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怎么能是一个概念呢?这分明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嘛。这就跟你把头发全部剪掉和把手指头全部剪掉一样。头发剪了会长出来,手指头剪了就长不出来了,而且不处理的话还会留血过多而死亡。
《不是一个概念》我曾经在农埸工作过。
农埸有个鹿舍,大概饲养了120头鹿。每到春季就开始割鹿茸,割鹿茸时首先要把鹿赶到一个专门割鹿茸的框架里。
框架里只能容进一只鹿,鹿不能转身,然后把鹿头在框架内固定,用锯齿刀一点,一点的把鹿茸割下。
如果鹿撒野不进框架里,就用麻醉枪射击鹿。
麻醉枪如五四手枪大小,原理相同。只是射出的是麻醉针,麻醉针内含麻醉药。药剂量恰好能把鹿麻醉倒下,不会对鹿造成损害。
鹿倒下后众人合力,再把鹿拖拉到割鹿茸的框架里,固定好鹿头。以防施割鹿茸的中途中,鹿意外苏醒,避免给鹿体造成损伤。
在割鹿茸前,需搭好锅台。在锅台上放一口大锅,锅内添满水。架柴点燃炉火,把水烧至80度左右。
待割完鹿茸后,迅速把鹿茸放进水中打个滾捞出,把鹿茸成分用热水封闭在鹿茸里,以防营养损失。这样的鹿茸营养价值髙,入药疗效好。
目前在市場上出現的干片鹿茸,有的是假冒仿制的产品,有的是收割储存的方式不正确,业已或完全失去了鹿茸的药用价值,最好不要食用。
东北割鹿茸和拨象牙,是二种概念,不可同日而语!
割鹿茸能是一个概念吗?割鹿茸不会伤及鹿的生命,但是拔象牙呢?基本上被拔出象牙的大象都死掉了。
1、鹿茸的生长是可再生的。并且并不是长在鹿头上的角都可以叫做鹿茸。一般我们说的鹿茸是包含鹿角外部的一层含有毛细血管的组织,这层组织在长到一定程度时候就会自已脱落,只剩下里面的鹿角,这样的鹿角是不能称作鹿茸的,并且也没有什么药用价值。问题提到的割鹿茸是在鹿角外部的那层毛细血管组织在没有脱落之前将其割下,才叫做割鹿茸。对鹿来说也有一定的痛苦和伤害,但是养殖者一般会途些止血药。鹿茸一年生长一次,可一年一割。
2、拔象牙是件残忍的事情。我们说的象牙是外面的两颗长长的獠牙。这两颗獠牙有防御和觅食的作用,象牙有2/3的长度是与头骨相连接的,象牙在不伤害内部神经的情况下受到外界伤害会再次生长的。但是盗猎分子为了获得完整的象牙,会将大象杀死。这也就是为什么大象越来越少,国家会禁止象牙及象牙制品的买卖。
所以说割鹿茸和盗猎象牙是两个概念,一个是合法经营,一个是犯罪。如果有喜欢象牙制品的朋友不妨用猛犸象牙代替,毕竟大象的数量越来越少了,带个象牙的珠子也不一定就能说明您是一个多呢成功的人,少一分买卖,少一分伤害。
楼主好
下面是我的答案 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嘿嘿
鹿茸的食用方法
据我国药典记载,梅花鹿和马鹿茸均可入药。鹿茸作为医疗保健品,具有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之功效。
鹿茸的主要消费市场有中国(港、澳、台湾)、韩国、泰国及日本等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
人们对鹿茸的用法了解的不多,现介绍几个国家的鹿茸食用方法。
1、中国 原支鹿茸简易泡制。先将鹿茸的茸毛用刀或玻璃刮掉,再用火慢慢烧燎,边燎边刮,最后用清水刷洗茸皮至干净,除去锯口处封口时的结痂,然后把50度(v/v)以上的白酒灌入其中,用毛巾或湿布把整个茸裹严放置一夜,次日鹿茸变软后,用刀具横切,茸片切的越薄越好,摆放在纸上,晾干后防潮湿,保管备用。
食法1、 在长江以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取茸片5g(上、中、下段搭配)、红枣1枚、生姜1片、米酒少许装入有盖的杯中,加半杯水,盖严盖后置锅内隔水炖蒸。锅水沸腾后改用文火炖2-3小时,便可用之(初食者有口干、眼红、心跳加速等反应时,应停止食用,这是虚不受补。无症状者,每隔一日食一次,用量逐渐加至10g;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食用时应遵医嘱)。
食法2、 在长江以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取茸片25-30g,与鸡(鸭、鹅、鸽、猪瘦肉)、枣或其它佐料置在电煲或沙锅内炖3-5小时,之后食用,用不完保存好分次用之。
食法3、 在台湾,把鲜茸洗净切片,泡入50度(v/v)以上的500ml白酒中,浸泡二周后,每日服10-25m1,3次/日饮酒服用。
食法4、 在东北,人们喜欢将鹿茸lOg、人参10g、枸杞15g、五味子10g等中草药配伍泡入50。(v/v)以上的500ml白酒中,服用;或粉成末状食用;或粉成末与其它中草药配伍装成胶囊后服用;或切片含化嚼食服用(如年轻而无阳虚者服用本品,可能引起全身燥热、鼻出血、口干唇裂等副作用,年轻朋友需根据自身情况慎用)。
2、韩国 韩国人主要用带血的马鹿茸和梅花鹿三杈茸及二杠茸,韩国人把鹿茸看成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男女老幼皆食鹿茸。 食法:将鹿茸和当归、人参、黄芪、构杞子、杜仲、肉苁蓉、山荣英、五味子、茯苓、巴戟、桂皮、白术、甘草、苍术等50余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