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体存在个体差异,对酒精分解能力不同,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酒后驾车是指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100毫升20毫克,并小于100毫升80毫克为酒后驾车,如大于100毫升80毫克为醉酒驾车。通常情况下,喝1-2瓶啤酒、或一两左右的12度红酒、半两左右的白酒,就能达到酒驾标准。
科学描述:人饮酒后5分钟即可在血液中发现酒精,2个多小时后酒精会被人体全部吸收。随着时间推移,酒精在体内会逐渐被吸收、分解,含量会逐渐降低。 通俗的说:
一般情况下,人体每小时可以代谢10-15克的酒精,有的人稍快,有的稍慢。 以饮酒量1斤(500克)来计算,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大概在200克,以每小时代谢10克计算,大概需要20个小时才能将1斤白酒完全代谢完。而喝一瓶啤酒或二两白酒,最好等到6个小时后再开车。晚上饮酒后,第二天起床后体内酒精含量依然较高,对于一些代谢较慢的司机,即使24小时候也有可能被查出酒驾。
在这里给出一个通俗的判断标准1斤白酒24小不驾车,半斤白酒12小时不驾车,二两白酒6小时不驾车。但是每个人代谢情况不一样,所以此判断标准因人而异。
一、酒精是如何代谢的?
酒精学称乙醇,喝酒以后5分钟左右,即可出现在血液中,30到60分钟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最高值。酒精的代谢主要经过一下三个程序:
1、消化道粘膜上的乙醇脱氢酶把少部分酒精转化为乙醛(乙醛是对人体有害的,也是导致醉酒的主要原因)。
2、大部分酒精进入肝脏,通过肝脏的乙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
3、依靠乙醛脱氢酶把乙醛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二、是什么在影响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1、酒精代谢能力的影响
导致不同的人酒量不一样,个人不同时间的酒量也不一样。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人酒量特别好,甚至能“一直喝”;有的人小酌一杯便昏昏欲睡、迷迷糊糊,属于“一杯倒”;有的人喝酒后曹操变关羽,红红的脸蛋瞬间变得“可交了”;有的人酒量一般,虽然心是激动地,手是颤抖的,可面如平湖,脸色不改。归根结底这都是因为不同的人体内的乙醛脱氢酶数量基数不一样。基数大代谢能力强所以导致酒量不一样。
同样,由于乙醛脱氢酶的活性时间不一样,所以个人不同时间酒量也不一样,例如上午喝酒易醉,下午或晚上相对酒量好;年轻人不易醉,年长者易醉。所以乙醛脱氢酶的数量基数是影响血液中酒精含量的因素之一。
2、饮酒种类、数量的影响
啤酒、白酒、鸡尾酒,清酒、黄酒、葡萄酒,酒的种类千千万,制作工艺不一样酒精含量不一样,喝高度酒必然导致血液内酒精含量高。啤酒度数低但是“踩箱喝”也比喝2两白酒的含量高,更不要提喜欢“深水炸弹”、“三中全会”的。所以饮酒种类、数量是影响体内酒精含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3、饮酒、醒酒的环境、方法的影响
“跟帅的喝一杯就倒、跟丑的喝千杯不醉”,“酒前喝牛奶”,“酒后蜂蜜水”“空腹喝酒宿醉,饱腹喝酒陶醉,天天喝酒遭罪”,有的人喝酒就着花生、瓜子、烤鱼片,
谢谢!如是喝白酒一两,相当于啤酒一瓶的酒精量,
一般的啤酒是1斤4两一瓶,
你如是要开车,
一般要等24小时左右!
这要因人而已,有些人肾肝功能好,他就消化酒精更快!酒精在体内快速挥发!…
如果吐出来的话,对胃不好,但是醒酒比较快,可以吃点东西喝点东西解酒。如果不吐的话,倒是保住胃了,再说在外喝酒(不管是应酬还是自己喜好),没几个人的胃很好。要是喊再喝怎么办?绝对就不行了。
而且让酒精在身体里慢慢挥发的话,需要很长时间,第二天醒来后还头痛。还有的人会在喝了酒的第二天早上吐,那个时候更痛苦!总结:不出酒比出酒对自己伤害比较大。
酒类和水类的统称,可指酒、水、饮料等液体可饮用的水,用来招待客人的液体。此词主要应用于餐饮界。酒的化学成分是乙醇,一般含有微量的杂醇和酯类物质,食用白酒的浓度在60度(即60%)以下,白酒经分馏提纯至75%以上为医用酒精,提纯到99.5%以上为无水乙醇。酒是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酿造而成的。
在中国白酒中大部份分酱香型(茅台为代表)、浓香型(五粮液、滏康、洋河、今世缘、泸州老窖等。)、清香型(汾酒、牛栏山等。)还有兼香型等等,其它在市场没有多少份额。
浓香型在中国占有份额在70%左右,但洋河品牌主要推出洋河蓝色经典系列是中国绵柔口感第一品牌,全国认可度很高,销量全国品牌2010年第三,而且与中国八大名酒之一的双沟已经合并成立了苏酒集团,实力更为强大。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