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8岁儿童一天尿几次正常

时间: 阅读:13681
8岁儿童一天尿几次正常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金樱子

金樱子

2025-10-21 10:01:24

8岁的儿童不能根据排尿的次数来决定是否正常,因为每个孩子的身体状况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喝水喝的比较多,上厕所的次数可能就会比较频繁,有些孩子喝水比较少,或者是排汗比较多,排尿的次数就会相对比较少。如果孩子上厕所的次数比较频繁可以适当的少给孩子喝水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南絮
    回复
    2024-03-15 00:00:45

    尿频是一种症状,并非疾病。由于多种原因可引起小便次数增多,但无疼痛,又称小便频数。

    尿频的原因较多,包括神经精神因素,病后体虚,寄生虫病等。对尿频患儿需除外尿路感染、外阴或阴茎局部炎症等。

    本病的治疗应针对病因,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尚不多。

    中医认为小便频数主要由于小儿体质虚弱,肾气不固,膀胱约束无能,其化不宣所致。此外过于疲劳,脾肺二脏俱虚,上虚不能制下,土虚不能制水,膀胱气花无力,而发生小便频数。因此尿频多为虚症,临床上应用温补肺肾、收敛固涩可取得疗效。

    尿频的原因较多,最常见的为尿路感染,老年人尿频的主要原因是前列腺肥大,妊娠妇女尿频的主要原因是子宫压迫膀胱所致。

    治疗手段比较多而且临床效果可靠。感染性尿频以抗感染治疗为主;前列腺肥大引起的尿频,可以通过药物使前列腺缩小,也可以通过手术摘除前列腺;孕妇尿频可以通过心理治疗以及适应性训练得以改善。

    正常成人日间平均排尿一般男性4-6次,女性3-5次,夜间就寝后0-2次。若排尿次数明显增多,超过上述范围,则为尿频。尿频可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由于饮水过多、精神紧张或天气寒冷所致者为生理性尿频;由于泌尿生殖系统或 其他系统疾病(如尿崩症、糖尿病)所致者为病理性尿频。

    小儿尿频的原因:哺乳期婴儿,进水量较多而膀胱容量小,日排尿可达20次左右,1岁时日排尿15次左右,至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则日排尿6—7次,如排尿次数过多则为尿频。发生尿频的原因很多,应结合具体表现和化验检查,综合分析,找出原因。常见的原因有:

    1、尿道及季节因素:如尿频但每次尿量不多,尿时无痛苦表情,也无其他症状,首先要考虑局部因素,如尿道口发炎,包皮过长,或蛲虫刺激阴部等。此外,季节因素,冬季多尿是正常现象。

    2、饮食性多尿:如尿频同时每次尿量多,而无其他表现时,首先要注意是否喝水太多,尤其是喜欢糖水的小儿多发生。

    3、神经性尿频:幼儿膀胱逼尿肌发育不良,神经不健全,可发生白天点滴性多尿,可达20~30次,但是夜间排尿正常,有反复发作趋势,尿化验检查正常,此病是非由炎症引起。

    4、泌尿道炎症;如尿频、尿急、尿痛或伴发热,应考虑有泌尿系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尿检.查显微镜下可查到脓细胞或大量白细胞,严重时伴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需抗菌素治疗。

    5、特殊疾病:如尿频伴尿量多,同时有口渴多饮、多么、消瘦的情况,应注意检查尿液,如尿内含糖则应考虑糖尿病,如尿内无糖而比重低则应想到尿崩症。

    尿频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炎症引起,以抗感染为主,因蛲虫所致给予驱虫。包皮过长可行手术,单纯饮水量过多适当控制进水量等。除此之外,要注意局部清洁卫生,勤洗澡换衣。

    更年期尿频:尿频是更年期以后妇女的常见症状,有时候是精神与心理所引起,尿频严重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尿紧急”,病人一有尿意就必须赶紧上厕所,否则来不及的话,尿液就会自动流出,成了尿急尿失禁。正常人的排尿行为,是由大脑发号施令来控制的,如果是膀胱过动症患者,由于膀胱不服从大脑的指挥,发生不随意或过度收缩而导致尿频、尿量少、急尿、急迫性尿失禁的现象。一般发生膀胱过动症的患者中,有百分之八十是属于心因性的毛病,而且各种年纪都有,主要是紧张的生活使神经系统无法松弛,例如工作压力、生活紧张焦虑等。另一个原因,则是器官方面的原因,譬如大脑病变使控制小便开关的功能丧失,或是中枢神经系统受伤,像是车祸或其他原因半身不遂的,或是膀胱壁之弹性变差像是经常憋尿的人,或是膀胱发生感染的人导致膀胱非常敏感,容尿量减少等等。尤其女性的尿道大约只有5厘米,细菌很容易走这条快速道路直上膀胱,所以尿路感染的机会要比男性高,再加上女性的会阴部开口一共有三个,包括尿道、阴道和肛门,其中只有尿道平常是无菌的,如果阴部卫生情况不佳,像白带过多,就很容易造成尿道感染而引发膀胱炎。而尿频严重到了尿急尿失禁的情况时,大多是急性膀胱炎的并发症,使膀胱的黏膜经常受到刺激,造成“不稳的膀胱”,就会把持不住尿意,而成为尿频、急尿,甚至尿失禁。而不明原因发生膀胱过动症的患者中,又以女性居多,一般由于患者对膀胱过动症和尿失禁有错误的认知,认为是正常的老化现象或妇女产后难免会发生的疾病,以致病情平均拖了四五年才就医,就诊率也普遍偏低。其实,膀胱过度收缩所造成的尿频、急尿乃至于尿失禁,这种情况一般都采取较保守的药物治疗,以及辅助性复健运动如膀胱训练与加强骨盆底肌肉来加以改善,通常可以得到不错的改善。

    肾移植患者容易出现尿频症状:据路透社健康新闻纽约讯根据荷兰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结果,肾移植患者术后常常会出现尿频的症状。在研究中,大约有半数的患者主诉在肾移植术后每天白天要上七次以上的厕所,而有62%的患者抱怨每天晚上至少要起床两次。来自St. Radboud大学医疗中心的Marian J. A. van der Weide及其同事对63名肾移植术后的患者与74名门诊患者进行了对比,比较其排尿习惯。

  • 离亭燕
    回复
    2024-03-15 00:00:45

     膀胱对于儿童的健康来说很重要,如果膀胱产生了疾病很可能会导致儿童出现尿频等现象,所以是需要及时检查膀胱的健康的,如果在生活中,儿童出现尿频尿急的现象,就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膀胱,那么7岁儿童一天尿多少次?

    7岁儿童一天尿多少次?

     7岁儿童一天尿5、6次是正常的,当然,如果喝水或者是喝汤比较多的话,拉尿的次数就会增多。另外,夏天跟冬天拉尿的次数是不同的,夏天天气炎热,虽然喝水比较多,但是因为汗液比较多,所以尿液会减少,拉尿的次数也会减少。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拉尿次数很多,即使没有喝水的情况下,也一直往厕所跑的话,那就是有问题了。需要带宝宝到医院检查一下泌尿系统,因为这种尿频的情况很多时候是因为细菌感染到泌尿系统导致的。检查原因后,根据实际的情况来治疗。

     正常情况下,7岁儿童每天应该排尿6~7次左右,出现排尿次数增多,且有尿床症状,可能与尿路感染有关。还可能与孩子腹部着凉有关,可以用热毛巾、热水袋等为孩子做腹部热敷,应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做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再对症治疗。尿液过多,尿液太少都是不好的。如果孩子有泌尿疾病的话,需要口服消炎药物,同时家长要让孩子多喝水,多排尿,这样可以让疾病更快恢复。

     小儿排尿次数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多。新生儿大多在生后24小时内排尿,身后因摄入量较少,排尿次数也少,每4~5次,随着新陈代谢逐渐旺盛,进水量增多,排尿次数也会增加,膀胱容量较小,所以每日可增加到20~25次;一岁以后每日排尿15~20次,三岁以后儿童可以控制排尿,基本上每日6~7次。排尿次数与进水量呈正相关,进水量多,排尿次数也可随之增加。

    4岁小孩尿频怎么回事?

     儿童白天尿频综合征又称儿童特异性日间尿频、儿童精神性日间尿频、单纯性日间尿频,疾病名称看起来复杂,但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日间”,顾名思义症状只出现在白天,夜间入睡后症状消失。多见于3到8岁的孩子,春季和入冬的季节多发,一般病程数天至数月,平均3个月会突然自愈,与突然发病相似,“来去匆匆”是这个症状显著的特点。

     家长可以放心的是儿童白天尿频综合征没有器质性病变,多是由于精神因素造成的,首要的诱发因素就和家长可能密切相关了,有些家长担心宝宝尿裤子,自幼每10—20分钟要求宝宝排尿一次,此外也可能和孩子入托、入学后上课时不敢请假上厕所、学习压力大、担心尿湿裤子后被家长或老师责备、突然离开父母,性格内向等精神因素有关。

     因此治疗儿童白天尿频综合征还需要家长的配合,首选纠正行为的排尿训练。解铃还须系铃人,家长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宝宝3岁之前不要强迫定时排尿;当孩子已出现尿频症状时,不要因为尿湿裤子或被褥过多的责备,孩子排完一次成泡小便后,又频繁要求排尿时,可以转移或分散其注意力来缓解症状,告诉孩子排完成泡尿后,暂时就没有尿了,不用总去厕所,并指导孩子逐渐延长去厕所的时间,酌情减少排尿次数,症状会逐渐好转、自愈的。

  • 山亭柳
    回复
    2024-03-15 00:00:45

    宝宝一天尿几次正常:
    宝宝出生一周后:排尿次数最多40次宝宝出生一周以后,因小儿新陈代谢旺盛,每日20-25次是正常的,甚至高达30-40次;
    6个月~1岁:排尿减少为15次左右随着半流质辅食的增加及肾功能逐渐完善,每日排尿次数减少为15~16次;
    2~3岁:宝宝每日平均排尿次数为10次,随着年龄递增,每日排尿次数减少,到了8岁,小孩每日排尿减少为6次左右
    宝宝尿液正常颜色是无色透明或稍黄 。一般正常新鲜尿液应是无色或稍黄,外观基本清亮透明,放置片刻后底层会稍有沉淀。
    正常情况下,宝宝喝水越多,尿液就越多,不过也有喝水多但是尿液少的情况。这主要是水分流失大或者生病引起的
    宝宝喝水多但是尿少的原因
    1、水分流失大
    宝宝尿少和水分流失是一个很直接的关系,孩子活动量较大,出汗多,那么尿量肯定会减少的。特别是在春秋,夏天的时候,尿液可能会比在冬季的时候要少,这也是正常的现象,因为夏季、春秋季可能会较多出汗,孩子的食欲也会下降,母乳吃的少些,排便次数自然也会减少。
    护理:孩子水分流失大,就要多给宝宝补充水分,多喝水,吃新鲜蔬菜水果等。
    2、生病的原因
    宝宝尿少又和宝宝生病有关,比如如果孩子着凉,呕吐、腹泻都会使得尿量减少,这是因为他们的身体脱水,导致小便分泌的较少,使得排便次数减少。另外如果孩子发烧的话,会因此出汗太多,也会导致尿液减少。
    护理:宝宝生病的情况,特别是发烧呕吐这种情况造成身体脱水,要给宝宝多喝水,补充补液盐,及时为身体补充水分

  • 徐长卿
    回复
    2024-03-14 23:23:35

    01如何判断宝宝是否需要喝水?

    ▼排尿量和次数

    如果宝宝尚未学会说话,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家长可以通过观察排尿量和次数来判断其饮水是否充足。

    正常情况下,2到3岁的儿童每天排尿量大约为500?600毫升,每天排尿约10到12次;

    4到5岁的儿童每天的排尿量为600毫升左右,排尿次数约8到10次。

    ▼尿不湿的状态

    ?颜色:是否从透明或浅黄变成了深黄色

    ?味道:是否带有比较重的尿味

    另外,宝宝的喝水量还与体重、温湿度、活动量、喂奶量,出汗量、季节等多种因素有关联,宝妈需综合考量。

    02宝宝每日的水需求量为多少?

    六个月以内的宝宝不需要额外喂水,单纯母乳喂养已经能够满足他的需求。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显示了这样一些数据:2到5岁的孩子,应保持少量多次的饮水习惯(上下午各2到3次),再通过排尿量和排尿次数具体判断。

    2-3岁以及4-5岁儿童的饮水量前面有所提及,6-8岁儿童每天饮水800到1千毫升;8-10岁儿童每天饮水1100到1400毫升。

    父母可以在宝宝睡醒后或运动量大的情况下,适当增加饮水,当然要注意不要强行灌水。

    最好待宝宝稍作休整,再慢慢补充,以免身体受不了。

    03宝宝饮水量尚未达标怎么办?

    如果宝宝没有达到上面提到的饮水要求,且将其视为一个困难问题,父母也不需要太着急。

    太过强硬地逼迫孩子喝水,有时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列出的诸多数据仅作为参考,帮助家长更直观地了解科学的饮水量。不一定非得逼着孩子按照这种摄入量喝水,毕竟个人体质和习惯是不一样的。

    只要宝宝按照自己的饮水习惯去喝水,保证基本的摄入量,没有缺水情况,家长就无需太过担心。

    若孩子存在缺水情况,仍不爱喝水,家长不妨试试?奖赏回路?的方式。

    04六个月内的宝宝是否真的不能喝水,为什么?

    母乳中80%?90%都是水分,哪怕是配方奶,含水量也在85%以上。

    因而,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也好,混合喂养也罢,都已经充分满足了六个月宝宝的饮水需求,不需要再额外补水。

    这是美国儿科学会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都明确标识的,中外宝宝通用,家长不必心存疑虑。

    ▼原因:

    六个月内宝宝的胃容量很小,额外补充水分反而占肚,减少奶类摄入量。

    再者,过多水分容易冲淡奶中的营养成分,使宝宝得不到充分的吸收。

    经常给宝宝频繁喂水,会耽误宝宝的发育情况,各位家长一定要慎重。

    当然,若有腹泻、发烧等脱水情况,可以遵医嘱给孩子适当补充水分,但不可过量。

    因为通过增加水的摄入量,可帮助皮肤多排汗。汗水的蒸发会带走一部分热量,体温会随之下降。

    如果发烧情况不严重,仍然坚持母乳喂养就可以,适当增加喂养量,就能供应水分。

    如果宝宝正在喝配方奶,也可以稍微添加一些纯净水或白开水,遵循不破坏配方奶的原则。

    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用干净纱布蘸水轻轻在宝宝的嘴唇上擦拭,以起到适当缓解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5千克的宝宝每天饮水量在0.75升左右。

    那么,家长就该疑惑了,不满六个月但体重已经达到五千克,仍然不需要喝水吗?

    答案是肯定的,仍然不需要喝水。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写到:产妇在0到6个月的平均泌乳量达到750毫升。

    六个月内的宝宝单纯靠母乳喂养,已经完全符合WHO的水摄入量要求。

    ★宝宝尚未满六个月,每次喝完奶后漱口,都会把漱口水吞进去,该如何处理?

    如果只是几口漱口水,咽下去也没什么大碍,不用非强迫宝宝吐出来。

    平时宝宝在做口腔护理或漱口时,家长一定要学会引导,让他自己尝试着吐出来。

    05给宝宝补充水分的其他方式:

    六个月以上的宝宝如果不愿意喝水,也可以通过添加辅食,比如奶,粥,汤,蔬菜水果等补充水分。

    辅食中蔬菜的含水量是非常高的,比如绿叶菜类,白菜,瓜类等;还有一些水果比如橙子,梨,葡萄,西瓜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为了补充水分强行给宝宝喝果汁。

    要根据宝宝月份的成长适当添加辅食,可以吃半固体性的食物时,尽量选择条状或软碎菜给宝宝。

    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营养流失,也可以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

    06宝宝喝什么水最好?

    市面上很多商家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会打出某种水是为婴幼儿特供的标签,其实这只是一种变相的促销手段。

    宝宝的身体尚未发育成熟,胃肠和肝脏等脏器也不健全,吸收和排泄的功能较弱。

    若摄入过多营养成分,如果代谢不了,反而会堆积在体内,尤其某些微量元素,会给身体带来副作用。

    对宝宝来说,母乳之外的第二选择就是白开水,负担小也比较纯净。

    ★反复烧开的千滚水会致癌?

    凉白开哪怕被重复煮沸20遍,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也仅仅是每毫升0.038毫克,远远低于国家标准,根本不会致癌。

    这样的谣言家长不要盲目听信,不过都是交?智商税?而已。

    ▼宝宝可以喝果汁吗?

    最好少喝甚至不喝。

    对于一岁内的宝宝来说,果汁是绝对禁止的东西,不管是自己在家榨的鲜果汁还是超市里的罐装果汁。

    美国儿科学会发布的最新指南中也明令禁止,一岁以内的宝宝饮用果汁。

    在新鲜的水果被压榨后,其中最主要的营养成分就只剩水,大量纤维素和维生素都已经被破坏。

    宝宝之所以喜欢喝果汁,主要是因为甜味比较足。

    如果小时候就养成了这种习惯,很可能造成蛀牙和肥胖等健康问题。

    有些果汁当中的糖分不能被宝宝吸收消化,反而会对肠胃产生负担,造成腹泻风险。

    想要让宝宝健康饮水,父母的科学养育很重要。

儿童吃汤泡饭的危害有哪些

儿童说话不清晰看什么科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