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就是眼肌视物没有在同一水平线上,不积极治疗会导致弱视症状,更会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需要去当地正规眼科医院采取手术治疗,手术之前需要局部麻醉眼肌,然后用手术刀把偏斜的眼肌矫正过来,改善下美容,至于完全正常不可能的,稍微有点区别,但存在手术风险。
?不容忽视的问题
内斜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儿童眼科问题。及早治疗对于保护孩子的视力和视觉发育至关重要!
?矫正方法大揭秘
内斜视的矫正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眼罩疗法、眼镜矫正、立体视觉训练和手术治疗。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
1??眼罩疗法
眼罩疗法是一种轻松遮盖正常眼睛,激发患眼的潜能,助力视觉发育的方法。它可以让斜视无处遁形,帮助孩子的眼睛得到有效的治疗。
2??眼镜矫正
眼镜矫正是一种为孩子量身定制的眼镜,可以纠正视力,缓解斜视症状的方法。它不仅可以让孩子看到更清晰的世界,还可以帮助孩子的眼睛得到有效的治疗。
3??立体视觉训练
立体视觉训练是一种趣味横生的视觉游戏,可以让孩子在玩乐中锻炼双眼协调能力,深度感知能力。它可以帮助孩子的眼睛得到有效的治疗。
4??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一种面对严重内斜视或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情况,通过精细操作,调整眼外肌,让孩子的双眼重新焕发光彩的方法。它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贴心提醒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治疗方法因人而异。为了孩子的眼睛健康,请务必前往专业眼科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和诊断,让医生为孩子量身定制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真的要很具体吗?很详细的啊。
1、上斜肌手术
可以用腱切除术,断腱术或后徙术有效地减弱上斜肌功能。手术时应尽少破坏腱鞘和附带的筋膜层。
(一)上斜肌断腱术
[手术步骤]
1.由上直肌附着点鼻侧开始,向鼻侧延伸,作一与角膜缘平行,长约8mm的结膜切口,贯通结膜,眼球筋膜及肌间膜,直达巩膜。
2.用两个斜视钩分别钩住上直肌及内直肌的附着点,再用第三个斜视钩将切口后缘的结膜、眼球筋膜及肌间膜钩起。将三个斜视钩向外拉开,使切口形成一个等三角形。
3.在切口深处可见一白色的条带,即在肌鞘内的上斜肌肌腱。此处的上斜肌肌腱宽约3mm,将斜视钩伸入切口深处,钩起上斜肌肌腱及极少量附带的眼球筋膜及肌间膜。
4.剪开斜视钩尖端上的组织,使钩由上斜肌后伸出。沿肌腱的长轴剪开肌腱鞘膜,再用一小钩仅钩起肌腱并剪断之。
在断腱前首先决定拟剪断的位置。靠近上直肌鼻侧断腱所起的减弱作用小,越靠近滑车断腱减弱作用越大。
上斜肌肌腱切除术所起的强弱作用不决定肌腱切除的多少,而在于肌腱切除的鼻侧端离滑车的距离。所以断腱术与肌腱切除术能起到同样的效应。断腱完毕后,肌腱自动退缩,连续或间断缝合切口。
(二)上斜肌前部前徙术
[适应证]
正常的上斜肌附着在眼球颞上象限,有下转、外转及内旋眼球功能。将肌腱的前一半向前移位5~8mm可以加强上斜肌的内旋作用而不影响上斜肌的其他功能。本手术专为治疗上斜肌麻痹所引起的眼球外旋。
[手术步骤]
1.先在角膜缘12点处安置一根穿过结膜及浅层巩膜的固定眼球缝线,将眼球向下牵引。在眼球颞上象限,由上直肌附着点颞侧开始向外延伸,作一个与角膜缘平行的、长5~8mm的结膜切口,贯通结膜及球筋膜。将上直肌向鼻侧牵拉,暴露上斜肌附着点。用斜视钩将上斜肌肌腱劈分为前、后两部。
2.在前部肌腱上,离附着点2~3mm处,安置5-0可吸收缝线。由附着点剪断前部肌腱。
3.将其缝在向前5~8mm处的巩膜上。断端的新附着点恰好位于上直肌的颞侧。
(三)上斜肌折叠术
[手术步骤]
1.在颞上象限,由上直肌颞侧缘开始向外,作一与角膜缘平行的结膜切口,长约5~8mm,贯通结膜、眼球筋膜及肌间膜。将两个斜视钩分别钩住上直肌附着点及切口后唇,暴露斜肌附着处的肌腱,用斜视钩由上直肌下钩出上斜肌腱,将折叠器代替斜视钩钩起上斜肌。
2.目前还不能定出每一例的折叠量,但多做比少做效果好。垂直偏斜愈大,上斜肌肌腱松弛所需的折叠量愈大。一般折叠12mm.折叠起一定数量的上斜肌后,在折叠肌肉的两侧,安置并结扎缝线,将折叠器撤出。
3.将折叠肌的尖端顺着肌肉走行的方向,缝在浅层巩膜上,该处巩膜较薄,注意勿穿通眼球。
此外,在钩上直肌及暴露上斜肌时,操作必须十分轻巧,不容许粗暴的动作,因该处特别容易形成粘连。
4.缝合结膜切口
2、下斜肌手术
(一)下斜肌部分切除术
[手术步骤]
1.在眼球的颞下象限,距角膜缘9mm,作与角膜缘平行的结膜切口,长为8mm,贯穿结膜、眼球筋膜和肌间膜,直达巩膜,切口必须位于眶下脂肪垫之前。
2.将蝇头剪伸入切口,紧贴巩膜,分离巩膜与下斜肌面之间的丝状联系。
3.在直视下钩起下斜肌,先将两个大斜视钩分别伸到外直肌和下直肌附着点后,再同另一小钩钩起结膜眼球筋膜切口的后唇。在切口深处,位于巩膜与后Tenon膜的交界处,可见下斜肌的前缘。
4.用小斜视钩钩起下斜肌的前缘。注意只钩起肌肉的前沿而避免将肌间膜(后Tenon膜)穿通。引起不必要的眶脂肪脱出,产生出血和术后牵引粘连。
5.用剪子或手术刀分离出小斜视钩的尖端露出斜视钩。
6.再用两个大斜视钩代替小斜视钩,将与下斜肌有联系的筋膜层组织从分离干净,露出5~8mm长的下斜肌,撤出外直肌和下直肌附着处的斜视钩。
7.用两个止血钳分开6~8mm距离,钳往下斜肌肌膜。
8.用剪刀或手术刀切除夹在两个止血钳之间的5mm长的斜肌,用电烙器烧灼肌肉断端以后撤走止血钳,使下斜肌退缩。
9.间断或连续缝合结膜切口。
[术中注意事项]
1.在下斜肌切除术时很容易残留部分下斜肌肌肉未剪断,因而影响手术效果。
2.因此在切除肌肉后应仔细检查下斜肌后部,如果发现有窄条肌肉遗留则切除之。
3.为了避免这一手术合并症,可在切除肌肉前首先找到下斜肌后缘,另用一个钩钩起遗留的肌肉,与肌肉合并切除。
(二)下斜肌后徙术
[手术步骤]
1.下斜肌后徙术的切口,定位和暴露方面与切除术同。
2.将两根针和线或一根双针褥线在近外直肌下缘的下斜肌两侧,安置套环缝线(套环缝线安置在距离下斜肌附着点2mm处),注意仔细观察,必须将全部肌肉纤维包括在缝线内,因此必须分离出下斜肌的整个宽度,将肌肉与其下的巩膜完全脱离。
3.剪断下斜肌。
并将其固定在拟后徙处的巩膜上。缝合结膜切口。
[术中注意事项]
下斜肌后徙术的优点是可以根据下斜肌功能亢进的程度决定后徙量。为“+”的亢进,则后徙下斜肌6mm;为“++”的亢进后徙下斜肌10mm:“+++”的亢进后徙下斜肌14mm,这是最大的后徙量,但仍不足以纠正“++++”的亢进。Parks的经验是,做6mm后徙时,将离断的下斜肌前角(鼻侧角)缝线固定在下直肌附着点颞侧4mm的结膜上,后角(颞侧角)缝在颞侧7mm处;做10mm后徙时,将前角缝在下直肌附着点颞侧2mm向后3mm处,后角缝线安置在再向后3mm处,做14mm后徙时则将两根缝线缝在颞下涡状静脉穿出巩膜处的两侧。本术的缺点是操作比下斜肌切除术或截腱术更困难。
(三)下斜肌断腱术
下斜肌断腱术仅将下斜肌与巩膜附着处离断,听其自然退缩,断端无需烧灼,也不用缝线,操作迅速简便,不足处是无法控制断端重新附着的位置。一般趋势是该肌肉附着在原附着点在附近或在外直肌下缘。效果不如下斜肌部分切除术。
在所有的垂直肌手术中,下斜肌加强术(折叠术和前徙术)的效果最差,适应证很少,一般很少施行,故不作介绍。
斜视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恢复双眼单视的功能,如果视功能治愈无希望,可从单纯美容角度做整形手术改善眼部外观。常用的斜视治疗措施有以下几种
?非手术治疗
①矫正屈光不正:对于因近视、远视及散光等屈光不正引起的斜视,应散瞳验光,配镜矫正视力。②治疗弱视:可通过一系列的弱视治疗(如常规遮盖疗法等),提高因斜视而造成的弱视眼的视力,以使两眼交替注视,从而恢复双眼单视的功能。
?手术治疗
经上述非手术治疗1~2年仍有斜视的儿童,则在戴眼镜的基础上,进行眼外科手术矫正眼位,以防止弱视的发生及发展,避免头面部和脊柱的畸形。
儿童斜视去专门的眼科医院或者是眼科比较好的三甲医院都是可以的。
儿童斜视应先确定斜视的类型,因斜视的类别不同,一般可分为手术法与非手术法。
(一)手术法乃以手术的方法调整外眼肌的强度与附着点的位置,使眼位趋于正常。
先天性内斜视(斗鸡眼)与上下斜视大多需要手术治疗,非调节性而且斜度大的斜视通常亦需要借着手术的方法来矫正。
(二)非手术法:并非所有的斜视都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是调节性内斜视,只要戴上适当的远视眼镜或双光镜就可以矫正。如果并有中高屈光异常,亦常需配戴眼镜来矫正,另外可借着轴矫正训练的方法来帮助两眼单视能的恢复与增加融像能力。如果并有弱视,则弱视的训练亦是不可或缺的治疗。
由屈光不正引起的斜视,建议及时服用药物,矫正屈光不正。建议服用乐睛视力营养素,每天两包,坚持服用一段时间屈光不正会逐渐矫正,斜视会逐步改善甚至恢复。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