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多去听听那些老年人,聊天,的那些苦日子,去了解了解那些残疾人。去看看那些得了癌症的人。苦瓜虽然苦,苦口良药。心病心药医。得了抑郁症的人,他不喜欢甜言蜜语,他就喜欢这个。
抑郁症和焦虑症得本质其实是有区别的。
焦虑症又有广泛性性焦虑和惊恐障碍 ,有着不切实际的担忧,害怕坏事的发生,持续性的焦虑,还有突然的惊恐。多数焦虑症患者性格多疑敏感、低安全感。
抑郁症又是一种破坏心境的心理疾病,患者主要持续性情绪低落,对事物丧失兴趣
两种疾病都可影响正常生活,应该积极配合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病情好转时应继续服药,防止复发。至于终身服药者应该较少。
谢谢邀请。题主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属于心理障碍的一种。抑郁症和焦虑症是属于两种不同的心理障碍,这个首先要明白。抑郁症原则上也属于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障碍,不仅需要心理治疗,还需要生理方面的吃药辅助。两者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但又有关联。抑郁主要以伤心难过为主,而焦虑是以恐惧为主。
医学上,抑郁症被定义为一种长期性的、以难过悲伤为主要症状类型的神经症。而焦虑症,则是对不确定事物的恐惧,多是由过去的恐惧经历形成的,增强自信就好了。
目前,主要对于这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有三门,一门叫做心理动力学疗法,还有一门叫做人本心理学疗法(又称人本主义疗法),最重要的一门则被称之为认知行为疗法。
这几门疗法,对于抑郁症主要的看法是:
1、心理动力学或者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抑郁症是死本能的反向置换。或者也可以解释为,在受到强大伤害后、理解的人比反对的人少,则患者会产生错误的潜意识:我有错,我有错,这件事是我罪有应得,因此才会考虑用自残自杀的方法去“所谓赎罪”,这种想法是在潜意识内部的。
简单来说,伤害你,然后用强势告诉你,我没错,而且你自己本身做错了。久而久之,你大脑就产生了错误想法:我受伤害是我真的做错了,我罪有应得!我该去死!
2、人本认为,是在应激事件后,人的价值观和外界产生了冲突。
3、认知行为疗法认为抑郁症是对于某种错误的认知,导致自己觉得自己“有罪”、“有错”、“该死”。
精神分析认为,抑郁症患者需要找到足够多的同情支持者,打败反对者,才能让自己明白“自己是受了伤害”。
人本则认为,让自己价值强大起来,对抗外界伤害。
认知则认为,改变错误认知,别人的错不是你的错!
对于抑郁症的治疗,目前主张要全病程治疗,包括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维持期治疗和终止治疗四个阶段。把这四个阶段加在一起,就是应该的服药时间,下面分别介绍:
第一阶段急性期治疗:主要目的是控制症状,一般需要8-12周。
注意,这里的重点是“控制症状,尽量达到临床治愈“,8-12周这个时间只是一般情况,有些人可能好的快,用不上8周症状就控制的很好,也有些人可能好的慢,超过12周仍没有明显好转。
如果你4周症状就完全消失了,那么你的急性期治疗时间就是4周。如果你16周症状才完全消失,那么你的急性期治疗时间就是16周。
如果症状没有控制,急性期治疗就不能结束,需要继续调整治疗。很多患抑郁症的朋友,包括部分医生,都将重点搞错了,以为急性期治疗就是8-12周,导致对整个疗程的判断失误,过早停药,导致抑郁症频繁复发。
第二阶段巩固期治疗:症状控制之后,一般需要4-9个月的巩固期治疗。
巩固期治疗阶段,患者病情不稳定,一般不建议减少药物剂量,就用原来有效的剂量继续治疗。
这里的目标是保持病情稳定,重点也不是“4-9个月”这个时间。
如果说,患者虽然症状被控制,但一遇到风吹草动就病情波动,那么,巩固期的任务就没有完成。比如某个患者已经巩固治疗12个月,但还是经常会因为家庭琐事而出现情绪低落、失眠等症状,虽然持续时间短暂,达不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但还是和原来的病前状态很不相同,那么巩固治疗期也不应该结束。
第三阶段维持期治疗:经过急性期、巩固期的治疗,病情已经稳定,然后就可以进入维持期治疗,一般倾向至少2-3年。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指出:
有关维持治疗的时间意见不一。WHO推荐仅发作一次(单次发作),症状轻,间歇期长(≥5年)者,一般可以不用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时间尚未有充分研究,一般至少2-3年,多次复发者主张长期维持治疗。
有明显残留症状者主张长期维持治疗。(至于具体有哪些复发危险因素,我们以后再讨论。)
这样的建议虽然看起来很模糊,但其实价值巨大,需要认真思考,才能充分理解。事实上,很多医生对这段话的理解都有问题。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