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月经不是排毒,是指伴随卵巢周期性排卵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是女性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月经血一般呈暗红色,其中的70%血液来自血管出血,5%来自细胞渗出,25%来自静脉破裂回流。
大家都知道28-30天来一次月经是正常的,其实2014年我国制定的《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中规定,月经周期波动于21-35天均属于正常。
每次经持续的时间为经期,平均4~6日,但是2~8天均属于正常。
经量是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正常月经量为20~60ml,超过80ml就属于月经过多了,简单的评估,如果一个经期的卫生巾用量超过3包就属于月经过多了,需要妇科就医寻找原因。
经量小于5ml就属于月经过少,如果整个经期的经量可以浸湿一个日用卫生巾的表面,就属于大于5ml,反之就是小于5ml,也建议寻找一下病因。
除此之外,近一年的月经周期之间的变化也是应该小于7天的,如果大于7天,也考虑月经不正常。
(【付虹医生】系签约作者,本文为原创问答,首发于号,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做商业用途!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诊断、用药和使用的根据,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诊断、治疗及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大姨妈也不可能都一样。不管是月经周期,还是月经量,持续天数,都可能千差万别。有的人月经很准时,每次都是30天来一次,有的人25天一次,有的人40天一次。在出血量上,有的人可以持续一周,有的人三天就没了。还有的人大姨妈比较随意,这个月提前来,下个月后推来,变幻莫测。其实,这些都有可能是正常的大姨妈。
我们都知道,月经是我们体内激素呈现周期性的改变,子宫内膜增厚脱落再生长形成的。那么既然跟内分泌息息相关,那么就有可能受到外界的影响。比如一直月经很规律,这个月太过劳累,心情也焦虑,结果就有可能出现大姨妈提前或者退后。月经量也是如此,心情,运动等,也有可能会有一定影响。
正常情况下整个月经期的月经量为20~60ml,少于5ml称为月经过少,超过80ml就属于月经过多。持续时间一般在一周左右,如果你整个月经期一片卫生巾都不能打湿,或者一用卫生巾就是几大包,每天都要迎接潮涌,那么就需要看看医生了。
其实我们还得考虑到月经的规律,即使你的月经周期不是标准的30天,只要周期比较稳定,不仅周期,出血量,持续天数,只要正常情况下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那么偶尔多点少点,长点短点,前提后推几天,一般也无需太过紧张。
女生们肯定都有被大姨妈“折磨”的经历,你想让她来,她不来,你不想让她来,她偏偏就来了;有时候一个月大姨妈来两次,有时候两个月都不来,这些情况让大家都防不胜防。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先从正常的月经周期说起。
正常的月经周期是怎么形成的?
月经是女孩子们成为妈妈的标志,每个月子宫都在为生育做准备。在子宫内膜中有一个功能层,每个月在卵巢雌激素的影响下开始生长。等它达到一定的厚度,子宫就会为可能到来的受精卵做准备,到了后半期,卵巢开始分泌孕激素,供到来的受精卵发育,但是如果没有受精的话,子宫内膜就会脱落,形成月经。
由此可见,月经周期与雌激素和孕激素有关。在排卵前期,雌激素会影响子宫内膜的生长,排卵后,如果没有胚胎,孕激素会促进子宫内膜的脱落。
那谁来影响卵巢激素的分泌呢?答案是下丘脑。
下丘脑是大脑中枢,它通过控制垂体周期性分泌FSH(促卵泡生成素)LH(促黄体生成素),对卵巢“发布施令”,让它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简单来说,月经周期就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内膜”这个轴控制的。如果这个轴可以正常运行的话,那月经周期也是正常的,但是这个轴一旦出现“意外”,那么月经的正常周期就会被打乱。
哪些情况能影响“月经轴”的运行呢?
以前大家都以为月经不正常只是子宫有点毛病,但人体的构造显然要复杂得多,看上去毫无关联的情况但是却能轻而易举的影响“月经轴”。我们总结了一下:
天太冷:虽然天气和月经周期无直接关联,但天气冷的确会间接导致月经推迟。正常的经期是28-30天,偶尔出现经期延后7天以内,都是正常的,
月经是生育年龄妇女重要的生理现象,伴随着卵巢周期性的变化,出现子宫内膜周期性的剥脱和出血,因此规律月经的出现是生殖功能成熟的重要标志。月经周期大约在21-35天,平均28天,每次月经持续的时间称之为经期,大多数都是在2-8天,平均为4-6天,而经量指的是一次月经总的失血量,从月经第一天一直到月经最后一天所出血的总剂量。正常月经量是20-60ml,如果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少于20ml为月经过少,但是月经少于20ml,绝大多数妇女可能也不会有明显的子宫内膜变化,当月经极少,少于5ml则需要引起重视。
月经期间注意事项:
1、不宜过性生活
月经期间,宫颈口处于微开状态,在经期性交,容易将外阴及会阴周围的病菌带入阴道、子宫颈甚至进入子宫,引起子宫内膜炎或急性附件炎(包括输卵管及卵巢)及盆腔腹膜炎。另外,经期性交也可能导致脱落的子宫内膜逆流入盆腔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上种种病症可能引起经期血量增多、经期延长、痛经等后果。
2、不宜剧烈运动
月经期间并非绝对禁止运动,但剧烈运动,如跳高、跑步等要尽量避免,否则会加重经期的不适,如腰酸背痛,甚至引起痛经和月经失调。而经期游泳更要避免,因经期宫颈口处于微开状态,细菌易侵入宫腔,增加感染的机会,引起各种妇科炎症,因此月经期间不要游泳。
3、不宜吃生冷、过咸食物
月经期间吃生冷的食物或者喝冷饮,会影响子宫的收缩,使经血排出不畅,导致痛经等问题。此外,经期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平衡失调,水钠潴留和抗利尿激素过多,很多女性往往会变得烦躁、焦虑。如果吃过咸的食物会加重水钠潴留,导致头痛、水肿等问题。
4、避免饮酒及喝浓茶、咖啡
月经期间,女性体内的解酒酶比例减少,分解酒精的能力也相应下降。此时大量喝酒除了比平时更容易醉之外,酒精也难以排泄出去,并滞留在身体里造成伤害。而浓茶和咖啡中含咖啡因较高,容易导致痛经、经期延长或出血过多。同时,茶中的鞣酸在肠道与食物中的铁结合,进而影响铁质吸收,引起贫血等问题。
5、不宜吃活血化淤药物
经期要慎用活血化淤的药物,否则容易增加经血量,严重的甚至引起经期大出血或者贫血等问题。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