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卫风·硕人》是一首描写齐国女子庄姜出嫁的诗,第八句“齿如瓠犀”说庄姜的牙齿像葫芦籽一样白洁细密。如果没有基本的牙齿养护手段,庄姜不可能在出嫁年龄还能保持一口健康白洁的牙齿。
虽然中医对牙科分类较晚,但古人一早就发现,不对牙齿进行必要的保养,必然会出现各种症状的牙科疾病。
除了医术中有记载之外,我们在象形文字中也能寻得一些蛛丝马迹。比如“龃龉”一词的意思是意见不一,相互抵触,本意指的却是牙齿参差不齐。上下齿咬合不齐者被称为龊,排列不齐者被称为龇,不平整者被称为龋,均视之为病态。类似的字和词有不少,可见古人很早就开始关注牙齿和口腔健康了。
但像现代人一样刷牙却是很久之后的事情。
图1 上世纪的假牙
周朝礼仪认为刷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此最初的牙齿清洁方式是漱口法。《史记·仓公传》记载说“食而不漱”是造成龋齿的直接原因,饭后漱口成为当时人们每餐之后必备的功课,漱口水的材料是现在常见的盐水。聪明的古人在食盐的过程中发现盐有消炎杀菌的作用,易溶于水的盐粒成为漱口水的首选。《礼记》中有:“鸡初鸣,咸盥嗽”,的记载,说明那时候的人已经将盐水漱口作为牙齿保健的生活习惯。
盐在当时的中原地区是一种奢侈品,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消费得起的,日常食用都稍显珍贵,更不要说用来漱口刷牙了。于是,酒、醋、药汤、茶水便成为漱口水的替代品。尤其是茶水这种便宜又易得的东西,成为普通人家刷牙漱口的首选。
茶水中含有的一种特殊酶可以分解残留在口腔里的食物残渣,防止酸性物质产生,造成龋齿;而茶叶内含有的氟元素和更是能与钙质产生亲和作用,附着在牙齿表面,进一步防止龋齿产生,稳固牙齿。虽然古人不能像现代人一样知晓茶水中含有的特殊化学成分是保护牙齿的关键,但实践足以证明茶水是一种完美的漱口水。
图2 《红楼梦》剧照,林黛玉漱口
现代的医学广告为了吸引眼球,总是千方百计地吹嘘牙膏里含有绿茶精华之类,其实这些都是智慧的古人玩儿剩下的。
随着
古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刷牙习惯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愿意回答。
一,人刷牙从什么时候开始
刷牙是为了清洁牙齿,吃饭后,牙齿上粘有残余物不舒服,漱漱口以达到清洁牙齿的目的也算刷牙的话,不用翻阅史料我们就会知道,自从人类产生就会有漱口刷牙。
二,刷牙何时形成习惯
刷牙从何时形成了习惯,也很难说,只能拿史料记载为据。《礼记》记载:“鸡初鸣,咸漱”。《礼记》是孔子的弟子们写的。这就说明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弟子们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是用盐水漱口,清洁口腔卫生,当然也包括牙齿。《管子》中的“弟子职"也记载,学生要从小养成早上起来先洗手漱口的可惯。"弟子职”是战国时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可见,用漱口的办法刷牙最早记载于春秋。
三,牙刷刷牙起源于战国
牙刷是随着佛教一起传入中国的。出家人皈依佛门有一规定,必须要进行洗浴、剃度、擦牙过程。其中擦牙是用杨树枝,把树枝一头咬软了,然后蘸着站上水清洗牙齿。佛教是公元前三世纪,也就是中国的战国时期传入中国的。因此说用牙刷(杨枝)刷牙起源于战国时期。把牙刷经手工业者把它制作成专门刷牙工具产生在辽代或以前,因为在辽代墓葬品中曾出土过牙刷柄。
可见从漱口到用牙刷刷牙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
2-3分钟效果就很好。刷牙时间至少坚持2-3分钟才能有效清洁口腔。
刷牙应该在餐后15分钟-30分钟内刷牙效果最佳。早起刷牙是一种错误习惯,这样的结果是,牙膏里的有效护齿成分并没有太多机会留在牙齿上,而是随着早餐吃到了肚子里。应该起床后先用清水漱口,吃早餐后20分钟再刷牙才是最健康的,否则吃早餐后又会有牙菌斑形成。
扩展资料
刷牙的注意事项
1、首先就是牙刷的选择,最好选择小头的软毛牙刷为宜。毛较硬的牙刷会造成牙龈的出血。而牙刷的头部过大会造成清洁不彻底的问题。
2、刷牙时最好选择温水作为漱口水,过热或者过冷的水会刺激牙齿和牙龈,温水可避免此问题。同时还能使牙膏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3、刷牙时的力度要适中,力气太大并不意味着可以彻底清理牙齿,相反大力的刷牙还会伤害牙龈以及牙齿表面的牙釉质。
4、刷牙齿时尽可能的上下刷。牙齿的纹理是上下的,上下顺应纹理刷牙可以减少牙刷对牙齿表面的磨损。
5、在生活中要保持勤换牙刷。以一个月为宜。牙刷每天接触水和牙膏容易造成细菌的滋生。刷牙后的牙刷一定要冲洗干净,沥干水分。
6、尽可能的做到三餐后及时刷牙。如果没有条件,我们可以选择涑口水或牙线进行清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刷牙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