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妇科

产后26天小腹疼痛

时间: 阅读:11313
产后26天小腹疼痛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过山龙

过山龙

2025-08-05 08:02:14

产后26天小腹疼痛可能是由于盆腔炎引起的症状,如果生产完之后,子宫收缩是有收缩疼痛可能也会导致小腹疼痛的症状。这种病情也有可能是生产完之后子宫修复不良引起的。

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进行B超检查,如果是盆腔炎或者妇科炎症引起的,可以服用青霉素类或者甲硝唑类的消炎药物进行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14 09:09:30

  • 泠青沼
    回复
    2024-03-14 09:09:30

    坐月子期间小腹痛有两个原因:一是子宫收缩疼痛。二是子宫受到感染,发生炎症反应,如盆腔炎等。建议到医院妇科做B超检查,明确检查,积极治疗。饮食结构要规律,多吃一些营养价值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如蛋类、肉类等,也要多补充维生素,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避免吃一些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注意个人卫生。

  • 木槿
    回复
    2024-03-14 08:08:20

    正确认识产后腹痛的原因

      正确认识产后腹痛的原因,对于怀孕的女性来说,生产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当宝宝出生后妈妈们会感到非常轻松,但有些女性在坐月子的时候,常常会感觉到自己的腹痛,以下分享正确认识产后腹痛的原因。

      正确认识产后腹痛的原因1

       病因

      本病主要病机是气血运行不畅,不荣则痛或不通则痛。产后腹痛的发生与新产后子宫缩复及产妇身体状态密切相关。

      妊娠期,子宫藏而不泻,蓄藏精血,濡养胎儿,随着胎体逐渐増大,子宫渐蓄至极。分娩后,胎儿、胎衣次第俱下,子宫由藏而泻,并由膨满顿呈空虚状态,加之子宫缩复排出余血浊液,子宫在此一臧一泻过程中,气血变化急剧,若产妇体健,多可适应。

      若产妇的身体本身就气血比较虚弱,或者是在生产时候失血过多了,导致血虚,则会产生疼痛。

      或子宫余血浊液,因寒致瘀,或气滞血瘀,或胞衣、胎盘残留,冲、任、胞脉阻滞,不通则痛。常见的病因为气血两虚、瘀滞子宫。

       病机

      1、气血两虚

      素体虚弱,气血不足,复因产时、产后失血过多,因产后虚,冲任血虚,胞脉失养;或血少气弱,运行无力,血行迟滞,不荣则痛。

      2、瘀滞子宫

      产后元气亏损,血室正开,起居不慎,感受寒邪,血为寒凝;或胎盘、胎膜滞留子宫;或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滞则血瘀;瘀血内停,阻滞冲任、子宫,不通则痛。

       诊断要点诊断依据

       1、病史

      产妇身体虚弱,又在生产时候失血过多,或者有货情志不遂,有或者有当风感寒史。

       2、临床表现

      新产后至产褥期内出现小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或小腹隐隐作痛,多日不解,不伴寒热,常伴有恶露量少,色紫黯有块,排出不畅;或恶露量少,色淡红。

       鉴别诊断

       1、产后伤食腹痛

      多有伤食史,痛在脘腹,常伴有胃脘满闷,暖腐吞酸,呕吐腹泻,大便秽臭。舌苔垢腻等,而恶露无异常改变。

       2、产褥感染腹痛

      小腹疼痛剧烈,持续不减且拒按,伴有发热恶寒或高热寒战,恶露时多时少,色紫黯败如酱,气臭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洪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分泌物培养、妇科检查、B型超声检测所获相应阳性资料,可资鉴别(参产后发热)。

       3、产后痢疾

      可有产后腹痛窘迫症状,里急后重,大便呈赤白脓血样,大便常规检查可见多量红细胞、白细胞。

       辩证论治辩证要点

      产后腹痛辨证以腹痛的性质,恶露的量、色、质、气味的变化为主,结合兼症、舌脉辨 其虚实。若小腹隐痛,喜揉按,按之痛减,恶露量少,色淡质稀,伴头晕眼花,心悸证仲,舌淡,脉虚细者,多属血虚;若小腹胀痛,拒按,或冷痛喜温,得热痛减,恶露量少或不下,色紫黯有块,四肢不温,舌质黯,脉沉紧或弦涩者,多属血瘀。

       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补虚化瘀,调畅气血为主。虚者补而调之,实者通而调之,促使气充血畅,胞脉流通则腹痛自除。临证时,根据产后多虚多瘀的特点,用药勿过于滋腻,亦勿过于攻逐,使胞脉血足气充濡养子宫,气血畅行,恶露排出,子宫缩复正常,则腹痛自解。若经检查,确有胎盘、胎膜残留者,可以手术清除宫内容物。

       辩证论治

       1、气血两虚证

      主要证候

      产后小腹隐隐作痛数日不止,喜按喜揉,恶露量少,色淡红,质稀无块;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怔仲,大便干结;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补血益气,缓急止痛。

      代表方

      肠宁汤或当归生姜羊肉汤。

      方药

      当归、熟地黄、阿胶、人参、山药、续断、麦冬、肉桂、甘草。

       2、瘀滞子宫证

      主要证候

      产后小腹疼痛,拒按,得热痛缓;恶露量少,涩滞不畅,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面色青白,四肢不温,或伴胸胁胀痛;舌质紫黯,脉沉紧或弦涩。

      治法

      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代表方

      生化汤。

      方药

      当归、川芎、桃仁、黑姜、炙甘草。

      转归预后

      产后腹痛为产后常见病,经积极治疗后大多能痊愈。若失治误治,瘀血日久而成瘀热;或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血不归经致产后恶露淋沥不尽,应引起重视。

       预防调护

      1、产后腹痛多见于经产妇,故应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2、产妇在产后应消除恐惧与精神紧张,注意保暖,切忌饮冷受寒。

      3、密切观察子宫缩复情况,注意子宫底高度及恶露变化。如疑有胎盘、胎衣残留,应及时检查处理。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想必大家对于产后腹痛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产后腹痛一般情况是下正常的反应,而如果持续的腹痛,得不到缓解的话,就需要及时的就医,查明疼痛原因,及时治疗了,产后妈妈身体是最虚弱的时候,要记得照顾好哦。

      正确认识产后腹痛的原因2

       产后腹痛的原因

      1、子宫的收缩:产后妈妈的子宫是要恢复正常的状态的,所以产后妈妈可以摸到子宫呈现出一个较硬的球状体,这个时候子宫的收缩就会给予妈妈带来疼痛。一般来说,这个状况是很正常的,持续3-5天就会消失,妈妈可以用热水袋热敷缓解。

      2、情绪的稳定:可能妈妈在生完宝宝之后会出现过悲、过忧、过怒,然后导致了肝气不舒,肝郁气滞,血流不畅以致气血淤阻,从而造成腹痛。

      3、受寒:妈妈产后没有注意好保暖,身体受寒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4、没有运动:产后的妈妈要适当的进行一些运动,例如走动,长时间的坐、卧会引起淤血停留,而致使下腹疼痛坠胀,甚至引起腰酸尾能部疼痛。

       判断产后腹痛的表现

      1、如果妈妈是有出现产后恶露较少,而且会伴有块,胸部胀痛。这样应该就是产后的气血不畅才会的,痛的时候妈妈还会面色青白,四肢不暖。

      2、如果是产后血虚、胞脉失养的话,恶露的量也是会减少的,而且颜色会比较淡,妈妈会觉得头晕耳鸣,大便也没有那么顺畅。

       产后腹痛怎么办

      产后的腹痛持续时间不是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严重的妈妈可能时间会长一些,所以妈妈在月子的时候可以吃一些药膳来预防出现腹痛的现象。同时平时适当的运动,通过按摩来缓解也是十分有效的。

      产后腹痛是较为常见的事情,妈妈在生完宝宝之后一定要好好注意自己的身体,保暖必不可少。还要在饮食中加一些对于身体恢复有利的东西,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预防腹痛的出现。要是气血虚没有好好调理的话,可能还会落下月子病,妈妈们一定要注意哦。

      正确认识产后腹痛的原因3

       引起产后小腹痛的原因

      1、宫缩:妈妈在生产过后,留在子宫内的胎盘、胎膜、子宫内膜锐膜、淤血都需要借助宫缩陆续排出,每当宫缩时妈妈就会感觉到小腹疼痛,这种疼痛是阵发性的,多出现在产程较短或者生育次数较多的妈妈身上。不过这种产后腹痛一般都会自行消失,不需要特别处理。

      2、气血瘀滞:气血瘀滞造成的产后腹痛,同时还会伴有小腹坠胀的感觉。如果妈妈在产后受凉、生气或者太久不运动都容易导致气血瘀滞,瘀滞的气血无法排出,就引起了小腹疼痛,这种疼痛需要妈妈好好调理气血,疏通气血才能消除。

      而气血瘀滞带来的腹痛,建议准妈妈要注意以下这几个方面:

      1、避免受寒着凉。产后妈妈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保暖,不要让腹部长时间晾在外面,裤腰最好能盖住肚脐,睡觉时在腹部多搭一条毛巾或者毛毯。

      2、多活动。医生如果说可以下床的话,妈妈最好多下床走走,如果不能下床,也应该在床上多翻身,帮助气血运动,以免身体僵硬,气血瘀滞体内。

      3、避免生气。妈妈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不要随便乱发脾气或者生气,不然也容易气血瘀滞。

      4、小腹疼痛时,妈妈可以对小腹进行热敷或轻柔的按摩,帮助血液循环。

      综上所述,大家现在可以了解到为什么产妇会出现腹痛的现象,在坐月子的时候一定要调养好如果疼痛比较剧烈可以通过按摩等方法来缓解疼痛,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情也是非常重要的。

产后26天头疼怎么办

产后27天还有恶露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