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口吃的原因

时间: 阅读:8986
口吃的原因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溪黄草

溪黄草

2025-10-19 08:57:01

口吃可能是以下原因引起的:1、可能是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2、也可能是精神受到过创伤导致的。2、还可能是大脑受损引起的。4、当咽喉部器官功能出现异常时,也容易出现口吃的情况。

当出现口吃时,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空青
    回复
    2024-03-14 16:16:42

    口吃是什么病

     口吃是什么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说话不利索的人,俗称为口吃,而且,口齿也会发生在幼儿身上,只要及时治疗,口吃是完全可以矫正的,以下来了解口吃是什么病

      口吃是什么病1

     口吃是一种言语障碍,表现为言语频繁地与正常流利的人在频率和强度上不同、且非自愿的重复、停顿、拖长打断。它也包括言语前的反常犹豫或停顿和某些语音的拖长。

     口吃的许多表现不能被他人观察到;这包括对特定音素、字和词的恐惧,对特定情景的恐惧,焦虑,紧张,害羞和言语中“失控”的感觉。它牵涉到遗传、神经生理发育、家庭和社会等诸多方面,是非常复杂的语言失调症。

      口吃的原因

     (1)生理原因。有人认为口吃与遗传或某种脑功能障碍有关。

     (2)心理原因。如精神紧张、焦虑、应激。精神因素是引起口吃的主要原因。

     (3)被脑控仪脑控了,脑控武器向大脑发出假的信号,让声带痉挛,从而口吃,此类口吃的特点是初中高中后莫名其妙的出现口吃,之前都是正常的

     (4)整个语言神经功能有障碍。即与发音、对语言理解甚至读书写字有密切关系的神经系统发生障碍。

     (5)生理疾病。如儿童脑部感染、头部受伤以及患百日咳、麻疹、流感、猩红热等传染病后也易引起口吃。

     (6)模仿和暗示。

      孩子口吃的家长治疗方法

     首先要接受孩子的口吃,在家里营造出安静宽松的交流气氛,帮助孩子克服对口吃的恐惧和自卑。

     不要为难孩子,避免“做给我看,说说!”习惯,因为这样干扰了孩子的思维过程,让孩子过分关注语言的形成。随时随地与孩子谈论当时发生的事情,谈论摆在他面前的物体和事情,孩子语言流畅性会更好。不要说“告诉爸爸,你去过那里?”“告诉奶奶,你生日得到了什么?”等,因为这些需要大量记忆,可能干扰语言形成。

     如果大人在描叙过去的事情时,孩子愿意插嘴发表自己的看法,是可以的,否则不要逼迫孩子说这类话。与孩子交流时,留一定的“暂停时间”,使孩子在想插话时能轻松插上话。但要注意不要沉默长到双方感到不自然,沉默时间太长,让孩子感觉已经失去了轮到他说话的机会,这一方法就失效了。

      第二,减慢语速

     儿童经常加快语速以跟上成人的语言节奏,当孩子加快语速时,一部分孩子的嘴唇和下巴不能同时快速移动,或者呼吸调整不过来,都可能出现口吃。如果我们能减慢自己的语速,孩子就有可能相应减慢语速。我们可以跟孩子说“不必急,我们有很多时间听”。

     我们不应该说:“慢慢说,放松点”之类的话,因为这样会使他感到说话时犯了错误,以后应该闭嘴。在他努力修正“错误”时,他会更紧张,口吃反而会增加。

      第三,减少提问次数,最好减少一半提问数量

     许多成人与孩子交流时,喜欢提问,而且喜欢连续提几个问题,而这些问题常常把孩子卡住。父母改变口语交流的方式,减少一半提问数量,使用陈述句式,对孩子口吃的'改善非常有益。跟孩子玩时,父母用一些简短的句子跟孩子讨论他在做什么,想什么,有什么感受,说话语气要适中,不要让孩子觉得你在跟他做训练。

      第四,即刻重复

     在儿童口吃时,父母小心地简单重复孩子刚刚说的话而不引起孩子对口吃的注意,可以使孩子知道我们已经明白他的意思,同时可以使孩子感到大人在认真地听他们讲话而没有改变话题,这时他们就能放松愉快地交流。建议只有父母用此技巧,且使用2~3月后逐渐停止。一旦孩子消极抵抗“重复”技巧,或者认为这是对他的取笑,那么就应该立即中止。

      第五,倾听和关注孩子,教会孩子使用简短句子

     孩子说话希望引起父母100%的注意力,如果当时我们不注意听,孩子在要求我们注意听时,口吃会增加。教会孩子将长句子分成几个短语,用“3`4个单词”的简单句子说话,孩子说话的流畅性会大大增加。

      口吃是什么病2

      儿童口吃的原因

     口吃是语音节律障碍的一种,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起字音重复或语流中断的语音节律障碍,当言语表达涩阴时常伴躯体抽搐样动作和面部异常的表情。口吃多发生于儿童,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改善或消失,少数可持续至成年。

     一般来说,孩子在2~7岁整个学说话的阶段都会出现口吃现象,这与口吃病是两回事。口吃的孩子说话时,可伴有跺脚,摆手,挤眼,歪嘴,口唇颤抖,躯干摇晃等动作,并易因口吃影响产生孤僻,自卑,羞怯等性格,部分患儿常易兴奋或激惹,并伴有情绪不稳和睡眠障碍等。

      儿童口吃的解决方法

     1、对孩子的口吃现象,不要刻意去矫正它,千万不要轻率地给孩子贴上口吃的标签。这样只会把孩子的口吃现象,引到口吃病上去,而成为真正的口吃患者。

     2、儿童日常生活要有规律,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吃饭,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

     3、家长可让孩子学习一些有节奏的唱歌、朗诵,对儿童语言训练有一定的帮助。不要强迫3~7岁的儿童牢记各种长篇故事或不适应他们语言能力的诗歌。每次时间不要过长,时间长了容易使患口吃的儿童感到精神疲倦,一般20~30分钟即可。

     4、采取平静地缓慢讲话,逐步掌握流利讲话的规律。

     5、周围的人不要戏弄、嘲笑或故意模仿儿童的口吃。

     6、口吃严重者可服用小剂量氟哌啶醇治疗,剂量0、5~2mg,每日1~2次,或服用抗焦虑药治疗。

     7、用和蔼温柔的表情和态度,从容不迫地说出一句话,让孩子跟着学一遍。孩子开始如果讲不好,切忌急躁,应耐心引导。孩子稍有进步,马上赞扬鼓励。

     8、让孩子多听声音优美、表达流畅、内容活泼的儿歌。如儿童故事、幼儿诗歌等,听熟练后,让孩子跟着一起读,一起念。

     9、有意识地和孩子一同唱歌、背课文、说儿歌,使其掌握语言的节奏。再进一步引导他以读课文的节奏来说话,一点点地过渡。

     10、耐心倾听,不要忙于插话,不要用插话代替孩子要说的话。孩子说完话时,过一两秒,您再做反应,用慢节奏回答孩子,并尽量用孩子刚才用过的词语。

     11、尽量避免与口吃儿童的接触,以免相互影响。

     12、对于惯用左手的孩子,不要强迫孩子改用右手。

      判断儿童口吃的方法

     年龄已大于1岁,还只能发元音。

     超过1岁半,小儿发音还不正确,在大多数话中有音节区分不清的。

     超过2岁半还不会说话。

     超过3岁,说话还不能连成句子。

     超过5岁,还把难发音换成易发音,还有不少造句错误,语言还不流利,语言的节律、速度和抑扬都表现得异常。

     另外,患儿说话吃力,感到为难,并能自我意识到。声音过大或过小,或过度嘶哑者。声音的强度和小儿的年龄、性别不相称,声音带鼻音,也需要警惕口吃。

      口吃是什么病3

      有助于矫正口吃方法一

      1、多听美好的语言

     美好的语言包括声音优美、表达流畅、简洁明确的语言,如儿童故事、幼儿诗歌等。如果父母能与孩子一起念一起讲,则会效果更好。

      2、耐心地多与孩子交谈

     要多给孩子做示范,少做纠正,以消除孩子的心理压力。要让孩子在说话的过程中,轻松自然地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纠正。

      3、与孩子说话时语速放慢些

     如果孩子一时没有接上来,不要急于提醒,而要让他自然地往下说,使孩子沉浸在自然交谈的气氛中。让孩子在不注意自己有口吃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说话。切忌在孩子说话时不断打断、不断纠正、不断指责。让孩子减慢讲话的速度,这样既可减少口吃,又可使人听得清楚,当孩子不再有口吃时,再慢慢提高说话速度。

      4、帮助孩子建立治愈口吃的信心

     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与语言环境,以减轻他对口吃的注意力。还要为孩子创造经常能与说话流利的孩子一起玩的机会。同时,老师和父母要对与口吃孩子一起玩的小朋友进行教育,让他们不要讥笑、挖苦口吃的孩子,给以心理支持,帮助消除紧张情绪,建立起治愈口吃的信心。

      6、对孩子进行语言纠正训练

     说话平稳:说话时情绪要稳定,肌肉要放松,呼吸要均匀。

     说话缓慢:说话时语速要放慢。要想好了再说,不要边想边说。

     声音清晰: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发音,一个字一个字地朗读,特别是每句话的第一个字,要轻轻地慢慢地说。

     延长元音:a、o、e、i、u等元音要延长。

     平时多练:要在不同的场景中,如在家里、幼儿园里、学校里让孩子多唱歌、多念儿歌、多讲故事或复述自己的愉快事,以锻炼说话连贯性。

      7、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

     多数患儿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但对于焦虑症状较重的口吃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小剂量抗焦虑药,如【佳】静安定等。

      有助于矫正口吃方法二

     1、发现孩子出现“口吃”时,如果马上纠正,就可以防止养成习惯。

     2、父母可在孩子高兴的时候,和他一起说儿歌,或说绕口令。

     3、口吃的孩子大多对第一个字发音有困难,发音过急过重容易引起口吃。让孩子说话时放低声音,轻柔、缓慢地发出第一个字音,然后向第二个字轻轻滑动,以防止发生口吃。

     4、俗话说“唱戏无结巴”,再严重的口吃在唱歌时都能和常人一样流利。如果孩子卡在第一字上,也可让孩子唱出头一个字。

     5、只要孩子有一点进步,就要及时鼓励表扬,这样可使口吃现象尽快纠正过来。

     6、在家里、托儿所或幼儿园,配合音乐、舞蹈,培养孩子掌握不急、不慌、有节奏的动作,对矫正口吃很有效果。

     7、当发现孩子出现口吃迹象时,尽量避免与口吃患儿的接触,以免相互影响,使口吃加重。

     8、孩子出现口吃时,应温和地让孩子模仿成人的发音再说一遍,一有进步时马上给以表扬。

     9、千万不要重复或模仿孩子的口吃现象,这样会在他的大脑皮层上强化口吃的兴奋点,使口吃不易纠正。

     10、要避免孩子出于好奇心,去模仿有口吃的人讲话。

  • 龙葵
    回复
    2024-03-14 16:16:42

    三岁孩子口吃的原因

     三岁孩子口吃的原因,孩子说话口吃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当孩子出现口吃的症状时,家长要多点耐心,帮助孩子克服,引起孩子说话口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了解三岁孩子口吃的原因。

      三岁孩子口吃的原因1

     三岁孩子说话结巴,一般来讲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有可能是孩子发育自然的过程,孩子三岁左右的时候,对事物的认知有了一个飞跃,所以脑子的反应跟语言的发育可能不一致,孩子急于表达,但是语言跟不上,就会出现这种停顿、一个词反复说,时间长了就演变成口吃。这种孩子可能会性格稍微急一些,家长要注意慢慢引导。

     第二、可能是孩子模仿别人口吃,一开始觉得挺好玩的就跟着学,结果慢慢时间长了就变成了真正的口吃。

     第三、可能就是某些口腔的疾病所导致的,这方面一定要到医院去做正规的就诊和检查。

      口吃一般表现为三种类型:

     1、表现说话时经常连续重复某个字音,说话不连贯这样的口吃是连发型。比如。:你、你……你干什么?

     2、表现为经常把某个字音拖长,这样类型的口吃是伸发型。比如:老——师,学——校。

     3、表现为反复说一句转接口语词但是不连贯的话,这种口吃是阶发型。比如:这个——这个——。

     幼儿阶段,孩子的口吃常多见于连发型,其次是伸发型。一般是由连发型向其它两种类型发展。

      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点:

     1、看到其他人说话口吃,然后孩子跟着学也容易造成孩子口次,因为口吃的感染性很强,由于儿童的语言机能还不完备,容易受其他口吃的人影响,如孩子们之间的模仿,经常和口吃的人接触均可能导致口吃,所以父母要关注孩子的一切动向( 一起过)。

     2、孩子学习说话阶段家长们比较着急,孩子发音不准或咬字不清楚时,家长们急于作过多的矫正,甚至在孩子一句话还没说完的时候就经常打断进行矫正,使孩子在心理上造成压力,在说话的时候出现紧张,害怕说错。心里压力大,心情紧张,怕说不好被父母骂,自卑等原因也会导致孩子口吃。

     3、孩子突然的精神刺激,如受惊吓,环境突然改变等造成心理紧张,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也可能导致口吃。,如父母吵架打架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父母这方面要注意。

     4、口吃与大脑两半球优势或某种脑功能、语言器官功能障碍有关,这些于遗传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三岁孩子口吃的原因2

     三岁小儿突然口吃的原因有几种 陌生环境会对小孩造成口吃吗

     儿童口吃的原因有很多种,三岁的小儿突然口吃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对于这些原因家长要及时了解并对孩子及时进行治疗。儿童时期的口吃还是可以治疗的,长时间拖下去可能就是一辈子的.问题了。

     口吃这种情况对于现代很多儿童来说都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例如去一个陌生的环境,孩子本能会出现一些紧张,从而导致口吃。常见的儿童口吃有以下几种原因:心理压力过大,害怕说话过分焦虑,情绪过度紧张,遗传口吃等等。

     周围环境的变化对于孩子也是很有影响的,特别是三四岁的孩子。如果孩子在新的环境里面过于紧张,家长发现以后一定要及时的带孩子回到原本的生活环境或者让孩子快速放松并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而且有时候孩子说话会有顿挫,家长会误以为孩子有口吃,心会很急,所以建议家长在这种情况之下一定不要操之过急,先判断孩子是否真的有口吃,如果是有的,一定要及时去医院看医生并进行口吃治疗。

     不自信也是导致孩子口吃的一个原因。孩子害怕说话,害怕在别人面前讲话。在幼儿园里面唱歌、朗诵等等,因为自己不自信,害怕别人嘲笑自己,所以不愿意说话,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孩子口吃。

     口吃的原因也和生理、心理有关。孩子的情绪过度紧张或者受到了强烈的精神刺激,引起孩子在心理上得恐惧,就会导致孩子不愿意说话,喜欢自己一个人呆着,长时间下去也会导致口吃。这种情况一定要带孩子去医院及时进行心理调节,不然会是孩子一辈子的事情。而且口吃还和遗传有关,孩子口吃和父母有光,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

     以上所讲的这几种原因都是导致儿童口吃的比较常见的原因。儿童出现口吃不要紧,要紧的是发现口吃以后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舒缓孩子的情绪,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医院与医生沟通等等。长时间口吃会导致孩子以后都会口吃,对未来生活也是会有影响的。

      三岁孩子口吃的原因3

      孩子说话口吃有哪些原因

     2到3岁是小孩较容易出现口吃的年龄阶段,但是小孩的语言发育的个性差异,要判断孩子否有口吃,最好还是去儿童医院看看。

      1、遗传

     若是双亲父母都有口吃的话,那么孩子患有口吃的风险会高达60%左右,当家庭有口吃成员时孩子容易模仿,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从而表现出口吃。另外当孩子大脑运作和口语表达不同步也会引起口吃,也就是说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考能力不能达到一致。

      2、学说话的时候还是受到了催促

     但还是想要表达自己的意思是,若没有得到正面的鼓励或者受到了父母不耐烦的打断就会让孩子产生畏惧感,最终引起说话结巴。另外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比较高,使用棍棒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最终也会导致口吃。

      小孩口吃的表现形式

     小孩口吃的表现形式很多样,医学上通常把它分为三大类:首字难发型、语词重复型、语句中断型。而96%的口吃表现为首字难发。多数患儿初期仅有言语症状,部分严重患者可有唇、下颌、颈部肌肉痉挛、舌肌震颤、跺脚、眨眼、转头等因生理紧张而产生的各种伴随动作。此时,父母的态度、社交受挫、精神压力等因素可促使口吃不断加重及伴随动作增多。

     1、首字难发型:表现为第一字发音时发不出,第一字重复,话语中途某字发音障碍;

     2、语词重复型:经常出现语音或音节的重复或延长,影响说话的流畅性;

     3、无表达内容障碍;因发音-呼吸器官的紧张性痉挛,导致语言节奏失调;

     4、排除抽动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说话时,可伴有跺脚、摆手、挤眼、歪嘴、口唇颤抖、躯干摇晃等动作。部分患儿常易兴奋或激惹,并伴有情绪不稳和睡眠障碍等。

     随年龄的增长,患儿还可出现焦虑不安、害羞、容易激怒,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上课不敢发言,不喜欢交往,变得孤独退缩等情绪与行为的异常,如不予矫治最终可导致顽固性口吃。

      家长怎么帮助孩子克服口吃

      1、放松不焦虑

     妈妈们心态放平,接纳孩子们说话有时会断断续续的状态,而不是横加指责。

     有些家长一看孩子结巴就着急去纠正,或者要求孩子重新说一遍,这些举动会增加孩子的交流压力,反而无法让孩子自然度过。一旦表达压力过大,反而会加重口吃现象。

      2、耐心聆听

     既然大部分宝宝出现的口吃现象都是正常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对待这个过程,与孩子交谈,听孩子的说话,营造一个轻松的语言环境,消除他的心理压力。

     有时孩子着急了,我们可以告诉他:“慢慢说,不赶时间”。要让孩子在说话的过程中,轻松自然地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纠正。

      3、放慢语速

     快节奏也会增加孩子潜意识的焦虑,影响孩子的表达。

     家长在日常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慢慢说话的习惯,在孩子放松时练习发音,让其放慢说话速度,延长说话时间,并进行反复训练。

     急性子的父母更需要以身作则,放慢自己说话的语速,等等孩子的成长步伐。

     一般来说,所谓的“口吃”是孩子发展的正常阶段,之后都会慢慢好转的。

     当然如果孩子在说话的时候除了磕磕绊绊,还出现面部表情或者肢体动作都显得夸张或激动等异常现象,或者有家族历史,“短暂说话不流利”情况持续时间超过半年这些情况,爸爸妈妈还是要到医院就诊咨询医生,进行干预治疗。

  • 芍药
    回复
    2024-03-14 16:16:42

    孩子健康成长是我们的最大心愿。但是有些孩子在语言发育方面遇到了麻烦。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的是口吃,这是一种常见的语言障碍,说话的时候会出现结巴、磕巴的现象。那么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幼儿口吃的发生?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口吃的原因
      1、遗传因素:口吃患者家族发病率可达36%~55%,故有人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可能为单基因遗传。有人发现的孩子口吃是有家族遗传史,主要外因是学习语言的环境不佳,如父母口吃,或父母口语快、含混,儿童不易模仿等。也有人发现口吃患者及亲属中左利手多见,认为口吃与大脑优势侧有关。

      2、精神因素:儿童口吃往往发生在急性或迁延性精神创伤之后,因而不少学说认为精神因素可能为口吃的重要发病原因。有的儿童因为受到家长、老师或周围一些人的严厉惩罚或训斥,使精神突然受到严重打击,由于这种恐惧的情绪或惊吓引起了口吃,同时精神紧张、焦虑等也会导致口吃现象。

      3、躯体因素:先天的发育不良也引起口吃。较多儿童围产期或婴幼儿期曾受到有害因素作用,如胎儿期母体患妊娠毒血症、出血或躯体性疾病,或发育过程中患某些传染病使神经系统功能弱化,言语功能受累而致口吃。

      4、外界因素:强行纠正左撇子也会造成口吃。

      5、方言性口吃:儿童学语期间改变方言,或兼学两种以上不同方言,可致口吃。

      6、思维过速性口吃:因思路宽阔迅速,致使口齿追随不及,造成口吃。临床亦较常见。

      7、其它因素:有的学龄前儿童罹患口吃是因模仿所致。有资料则根据脑电图、发音肌肌电图和氟哌啶醇临床疗效。推断口吃可能与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复合体活动增强、发音肌功能不协调、和基底节存在生化障碍等因素有关,但尚待临床进一步论证。
     口吃的表现形式
      口吃的表现形式很多样,医学上通常把它分为三大类:首字难发型、语词重复型、语句中断型。而96%的口吃表现为首字难发。多数患儿初期仅有言语症状,部分严重患者可有唇、下颌、颈部肌肉痉挛、舌肌震颤、跺脚、眨眼、转头等因生理紧张而产生的各种伴随动作。此时,父母的态度、社交受挫、精神压力等因素可促使口吃不断加重及伴随动作增多。

      1、首字难发型:表现为第一字发音时发不出,第一字重复,话语中途某字发音障碍;

      2、语词重复型:经常出现语音或音节的重复或延长,影响说话的流畅性;

      3、无表达内容障碍;因发音-呼吸器官的紧张性痉挛,导致语言节奏失调

      4、排除抽动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说话时,可伴有跺脚、摆手、挤眼、歪嘴、口唇颤抖、躯干摇晃等动作。部分患儿常易兴奋或激惹,并伴有情绪不稳和睡眠障碍等。

      如果出现口吃的情况,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时的治疗,否则会导致顽固性口吃,那样就不好治疗了。
     口吃的危害
      患者有口吃,不仅自己痛苦,而且连下一代也可能会因此而被人耻笑和挖苦,还可能会把口吃遗传和感染给下一代,酿成代代遗传。

      在学校里,口吃的孩子往往有疑难问,有话难答,难与其他同学合群,无法保持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势必影响学业成绩。

      说话结结巴巴、摇头吐舌,往往易引人取笑,久而久之,口吃患者就会因怕说话而变得沉默寡言、郁郁寡欢,性格也会趋于保守、内向、孤僻等等。

      口吃患者因讲话吞吞吐吐,言不达意,前言不搭后语,有些连打招呼都困难,买东西不能讨价还价,电话不敢接,恋爱不会?谈???

      口吃患者往往讲话词不达意,含糊不清,在升学、高考、提干、征兵面试中过不了关,即使勉强地过了关,以后仍然有比正常人多许多的难关逾越不了,使原有的美好前途大打折扣。

      世俗的眼光往往瞧不起口吃患者,不仅口吃患者本人受人轻视,感到低人一等,抬不起头来,往往连其家人也会不受人敬重。
     如何矫正口吃
      1、纠正字音法矫正口吃

      口吃的人有个通病,即常对某些字的发音有困难。如遇到b、p、m或zh、ch、sh时就口吃。所以,口吃患者要注意自己在哪些字上口吃,把这些字单独记下来,进行专门训练。

      2、朗读法矫正口吃

      朗读能保持语言的连贯性,可以不断地提高大脑皮层和发音器官的协调能力,有助于口吃的矫正。

      3、写字法矫正口吃

      说与写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有位科学家要求口吃患者把他们所写的一切都用印刷字规规矩矩地写出来。这比潦潦草草地写要花费二、三倍的时间。据说,有的口吃患者坚持这样写字10个星期,讲话的节奏逐渐均匀,最后就不再口吃了,这是因为一丝不苟地写字会养成从容不迫的思维活动。
     治口吃的偏方
      材料:凤婷茶200克、陈皮150克、桂皮20克、花椒10克、铁观音花茶5克。

      做法:凤婷茶、陈皮、桂皮、花椒切碎或碾碎,均匀掺合在一起,每次取用这种混合的配料5-6克放入杯中加入开水浸泡或放入锅中加水煮沸,等待开水温暖时把水饮尽。每天两次,早晚各一次。

    猜你喜欢

    1. 幼儿突然口吃的原因是什么

    2. 幼儿口吃的原因及矫正对策

    3. 口吃形成的原因

    4. 口吃是怎样形成的

    5. 孩子口吃如何锻炼口才

    6. 幼儿突然发烧的原因

    7. 可以治疗孩子口吃的绕口令

  • 紫苏
    回复
    2024-03-14 15:15:32

    【答案】:口吃是语言的节律障碍,说话中不正确的停顿和重复的表现。口吃出现的年龄以2~4岁为多。2~3岁,一般是口吃开始发生的年龄,3~4岁是口吃的常见期。
      (1)学前儿童的口吃现象,部分是由生理原因造成,更多则是由于心理原因所致。
      ①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2岁是儿童开始说话的年龄。说话是一种发音的言语流,语音一个接一个地发出。这里包含着发音的连续动作,又要求发音之间有恰当的间断。2~3岁儿童的语言机制还不完善,当儿童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即在发音系统还没有完成说话的准备时,他已发出了发音的冲动,造成先发出的语音和后来应该发出的语音的脱节,也就是发音连续动作的不恰当的停顿和割裂。导致这种现象的情况可能有两种:一是儿童头脑中已经储存了许多语言信息,说话时回忆语言模式的速度相对较快,而说出语言的速度相对较慢,二者的时间差造成了言语流的脱节;二是儿童开始说话后,找不到应有的语词去继续表达。两种情况都使儿童出现过度激动和紧张,这种激动和紧张状态使发音系统受到抑制,发音器官发生很细微的抽搐或痉挛,于是出现了发音的停滞和重复。多次的发音停滞和重复,将使儿童形成条件反射,以后,每次遇到类似的说话情景或类似的语词时,即发生同样的抑制现象,造成口吃。
      ②幼儿的口吃还可能来自模仿。据北京某医院统计,某年参加口吃矫治的44人中,30人有幼年模仿口吃的历史。幼儿的好奇心和好模仿的心理特点,使他们觉得口吃“好玩”,加以模仿,不自觉地形成习惯。在幼儿园,口吃有时似乎像一种“传染病”,迅速蔓延。
      (2)解除紧张是矫正口吃的重要方法。特别是4岁以后,幼儿已经出现对自己语言的意识如果对他的口吃现象加以斥责或过急要求改正,将会加剧其紧张情绪,使口吃现象恶性循环。甚至由此导致儿童避免说话,或回避说出某些词,难以纠正口吃。这种情况发展下去,还将对儿童的性格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孤僻等性格特征。

口吃的心理治疗

口吃的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