胞处在缺氧、缺血的状态下,其摄取、结合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必然会进一步降低,结果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更为增高而出现黄疸。
    2.肝细胞功能低下或有功能肝细胞量减少
    这是由于肝脏的肝酶功能低下,或者由于晚期肝硬化、或暴发性肝炎、肝功能衰竭,肝内残存有功能的肝细胞量很少,不能摄取血液中的非结合胆红素,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更为增高而出现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也是由于这个原因。
    3.肝细胞破坏结合胆红素外溢
    在肝炎病人中,由于肝细胞发生了广泛性损害(变性、坏死),致使肝细胞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发生障碍,故血清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而部分未受损的肝细胞仍能继续摄取、结合非结合胆红素,使其转变为结合胆红素,但其中一部分结合胆红素未能排泌于毛细胆管中,而是经坏死的肝细胞间隙反流入肝淋巴液与血液中,导致血清中结合胆红素浓度也增高而出现黄疸。这时病人转氨酶多会升高。
    4.肝内型胆汁郁积性黄疸
    一部分病人是肝炎时因肝细胞变性、肿胀、汇管区炎性病变以及毛细胆管、小胆管内胆栓形成,使结合胆红素的排泄受阻,结果造成结合胆红素经小胆管溢出(小胆管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而反流入肝淋巴流与血液。还有一些病人是由于毛细胆管、小胆管本身的病变,小胆管内胆汁栓形成,或毛细胆管的结构异常,使结合胆红素的排泄受阻,结果造成结合胆红素经小胆管溢出(或小胆管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而反流入肝淋巴流与血液。也有些病人非全由胆管破裂等机械因素所致(如药物所致的胆汁郁积),还可由于胆汁的分泌减少(分泌功能障碍)、毛细胆管的通透性增加、胆汁浓缩、淤滞而致流量减少,最终导致胆管内胆盐沉积与胆栓的形成。
    5.大胆管的梗阻引起的黄疸
    肝内、肝外肝胆管、总肝管、胆总管及乏特壶腹等处的任何部位发生阻塞或胆汁郁积,则阻塞或郁积的上方胆管内压力不断增高,胆管不断扩张,最终必然导致肝内小胆管或微细胆管、毛细胆管发生破裂,使结合胆红素从破裂的胆管溢出,反流入血液中而发生黄疸。

  • 祝由师
    回复
    2024-05-20 18:18:38

    你说的应该是哪吒保贝吧,这个APP有苹果版本和安卓版本的,直接在应用商店下载就好了。检测黄疸需要一张比色卡,比色卡可以自己在软件里面下载高清图片,然后去打印店打印。检测的时候,只要把比色卡放在宝宝的皮肤上,软件就会自动拍照,还挺方便的。我宝宝已经满月了,黄疸几乎都没有,之前有用过这个软件,用了可以看到宝宝黄疸慢慢消退的过程。里面还有在线客服,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问。

去黄疸的药茵栀黄颗粒用药效果如何呢?

黄疸13.2算高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