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宝宝维生素D该不该补充,如何补充,需要吃到几岁,这是很多妈妈关心的问题。但也经常容易混淆。
我自己也是最近才开始关注这个问题,给我家宝宝重新开始吃。
1、维生素D是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很重要的物质,能够促进钙的吸收,身体钙磷正常代谢。
2、正常情况下,医生建议宝宝出生15天就开始补充维生素AD,一直补充到2岁。
3、维生素A和维生素D都很重要,现在饮食营养都比过去好了,维生素A的补充,很多医生建议到1岁即可。
4、1岁之后,可以单纯补充维生素D,直到2岁。
维生素D是可以通过晒太阳合成,但是受天气和地区的影响,没办法量化,饮食上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只有动物肝脏和深海鱼类等,如果摄入不足,也是不能够满足身体发育的。
所以还是需要单独补充。
1岁以下婴儿,每天需要400单位的维生素D。
像我们北方地区,雾霾频繁,冬季时间较长,是可以补充到2岁以上的。
前几天给我家孩子体检,因为长得比较瘦,又恋母乳,吃饭一般,担心缺微量元素。检查之后,一切都好。
医生只建议补充维生素D到2岁。
回来赶紧给他买了维生素D3,每天一粒。
所以,加辅食后还需要继续吃维生素D吗?
答案是肯定的。记住哦,每天400-600单位,吃到2岁。
另外,建议宝宝加辅食的时候,一定要饮食均衡,蔬菜水果,鱼虾蛋奶,都要吃。
天气好的情况下,保证户外活动的时间。
说到宝宝补充维生素D这个话题,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疑问:维生素D是不是必须补充的,不补充可以吗?到医院医生都让补鱼肝油,那么这个鱼肝油和维生素D是一码事吗?
在这里我明确的答复是需要补充维生素D,而且至少补充到两周岁。
维生素D是什么?维生素D为固醇类衍生物,具抗佝偻病作用,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维生素D家族成员中最重要的成员是D2和D3。维生素D均为不同的维生素D原经紫外照射后的衍生物。植物不含维生素D,但维生素D原在动、植物体内都存在。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有五种化合物,对健康关系较密切的是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它们有以下三点特性:它存在于部分天然食物中;受紫外线的照射后,人体内的胆固醇能转化为维生素D。
从以上科普可以看出:
1.佝偻病是维生素D不足引起的,而不是缺钙引起的。
2.要从植物内摄取维生素D是不可能的。
3.通过光照,人体可以合成维生素D。
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有哪些?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三方面:
1、 参与对钙、磷代谢,促进肾小球对钙、磷重吸收。
2、 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对宝宝骨骼发育有重要作用。
3、 调节血钙平衡,使血钙浓度维持在正常范围。
为什么婴幼儿要补充维生素D呢?我们知道维生素D的两个天然来源:
1.人体自身合成:皮肤暴露在阳光下,紫外线照射皮肤,皮肤自身便会合成维生素D.
2.通过食物摄取:鱼、鸡蛋、强化维生素D的食物比如牛奶、面包等。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母乳喂养的宝宝在出生后2周左右就应该补充维生素D了。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年版)》的数据,0~0.5岁、0.5~1岁、1~3岁这3个年龄段的宝宝每日都应该摄入10微克,也就是400IU的维生素D。
喝母乳和奶粉可以满足维D所需吗?母乳是宝宝的第一口食物,也是最适合宝宝的食物,不过母乳也并不是完美的,比如维生素D的含量比较低。
妈妈全天泌乳总量中的维生素D不足2.5微克,跟宝宝每日应该摄入的10微克还有7.5微克的缺口,所以单纯的母乳喂养并不能够满足宝宝对维生素D的需要,应该额外口服维生素D补充剂。
喝配方奶粉的宝宝就不需要额外补充吗?依据奶粉国家标准,一段婴幼儿配方奶粉维生素D的含量必须要在0.25~0.6微克/100KJ之间。下面我们来看看根据不同奶粉维D含量,是否能满足宝宝需求。
从上图可见,在笨爸爸随机抽取的19款一段奶粉中,维生素D含量范围是6.4~9.0微克/100g,如果按照每13克奶粉冲调100mL奶液计算,宝宝一天喝600mL的奶,可以摄入的维生素D是5.0~7.0微克,也存在3.0~5.0微克的缺口。
也就是说,光靠600ml的配方奶粉,也是满足不了宝宝的维D需求的。
有些宝宝食量比较大,每日可以喝到1L的配方奶。照此计算,上面19款配方奶粉,每1L的维生素D含量是8.3~11.7微克,基本能满足各年龄段宝宝的一天的需要。
但是,配方奶含有较多的矿物盐,喝太多的奶粉对于肾脏排泄功能较弱的宝宝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所以还是建议600mL左右的配方奶外加维生素D补充剂或者强化了维生素D的辅食。
更多母婴知识及母婴产品评测,欢迎关注“宝宝评测”(id:baobaopingce)查看。7年商品对比检测经验,不投机取巧,用科学理性的笨方法提供靠谱的消费建议。
可以吃,药品及食品保质期都是根据最短会在多长时间变质而设定的时间。
很多时候在超过这个规定时间也是可以吃的,但是安全建议是不要在过了保质期食用,一旦出现问题,生产厂家将不负相应责任。
不排除有特殊情况,例如,在保质期内出现问题,这些可能是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污染等各类问题。当然,这些都是非常低的概率。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