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的发病时间包括了在产后一年内发病的所有抑郁症,但大多数产后抑郁发生在生产后最初的三个月之内。产后抑郁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情绪持续低落、时常落泪和不明原因的悲伤。但易激惹、焦虑、恐慌等症状在患产后抑郁症的母亲中也很常见。缺乏积极动力和厌烦的情绪也是重要的相关症状。
产后抑郁症的症状 产后抑郁症的表现有哪些呢?产后抑郁症是少数的妈妈的一种心理病,对身体和精神的影响都很大,因此,要及时发现这种病,同时,也要及时的针对性的治疗,那么,您知道这种病的治疗方法和产生原因吗? ■ 产后抑郁症的症状1、白天情绪低落,夜晚情绪高涨,呈现昼夜颠倒的现象。 2、几乎对所有事物失去兴趣,感觉到生活无趣无味,活着等于受罪。 3、食欲大增或大减,妈咪体重增减变化较大。 4、睡眠不佳或严重失眠,因此白天昏昏欲睡。 5、精神焦虑不安或呆滞,常为一点小事而恼怒,或者几天不言不语、不吃不喝。 6、身体异常疲劳或虚弱状态。 7、思想不能集中,语言表达紊乱,缺乏逻辑性和综合判断能力。 8、有明显的自卑感,常常不由自主地过度自责,对任何事都缺乏自信。 9、有反复自杀的意念或企图。 ■ 患产后抑郁症的原因1.心理因素(30%): 1)由于完美主义的女性对产后当母亲的期望过高以至不现实,而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愿意寻求帮助,所以她们可能会无法适应当一个新妈妈。而且如果丈夫很少一起照顾孩子或者女性缺少丈夫在精神上的支持的话,她们就会觉得有巨大的压力。 2)怀孕期间有过严重的情绪波动,如搬家,有亲朋离逝,或者战争等等都会使孕妇更容易产生产后抑郁症。许多病例都显示,大部分的女性是在怀孕时期已经显示出产后抑郁症的征兆,其中有许多在产后的抑郁情绪会继续加深。 2.内分泌(25%): 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患者表现情绪愉快;分泌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患者表现抑郁。 3.遗传(20%): 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说明家族遗传可能影响到某一妇女对抑郁症的易感性和她的个性。文献还报道,双生自己家习研究均证实,产后抑郁症患者家族中,单、双向情感障碍的发病率均较高。 产后忧郁症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还不明确,患有产后忧郁症者不一定发展成产后抑郁症,但患有产后忧郁症者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可能性增加,也有可能一部分产后抑郁症是产后忧郁症的较重类型,或是产后忧郁症发展的结果。 ■ 产后抑郁症如何护理①家属要学习和掌握疾病知识,正确对待疾病,多给予理解、关心和支持。学会观察和识别方法,一旦发现,尽早干预,到正规医疗机构治疗,避免病情加重,避免不良的后果发生; ②因患者病后会有各种能力不同程度的下降,配偶和家人要主动承担家务和分担照料孩子的事物; ③为患者创造安静、闲适、健康的休养环境和氛围,对患者日常生活进行照顾,让患者感受到温馨和支持; ④在照顾孩子的忙碌中,别忘记多与患者沟通,观察情绪变化,对焦虑、忧郁、自责情绪进行劝解疏导,对悲观的情绪要给予信心和希望,注意发现悲观的情绪和自伤自杀、伤害孩子的先兆,避免不良的行为发生; ⑤如果病情严重,考虑住院治疗。 ■ 产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1.心理治疗 (1)支持性心理治疗 支持性心理疗法又称支持疗法。是指在执行医护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合理的采用劝导、鼓励、同情、安慰、支持以及理解和保证等方法,可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使疾病早日康复。 (2)人际心理治疗 这项抑郁症心理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成人抑郁症急性期发病,旨在缓解抑郁症状,改善抑郁患者的一些社交问题。抑郁症患者常见的人际问题包括四方面:不正常的悲伤反应、人际冲突、角色转变困难和人际交往缺乏等。 (3)音乐疗法 抑郁症心理治疗方法中最受患者欢迎的一种,莫过于音乐疗法。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对人体内脏及躯体功能起主要调节作用,而音乐对这些神经结构能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4)焦点转移 如果产后的确面临严重的不愉快的生活事件,甚至问题棘手难以解决,不要让精力总是集中在不良事件上。越想不愉快的事心情就会越不好,心情越不好越容易钻牛角尖,心情就会越发低落,陷入情感恶性循环的怪圈中。所以要适当转移自己的注意,就是一种转移法,将注意力转移到一些愉快的事情,关注自己的喜好,不仅思维上转移,还可以身体力行参与力所能及的愉快活动。 (5)行为调整法 鉴于女性生产后不适于做剧烈的运动,但一些适当放松的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深呼吸、散步、打坐、冥想平静的画面、听舒缓优美的音乐等等。 (6)倾诉宣泄法 找好友或亲人交流,尽诉心曲,大哭一场也无妨,尽情宣泄郁闷情绪。 (7)角色交替法 别忘了虽然已为人母,但仍是老公的娇妻、父母的爱女,谁也不可能只做24小时全职妈妈,所以要给自己换个角色享受娇妻爱女的权力。 (8)自我鼓励法 自我欣赏,多看自己的优点,多看事物的好处,多想事情可能成功的一面。 (9)自我实现法 生儿育女只是女性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但决不是惟一的方式,所以不要忘了还有其他自我实现的潜力和需要。也许趁着休产假的时间还能关注一下自己有擅长的事业,等产假结束会有改头换面的新形象出现。 2.常规治疗 失眠抑郁患者可用药物加心理联合治疗。 3.药物治疗 可选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具有毒副作用小,服用简便等特点。为当今很多发达国家治疗抑郁的一线用药。代表药物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或选择服用其他递质机制的新型抗抑郁药: ①曲唑酮:是弱抗抑郁药,对严重抑郁效果相差。对抗焦虑、失眠的轻中度抑郁是最佳适应证。 ②度洛西汀、文拉法辛:适用于各种抑郁状态,起效快,无特殊禁忌证,但肝肾患者慎用。 ③米氮平:本药的耐受性好,副作用少,是一种新型抗抑郁剂。 ④吗氯贝胺:它可以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对焦虑抑郁混合状态效果也较好。 4.物理治疗 物理疗法相对于药物相比,具有无副作用、依赖性疗效显著的特点。经颅微电流 *** 疗法这种物理疗法是通过微电流 *** 大脑,能够直接调节大脑分泌一系列有助于改善抑郁病症的神经递质和激素,它通过提高5-HT的分泌量,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增强神经细胞活动的兴奋性,从而起到缓解个体抑郁情绪的效果。通过促进分泌具有镇静作用的内啡肽,能够使患者保持一种放松、舒适的精神状态,有利于更好地缓解之前消极、沮丧的情绪状态。另外通过对患者脑电波的改善和各项生理指标的改善,起到对抑郁患者的各项躯体症状的改善作用。 5.电休克治疗 抑郁症患者应严防自伤和自杀,对于自杀观念强烈者应用电休克可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待病情稳定后再用药物和巩固。 ■ 产后抑郁症如何预防一、产妇生活方式调适 ①在做新妈妈之前,需要付出时间和耐心,接受妊娠、分娩、哺乳和育婴知识的培训,减轻对妊娠、分娩和养育婴儿的紧张恐惧的心理,尽早了解学习育婴技能,避免婴儿到来时手足无措,紧张慌乱; ②照顾新生儿产妇会精疲力竭,疲劳和缺乏睡眠很容易导致情绪低落。尽可能多休息,不要什么事情都要亲自去做,孩子睡觉时产妇也尽量睡觉; ③新生命的到来会占用你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要学会寻求丈夫、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例如请丈夫帮助完成家务和夜间喂奶的工作,请家人帮助准备食物或者处理家务等等; ④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适度锻炼身体,走出户外,带着孩子到户外活动、散散步,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温暖的阳光; ⑤保持营养丰富的饮食,多吃谷物、蔬菜和水果,同时注意为自己创造安静、闲适、健康的休养环境; ⑥注意和他人分享你的感受,多与你的配偶在一起,告诉他你的感受;找一个信任的朋友,和他倾诉一下你的感受;和别的新妈妈聊聊天,相互沟通。这样可以缓解你的情绪,也可以学习到新的应对的方法和经验。 二、产妇心理调适 ①产妇的个性特点、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直接关系负性应激事件影响结果,培养自信、乐观、积极、健康的性格,采用积极的认知模式、情绪和行为模式,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自信、乐观、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调动内部力量或求助于外部力量克服困难,使应激结果的不良程度减到最低。避免消极应对方式,如自我否定,悲观消极、躯体化、回避解决问题,产生负性情绪和消极行为; ②热爱新的生命,对孩子的到来,要抱有一份欢喜之心。新生命的诞生,是婚姻的结晶,是生命的延续,将给家庭带来新的希望、快乐和幸福,新的生命同时也带来了艰钜繁忙的劳动和重大的责任,在繁忙劳累中体会快乐和幸福。 ③做好母亲角色的转换,过去是被照顾对象,现在自己是肩负责任照顾婴儿,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注意克服损失感,如失去自由和许多娱乐,失去以往的身份,失去苗条身材等。作为孩子的母亲价值观需有所改变,对自己、对丈夫、对孩子的期望值要接近实际,对生活的看法也要实际,努力增加幸福感和责任感,感受新生命诞生带来的幸福快乐; ④放弃完美主义的想法,不要迫使自己做所有的事情,不要期望每一件事都做的十全十美,在不感到疲惫的前提下尽力而为。 三、配偶和家人的支持 ①缺乏来自他人的支持是发病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来自配偶的支持,配偶和家人要了解学习孕产妇照顾和育婴知识,多给予理解、关心和支持,外来的支持可以将负性应激的影响降到最低; ②配偶和家人要愿意承担家务和分担照料孩子的事物,及时告诉产妇育儿的经验,帮助适应新的生活变化,平稳度过陌生和慌乱期; ③为产妇创造安静、闲适、健康的休养环境和氛围,以利于产妇的身心健康; ④帮助产妇适应角色转变和心理转变,培养自信、乐观、积极、健康的性格,培养积极的认知模式、情绪和行为模式,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⑤简化生活避免改变,在怀孕和分娩后1年内,不要做出任何重大生活改变,重大的改变会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使生活更加难以应对; ⑥在照顾孩子的忙碌中,别忘记观察产妇的情绪,多沟通,如发现有产后抑郁的一些表现,分担产妇的忧郁和担心,及时劝解、疏导或咨询专业机构;一旦确诊,尽早干预,避免病情加重,避免不良的后果发生。 ■ 产后抑郁症的危害 产后抑郁障碍患者,受症状影响情绪低落,焦虑,精力体力下降,伴随各方面能力下降,往往不能很好地照顾婴儿,可能影响婴儿心理和生理的生长发育。严重时失去自理生活和照顾婴儿的能力,自责自罪、悲观绝望,甚至出现自伤自杀或冲动伤人的行为(可能因利他性自杀而伤害孩子)。因此,应早期识别,积极治疗,避免不良的后果发生。
产后抑郁症都有什么表现症状
产后抑郁症都有什么表现症状?女性在分娩是会有胡思乱想的情况,这种时候应该给产妇多一些关爱,这样产妇会让产妇的心情变好点,下面我为大家分享产后抑郁症都有什么表现症状?
产后抑郁症都有什么表现症状11、每天忧心忡忡
第一次当妈妈的人,会变得很自卑,有些新手妈妈连抱孩子都不敢,生怕会弄疼宝宝。平日里不敢照顾宝宝,对育儿生活缺乏信心,每天都忧心忡忡的。宝宝有个什么就变得紧张兮兮的,甚至因为整天担惊受怕而变得精神涣散、思维缓慢。长期如此,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会变得非常差。
2、变得悲观
产后患上抑郁症之后,对自身的评价总是悲观消极的,尤其是遇到挫折的时候,总感觉得是自己的错误。把所有的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想事情过于悲观。经常有轻生的念头,觉得失望是最好的解脱。
3、胃口不好
患上抑郁症之后,患者的会出现胃口不佳的情况。平日里特别爱吃,但是生完孩子之后,变得吃什么都不香了,面对曾经自己最爱的美食,也没有半点兴趣了,那么就说明有问题了。因为胃口不好,吃得越来越少,体重也会短时间内明显下降。
4、时常焦虑
产后女人时常感到焦虑,总觉得很无助,时常出现没有缘由的焦虑感,总觉得自己特别难受。但是当别人问起来的时候,却说不出来自己为什么难受。每天都在焦虑中度过,甚至因此失眠,整夜都睡不着。长期如此,睡眠会不充足,进而影响身体健康。产后女人的身体会变得越来越差,整个人看起来越来越憔悴。
5、无法正常生活
患上产后抑郁症之后,看起来和常人没有什么两样。但其实他们压根就融入不了正常的生活,平日里不管是工作和生活,都是强颜欢笑,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才会表现出最为真实的样子。患者的饮食、作息等都会发生改变,情绪也会变得反复无常,比如说容易发怒,经常一个人莫名其妙地流眼泪。
产后患抑郁症该怎么办
产后女人们注意了,当你们发现自己有以上这些症状的时候,要警惕自己已经患上了抑郁症,必须要及时看医生。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早点看病治疗,才能让自己尽早走出痛苦,恢复正常的生活。请产后抑郁症患者,参考一下建议:
1、配合医生治疗
有病就要看医生,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建议产后患上抑郁症的女人,要及时就医看病。这种疾病靠自我疗愈是比较难的,必须看医生服药,利用药物稳定情绪,再慢慢调理改善。病情严重的患者,还要配合心理辅导。
2、多到户外走走
产后不要一直窝在家里,一个人带宝宝,会觉得特别无助。建议多到户外走走,比如喝其他宝妈交流育儿经验,有不懂的问问她们,能够帮助解决问题,疏散心结。
产后抑郁症都有什么表现症状2什么是产后抑郁
相关专家介绍说,产后抑郁是一种可以治愈的心理性疾病,它的出现影响着生育后的女性朋友,造成非常大的人群危害。产后抑郁即生产结束后一年内的任何阶段都有可能发病,产后三个月内最为常见,产后抑郁的判断是不明确的,因为它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
产后抑郁的表现又是什么样的
首先最明显的表现是情绪低落,宝妈们生产完有宝宝后,妈妈的情感变的非常的敏感又让人琢磨不定,其间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睡眠质量不高,而且还要面对宝宝的一些突发状况心情一下子调整不过来是非常的压抑的。
但是要说的是,如果你两周内一直觉得有悲伤,容易伤感,对生活无望的情况就很有可能出现产后抑郁了,还有一些女性朋友说,看到孩子的时候没有开心和兴奋,对任何喜欢的事情都没有兴趣。
失眠是第二症状,当宝宝出生后宝妈们晚上睡不好是很常见的,但是由于睡眠不足会引起更加严重的抑郁,当有了时间睡的时候宝妈们可能也休息不好,有时候还会出现睡眠过多的情况让宝妈的生物钟出现颠倒不规律,睡眠不足会导致非常严重的抑郁症,抑郁也会影响良好的睡眠。
饮食发生改变,当女性出现抑郁的症状时食欲首先会出现问题,有时候会不思饮食,而有时候则会暴饮暴食,有些宝妈们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喜欢吃东西来满足自己的情感渲泄,如果女性朋友正处在母乳喂养的时候营养的均衡摄入是非常重要的,当你的食欲发生较大的变化的.时候,不管是吃的少还是吃的多,或者是感到情绪的无法释放,应该及时的咨询相应的专家,不可不当一回事,延误最佳的心理疏导时机。
再就是会出现焦虑的感觉,当女性出现抑郁症的状况时,有些女性是会有焦虑的情况存在的,这时你会有紧张,害怕,压力感等等,有些宝妈还会有过份的担心宝宝健康的情况,觉得怎么做都不对,怎么做才不到位,这就产后了产后抑郁的症状表现。
心情不定:宝宝出生以后心情时好时坏,阴晴不定,产后的前两周,上一秒你在笑下一秒可能就哭,此时不要感觉到奇怪,这是产后抑郁的一种表现,如果超过半个月以上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说明抑郁症正在袭来。
产后抑郁症的原因
原因一:生理原因
神经内分泌的变化:妊娠后期,孕妈咪体内雌激素黄体酮,皮质激素、甲状腺素也不同程度增高,孕妈咪会产生幸福愉悦的感觉,但是孩子出生后,这些激素迅速下降,造成体内内分泌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抑郁症状。
原因二:心理原因
1、产后全部是母乳喂养也会增加产后抑郁症的危险。
2、产妇的心理社会因素也是产后抑郁症的重要原因。
3、剖腹产对产妇心理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4、孩子的抚养方式也对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有一定的影响。
据权威部门调查,我国的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约为17%。其中,30%—40%患者的孩子因缺少母亲的关爱,出现营养不良、发育迟缓、情智启蒙起步晚,活动能力受影响等症状。丈夫及家人除了关心孕、产妇的身体健康外,也要留意其心理变化,给予更多关爱。产妇坐“月子”期间不要过于封闭,产后一星期,就可以小范围地串串门或带孩子外出散步,让心情更开朗,从而安然度过心理危机。
产后抑郁症的症状指的是产妇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一般在产后6周内第一次发病。产后抑郁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心理疾病,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抑郁障碍。其表现与其他抑郁障碍相同,情绪低落、快感缺乏、悲伤哭泣、担心多虑、胆小害怕、烦躁不安、易激惹发火,严重时失去生活自理和照顾婴儿的能力,悲观绝望、自伤自杀。
产后抑郁的表现有脾气暴躁、疲惫、失眠、食欲不振、情绪低落等症状。患者通常是在生产之后1-2周内出现抑郁的情绪,会长时间感到心情压抑,闷闷不乐,总是开心不起来,甚至还会无缘无故开始哭泣。典型的抑郁症患者在早晨的时候情绪会明显的低落,到了下午或者是晚上的时候会有所减轻。不管做什么事情,总是感到非常的困难乏力,即便是午休或者是睡眠也没有办法让自己恢复精力。
一、精神心理治疗
产后抑郁症通常可以通过心理精神治疗来达到很好的缓解效果,一般在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尽量陪伴和指导孕妇。与此同时,对于生产后突然出现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家人应该给予安慰或鼓励,这样可以帮助孕妇减轻内心的孤独感,缓解自己的紧张心理。
二、药物治疗
如孕妇所患的产后抑郁症情况比较严重,那么一般建议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来达到治疗的目的。现在常用的药物主要是三环类抗抑郁药,临床上通常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丙咪嗪及去甲丙咪嗪等药物是比较常见的药物,但是这两种药物的镇静效果比较弱,主要是针对精神运动性迟滞的抑郁症患者。除此之外,这种药物的应用范围较广,副作用也较小,最关键的是能用来长期维持治疗效果的药物,比如舍曲林和帕罗西汀。
三、物化理疗
对产后抑郁症患者来说,物理疗法也是不错的治疗方法,因为它具有一系列优点,如无副作用、依赖性、疗效明显等。该药主要是通过电流刺激病人的大脑,起到调节大脑分泌的作用,这样可以有效地改善抑郁患者的神经递质和激素。
产后抑郁症一般与难产、阴道腹产手术等带来的紧张和恐惧有关。另外分娩前准备不足,睡眠不足,家庭关系不和睦,产后适应不良也会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常常会出现持久的持续低落,表情抑郁或自我评价降低,对婴儿健康过分焦虑等。对于产后抑郁症的治疗一般采用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改善或治疗。对于产后抑郁症的患者,平时家庭也可以对孕妇开导或给予她们更多的关心。
产后抑郁症,作为产后妇女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在临床当中尤为的重要,产后抑郁在产妇生产后未来的半年之内出现产后抑郁情绪的比率大约在50%到80%,而最终成为产后抑郁症的大约占到10%到25%。
出现产后抑郁症在临床当中的治疗:
第一是通过心理治疗的方式,通过认知行为治疗,通过改善产妇不合理认知模式,歪曲信念,重建认知体系。往往与个人的特性特征,个性特征或内因遗传等因素有关系。
第二种治疗方式就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对于产后抑郁症妇女是一个比较独特的个体,考虑到产后妇女的哺乳,所以说在用药的时候特别小心。
目前临床上应用于产后抑郁症的药物,主要是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等等药物。而且在应用的过程当中,一般的情况下,要和患者及其家属评定利弊分析,进行综合治疗,同时也可以采用物理治疗,例如经颅磁刺激。
1、根据专家表示,一般产后抑郁症患者常常会表现在胃口不佳。就算是平时胃口特别大的人,在患上抑郁症之后都会出现很明显的食欲不振,体重也会随之下降。 2、产后抑郁症患者会对周围的一切感到急躁不安,尤其是对自己宝宝的哭声感到很烦躁。而这个时候,抑郁症患者就会将这种烦躁的情绪发泄在自己老公身上或者是家人身上。 3、产后抑郁症患者会出现睡眠质量差,很容易惊醒。平时思想也不集中,有时候像个呆子一样一坐就是半天,整天都是昏昏欲睡的感觉。 4、根据专家表示产后抑郁症患者是没有办法融入到正常的生活当中,没有办法正常的进行以前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模式。比如饮食、睡眠和工作,许多患者常常会感到疲惫不堪,容易发脾气。 产后抑郁症是怎么引起的 1、准妈妈在产后身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就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和波动,而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变化是会造成产后妈妈们的情绪波动。 2、对于一个准妈妈来讲,生完孩子后带孩子是最最辛苦的。因为孩子在期初晚上是睡不好觉的,除了要半夜起床为孩子母乳,还要抱着孩子哄她睡觉,因此准妈妈是休息不好的。 休息不好的准妈妈就会产生情绪上的烦躁,如果长时期的休息不好,睡眠不足,就会很容易导致准妈妈们患上抑郁症。 3、有的家庭是封建家庭,因此对于孩子的性别是非常的看重的。而这些来自家人的`压力就会很容易给准妈妈们带来情绪上的压力,这个时候丈夫的不好表现也会给妈妈们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什么是产后抑郁症 本来生小孩是一件高兴的事,可是有不少女性在宝宝出生后就会陷入了无尽的抑郁中,她们会担心宝宝是否健康,会担心宝宝以后的路是否会走得好……这也许就是产后抑郁症了。 什么是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是女性精神障碍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是女性生产之后,由于性激素、社会角色及心理变化所带来的身体、情绪、心理等一系列变化。 典型的产后抑郁症是产后6周内发生,可持续整个产褥期,有的甚至持续至幼儿上学前。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15%~30%。产后抑郁症通常在6周内发病,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但严重的也可持续1~2年,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 由于产妇刚分娩完,身体还很虚弱,因此若是患了产后抑郁症将更不利于产妇身体的恢复,也不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新妈妈们必须要注意,尽可能远离产后抑郁症了。 产后抑郁症的症状特点2 1、产后抑郁症患者胃口不佳 专家表示,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胃口常常不佳,即使是平时爱吃的人,美酒佳肴也勾不起他的食欲。体重明显下降。 2、无法正常生活 产后抑郁症患者无法融入正常的生活中,如果不能参照原来的生活习惯和模式,包括饮食、睡眠和工作,那么就是主要看饮食和睡眠,看是否无法正常进行。许多患病的产妇会容易感到疲乏,或者易怒。 3、每天忧心忡忡 对于自己第一次接触小婴儿,第一次当妈妈,产妇常会对育儿生活缺乏信心,整日忧心忡忡。有些会表现出精神涣散、思维缓慢的症状。 4、不明确的焦虑 产后抑郁症患者总是不明确的焦虑,有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述的痛苦与无助感。会有失眠等表现。 5、消极悲观 抑郁症患者对自己的评价总是消极的。一旦有挫折发生,抑郁症患者就会把全部责任归咎于她们自己。有些甚至会反复地想到自杀。 产后抑郁症的危害和后果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当产妇出现异常情绪时,产妇自己和其家人都要引起警惕,及早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产生。 产后抑郁症怎么调理 是不是性格敏感的人更容易得产后忧郁症?产后抑郁症会不会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可怕:整日以泪洗面?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难道每个新妈妈都要经历产后抑郁的痛苦吗? 首先,你应该了解抑郁并不是抑郁症。 抑郁只是一种情绪,而抑郁症则是病态的,精神疾病的一种。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能够发展到产后抑郁症这么严重的新妈妈非常少,但是抑郁情绪在新妈妈当中却很普遍。根据英国的一些资料显示,出现抑郁情绪的新妈妈竟然高达80%。大多数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感觉希望渺茫的时候,会以泪洗面。也许前一刻,你还骄傲地抱着宝宝,后一刻,毫无理由地,泪水已经无法抑制地涌了出来。 也许有些人自己都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么情绪化。眼泪会迅速地消失,但这只是表面现象,一两个小时后,同样的情况还会发生。你也许会感到自己很可怜,也许情绪会很暴躁。也许感到前途渺茫,看不到希望。也许会感到自己整个人都很混乱,无法集中精力,记性也很差。这些早期的抑郁情绪通常发生在产后3~4天,母乳喂养刚刚开始的时候。幸运的是,这种情绪会很快过去。 产后抑郁症的预防 1、加强孕期保健,重视孕妇心理卫生的咨询与指导,对不良个性,既往有PPD史或家族史,筛查出有精神症状的高危孕妇进行监测和必要的干预,重视办好孕妇学校,鼓励孕妇及其丈夫一起来上课,学习认识妊娠和分娩的相关知识,了解分娩过程及分娩时的放松技术与助产人员的配合,消除其紧张,恐惧的消极情绪。 2、改善分娩环境,建立家庭化分娩室,以替代以往封闭式的产房,提高产妇对分娩自然过程的感悟,开展导乐式分娩,临产后有丈夫或其他亲人陪伴,可减少其并发症及心理异常的发生。 3、重视产褥期保健,尤其要重视产妇心理保健,对分娩时间长,难产或有不良妊娠结局的产妇,应给予重点心理护理,注意保护性医疗,避免精神刺激,实行母婴同室,鼓励指导母乳喂养,并做好新生儿的保健指导工作,减轻产妇的体力和心理负担,辅导产妇家属共同做好产褥期产妇及新生儿的保健工作,对以往有精神抑郁史,或出现有情绪忧郁的产妇要足够的重视,及时发现识别,并给予适当的处理,防止产后忧郁症的发生。 4、围生期的保健工作应注意主动医疗服务,掌握孕产妇心理学特点和心理咨询技巧,提高服务技能和质量,要重视社区围生期孕产妇心理保健工作。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