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疝气如果是先天性因素导致的,一般都可以自愈,但是平时需要使用疝气带进行辅助治疗。但是如果是病理性因素引起的,就要及时通过开腹疝修补手术进行治疗。
患者出现疝气这种疾病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腹部肿块的症状。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后,可以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平时注意定期复查。
这种情况最好带宝宝去医院确诊一下是否属于先天性阴囊疝气。确诊后,医生会建议正确的治疗方案。一般医生会建议在1一2周岁以后还没有自行恢复的状态下
行手术治疗。但是,在一周岁以内,如果处理得当的话,完全可以让宝宝自行修复。方法:
自制一个帮助疝气复位的肚围:用一个带有弹性的布条做肚围,然后把一个啤酒瓶盖用布条裹好然后缝到肚围上,让这个裹好的酒瓶盖正好能勒到疝气上面.最好让肚围稍微紧一点,接口处可以弄几个纽扣固定.
要多留意布条的位置,孩子很容易让瓶盖偏离疝气的位置.
要尽量保持压住疝气部位以达到控制脱垂的目的
还有就是尽量让宝宝避免哭闹,喊叫,那样更易使疝脱垂。
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疝气怎么治疗最好呢?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疝气的治疗方法吧。
疝气最佳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较小的脐疝,如直径小于1.5cm,多数在2岁内可随着发育腹壁增强能自愈。
鉴于婴儿脐疝很少发生嵌顿,可先予非手术治疗。
1、胶布粘贴法:
取宽约5厘米、长度超过病人腰围6-10厘米的医用胶布,一端前约5厘米剪成舌头样,另一段中间开横口以便让对侧插入。插入后,贴有胶布的腰背部可内垫 纱布,粘贴时必须适度贴紧,并使疝囊空虚或呈内陷状态。一般1-2周更换1次,可连续贴用3-6月。外围可加弹性带松紧带,防止胶布滑脱。由于胶布粘 贴有一定的难度和合并症以上操作应由医务人员完成。
2、弹性腹带法:
此法对新生儿、小婴儿尤为适用。可白天佩带弹性腹带,睡觉时松下,并经常调节松紧度。这方法操作较简便,既防止脐疝过分膨出,又保证小儿饮食入量和腹部发育弹性。
疝气最佳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逾2岁但脐疝仍未自愈得患儿,应手术治疗。
手术具体方法是在脐疝下方1~2cm处作相应的弧形切口,游离皮瓣,呈露两侧腹直肌前鞘。切开腹白线和疝囊,如果没有完整的疝囊则切开腹膜。回纳肠管, 切除疝囊,在疝环处缝合腹膜切缘。横形缝合腹横筋膜,再纵形缝合腹白线以缝闭脐环和修复腹壁薄弱区,最后将保留脐孔的皮瓣按原位缝合。
疝气最佳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1、母丁香适量。
用法:研为极细末,装瓶密封。
用法1:取适量药末填满脐窝,固定,2天换药一次。一般4~6次见效。敷药同时,要积消除容易引起腹压增高的致病因素。
用法2:取2份,分贴于两足心及肚脐,上盖棉花,以胶布固定,每半月换贴1次。
2、升麻3克,黄芪15克,大枣15克。用法:水煎服。
3、黄芪15克,升麻3克,桂圆肉10克,人参4克党参15克,炙甘草2克。用法:水煎服。
4、伴小茴10克。活鲫鱼60~90克2尾,用法:或蒸或煎汤均可,不放盐,每日1次,连服5~6次。
5、荔枝核5个,桔核10克,大小茴香各3克。用法:上述药材一起研成粉末,每用红糖开水调服6克,每日2次。
疝气的常见类型一、小儿脐疝
发病原理:小儿脐疝属先天性疝,发病原因是脐部发育不全,脐环未闭;或婴儿脐带脱落后,脐部疤痕组织薄弱。在婴儿用力、啼哭、咳嗽或便秘等腹压骤增的情况下,内脏可从脐部突出而形成脐疝。
症状表现:脐部可见一球形或半球形可复性肿物,安静时肿块消失,当用力时肿物出现;以手轻压可使疝内容物还纳入腹腔,并可听见咕噜水声,亦可摸到未闭的脐环
二、小肠疝气
发病原理:小肠疝气多为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腹内斜肌下缘高位和后天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炎症、感染和慢性疾病导致腹内压力增高造成的。
症状表现:腹股沟区有可复性肿块,患者站立、行走、跑步、剧咳时出现,平卧或用手按压时块肿可自行回纳;偶有局部胀痛和牵涉痛,随着病程发展,肿块逐渐增大,引起嵌顿疝。
三、腹股沟疝气
发病原理: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的缺损处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气。腹股沟疝又分为斜疝和直疝,斜疝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直疝多发于老年男性。
症状表现:与小肠疝气症状类似
四、切口疝气
发病原理:切口疝气病是发生于手术切口部位的疝,一般见于腹部手术后,特别是腹部的纵行手术切口区。腹部手术切口愈合后,如果腹壁局部组织出现缺损,腹内器官组织可突出到正常腹膜壁层平面以外,称为腹壁切口疝。
症状表现:腹壁切口处出现肿块,这种肿块最初具有可复性,即患者站立或者运动时肿块会出现。
预防疝气的方法1、平衡饮食
平时应做到?三多一少?,多吃含粗纤维的新鲜蔬菜,多吃粗粮和水果,少吃油腻厚味的肉类。
2、适量运动
弯腰及躯体屈伸等运动可增强腹壁肌肉强度,减少小肠疝气的发生。
3、勿提重物
因为提扛重物的瞬间腹内压力亦会急剧上升,导致疝气的发生。
4、避免吸烟
长期大量吸烟引起的长期慢性咳嗽会使腹内压力明显升高。
5、保持小便通畅
在60岁以上人群中,半数以上男性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建议老年男性睡前一般不喝水,同时忌憋尿、忌酗酒、忌辛辣等,因为这些都可使前列腺充血而导致增生。
更多疝气的相关知识:
1. 小儿疝气的治疗偏方
2. 疝气的治疗偏方
3. 疝气如何治疗
4. 疝气的治疗偏方有哪些
5. 疝气怎样治疗
6. 治疗疝气有哪些民间药方
目录1拼音2概述3治疗措施4病因学5临床表现附:1治疗婴儿脐疝的穴位 1拼音
yīng ér qí shàn
2概述自脐部突出的疝称脐疝。临床上分婴儿脐疝和成人脐疝两种。
3治疗措施较小的脐疝,如直径小于1.5cm,多数在2岁内可随着发育腹壁增强能自愈。鉴于婴儿脐疝很少发生嵌顿,可先予非手术治疗,用胶布贴敷疗法,即取宽条胶布将腹壁两侧向腹中线拉拢贴敷固定以防疝块突出,并使脐部处于无张力状态,而脐孔得以逐渐愈合闭锁。每周更换胶布1次,如有胶布皮炎,可改用腹带适当加压包扎。
如患儿已逾2岁而脐疝仍未自愈,应手术治疗。手术具体方法是在脐疝下方1~2cm处作相应的弧形切口,游离皮瓣,呈露两侧腹直肌前鞘。切开腹白线和疝囊,如无完整的疝囊则切开腹膜。回纳肠管,切除疝囊,于疝环处缝合腹膜切缘。横形缝合腹横筋膜,再纵形缝合腹白线以缝闭脐环和修复腹壁薄弱区,最后将保留脐孔的皮瓣按原位缝合。
4病因学由于脐部发育缺陷脐环未闭合,或脐带脱落后脐带根部组织与脐环粘连愈合不良,在腹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下,网膜或肠管即经脐部薄弱处突出形成脐疝。
5临床表现脐部可复性肿块是最重要的临床表现,尤其在婴儿啼哭时更为明显,一般无其他症状。由于婴儿腹壁及疝环均较柔软,嵌顿甚为罕见。
治疗婴儿脐疝的穴位 疝气灸效方》。位于腹中部,以患者两口角的长度为底边,以脐中穴为顶点,作一底边水平的三角形,两下角是穴。主...
疝气穴两角为一折断,如此则三折,成三角如△样,以一角安脐心,两角在脐之下,两旁尽处是穴。左偏灸右,右偏灸...
脐旁穴《针灸学》(江苏省中医学校)。《世医得效方》原名疝气灸。《世医得效方》:“治疝气偏坠,量患人口角,两...
三角灸两角为一折断,如此则三折,成三角如△样,以一角安脐心,两角在脐之下,两旁尽处是穴。左偏灸右,右偏灸...
气合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