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早产儿出院后如何护理

时间: 阅读:14584
早产儿出院后如何护理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苍耳子

苍耳子

2025-10-19 05:02:56

早产儿出院后需要保持环境的均衡,保持室内的温度湿润,把温度控制在25度左右,同时在屋里放几盆绿萝,可以保持空气的清新度,对孩子的生长是比较有利的,需要注意孩子的喂养,定期的对孩子进行测量,通过微量元素的检测,及时的补充孩子的需要营养,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景天
    回复
    2024-03-15 07:07:20

    1.由于孩子吸吮力气不足,应耐心喂养;一般出院初期,一次喂奶多是需要30-40分钟。

    2.刚出院回到家的宝宝,头两三天内,其每餐的喂食量先维持在医院时的原量不必增加,到适应家里的环境后再逐渐加量,因为环境的变迁对幼儿的影响是蛮大的,尤其是胃肠的功能。

    3.餐多量少及间断式(每吸食一分钟,将奶瓶抽出口腔,让宝宝顺顺呼吸约十秒钟,然后再继续喂食)的喂食方式,可减少吐奶发生及呼吸上的压迫。

    4.可喂食早产儿奶粉,以促进消化及增加营养吸收。

    5.早产儿对温度及变迁亦是很敏感的,所以要注意体温的保持及温度的衡定性以免致病。

  • 木槿
    回复
    2024-03-15 07:07:20

    早产儿出院后的护理要点及喂养方法

     早产儿出院后的护理要点及喂养方法。怀孕以后是有很多事情需要注意的,女性的怀孕过程特别漫长,充满了各种风险。大多数孕妇在孕期都会出现问题,下面看早产儿出院后的护理要点及喂养方法。

      早产儿出院后的护理要点及喂养方法1

     一、保温,采用保温床、温箱和热水袋,早产儿应该根据体重、年龄选择适中温度或中性温度,是一种适宜的环境温度,能保持新生儿正常体温,而耗氧量减少。

     二、喂养,主张早期足量喂养,体重过低或一般情况可以推迟喂养,但应静脉补液,以防止低血糖,吸吮能力差可由胃管和滴管喂养,尽量以母乳喂养,必要时采用早产儿配方奶喂养。

     三、呼吸的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早产儿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一个软垫,避免颈部曲折,出现青紫时可间断给氧,以维持血氧分压在正常的情况。呼吸暂停,早产儿可采用拍打足底、托背呼吸、放置水囊垫等方法。

     四、预防感染,要注意室内的消毒隔离,加强脐部皮肤皱褶处及臀部的护理,有感染者及时治疗。

     五、补充各种维生素和铁制剂,维生素包括维生素K、维生素B、维生素E,还有浓缩鱼肝油滴丸和铁制剂。

      早产儿出院以后要进行以下的护理:

     一、环境,屋子要整齐干净,每天要通风两次,每次最少30分钟以上,降低屋内致病菌的浓度,另外要保持温度在24-26℃,湿度在40%-60%,有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二、喂养,早产儿吸吮、吞咽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差,宝宝出院以后要注意喂养,尤其是要注意尽量母乳喂养,必要的时候可以加母乳强化剂,保证生长发育,定期测量孩子的身高、体重、头围,在生长发育曲线上要注意早产儿出院以后的身高、体重要有生长追赶。

     三、早产儿要注意营养剂的补充,尤其是维生素D需要的量比较大。另外,孩子容易有缺铁性贫血,要积极的给予早期预防。

     四、要定期随访,宝宝出生出院以后,要定期按医院要求进行随访,尤其是有用氧史的宝宝要注意眼底视网膜病的可能,必要的时候要到眼科定期随访。

     早产儿出院以后要关注孩子的营养以及发育情况,要定期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测量。

      早产儿出院后的.护理要点及喂养方法2

      早产儿出院后如何护理呢?

     1、耐心喂养。由于早产儿吸吮力不足,家长喂养时要有耐心。一般在出院初期哺乳时间为30~40分钟,出院后在家护理期间,前三天的喂养量应维持在医院的喂养量,不必过度增加喂养量。等到早产儿逐渐适应家庭环境之后,可逐渐的增加喂养量。

     2、注意保暖和体温。由于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够健全,体温调节的能力很差。护理期间叫住夜早产儿体温的维持和平衡,室内的温度应该保持在24℃到28℃之间,湿度应该控制在55%~65%之间,早产儿的体温应该控制在36摄氏度到37摄氏度之间。

     3、定期随访。一般儿科医生都会建议早产儿定期随访,检查项目包括听力、黄疸、心肺功能、胃肠消化接种等等。家长应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以便方便咨询。此外,家长应掌握新生儿呕吐和惊厥的症状,以便随时联系医生,尽快采取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家长都希望孩子茁壮成长,所以早产儿的护理过程很重要。如果家里有早产儿,家长要特别照顾,避免早产儿的各种风险。由于早产儿的身体发育并不完善,家长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室内的清洁卫生,尽量不要在家吸烟,最重要的是早产儿的饮食和营养。

      早产儿出院后的护理要点及喂养方法3

      早产儿护理最关键措施

      1、预防感染

     由于出生较早,早产儿的各个方面发育都不完善,抵抗力较低,容易受到病菌感染。所以预防感染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比如早产儿要少与外界接触,最好有单独的房间,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清新。早产儿的贴身衣物、尿布都要定期更换消毒。护理者与早产儿接触时要穿消过毒的隔离衣,接触前后都要洗手。

      2、保暖

     大部分早产儿的体温都比较低,自我调节能力差,所以这时候要注意保暖,最好能将室内温度维持在24度到28度之间。而且千万不要把早产儿里三层外三层包裹的很紧,因为早产儿汗腺功能不完善,出汗能力较差,这样得不偿失。只要体温正常就行。必要时可将早产儿放入暖箱。

      3、喂养

     早产儿的胃肠道发育还不健全,但是在这段时期生长发育的速度是很快的,所以营养一定要及时供应。而母乳中含有比较多的营养成分和早产儿需要的物质,且易于消化。因此,应该要坚持母乳喂养,按需哺乳,保证营养。

      4、安静

     因为早产儿的安全感比较差,一点声响都会刺激他们,所以早产儿的居住环境要保持安静。在进行操作时要轻,操作过程中也不要发出刺耳的声音。以免惊吓到他们。

     对于正常的新生儿来说,早产儿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出生较早,各个方面发育还不完善,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都很差,很容易造成夭折。所以新手爸爸妈妈一定要根据以上几点做好护理工作,牢记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1、孩子吸允力不足,应耐心喂养,出院初期一次喂奶多需要三十到四十分钟。

     2、刚出院回家的宝宝,头两到三天内每天的喂食量先维持在医院时的原量,不必增加,到适应家里的环境后再逐渐增加。

     3、餐多量少,间断式喂养方式可减少吐奶发生及呼吸上的压迫,可喂食早产儿奶粉促进消化,以增加营养吸收。

     4 、注意体温的保持及体温的恒定性以免致病,保持与医生的密切联系,随时能咨询。

     5、定期到医院检查及治疗,如视听力、黄疸、心肺、胃肠消化、接受预防接种。

     6、熟练幼儿急救术,如吐奶、抽搐、肤色发绀时的处理,以备不时之需。

     在28-37周之间出生的宝宝,称为早产儿,早产儿由于怀孕的孕周不够,所以身体的各项器官发育都是不成熟的。早产儿出生之后容易发生感染、败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等。在吃奶等方面也和正常的宝宝是有所差异的。因此早产的宝宝,在护理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

     1、早产的宝宝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因为早产的宝宝着凉,容易引起肺不张和肺部的感染,还容易导致败血症。

     2、早产的宝宝消化功能还不是特别的完善,所以在吃奶方面建议少吃多餐,每次喂奶不要过量,尽量坚持纯母乳喂养。早产的宝宝在护理方面还要注意卫生,还要按时去做新生儿的检查,及时补充维生素D、钙等等。

  • 远志
    回复
    2024-03-15 07:07:20

    早产儿刚出院回家,家中应该为宝宝创建温馨的环境,首先父母要克服焦虑的情绪,全力以赴科学合理地养育宝宝,让宝宝吃好睡好,快速成长。研究证明,支持性护理对早产儿出院后的恢复、体重增长很有好处。
    ?睡眠时间
    早产儿绝大多数时间在睡眠,胎龄越小睡眠时间越多,每天要睡20多个小时,除按时喂奶外尽量不要打扰宝宝的睡眠。
    ?集中护理
    护理宝宝的时间要集中,如洗澡、换衣、换尿布,尽量集中在一起做。
    ?安静的居室
    居室要安静,光线不要太强,也不要过暗。
    ?避免过多刺激
    宝宝什么情况下说明接受刺激过多了?宝宝出现皮下有血管印、呼吸不规则、抖动、惊跳、四肢变得无力或过多伸展活动、烦躁、哭闹等表现,说明宝宝累了,不要再打扰宝宝了。
    ?袋鼠育儿法
    如有可能,每天有一定时间让宝宝躺在妈妈胸前,让母子皮肤接触,即袋鼠育儿法。
    ?轻柔缓慢的动作
    大人抱宝宝时动作要轻柔缓慢,说话声要温柔。有的宝宝只能接受一种刺激,如果是这种情况,大人在注视宝宝时就不能说话。
    ?保存能量
    要让宝宝尽量保存能量,恢复精力,才能逐渐像正常足月儿一样强壮起来。

  • 离亭燕
    回复
    2024-03-15 06:06:10

    早产宝宝出院后注意事项

      早产宝宝出院后注意事项,早产儿提前来到这个世界,他们的身体器官没有完全发育,容易出现感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就越高,还会影响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那么早产宝宝出院后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早产宝宝出院后注意事项1

       早产宝宝回家后需注意以下事项:

      1、家庭观察:

      (1)观察宝宝体温,发现宝宝发热或体温低于正常应立即就诊。

      (2)观察宝宝呼吸,快于60次/分或慢于20次/分,或呼吸困难,应就诊。

      (3)如出现不吃、少吃或不哭,活动减少应就诊。

      (4)如腹泻或大小便性状改变应立即加强观察或就诊。

      2、选择合适的奶品: 母乳为早产儿宝宝最佳奶品,胎龄<34周、出生体重<2000克的早产儿可以添加母乳添加剂。母乳不足时,遵医嘱选择合适的特殊配方奶粉进行喂养。

      3、喂养方法 :建议出院头2天按照出院时奶量开始喂养,2-3小时/次,密切观察吃奶的情况,有无吐奶、腹胀等,如无异常,可逐日少量增加奶量(每次3-5ml)。每次喂养后需保持宝宝头高位,或竖抱宝宝,轻拍背部,预防溢奶及窒息。

      4、家庭急救:早产宝宝容易呕吐,一旦发现宝宝面色发紫、哭不出声或没有反应,立即将宝宝侧卧,清理宝宝口腔奶汁,空心掌拍背直至宝宝哭;若宝宝面色发紫仍无哭声,应立即将宝宝平卧,头摆正,对宝宝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急救后,尽快转附近医院诊治。

      5、何时接种疫苗?宝宝在住院期间未常规接种疫苗,建议家长在宝宝体重增长至2.5Kg以上,无感冒、腹泻等感染情况下,到当地有合格资质的预防接种单位接种疫苗。

      6、辅食添加的注意事项:(1)早产宝宝校正年龄在6个月左右,开始尝试添加辅食,不建议在校正年龄4个月之前添加辅食。(2)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3)先从淀粉类的食物开始。(4)纠正年龄1岁内尽量不加盐。

      早产宝宝出院后注意事项2

       早产宝宝出院后要注意什么呢?

      1、出院前准备:在宝宝出院前,父母就得给宝宝做好各种准备啦。宝宝由于早产,到出院时体质仍差,很容易感染,所以接宝宝回家前应该先将家里彻底清洁,并最好用白醋熏蒸后通风1天,保持环境的清洁。

      此外还需要准备宝宝的衣物和包被,应选用全棉材质,清洗后阳光下晒干消毒。奶嘴和奶瓶也是必需的啦,挑一个好的奶嘴对于早产宝宝非常重要,因为早产宝宝吸吮力差,吸吮与吞咽不够协调,奶嘴应该软硬适度,奶孔不能太大,避免出现呛咳和吸入窒息。

      2、出院后喂养:母乳仍然是早产宝宝最好的食物,但由于母亲早产,尤其是胎龄太小的早产,母乳营养成分往往要差于足月母乳。

      热卡、蛋白、脂肪的含量均不足,单纯喂哺母乳易出现营养不良,需要给予母乳强化剂。由于国内尚无母乳强化剂上市,可采取母乳与早产儿配方奶混合喂养的方式。喂养的时间和每次的奶量无需固定,按照宝宝的需要喂养就可以啦。喂哺前做好奶头、奶瓶和奶嘴的消毒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宝宝可能就要拉肚子了。

      3、洗澡:早产儿出院后可以洗澡。洗澡一般最好选在喂奶前后过1小时,也就是喂奶前后是不适合洗澡的。洗澡前,要关上门窗,使室内温度暂时升高。

      如在冬季,室温仍然较低,可以用加热器提高室内温度。同时,将一大毛巾放入暖气上预热,将浴盆盛上5000毫升约38℃的水,水中可以加入2毫升婴儿沐浴露,能有效地去除婴儿体表的污渍,以防细菌生长,并具有去除异味及润肤作用。如果在干燥季节婴儿的皮肤出现干燥脱皮,可选用婴儿润肤油,在洗澡时往浴盆中滴入数滴。

      洗后也可在脱皮的`皮肤处涂上婴儿油,但不要涂得太厚而影响皮肤透气。洗澡时,不宜使用过于碱性的肥皂清洗婴儿肌肤,使皮肤失去天然屏障作用。洗澡要先从洗头开始,为了避免孩子受凉,洗头时,不要将孩子的衣服全部脱光。

      洗澡者用左手环抱早产儿,手掌张开托住早产儿后枕,右手用消毒过的小毛巾蘸水洗其头部,以头顶为中心环形进行擦洗,用水冲洗干净后,擦干头发,然后再洗脸部。

      洗眼睛时,可用小毛巾裹住食指,由内眦向外眦擦拭。再逐一擦洗前额、鼻翼、嘴角及耳廓,最后让早产儿头稍后仰,以冲洗颈部。将头部用毛巾包裹后,开始洗全身,沐浴的水最好能浸至婴儿颈部。

      脱下上衣及尿布后,把早产儿放进浴盆中,双手轮流交换地用小毛巾擦洗早产儿的身体,方法是从上到下,边擦洗边用手掌轻柔地抚摸早产儿的肌肤。用小毛巾从其后项擦洗至腰骶部,并用手掌轻轻抚摸,之后再逐一擦洗腋窝、上肢、腹部、会阴部及双下肢。

      洗澡时,尤其是要注意洗皮肤的皱褶处,这些地方不容易洗到,而且是最容易感染的地方。全身擦洗干净后,把早产儿从浴盆中抱出,立即用大毛巾裹住身体,待孩子皮肤表面的水分全部干了,再将婴儿润肤露轻轻涂抹于早产儿皮肤上,并予轻轻按摩片刻。

      按摩顺序是:头面部→上肢→躯干部→双下肢。再给穿上衣服,垫上尿布。沐浴的整个过程动作要轻快,注意既不要损伤孩子的皮肤,也不要让孩子受凉。

      4、父母爱的传递:早产儿待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始抚触疗法。抚触是一种被动式的运动,皮肤的接触能刺激触觉神经、运动神经等的发育,利于大脑发育。

      抚触过程中,能增进亲子感情,让孩子感受到爱,更坚强地成长。经过一定时间按摩,可以使婴儿的摄入奶量明显增加,头围、身长、血经蛋白、体重均明显增高。

      抚触对早产儿生长能带来诸多益处,但要注意的是,抚触时要确保房间内温度适当,一般保持在25℃~30℃,另外要选择合适的时间,一般选在宝宝吃饱后1~2小时清醒时为佳,不要选在吃饱后或饥饿时或想睡时。

      5、感染预防:早产宝宝到出院时,免疫力仍低下,仍然是感染的高危人群。所以家居应保持通风环境,少让宝宝处于人多的环境中,避免交叉感染。孩子终于治愈出院,家长往往欢天喜地,大摆酒席,或接受亲戚朋友的登门拜访,这些都应该在早期尽量避免。一旦感染就不得不重回医院。

      6、定期复查:一定要遵医嘱带孩子定期复查和进行生长发育评估。复查项目包括眼底检查、听力筛查、生长发育检测等。

      其中眼底检查一直要检测到矫正胎龄42-45周眼底血管化完全形成,一旦出现眼底病变未及时干预,可能导致宝宝失明的严重后果。早产儿先天不足,出生后容易出现生长发育迟滞,智力运动发育落后,所以应该定期跟踪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并在专家指导下及时干预。这些,对宝宝的健康成长可是非常重要的哦。

      早产宝宝出院后注意事项3

       早产儿需哪些特别护理

       一、保暖

      早产儿室温宜24~28℃,相对湿度60%左右。要求体温保持在36.5~37℃,凡低体重在2000g以下者,应放入暖箱保暖。若无暖箱,可用热水袋、盐水瓶、烧砖等保暖。暖箱使用前必先通电预热,一般通电2小时左右才能使箱温稳定,须待箱温稳定后才能把新生儿放入。

      箱温根据出生体重、体温、出生天数及生活力强弱来调整。一切护理操作均应在暖箱内执行,每4~6小时测体温一次,并注意箱温及湿度。当体重增至2000g以上,体温稳定,且喂养及一般情况良好时,方可考虑搬出暖箱,但仍应密切观察,注意体温、体重增长及吸吮哺乳等一般情况。

       二、氧气供应

      早产儿易有呼吸不规则、小样儿多有宫内窒息史,故生后维持呼吸道通畅和给予氧气吸入是重要的处理措施。间断供氧以能解除青紫为宜,不必长期吸氧,最好不超过3天。用氧浓度控制在30~40%,以维持动脉氧分压在50~80mmHg为宜。

      凡遇哺乳时发绀的早产儿,可在喂哺前吸氧数分钟。对1000g以下的早产儿,若氧浓度高达50~60%,易导致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症和慢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若供氧过多,能加速红细胞破坏,加重黄疸和贫血,应予注意。

       三、喂养

      为防止低血糖的发生,现多主张提早喂养,一般生后4小时开始喂糖水,根据吸吮能力,可于生后6~8小时开始哺乳;体弱者可先静脉点滴10%葡萄糖液。母乳是低体重儿的最理想乳品,若吸吮力良好,可直接哺母乳或用奶瓶喂养;

      若吸吮力差而吞咽良好,可用滴管或小匙喂养;若吸吮和吞咽均有困难时,可用软硅胶制的胃管或插入空肠喂养,按个体情况每11/2~3小时喂哺一次。母乳喂养者,不必硬性测算进乳量,以每次哺乳后小儿能安静入睡,体重增长满意即可。

      若无母乳,可用1∶1或2∶1浓度的牛乳喂养,每日进奶量个体差异较大,不应强求一律,但以体重增长满意为准则。可粗略估算摄入奶量如下第2天40ml/kg体重,第3天80ml/kg,第4天120ml/kg,第5天150ml/kg,以后每天递增10ml/kg,直至第10天后约每天每公斤200ml,相当于体重的1/5~1/4。

       四、补充维生素

      出生后第一天起肌注维生素K1,每天1~3mg,连续3天,以预防出血症,以后每日给维生素C50~100mg口服。自第2周开始每日给维生素 D400~600IU。

      为了预防早产儿维生素E缺乏所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可于生后第二天肌注维生素E50mg,或生后10天开始加维生素 E10~20mg/d;对极低体重儿,可加大剂量为20~30mg/kg/d口服,连续服2~3个月。

       五、纠正低血糖及酸中毒

      凡疑有低血糖者,应及早用25%葡萄糖液2~4ml/kg迅速静注,以后用10%葡萄糖液以每分钟10mg/kg的速度均匀静滴,待血糖稳定后再维持24 小时,以后改为口服。若生后4小时仍有酸中毒,可静滴5%碳酸氢钠5ml/kg与10%葡萄糖液等量稀释后用。

       六、预防感染

      早产儿室和所用器物床架等均应注意消毒清洁。医护人员必须严遵无菌制度,凡患上感、皮肤感染、腹泻或带菌者,必须暂调离本室。若发现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及早隔离,严防交叉感染。一般不主张用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

早产儿出生后会哭吗

早产儿出院后如何喂养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