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作用基本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剂型的不同,安全性,起效时间不同,持续时间不同,作用的部位可能也有差异。例如重症患者,可能时间就是生命 所以会采取更快发给药途径,比如输液、比如雾化、比如舍下或者肌肉注射。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或者不需住院的患者,可能口服就比较合适。口服制剂还可能分为胶囊、散剂、丸剂、滴丸、片剂。片剂里面又可能分为缓释片、控释片、肠溶片等等。之所以制成这么多种剂型,是为了满足不同患病人群的不同病理需要。比如,又的人暂时吞咽困难,那么就尽量不口服;有的需要药物长时间起效,那么缓释片就应运而生。总之,不同的剂型都有起独特的优势。
欢迎阅读,我是儿科药师梅贰康,专注于儿童用药安全科普多年,我对药品的解读有自己独到的观点,下面我来聊聊口服给药和输液给药的这个话题。
口服和静脉输液是临床中常用的两种给药途径。我们都听过这个建议,说能不用药就不用药,能口服用药就不打针吊水。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也暗示两种给药途径的区别了。其实不仅仅是消炎药了,其他类的药物在使用的时候,都会有这些讲究。二者的具体区别如下:
1、不良反应发生率不一样根据每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报告可以知道,静脉输液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口服和外用等其他给药途径,而且严重级别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静脉输液同样也是高于其他给药途径的。也就是说,对于同样化学成分的两种药物剂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二者的安全性是不一样。举个例子,对于青霉素类和头孢类的药物,通常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多数都是在输液的过程中发生的,口服的这种不良反应要明显少很多。
2、临床的用途范围不一样我们都知道注射剂的最大特点是药效迅速和作用可靠,通常都是用于相对较严重的货比较危机的病例;当然注射剂还可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比如昏迷的患者;还可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比如青霉素G这个药物,如果做成口服的药物,进入胃中就会被胃液给破坏了,就无法再发挥药效了,因此,做成注射剂进行输液给药就可以避开这样的情况。
3、生物利用度不一样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通常都是相对注射剂来计算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都知道注射剂输入到静脉血液中以后,给药前在瓶子中加多少药,全部都会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也就是说生物利用度是百分百;如果是口服的药物,进入胃肠道以后,可能会部分被胃液或肠炎破坏,或者是收到实物的影响,使得药物在吸收的过程中受到了干扰,药物就不能全部被吸收了。因此,给药同样的剂量,对于大多数的药物,口服的利用度要会低于输液给药。
4、起效的速度不一样在上述我也提到了,输液很多时候会用于急救,就是因为这种给药途径省去了药物吸收的过程,起效非常快,在争分夺秒救命的时候,速度真的非常重要。相反,如果对于这种情况,再使用口服的药物的话,吃到肚子里面还需经过崩解、
输液一瓶大概需要40分钟到60分钟左右,具体的时间跟个人的体质和液体容量来决定的。
输液的速度一般不易太快,否则会使患者出现血管肿胀或影响药液的效果,如果液体比较粘稠,会增加液体在血液里流动的速度,时间也会有所提高,如果液体比较稀,输液的时间会比较短。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