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黄疸药吃多久?

时间: 阅读:4989
黄疸药吃多久?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望月砂

望月砂

2025-04-08 19:17:16

对于治疗黄疸的药物需要服用多久,必须要注意检查病情的严重程度,什么原因引起的黄疸,大多数情况下由肝胆疾病引起的,通过肝脏的功能以及肝脏的彩超进行检查和确认。不能盲目的口服药物,单纯的治疗黄疸,一般在胆红素恢复正常以后可以停药,但是需要注意原发病。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5-21 08:08:12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5-21 08:08:12

    治疗:
    1.治疗性试验
    (1)激素治疗试验:口服泼尼松(强地松)10~15mg,3次/d,共服5~7天,肝内胆汁郁积者在治疗后,血清胆红素常较治疗前降低40%~50%以上。而肝外胆汁郁积者则治疗后胆红素下降不明显。但本试验有假阳性或假阴性,故判断结果时应慎重。
    (2)苯巴比妥治疗试验:苯巴比妥对肝微粒体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及肝细胞Na -K -ATP酶有诱导作用,及促进胆汁的运输与排泄作用。口服苯巴比妥30~60mg,3~4次/d,共服7天,对肝内胆汁郁积有效。对其疗效评估或判断同强地松试验。
    (3)熊去氧胆酸(UDCA):熊去氧胆酸有刺激胆汁分泌,减少疏水性胆汁酸的潴留,有利于转为亲水性胆汁酸,从而减少细胞毒性,保护肝细胞,并使胆管上皮细胞免受疏水性胆汁酸的破坏,故可用于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熊去氧胆酸常用剂量为10mg/(kg·d)。如熊去氧胆酸联合应用甲泼尼龙(强的松龙)等药物后,可明显增强疗效。
    由于发生黄疸的原因很多,在分析、判断时必须结合每一例患者的具体情况,例如,溶血性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患者持续贫血后,肝细胞可因缺血、缺氧而发生损害,此时就可能具备溶血性或肝细胞黄疸的共同特征;再例如,阻塞性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时,胆汁排泄功能严重受阻后必然会导致肝细胞受损,故此时也可表现为阻塞性与肝细胞性黄疸的共同特征。虽然黄疸的鉴别方法很多,但是经过详细地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再结合一些必要的实验室检查,50%~70%的黄疸原因可获得确诊;如再经过B超、CT或MRI或者胆管造影等检查,确诊率可提高到90%~95%。约有5%的患者需要作剖腹探查后始能明确诊断。最后还有不足5%的黄疸患者虽经多种方法检查,但还有可能成为原因不明者。
    2.黄疸的治疗原则由于引起黄疸的病因甚多,因此在治疗上主要应针对病因,只有当病因消除后,黄疸才能减轻或消退。黄疸的治疗原则应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
    (1)如考虑黄疸系溶血所致,则应积极消除引起溶血的病因。溶血严重者可适当输血治疗。
    (2)若黄疸系肝细胞变性、坏死所致者,应积极进行护肝治疗,但由于多种护肝药的疗效并不确切,故只需选用1~2种,而不应使用过多的护肝药,否则还会加重肝脏的生理负担;如系中毒性肝炎所致,则可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以加速肝细胞的解毒功能。甘利欣、门冬氨酸钾镁等药物是目前常用的减轻黄疸的药物。某些中药如茵栀黄、苦参或苦黄等药物均有消炎、利胆及降黄作用,可酌情使用。
    (3)如已明确肝外梗阻性黄疸系因胆道结石所致,则应及时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肌切开取石术或行外科手术治疗;如系癌性梗阻或胆管外新生物压迫所致者,应早期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治疗适应证时,为减轻症状,可行十二指肠镜下放置鼻胆管引流,或经十二指肠乳头放置引流管、或经皮肝内扩张胆管穿刺置入导管引流胆汁术。
    (4)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除可应用强地松或强地松龙或苯巴比妥、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治疗外,如疗效不理想,还可选用或加用。
    ①S-腺苷蛋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SAMe):商品名为思美泰。SAMe是一种含硫氨基酸衍生物,在肝细胞的转甲基化中起重要作用。膜磷脂SAMe依赖性甲基化可恢复肝脏膜结构的流动性和Na -K -ATP酶的活性,从而有利于加快胆汁酸的转运与排泄。由于肝病时内源性SAMe合成减少,因此补充外源性SAMe对肝内胆汁淤积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常用剂量为1600mg,有口服和静脉滴注两种剂型。
    ②免疫抑制药甲氨蝶呤(MTX)或硫唑嘌呤:对原发性肝内胆汁淤积可能有效。
    ③环孢素(Cyclosporin):可试用于因免疫反应导致的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其主要作用是选择性改变淋巴细胞功能,抑制淋巴细胞在抗原和分裂原刺激下的分化和增殖,抑制白介素-2的产生,抑制NK细胞的杀伤力。
    ④磷脂类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有修复受损的肝细胞膜或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因肝细胞膜结构受损所致的肝内胆汁淤积。
    ⑤利福平:用于治疗肝内胆汁淤积,其作用机制不详,有认为利福平可改善肝细胞对胆汁酸的转运。但必须指出,由于利福平本身也可引起肝内胆汁淤积,故不宜作为常规应用。
    (5)皮肤瘙痒的治疗:肝外或肝内胆汁淤积常导致皮肤瘙痒,传统的观点认为瘙痒是由于胆汁酸对皮肤末梢神经的刺激所致(即外周性致痒原)。近年来有研究指出瘙痒的发生机制可能是中枢性的,可能是类阿片激动配体和阿片受体相互作用的结果,阿片注射的局部作用有组胺释放、荨麻疹和瘙痒。还有研究认为瘙痒可能与5-羟色胺有关,因为胆汁淤积后可影响阿片能神经传导,从而引起其他神经传导系统的改变,特别是5-羟色胺系统,这种改变可能会引起瘙痒。根据上述的观点,对皮肤瘙痒可选择或试用下列治疗方法。①根据外周性致痒原的观点,可试用考来烯胺(消胆胺)、Cholestipol、阴离子交换树脂及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利福平及氟美西诺(Flumecinol)等],亦可行血液透析或血浆净化治疗;②针对中枢性机制,可试用阿片受体拮抗药纳洛酮、nalmefene及纳曲酮(naltrexone)或5-羟色胺受体拮抗药昂丹司琼(奥丹西酮)治疗。必须指出,这些药物的疗效尚有待观察,如疗效不明显时,不宜长期应用。
    (6)肝外或肝内胆汁淤积者应积极补充脂溶性维生素。
    总之,还是去医院吧!

  • 祝由师
    回复
    2024-05-21 07:07:02

    新生儿黄疸一般10~14天消散,假如新生儿黄疸不明显,问题不大,假如黄疸偏重,最好是带宝宝到医院详尽检查一下,清除是不是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依据黄疸指数值能够内服降黄疸的药品,例如茵栀黄颗粒和妈咪爱,还可以考虑到照蓝光医治。新生儿黄疸多长时间可以消散,都是要依据黄疸的标值来实现分辨的,假如是轻度的黄疸,一般在一个星期以内是可以转好的,但如果黄疸较为严重的前提下,很有可能医治的时长还会非常长一些,从而分成生理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宝宝在产生黄疸的情况下,是要及早的做好医治。针对生理黄疸的宝宝,即便不用医治,黄疸还会迅速消散。一般来说,足月儿生理黄疸较多2个星期内就可以消散,早产婴儿的生理黄疸延续时间略微久一些,较多3-4周也就彻底消散了。这期间,父母留意尽可能纯母乳喂养宝宝,时刻观查宝宝有没有其它病症或不适感,有什么问题立即就诊就可以。

    病理性黄疸的宝宝,黄疸不容易自主消散,务必采取有效治疗手段才可以。最关键的一步是通过医师来找到造成黄疸的发病原因,下面采取相应对策,各自对于原发性病症和黄疸症状医治。减少黄疸常用是通过高清蓝光治疗法来减少血清胆红素,初期开展纯母乳喂养,诱发正常菌群的创建。维持宝宝大便通畅,这样可以降低肠腔对总胆红素的再消化吸收。应注意,日晒对退黄意义不大,而且还存有皮肤晒伤宝宝柔嫩皮肤的隐患,不推荐给黄疸宝宝日晒。一般情况下,新生儿黄疸要在宝宝出生后四到五天内产生的,根据日晒和喝糖水,及其喝一些去黄疸的药品,在宝宝大约半个月的情况下便会慢慢消失。假如严重的状况,能够选用蓝光照射的方法治疗黄疸。假如是血溶黄疸得话,能够选用换肝的治疗方法。

    蓝光治疗:根据阳光照射更改总胆红素分子结构的构造和样子,随后让它从宝宝的小便和大便中排出来,以减少宝宝血液中的总胆红素水准。实践经验证明这个方法是安全性合理的。在给宝宝做光疗机时,还会给宝宝配戴睡眠眼罩保护好双眼并遮住生殖器官,基本上没有副作用。想来这也是许多新手妈妈的困扰了,宝宝有黄疸,要尽早终止纯母乳喂养改成配方奶粉?实际上根本无法一概而论!绝大多数的母乳性黄疸实际上归属于生理黄疸的持续,母乳性黄疸:宝宝出世一周内,食材摄取不够,肠胃蠕动的少,胎便排出来少,进而造成胎便中的总胆红素通过肠胃再消化吸收提升,但专家认为绝大多数母乳性黄疸的宝宝是不用终止纯母乳喂养,即便小孩必须照光治疗都是能够再次母乳喂养的。

    新生儿黄疸指肌肤、粘膜和巩膜黄染的医学状况,变黄先从顶部逐渐开始,一般轻则仅限于脸部、巩膜(白眼珠)皮肤黄,随后往下延到胸、腹和腿部。假如乳房和腹腔皮肤变黄,就必须保持警惕了。新生儿黄疸普遍,但不代表就正常的。长期胆红素值太高会让头部导致非常大危害,一旦受损就不太好治了。遗憾的是,依然会遇到很多父母不正确觉得全部黄疸也不必须管,有些乃至轻信民间偏方,通常要在宝宝发生总想睡觉、拒乳、高热惊厥等主要表现情况下才来就医。正常的的(生理黄疸):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产生,轻则呈淡黄色限于面头颈,或涉及躯体,双眼也可以皮肤黄,2~3日后消散,至第5~6日沁色恢复过来,早产婴儿延续时间很长点。生理黄疸一般除开肌肤、眼白发黄外,宝宝并没有别的不适症状,偶尔会发生喝奶稍弱的状况。再度注重,60%-70%的新生儿黄疸全是生理的,能够自己消散的,孩子家长不必过于顾虑。

新生儿出生脸上脂肪粒怎么办?

婴儿满月黄疸还没下去该怎么办?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