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老师对先煎后下药做了详细而专业的讲解,临床上主要对于一些有效成分不容易煎出的中药要求先煎30到40分钟,对于含有易挥发成分的中药要求第一煎出锅前10到15分钟左右再放,这是后下。
理论上中药的煎法很有讲究,我想说的是实际情况能按照理论实行的真的少之又少。一方面,很多大夫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不会要求先煎后下,所有药放一起煎,或者会有自己的煎法(例如之前认识的一位大夫就是所有药都一起煎,而且复诊患者很多,还有一位大夫就是单煎药让先煎五六分钟再和其他药一起煎),另一方面,现在中药代煎的地方,也是所有的药放一起。再有,有时候把这些需要特殊煎煮的药给患者单包出来嘱咐好煎法,等患者下次来就反应会忘了放这些药,尤其是后下的。
所以中药煎煮是一门学问,但是真正按照理论来做确实很难实行,但是,中药代煎的人占大多数,即使是药放在一起煎煮,也依然还是看的到效果的。
中药先煎有多讲究,首先明白什么药需要后下。中药后下的药物其中一类就是发汗解表药,如金银花、连翘、薄荷等这些药物的有效成分大多具有挥发性,因为具有挥发性,导致久煎会使得有效成分挥发,而失去了药物的作用。这类中药只要熬到香气大出,这个时候就是药效最好的时候。《温病条辨》以中医的思路给出了讲解,主要时间过长就会入中焦,不能发挥解表的作用。因此辛凉解表的药物有许多都需要后下。
另外一些芳香的药物如藿香、白蔻仁、砂仁等调整胃肠蠕动、促进胃液分泌的功能,均来自所含的挥发油成分。这些药物如解表药一样,久煎导致有效成分挥发,而不能发挥药物的作用。
此外后下的药物其有效成份畏惧长时间的高温。例如,钩藤所含的平肝潜阳成分煮沸三十余分钟即可部分破坏,使其平肝潜阳,息风止痉的效能降低。因此,对于这类药物,也应采取“后下”的方法,即待其他药物快煎好时,再加入这类药,再煎5-15分钟即可。
中医在给患者把脉,开处方后,对于一些特殊药品,常常叮嘱患者哪些药应先煎,哪些药应后下,这是中药药性所决定的。《中国药典》对需特殊处理的中药品种都有明确的规定。中药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之后上方,并加括号,如先煎、后下等。
一、先煎所谓先煎是指在群药未煎煮前,先煎煮一定时间后再与其他药物同煎。传统煎煮方法认为,矿物类、贝壳类、动物角甲类以及某些有毒、药性峻烈的药物需先煎。
(1)矿物类与贝壳类药物如石膏、石决明、龙骨、牡蛎、赭石、瓦楞子、龙齿等。因这些药物质地坚硬,药性难以煎出,若延长煎药时间,其他药物的有效成分又易遭到破坏。所以这类药物应打碎先煎,即先用水煮沸15-30分钟后,再与其他药物一起煮。
现代研究发现,这类药物在颗粒不变的情况下,延长煎煮时间,其有效成分煎出量增加极小或不增加。但是,煎出量的大小与药物的粉碎度有十分密切的联系,颗粒越小(60目以上),煎出量越大,所以要增加煎出率,打碎先煎很重要。
石膏
龙骨
另外一些传统并不要求先煎的药物,现代研究也有先煎的必要,如石斛的有效成分石斛碱、石斛多糖多在其髓部,久煎可以增加其有效成分的煎出率;紫菀,来源于植物的根和根茎,主要有效成分为紫菀酮,煎煮时间越长,汤液中紫菀越多,止咳作用越强;麻黄,仲景有“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之说,即先先煎麻黄,去掉挥发油,再与他药合煎,其次麻黄中含麻黄碱、伪麻黄碱,难溶于水,应久煎[1]。
(2)动物角甲类药物如龟甲、鳖甲、水牛角等。一般认为
中药是很常见的一种汤药,它的种类有很多,不同的中药会有不同的药用效果。一般情况下,熬中药是很有讲究的,尤其是火候和时间的控制,那么中药熬多长时间最好呢?
中药熬多长时间最好
煎煮时先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煎煮20~30分钟,滤渣取出第一煎药汁,然后加水煎煮第二煎,第三煎,第二煎,第三煎也需要先武火煮沸后改文火加热,时间依次递减5分钟,加水量也相应减少,将两次或三次所煎取药汁,混合均匀后分2~3次服用即可。另外如果补益药,煎煮时可熬的时间长些,矿物类,果实种子类也应适当延长熬取时间,清热解毒类药物及含挥发油的花叶类药物熬制时间可以缩短5~10分钟。
熬中药的注意事项
1.煎药用具的选择
煎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历史记载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锡、铁之类的锅煎煮。因为有些药物遇到锡、铁等金属后会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铁锅、铜锅,最好也不用铝锅及不锈钢、搪瓷容器来煎药,以确保中药的疗效。
2.不要清洗药材
很多没有经验的朋友,在煎煮中药之前,都会选择将药材进行清洗一番,认为这样更加的干净,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清洗会导致细小的中药材被冲走,不利于药效的发挥,而且大部分中药材在炮制之前,都已经清洗过了,可以直接煎煮。
3.煎药前的浸泡
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样做能使有效成分易于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15分钟。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半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