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妇科

盆腔积液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时间: 阅读:11570
盆腔积液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柳华

柳华

2025-08-27 02:17:21

盆腔积液的治疗方法具体如下:1、药物治疗,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黄体酮或者是甲硝唑等药物进行治疗。2、手术治疗,也可以通过引流或者是子宫切除手术进行治疗。3、物理治疗,可以通过热水坐浴或者是激光的方式进行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冉冉云
    回复
    2024-03-28 17:17:52

  • 南絮
    回复
    2024-03-28 17:17:52

    盆腔积液与盆腔的炎症有关,B超检查子宫左侧有液性暗区提示盆腔积液,这不是什么大毛病,不必紧张。本文将深入探究盆腔积液的病因和治疗,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疾病。
    ????盆腔炎的病因
    盆腔炎的原因多与患者不良卫生习惯有关,如经期、产后一月内有性生活,妇科手术后一月内洗盆浴等。人工流产、引产消毒不严引起的医源性感染,也可引起盆腔积液。
    ?化验检查
    要确定盆腔炎的致病菌,应通过特殊的化验检查,然后对症用药。如果怀疑是结核性的,应抗痨治疗。
    ?抽取积液
    抽取积液是检查或对症治疗手段,不应常作。因为单纯抽积液不但不会治好盆腔积液,还会使积液增多。
    ????盆腔积液的治疗
    盆腔积液可以彻底治愈,但必须在查清致病菌的基础上,才能够有效治疗。
    ????注意事项
    建议注意休息,注意饮食,少食辛辣油腻,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

  • 蓦山溪
    回复
    2024-03-28 17:17:52

    5 注意心理疏导

    一些患者由于妇科炎症引起盆腔积液,都会比较焦虑。因为该疾病治疗的周期较长、很多时候治疗效果不是很好,很难达到患者的预期;有的患者还有不孕的症状;还有的患者会由于疼痛、经济压力、生活压力等出现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所以会非常焦虑。

    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注意心理疏导,尽可能多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保持良好的心态,都非常重要。

    6 盆腔积液盆腔炎怎么治疗1.一般治疗

    盆腔积液盆腔炎患者在日常要注意饮食营养均衡,以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另外,患者如果出现发烧的情况,及时进行物理降温,还要注意多喝水或者淡糖盐水,补充水分、电解质。

    2.饮食疗法

    (1)白果鸡蛋羹

    白果2枚、鸡蛋1只,精盐少许

    做法:将白果去壳,研成细末,放入碗内,打入鸡蛋,加入精盐及清水适量,每日2剂。

    功效:白果鸡蛋羹可以补脾益气,固涩止带,适用于脾虚型盆腔炎引起的盆腔积液。

    (2)山药莲子薏米粥

    食材:山药、莲子、薏苡仁各30g

    做法:按照常法煮粥服用,每日一剂。

    功效:山药莲子薏米粥可以补脾益肾,除湿止带,对于脾虚型盆腔炎引起的盆腔积液有很好的作用。

    (3)淡菜韭菜汤

    食材:淡菜60g,韭菜120g,调料适量

    做法:按常法煮汤食用,每日1剂

    适应症:白带清冷,量多,质稀薄,终日淋漓不断,腰酸,小腹冷瞳,小便清长,大便唐薄等。

    功效:淡菜韭菜汤温阳补肾,益精止带,肾阳虚型盆腔炎引起的盆腔积液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主要表现为;

    (4)银耳冰糖羹

    食材:银耳15g,冰糖30g

    做法:将银耳用清水清洗泡发,去杂洗净,撕成小片,与冰糖一同放入碗内,上笼蒸10分钟,每日1剂。,质稠无臭,阴部灼热,头晕目眩,面部红热,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等症状。

    适应症:肾阴虚型盆腔炎,症见带下赤白

    功效:此食疗可以滋阴益肾,清热止带,适合治疗肾阴虚型盆腔炎引起的盆腔积液。

    (5)地黄粥

    食材:熟地黄30g,粳米50g,陈皮少许

    做法:将地黄切片,加水煎取浓汁,兑入煮熟的粳米,加入陈皮末,再煮二三分钟,每日1剂,连续服用10日为一个疗程。

    功效:此食疗可以滋肾养肝,补血益精,适用于肾阴虚型盆腔炎引起的盆腔积液。

    (6)腐皮白果粥

    食材:豆腐皮90g,白果仁9g,大米60g

    做法:按常法煮粥服用,每日1剂

    适应症:带下量多,或黄或白,赤白相间。

    功效:此食疗可以清热解毒,利湿止带,对于湿热型盆腔炎引起的盆腔积液有很好的作用。

    (7)冬瓜子冰糖饮

    食材:冬瓜子仁、冰糖30g

    做法:将冬瓜子仁研成细末,与冰糖一起放入碗内,用开水重复,每日2剂

    功效:此食疗可以益气清热,利湿止带,对于湿热型盆腔炎引起的盆腔积液有很好的疗效。

    3.物理治疗

    盆腔炎患者出现盆腔积液症状,通常为慢性盆腔炎,这种情况可以采取物理治疗的方式,常用红外线、超声波、微波、药物离子透人等方法,促使盆腔血液循环,以利炎症吸收和消退。

    4.艾灸治疗

    方法一

    取穴:三阴交穴,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患者可四指并拢,小指放在对侧内踝尖上,食指放在与胫骨内侧面后缘交界处。

    艾灸方法:艾灸条每次一支,艾灸痛点有温热舒服的感觉,灸至皮肤出现红晕,每次灸20~30分钟,七天一疗程,休息一两天后,再进行第二疗程,一般灸1~2个疗程。除了灸三阴交穴,也可灸腹部压痛点。

    作用:灸痛点能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及炎症消散;灸三阴交穴,能补脾肾,助运化,通经络。

    方法二

    取穴:以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和三阴交、隐白为主。

    艾灸方法:腹部可以用三眼艾灸盒大火力艾灸30分钟-1小时、腿上穴位可以15-20分钟,用单眼艾灸盒。所有穴位都可以做移动艾灸,可以离穴不离经。

    作用:辅助治疗盆腔炎、盆腔积液。

    5.按摩治疗

    (1)手部按摩

    A.拇指指端点按双手内关穴1~2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内关穴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治疗慢性盆腔炎。

    B.拇指、食指捏拿合谷穴1~3分钟,以感觉麻胀为宜。此法可调节盆腔血液循环,对慢性盆腔炎有治疗作用。

    (2)足部按摩

    A.拇指按揉三阴交穴1~3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三阴交穴可调血和气,刺激此穴有助于改善女性肾脏功能,可消除机体炎症,治疗慢性盆腔炎等妇科疾病。

    B.小鱼际擦足底涌泉穴,以足心发热为宜。经常按摩此穴可使人精力旺盛,提高人体免疫力,对慢性盆腔炎有防治作用。

    (3)穴位按摩

    患者仰卧,双膝屈曲。术者居其右侧,先进行常规腹部按摩数次。再点按气海、关元、血海、三阴交各半分钟,然后双手提拿小腹部数次。痛点部位多施手法。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

    6.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症引起的盆腔炎积液,常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

    中药方一

    药用:红藤15 克,败酱草15 克,炒当归10克,赤、白芍各10克,广木香6克,延胡索10克,炒柴胡5克,陈皮5克,川断10克,桑寄生12克,山楂12克,薏苡仁15克。(来源《江苏中医》)

    中药方二

    药用:红藤20 克,银花藤15~20 克,牡丹皮12 克,紫花地丁30克,乳香、没药各6~9克,浙贝母12 克,连翘10~15 克,生甘草5~10克,白花蛇舌草15~20克,炒白芷10克,加黄柏10克,椿根白皮15克,皂角刺10克,当归10克,制香附10克。(来源《江苏中医》)

    中药方三

    药用:瞿麦12克,篇蓄12克,木通3克,车前子9克,萆薛12克,滑石块15 克,五灵脂9 克,延胡索9克,制香附9克,柴胡4.5克,炒荆芥穗4.5 克。(来源《刘奉五妇科经验选》)

    其他药物治疗

    慢性盆腔炎症引起的盆腔炎积液,可以采取口服或注射抗生素治疗,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其他药物治疗,用药需遵医嘱进行。

    7.手术治疗

    盆腔炎性肿块、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囊肿经综合治疗无效时,可行手术治疗。

    存在小的感染灶,反复引起炎症发作者亦宜手术治疗。

    手术以彻底治愈为原则,避免遗留病灶再有复发的机会,行单侧附件切除术或子宫全切除术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对年轻妇女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

  • 景天
    回复
    2024-03-28 16:16:42

    如果怀孕初期检查后确诊患有盆腔积液这种症状,孕妈妈们也不必过于担心,孕妇的心情是很重要的,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要先放松心情,然后咨询医生根据自己实际的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后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前提是一定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处理,不可以自己擅自用药。
    ?盆腔积液较多的情况
    如果盆腔积液较多的话,就说明盆腔内的炎症也是相对比较严重的,一般平时会有腰酸腹痛、发烧等症状出现,这种情况下,胚胎的正常发育会受到一定影响,严重的话可能还会导致流产。因此,采取药物或是人流等方式终止妊娠为宜,同时还要做好消炎抗菌等治疗措施,必要的时候还需进行手术治疗。
    ?注意休息
    怀孕了又有盆腔积液的孕妈妈们除了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之外,平时还要注意休息,保证睡眠,避免劳累,否则会加重盆腔积液的症状。
    ?多摄入营养丰富的食物
    饮食方面也多摄入营养丰富的食物,要多吃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有利于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盆腔积液该用什么药

如何推迟绝经期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