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为了保证下午的工作精力,上班族都有午睡的习惯,可是午睡多久时间最好,您知道吗?赶紧来看看吧。
上班族午睡多长时间最好
午睡,又称午休、中觉、昼寝等,指人在中午和午后的短暂睡眠或休息时间。
上班族午睡多久时间最好?
1、10-20秒
如果感觉身体疲乏,双眼干涩,略有困意,没有时间午睡,可以尝试闭目养神,微微合上双眼休息10-20秒,能给身体充电,也对健康有益。
2、2-5分钟
如果感到焦躁不安,大脑反应变得迟缓,容易发呆,最好闭目静养几分钟,可以令全身放松,心平气和,有利于激发灵感,提高工作效率。几分钟的午休,有时对消除疲劳有惊人的效果。
3、5-20分钟
如果感到浑身无力,头脑发沉,可以小睡一会儿,有利于提高短期记忆力、敏锐性、耐力、学习及动手能力,帮助恢复精神。5-20分钟的午睡能起到较好的养生保健效果。
4、20-30分钟
如果你长期记忆力不好,或是感到两眼睁不开,大脑已经开始休眠,最好选择这个级别的.午睡。
午睡20-30分钟还能保养肝脏、促进消化,清除脑中无用的信息,加强长期记忆。
5、40-90分钟
午睡时间若超过30分钟,身体就会进入深睡期,反而不利健康。如果在45分钟左右醒来,会因未能完成整个睡眠周期,引起头疼及其他不适症状。如果超过30分钟,建议将午睡时间延长到1-1.5个小时,完成整个睡眠周期。
上班族午睡要注意什么?
1、午饭后不宜立即睡觉,最好间隔20分钟左右再睡。
2、若用手当枕头会使眼球受压,久而久之容易诱发眼病,趴在桌上会压迫胸部,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使双臂、双手发麻、刺痛。
3、午睡以15--30分钟最恰当,午觉30分钟到60分钟之间是适当的,最长不要超过1小时。时间太短达不到休息的效果。时间太长,醒来后又会感到轻微的头痛和全身无力,而且也不容易醒。
4、中午有条件休息的人,尽可能争取30分钟或更长一些的午睡时间,特别是夏季更应午睡。
5、如果一时不能入睡,也要把眼睛闭上,将精力集中到呼吸上,放缓呼吸节奏,可以帮助尽快入睡。
6、最好不要趴在桌子上睡,否则时间长了会压迫神经和血管,最好找个能够平躺下来的地方,平卧或侧卧,最好是头高脚低、向右侧卧。
7、天气再热,午睡时也要在腹部盖上一点毛巾被或被子,以防凉气乘虚而入。
8、午睡不能随便在走廊下、树荫下、草地上、水泥地面上就地躺下就睡,也不要在穿堂风或风口处午睡。因为人在睡眠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减退,轻者醒后身体不适,重者会受凉生病。
9、午睡也不是人人都需要,只要身体好,夜间睡眠充足者,不午睡一般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但是,对于脑力劳动者、大中小学生、体弱多病者或老人,午睡是十分必要的。
10、办公室白领午睡最好能睡床上或沙发上,若条件不允许,可以准备一个旅行用的充气颈枕,午睡时套在脖子上,再找一个有靠背的椅子,放松地坐着便可享受午睡了。
11、一般午睡后,人在初醒时会有些许恍惚感,此时不要着急马上工作,尤其是复杂或有危险性的工作。最好先喝一杯水,清醒一下后再投入工作。
我单位离游泳馆近。午休的时候。没事儿就去游1000米。非常喜欢游泳。午休的时候有时候看看文章。跟朋友聊聊天儿。夏天炎热的时候,趴桌子上睡一觉……总之我的午休很有意义……
作为职场经纪人,当没有独立办公室的时候,一般午饭过后,会眯眼休息一会,午休也要有规划的。如果公司午休时间比较短,像我们公司午休一个小时,吃饭后回来也就只有20分钟时间了,所以就直接休息一会。如果时间长点的可以散步下,再回来休息! 最好买一个靠背或者抱枕! 最大限度的用好午休时间,保证下午的工作激情和效率!
午睡在45分钟左右最为合适,会进入了浅眠的状态,这个时候有助于大脑的充电,调节身体的免疫系统,对身心健康都有好处。午睡45分钟的人,一般适合中午时间比较多的人,时间短的人不建议睡那么久。注意午睡的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小时,这样会导致疲倦等不适现象出现。
午休可带来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放松。它和夜间的睡眠一样,午休不仅可以消除由于白天工作的紧张,还可以消除烦躁并保持良好的情绪。另外,午休还可以弥补由于夜间失眠造成的影响,因此,午休可以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午休时间应当在饭后半小时再入睡。
扩展资料:午休的好处:
养成午休习惯以后,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整个下午精神都处在饱满状态。而没有养成午休习惯之前,一到下午就感到无精打采,脑袋瓜还时常走神,特别是夏天,一到下午更会感到十分疲倦。午后小憩好比是一台机器进行了一次维护,能帮助各个部件很好地运行。
其实,对于午休的好处,早已有人从学术上进行了研究。午休能帮助人放松心情、减轻压力。从达芬奇到丘吉尔等不少名人,都有午休习惯,并认为午休令他们拥有非比寻常的创造力。他们表示,现代雇员会借喝咖啡来提神,但却无法弥补过度虚耗的脑力。
故此,如今很多公司和学校都开始重视午休,有些美国公司还开设“休息走廊”让职工打盹“回气”。“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让我们更好地享受午休带来的好处,更好地工作和学习,与“慢疲”抗争到底!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