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出血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使用止血药物治疗,如维生素K等,如果出现了贫血的情况,还需要静脉注射新鲜血浆等方法治疗。
新生儿肺出血主要会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增快、鼻腔出血等症状,并且部分人还会出现体温低于36摄氏度的情况。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加强保暖。
新生儿出血症通常都是因为维生素k缺乏导致的,新生儿出血症想要治疗补充维生素k就可以了,当然还要考虑到吸收问题,有些人虽然补充了维生素k,但因为身体吸收不了,也等于白补充,当然新生儿出血症还有其他治疗方法,接下来我们具体了解一下新生儿出血症吧。
新生儿出血症几天能好
新生儿出血症需要一段时间来治疗,那么新生儿出血症几天能好?
新生儿出血症一般是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多发生在生后2-5天出现,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重者有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治疗首先补充维生素K1。如果有消化道出血,首先禁食;上消化道出血,需要洗胃,胃管内注入凝血酶冻干粉;下消化道出血,需要应用立止血,定期复查大便常规;同时维持内环境稳定。
如果出血量比较少,出血程度比较轻或者是治疗比较及时,大部分愈后还是比较好的,多于十天左右可以止血,再复发。如果出血的部位是身体的重要器官,程度比较重或者是治疗没有及时,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死亡。
新生儿出血症能治好吗
有些新生儿检查出患有出血症,这是比较严重的,那么新生儿出血症能治好吗?
一般新生儿出血症的疗程大约是一到两周,和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的多少以及治疗是否及时有关。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案就是注射维生素K1,出血量比较多的情况下出现这种休克的情况是需要纠正休克的,可以输入血浆或者是新鲜的全血补充凝血因子,抗休克治疗。
新生儿出血症治疗主要是维生素k1,治疗量为每次一到五毫克,缓慢的静脉注射,注射速度过快可引起面色潮红,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及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所以新生儿出血症大部分是能够治好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会导致出血性的脑休克。
新生儿出血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新生儿出血症需要及时发现才行,那么新生儿出血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是什么呢?
新生儿出血症出血常常发生在出生24小时之内,出血可轻可重,轻者仅仅表现为皮肤少量出血点、脐带残端渗血、头颅血肿,而严重者可有大量胃肠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或大便中有鲜血;还可有严重的颅内出血、胸腔或腹腔出血。其发生与母亲分娩前用过影响维生素K代谢的药物有关。但是严重的新生儿出血临床罕见。
通常患儿有出血现象时,应立即静脉注射维生素Kl,1mg,可迅速改善出血;新生儿出血症严重者,可输新鲜全血或血浆10~20ml/kg;胃肠道出血时应暂禁食,静脉补充营养;止血后应根据情况适当纠正贫血。
新生儿出血症最常见的出血部位
新生儿出血症通常不是表皮出血的,那么新生儿出血症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什么呢?
新生儿出血症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在消化道。新生儿出血发生在生后1~7天,多数在生后第2~3天发病。可表现为脐带残端渗血、胃肠道出血。胃肠道出血时表现为呕血或者大便中带血;也可以有皮肤受压处、穿刺部位的出血、阴道出血、鼻出血和肺出血。
这里要注意新生儿出现呕血后也不一定都是因为维生素K缺乏,也可以是咽下综合征的表现,主要鉴别点是咽下综合征患儿吐出来的血是吞入的母血,可做Apt试验确定是否为母血。此外消化道出血也可见于应激性溃疡,多发生在新生儿窒息、感染、肠穿孔、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
新生儿出血病其实就是血液病的一种,而出血的部位可以是任何身体的任何部位,一旦有新生儿出血病要先止血,然后再进行治疗,接下来我们了解下新生儿出血病吧。
新生儿出血病护理诊断方法
新生儿出血病通常要看出血的部位如何再进行处理,那么新生儿出血病护理诊断是怎样的呢?
新生儿出血病的护理中,建议可以改善宝妈的饮食,多吃蔬果类,调整好饮食,通过喂乳的方式缓解孩子的病情,再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防止孩子病情加重,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宝妈平时可多吃有营养的流体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在食物上加以适当控制,对于胎儿的喂乳也是有好处的。
临床表现新生儿出血病可分为3型,及早发型、经典型和晚发型,后者常见于婴儿期。生后24小时内发病,常见于孕母使用干扰维生素代谢的药物,如抗凝药(双香豆素)、抗惊厥药(苯妥因钠、苯巴比妥)、抗结核药(利福平)等。可有头颅血肿,颅内、胸腔内或腹腔内出血。
新生儿出血病很严重吗
新生儿出血病有些是比较严重的,有些则没有那么严重,正常来说新生儿出血病严重吗?
新生儿出血病的严重的程度,具体还要根据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的多少判断。如果出血量比较少,出血部位不是身体的重要脏器,这种情况一般是预后比较好的不是很严重,大部分经过维生素K1治疗以后可以慢慢的缓解。新生儿出血病的预后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多少及治疗是否及时密切相关。经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对无后遗症者本病是可以治愈的,治愈后不再复发。
如果出血量比较大,而且出血的部位又是身体的重要脏器,比如颅内脏器,或者是肺出血,就有可能出现这种出血性休克或者是出血性的贫血,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死亡,幸存者也会有一些后遗症,比如说智力低下、癫痫甚至是脑瘫,所以说,新生儿出血病严重的程度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的对待。
新生儿出血病如何治疗
新生儿出血病可能会危害到人体的器官,所以要及时治疗,那么新生儿出血病治疗是怎样的呢?
新生儿出血病对出血量较多引起失血性贫血甚至休克者,经积抢救治疗可完全恢复。如果引起颅内出血者,预后主要决定于出血引起脑损伤的程度。轻的脑损伤经后续康复治疗常可痊愈。严重的脑损伤甚至可危及生命,急性期后常留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脑瘫、继发性癫痫等后遗症,应酌情进行康复综合训练以改善生活质量。
新生儿出血病的护理要做到早期的喂乳,通过调节宝妈的饮食,通过喂乳的方式对孩子的病症进行控制,防止病情恶化。宝妈饮食宜清淡,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合理的搭配饮食,营养要注意均衡为主,对于孩子的身体恢复是有好处的。
新生儿出血病的病因
新生儿出血病不及时处理只会更加严重,通常来说新生儿出血病病因是什么呢?
当母乳中维生素K的含量(15?g/L)仅为牛奶(60?g/L)的1/4,同时母乳喂养儿肠道菌丛产生维生素K也较少,初生母乳量又不足等等,因此,母乳喂养者发病率较牛奶喂养者高15~20倍。母亲饮食中缺乏维生素K,如绿色蔬菜、豆类、肝及蛋等,更至维生素K的缺乏,就有可能导致新生儿出血病。
维生素K缺乏之所以导致出血,是由于某些凝血因子的凝血生物活性直接依赖于维生素K的存在。凝血因子Ⅱ、Ⅻ、Ⅸ、Ⅹ的谷氨酸残基需要经过羧化过程,它们的谷氨酸残基需羧化为γ-羧基谷氨酸,具有更多的Ca2 结合位点,增加钙结合位点,才具有凝血的生物活性。
【导读】:败血征可以由于母亲感染所致,在分娩前如果母亲有发烧,细菌感染,细菌可以通过羊水感染胎儿,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羊水浑浊发臭、新生儿皮肤破损、脐炎等都提示有造成新生儿败血征的可能性。败血症严重者会危及...
败血征可以由于母亲感染所致,在分娩前如果母亲有发烧,细菌感染,细菌可以通过羊水感染胎儿,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羊水浑浊发臭、新生儿皮肤破损、脐炎等都提示有造成新生儿败血征的可能性。败血症严重者会危及宝宝的生命!
关于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指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繁殖和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有时还在体内产生迁移病灶。仍是目前新生儿期很重要的疾病,其发生率约占活产婴儿的1‰~10‰,早产婴儿中发病率更高。菌血症(bacterimia)指细菌侵入人体循环后迅速被清除,无毒血症,不发生任何症状。
症状
新生儿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症状。
(1)呼吸窘迫 为最常见,在败血症婴儿中占90%,严重程度可有不同:如轻微的呼吸急促,鼻掮呼吸三凹征、对氧的需要增加,呼吸暂停、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呼吸衰竭需要人工通气。
(2)心率增快和周围循环灌注差,青紫。
(3)低血压。
(4)酸中毒(代谢性),低血糖或高血糖。
(5)体温不稳定:10%~30%的新生儿可有发热和体温不升。
(6)胃肠道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腹胀、纳差。 拒吃奶水。
(7)活动减弱或嗜睡、烦躁不安、 *** ,哭声低弱。
(8)抽痉。
(9)瘀斑或瘀点。
(10)其他如黄疸、肝脾肿大等。
(11)面色青灰。有黄疸者可加重。
(12)可发现有感染灶:新生儿脐带炎、新生儿肺炎等。
除上列症状外,下列表现提示有败血症可能。①黄疸加重或减退后又复现。有时黄疸可能是本症的主要表现。②肝脾轻度或中度肿大,无其他原因可解释。③瘀点或瘀斑不能以新生儿紫癜或外伤解释。
严重败血症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低。或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呕血、便血,或肺出血。
欧美国家常见的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败血症,我国也有报道。美国孕妇 *** 和直肠GBS带菌率高达20%~35%,出生的婴儿生后3天内约有40%~75%带同型细菌,但发病的仅1~2%。GBS败血症分早发和晚发两型,早发型感染来自宫内或产时,GBS Ⅰa、Ⅰb、Ⅰc、ⅡⅢ各型都可能是病因。主要累及肺脏。婴儿在生后0~4天发病,临牀表现和肺部X线片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相似,甚至病理改变也相仿。晚发型感染多来自医护人员,90%由GBSⅢ型引起,起病多在出生5天后,约80%并发化脓性脑膜炎。
疗法
败血征的治疗主要是抗菌疗法,可先用两种抗菌素,如耐酶青霉素加第三代头孢菌素,待病原明确、药敏结果出来后可停用一种,再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一般疗程7-10天,应静脉用药。
还要加强支持疗法,静脉补液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注意保暖,纠正缺氧;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提高免疫力,是近年来广泛推荐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总之,宝宝特别是早产儿,要多加以注意,悉心照顾并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等,避免有不适但由于疏于看管而错过治疗时机的情况出现。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