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一岁半宝宝是奶瓶龋么

时间: 阅读:12859
一岁半宝宝是奶瓶龋么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艾灸师小爱

艾灸师小爱

2025-10-28 10:27:44

发现宝宝有奶瓶龋,应当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以免耽误治疗。

预防奶瓶龋首先要改正长期含奶瓶睡觉的习惯,注意饮食,避免食用一些过甜的食物和饮料,坚持餐后刷牙漱口。如果龋齿严重最好去口腔科进行填充治疗避免乳牙脱落。以免影响以后的恒牙生长和健康。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蓦山溪
    回复
    2024-03-15 03:03:04

    婴儿奶瓶龋,这甜蜜的隐患正悄悄侵蚀着宝宝幼嫩的牙齿。这种由宝宝睡眠时不断吸吮奶瓶引起的龋齿,医学上称为奶瓶龋(又称哺乳龋),会导致上颌乳切牙的唇侧面及邻面的大面积龋坏,一旦患龋病就无法自愈。为宝宝牙齿保驾护航,这些方法要掌握:
    ????敷药法
    对于浅龋患牙,可以用挖匙、慢钻及小砂石去除龋坏组织,加大前牙邻间隙。然后用棉条隔湿,在每个患牙的龋蚀部位涂擦75%氟化钠甘油约1分钟,每周一次,一个疗程1个月,每3个月重复治疗。对于中、深度龋患牙,去尽腐质、备洞后常规充填,同时用同样的方法涂擦以预防继发龋的发生。
    ?树脂嵌体美容修复法
    对于缺损严重的患牙,可以采用牙体预备加根管桩道预备结合的方法,增加嵌体的固位性和黏结面积,从而提高疗效。
    ?宝宝牙齿健康
    宝宝无小事,牙齿健康是关键。为宝宝的牙齿健康,家长们要重视并采取行动,及早发现和治疗奶瓶龋。同时,也要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习惯培养,从小养成刷牙的好习惯,为宝宝的牙齿保驾护航。

  • 山亭柳
    回复
    2024-03-15 03:03:04

    是的,宝宝也会长蛀牙。奶瓶龋是一种特殊的龋齿形式,与不正确的奶瓶喂养或母乳喂养习惯有关。
    正常情况下,孩子从出生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第一颗乳牙。如果6个月后的孩子仍然有喂夜奶的习惯,那么奶粉和母乳中的糖就会腐蚀牙齿,导致乳牙龋齿的发生。
    奶瓶龋的发生不仅与不正确使用奶瓶有关,还与不正常的母乳喂养相关,临床上又称为婴幼儿龋、喂养龋。这种龋齿通常表现为门牙内侧面及邻面的大面积龋坏,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波及到尖牙,甚至后面的磨牙。
    为了避免奶瓶龋的发生,建议在孩子约12个月大时让孩子戒掉奶瓶,改用杯子喝奶。同时定期带孩子去看牙医,进行口腔检查和预防性治疗。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15 03:03:04

     宝宝长龋齿的原因有可能是父母一直以来对宝宝的喂养方式有问题,例如一岁夜间喂奶、两岁宝宝还用奶粉喝奶,喂奶之后不喝水,宝宝躺着喝奶……宝宝长龋齿的喂养误区是什么?宝宝长龋齿的就诊误区有哪些?本文将一一为大家介绍。

    喂养误区

     1 一岁宝宝夜间喂奶

    一些家长为了安抚较大的孩子,喜欢在夜间睡觉前或者睡觉期间给宝宝喂奶,宝宝常常养成含着奶嘴睡觉的习惯,大人一般很难为他清洗牙齿,这样容易引起宝宝患有一种龋坏———奶瓶龋。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主任赵玮博士说,夜间睡觉时宝宝唾液分泌减少,这时喂奶会明显增加宝宝患龋的机率。

    建议:如果宝宝一岁的时候可以在晚上安静地睡10个小时,那么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而言中途就不需要喂奶了。

    喂养不当,易长龋齿

    2, 两岁后还用奶瓶喝奶

    宝宝长大了,可还是对奶嘴有依赖,每次喝奶都要用奶瓶,家长听之任之。赵医生说用奶嘴、奶瓶吃奶,喂养时间长,更容易引起牙齿龋坏,还会对宝宝的颌面部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建议:宝宝2岁后改用杯子吃奶,用勺子喂奶,宝宝很快就能戒掉用奶嘴的习惯。

    3 ,喂奶之后不喝水

    家长以为宝宝没有长出牙齿,或者牙齿没有长全就不用刷“牙”,喂奶后也不用清水给宝宝漱口,这是不对的。不清洁口腔会有细菌,宝宝的口腔微环境不良可不是口臭那么简单,它还可以让宝宝的乳牙长不好。

    建议:无论宝宝有没有牙,都要进行口腔清洁,保持口腔卫生。具体方法为:

    1、宝宝没长牙时,每次喂奶后、睡觉前给宝宝用清水漱口,或者用纱布给宝宝擦拭。

    2、开始长牙了,可以用指套式牙刷给宝宝刷牙,可不用牙膏,或使用可吞服的牙膏。

    3、到两岁或更大,宝宝学会吐出东西后,可用软刷毛牙刷,牙膏也可以改成常规牙膏,每次刷牙都要有3~5分钟,力度足够,早晚各一次。

    4, 躺着喝奶

    让宝宝躺着喝奶看似没什么大害,宝宝也舒服,但是宝宝会睡着,一旦睡着唾液分泌就减少,患龋齿的风险就提高。如果长期使用奶嘴,还可能让宝宝出现上下齿反合,就是俗话说的“地包天”。

    建议:宝宝躺着吃奶的坏习惯源于家长不良喂奶习惯,喂奶尽量让宝宝坐着或站着喝。

    5, 奖励吃糖

    奖励孩子吃糖是家长最常用的伎俩,殊不知这样也有问题。这会给宝宝带来不良的心理暗示,觉得糖是好东西,不知不觉糖就吃多了。

    建议:改用口头表扬、小红花等其他奖励方式,另外最好不要让宝宝喝饮料,凉茶里少放糖。如果宝宝吃糖了,也要马上用清水漱口。

    6 ,只给宝宝 *** 细的食物

    怕宝宝咬坏牙齿,不少家长不给宝宝吃粗粮、啃甘蔗,所有蔬菜、水果、肉类都剁碎了或切成片给宝宝吃。赵医生说,正常的咀嚼功能下,宝宝的牙齿是咬不坏的,缺少锻炼,咀嚼功能不良,就会影响孩子牙齿发育,有可能导致换牙时乳牙不能正常脱落。

    建议:孩子小的时候,可以用乳胶棒、磨牙饼干等锻炼牙力。长出两三颗牙齿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尝试啃苹果,吃蔬菜。每天不用刻意锻炼太多,只要有让孩子适当咬合的意识,长期下来宝宝的牙齿就能得到锻炼。

    7,嚼口香糖当刷牙

    不少家长以为嚼口香糖有清洁牙齿的作用,还能促进面部骨骼发育,于是就让宝宝吃口香糖以代替刷牙。赵医生指出,一些商家夸大了口香糖的作用,口香糖对促进面部骨骼发育的作用不是特别大,而且不具备彻底清洁牙齿的作用。

    建议:太小的孩子当然不能吃口香糖,一旦发生吞咽甚至会诱发窒息的危险。而较大一点的孩子,赵医生也不提倡吃,更不能代替正规的刷牙。

     就诊误区

     1 没事不用去牙科医院

    赵医生指出,医院除了提供治疗,还能提供牙齿保健的方法和建议,以及宝宝定期牙齿护理的服务,花点小钱做日常预防检测,总比出了问题花大价钱划算。

    建议:宝宝一岁以内,家长就应该带宝宝到医院做检查、咨询,并建立长期的牙齿跟踪服务关系。

     2 暗示看牙医是痛苦的

    不少家长自己心里就想着看牙医是痛苦的经历,于是把这种想法传给孩子,让孩子患上“牙科畏惧症”。

    建议:家长完全可以放手交给医生处理,专业的儿童口腔科医生会用积极心理暗示引导孩子配合治疗。

    3 看牙先治最烂的

    不少家长认为,为了带孩子来看牙,自己好不容易请了假,花了钱当然希望一次过补好孩子所有烂牙,即便不能一次完成,也要优先补最烂的牙。

    建议:如果孩子有多颗烂牙,第一次应补烂得最轻的,最后到最烂的,让孩子有一个愉快的看牙经历。

     4 乳牙坏了也不治

    不少家长认为反正孩子都要换牙,乳牙坏了就坏了,也不用治。医生提醒,两牙之间的隐匿位置发生龋坏,连牙科医生都不能凭肉眼看清,需到医院接受检查,真实的龋坏往往比看到的多。乳牙龋坏引起口腔微环境变坏,会影响乳恒牙替换,甚至会影响恒牙的发育。

  • 半夏
    回复
    2024-03-15 02:02:54

    长期使用奶瓶容易导致宝宝“奶瓶龋”,就是俗称的“虫牙”。门诊经常遇到家长抱着两三岁的小孩来咨询,为什么我家孩子的牙齿慢慢变黑了、变软了、“长洞”了,其实就是因为长期使用奶瓶喝夜奶,不好好清洁口腔导致的。不管是奶粉、母乳还是果汁等液体,很多都含有糖分,幼儿如果长时间使用奶瓶,牙齿就会一直浸泡在这些液体中,容易侵蚀牙面导致牙齿变粗糙、空洞化,最终形成龋齿,引起患儿进食疼痛,严重的出现牙龈、面部肿胀,甚至影响患儿后期恒牙的替换及发育。

      另外,梁医生指出,长期使用奶瓶,嘴部会因为用力吮吸,让腭部和舌头长期受到挤压,而幼儿的牙齿正值发育期也会被迫向后挤,从而对牙齿、上下颌骨及唇部造成一系列的影响。对牙齿的影响:影响牙齿的正常咬合,容易形成上颌前突(俗称“龅牙”)、反颌(俗称“地包天”);

    ? 对上下颌骨的影响:出现上颌前突、下颌后缩、下颌前伸等等,影响面部外形;对唇部也有影响,可能出现上唇上翘、下唇悬挂影响面部轮廓的发育,导致颜面不对称、形成高腭弓的“奶瓶嘴”,影响外观。

    而且长期使用奶瓶容易出现嘴唇微张,下颌半开,导致流涎,也容易出现舌头外伸,舌头由于习惯性的向前用力,即使在平常状态也不会回缩,只有提醒孩子的时候才有意识的将舌头缩回。

一岁半宝宝卤门起红包

乙肝爸爸能抱新生儿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