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心绞痛怎么按摩

时间: 阅读:2152
新生儿心绞痛怎么按摩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佩兰

佩兰

2025-10-26 07:52:53

当新生儿出现了心绞痛的症状,是可以按摩患者的中装协或者是至阳穴可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因为心绞痛一般就是因为患者的气血不流畅,从而导致患者的精神状况比较差,以及还有可能会出现胸闷疼痛的症状。

当患者出现了心绞痛的症状时,可以通过服用扩张血管的药物来得到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南絮
    回复
    2024-03-14 15:15:20

    ? ? ?? 心慌胸闷、喘不过气来通常是一些疾病的前期征兆,如冠心病、心脏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切不可忽视这些症状。那么当我们发现自己有以上症状时,可以先通过按摩以下几处穴位缓解不适,然后再就医会诊,通过药物治疗解除病痛。

    ? ? ?? 按摩膻中穴。膻中穴位于我们胸前的正中线上,即两个乳头连线的中点,是人体穴位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穴位。膻中穴主治的是胸痹心痛、腹部疼痛、心悸、心烦、呼吸困难、气喘等症。每天睡觉前建议大家按摩一下膻中穴,可以排遣一下一整天心中的闷气,舒缓一下心情。膻中穴的按摩分为两种:揉膻中穴和推膻中穴。揉膻中穴是指用你的食指和中指的指端按揉膻中穴,每次约揉50-100次;推膻中穴是指用你双手的大拇指指腹从膻中穴向外推,每次约推50-100次。

    ? ? ?? 按摩内关穴。内关穴位于我们的手腕横纹约三手指宽、中央凹陷处。内关穴主治的是心绞痛、心律不齐等症。由于内关穴位于手腕处,我们平时可以利用走路或者闲暇时间按摩一下内关穴,特别方便。按摩内关穴时,应该用左手的指腹按摩右手内关穴,揉2-3分钟即可,然后交换左右手,用右手按摩左手的内关穴。按摩时需注意力道合适,千万不要用蛮力按摩,通常情况下以穴位酸胀为最佳按摩效果。

    ? ? ?? 按摩神门穴。神门穴位于小拇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手腕横纹凹陷处。神门穴主治心绞痛、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等症。按摩时应用一只手的拇指指腹按摩另一只手的神门穴,按摩2-3分钟即可。按摩时要注意一下力道,不要太重或太轻,平时没事做的时候也可以顺手按摩按摩神门穴,对心脏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 ?? 以上三处穴位,平时有空时就可多揉揉,既可避免疾病,又可以增强身体素质。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14 15:15:20

     相信我们大家在生活中也是听说过至阳穴这个穴位的,当然,日常生活中经常按揉至阳穴这个穴位,可以有效的促进我们人体的健康,更是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保健功效的,另外,至阳穴还有非常不错的治疗疾病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缓解心绞痛的效果更是非常好的,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详细的看看。

      按摩至阳穴治疗心绞痛的方法:

     可取一个一角硬币,或其它边缘光滑的硬板,用右手食、拇指夹持,以硬币或硬板的横缘抵住至阳穴,给予重压,局部可有酸胀感。一般在按压至阳穴1分钟之内心绞痛即可缓解,按压4分钟以上,可维持作用时间达20分钟,当然,至阳穴对于前期的心绞痛症状有着非常不错的治疗作用,但是一旦到了心绞痛的后期,我们就必须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不然会严重的危害我们人体的健康的。

     按压至阳穴不仅在心绞痛发作时可立即奏效,而且还可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一般每日按压3~4次,或在从事较重体力劳动前、情绪不佳时按压至阳穴,可以防止心绞痛发作。对于抗心绞痛药耐药的病人,按压至阳穴可起协同作用,并且可以有效的增强我们人体对于一些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免疫力了,有效的促进我们人体的健康,另外,至阳穴还有非常好的保健功效,帮助我们预防许多的疾病。

     通过我们上面的这些介绍,相信大家对于至阳穴这个穴位的一些治病疗效也是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即使出现了心绞痛的症状,也是不要着急的,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按揉至阳穴的方法来缓解症状的,至阳穴对于治疗和缓解心绞痛的效果是非常好的,还能够预防一些其他的疾病。

  • 云胡不喜
    回复
    2024-03-14 15:15:20

    心绞痛主要由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严重时可诱发心肌梗死,猝死率极高。下面介绍8种保健按摩方法,对预防心绞痛具有不错的效果。
      ①点按内关穴。先用右手拇指点按左前臂上的内关穴,再用左手拇指点按右前臂上的内关穴,双侧每回点按不少于20次,多则更好。
      ②揉按膻中穴。膻中穴位于胸骨中线上,与第四肋间隙平齐,两乳头连线的中点。用大拇指点按在此穴位上,先顺时针方向轻轻揉按,再逆时针方向揉按,每次各30下,动作要缓慢、均匀、有力。
      ③推按胸腹。两手掌根上下交替或叠在一起,自胸部膻中穴向小腹部缓慢有力推按,每回30次,自觉舒适为度。
      ④梳刮胸肋。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轻握拳,指背成梳状,放在前胸上,双手四指由胸部自上而下,沿肋骨间隙由胸前向腋下平推挤按,每回30次,动作要缓慢柔和,指背关节用力。
      ⑤按摩至阳穴。至阳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肩胛骨下角的下方即第七肋间,第七肋间水平线与脊背正中线之交点即为至阳穴所在。心脏功能不好者,会在此处有明显的压痛点。患者发生心绞痛时可让家属反复用掌根对患者的压痛点按摩,直至局部充血、症状改善、痛点消失为止。
      ⑥轻拍后背。双手放松,轮换用手背沿脊柱两侧由上往下轻轻拍打,视体力每回可连续做20—30次。
      ⑦轮转两臂。两脚同肩宽站立,肩部和上肢放松,静立数秒钟,做均匀的深呼吸,并同时将双臂向后大幅度轮转,每回30次,动作要缓慢均匀。
      ⑧拍打肩背。两脚分开站立,与肩等宽,以腰为轴,甩开双臂,左右轮转,以一手掌内侧和另一手掌背侧对肩和腰背上下交替拍打,此法要连续做20—30次,动作要缓慢、均匀,掌指拍打要强劲有力。上述八法有益气、活血、化淤、止痛、强心等作用。此八法贵在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对预防心绞痛会有很好的效果。

      太原宁宇养生会所(151-3515-2333)友情提示:对于患有心绞痛的病人来说,自己平时的时候就要注意了,不要去喝酒,平时吃的清淡点,可多吃大米对治愈有帮助。

  • 木槿
    回复
    2024-03-14 14:14:10

    位置:胸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正当人体前纵轴的0.618处的黄金分割点上。正在胸骨体上,有乳房内动静脉之前传支、第四肋间神经前皮支之内侧支经过。

    功效:属心包募穴,是心包经经气和宗气聚会之处;又是任脉和足太阴、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经的交汇处。按摩或针灸该穴,可宽胸理气,通络活血。

    作用:

    1.缓解心绞痛;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刺激膻中穴,无论是按摩还是针灸,均能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从而消除胸痛、胸闷、气短、心慌等心绞痛症状。

    2.保健作用:由于按摩膻中穴能改善心肌供血,故能提高心脏工作效率;按摩膻中穴,可顺畅气机,消除烦恼,减轻压力;女性按摩膻中穴,能丰胸美容。

    3.其他治疗作用:治疗咳喘、呃逆、乳腺炎等。

    按摩方法:用拇指点按膻中穴18次;顺时针揉36次,逆时针揉36次。也可用右手掌按在膻中穴上,顺逆时针各按揉100次。

    位置:背部正中线上,第七胸推棘突下凹陷中;约在人体后纵轴的

    0.618处。与肩胛骨下角相平。浅层主要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及相伴而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静脉丛、第七脊神经后支的分支、第七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

    功效:宽胸利膈,利胆退黄。

    作用:

    1.缓解心绞痛:中医把心绞痛归于胸痹范围。认为,这是由于心气不足、心阳不振、气滞血瘀所致。治疗当以活血化瘀、理气通阳为原则。至阳走督脉,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而至阳穴恰在督脉阳气的焦点。按摩或针灸至阳穴,利用反馈机理,通过调节皮肤与内脏关系,激发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起到缓解心绞痛的作用。现代医学证明,至阳穴有神经支与心脏相通,按压至阳,可通过该神经支,舒张冠脉,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发作。相关研究也证明,刺激至阳,刺激了相关脊髓节段,加强了痛觉感知和冲动调节,抑制了痛觉,故有镇痛作用。

    按摩方法:病人作为或俯卧,术者站在病人左侧,用右手拇指或两手拇指叠加,按压至阳。用力幅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宜。一般3分钟左右心绞痛可缓解。为了能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可每天按压3分钟,持续两三周。也可用五分硬币代替手指按压。也可病人自己以至阳穴对准桌子叫做按压。

    位置:前臂正中,腕横纹直上两寸,即三横指掌长肌腱与挠侧腕屈肌腱之间;正值中指端至肘关节横纹的0.618处。

    功效;?肚腹三里留,胸胁内关谋?。内关属心包经,通任脉,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刺激该穴可宽胸降逆,补益气血。内关自古以来就是防治心胸疾病的核心穴位。

    作用:

    1.缓解心绞痛:现代研究证实,刺激内关穴,无论针灸还是按摩,皆可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减轻心律失常。实验证明,按揉内关穴,可增强心肌工作能力,提高无氧代谢能力,使心脏在缺氧条件下,仍能坚持正常工作。

    2.其他治疗作用:对呃逆、呕吐、腹痛、胸壁损伤等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按摩方法:左手拇指点按右手内关,适度下按半分钟,顺逆时针各按揉100次;直至产生?酸、麻、胀、痛?,即得气为止。再换右手拇指按左手内关。

新生儿心绞痛如何治疗

新生儿心绞痛怎么办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