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或者婴幼儿出现黄疸,并不是感染导致的。是因为新生儿的肝酶系统还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不足。部分婴幼儿可能会出现病理性黄疸,黄疸消失得过晚,或者症状比较重,都需要用药物进行治疗的。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可能会出现核黄疸,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所以要及时治疗。
新生儿黄疸别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本文将介绍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和原因。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因吃了母乳发生的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
?溶血性黄疸
血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
?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
?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一般B超检查即可确诊。
?药物性黄疸
药物性黄疸是由维生素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的。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本文将介绍黄疸的分类和处理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黄疸问题。
?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现象,通常在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4-5天达到最高峰,10-14天逐渐消退。家长们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宝宝的饮食来促进黄疸的消散。
?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表现为出现得早、程度重、发展快,而且在宝宝的身上持续不退或着退而复现。家长们应该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如果黄疸的数值比较高,就需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