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

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引发因素

时间: 阅读:3018
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引发因素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金樱子

金樱子

2025-02-23 16:43:07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斑块是比较大的,可能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情况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的,分为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后者的话,容易发生脱离造成脑栓塞等情况,还可能急性斑块破裂导致出血血栓形成的情况的,根据您的描述也不清楚具体类型。

指导建议:
可以服用针对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治疗药物,还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预防血栓等,最终目的预防脑梗塞、心肌梗塞等情况的发生。

最新回答共有3条回答

  • 龙葵
    回复
    2023-05-10 19:19:31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主要与高脂血症中胆固醇升高关系密切,胆固醇升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以后会影响血管内膜,在血管内膜内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病变在各种危险因素向高血压、高血糖、吸烟年龄等作用下会逐步发生、发展,形成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形成,会影响供血、供氧,发生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冠心病即心脏冠状动脉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形成斑块狭窄而脑血管病,颅内动脉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
    动脉中央硬化因素形成后如果明确存在狭窄,需要进行影像学评价,必要时除药物治疗外,还需要进行介入治疗。目前在药物治疗方面,主要采用的是他汀类药物,向阿托伐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辛伐他汀等不同类型,使用过程中要密切监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同时还要注意他汀相关副作用,如肝脏、肌肉影响。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动脉硬化中最重要的一个类型,基本损害是动脉内膜局部呈斑块状增厚,故又称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或简称斑块,病变主要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大、中型肌弹力型动脉,最终导致它们的管腔狭窄以至完全堵塞,使这些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功能障碍以至机体死亡。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及绝经期女性。病因不明,可能与增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因素有关。动脉粥样硬化脑力劳动者较多见,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为老年人主要病死原因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 一、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增高。 二、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于高胆固醇血症。 三、吸烟。 四、糖尿病。 五、肥胖。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 主要决定于血管病变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主动脉粥样硬化常无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若管径狭窄达75%以上,则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脑动脉硬化可引起脑缺血、脑萎缩,或造成脑血管破裂出血,肾动脉粥样硬化常引起夜尿、顽固性高血压、严重者可有肾功能不全。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表现为饱餐后腹痛便血等症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严重狭窄者可出现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严重者甚至可发生坏疽。 动脉粥样硬化检查: 1、患者常有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脂蛋白电泳图形异常,多数患者表现为第Ⅲ或第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2、X线检查

  • 远志
    回复
    2023-05-10 18:18:21

    目前研究认 为,动脉粥样硬化是由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吸烟、酗酒、高 血压、自由基增多等危险因素可导致动脉内膜受损,加之肥胖、膳食 不均衡、糖尿病等因素所致的脂质代谢紊乱,使血液中含量过高的脂 肪、胆固醇、运输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从内膜受损处进人动脉壁,沉 积到内膜下层,形成黄色粥样的脂肪斑块,刺激动脉壁中层平滑肌细 胞和纤维细胞过度增生。同时血小板迅速黏附,聚集于受损内膜上, 释放多种促进内皮细胞进一步损伤和增生的物质,使动脉粥样斑块逐 渐增多并坏死,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缩小,血流受 阻。

便血会不会是癌症?

痤疮,形成的痘坑特别严重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