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军打仗,文学作品描写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100米、90、80米、70米、60米、50米,“打!”,只听连长一胜大喊,战士们手中的轻重机枪、步枪等一齐开火,打得鬼子或国民党军屁滚尿流。
本文作者描述的文字,不一定和哪部具体的文学作品对上号,但意思却大同小异,一直在脑海中形成了先入为主的概念,以为打仗一般都是50米距离开火,无处不在的影视剧也强化了读者和观众的这般认识。
其实,文学作品包括影视剧,之所以称为艺术作品,毕竟和现实相差甚远,源自生活又是对生活的艺术加工,发挥光大了我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贬低了日军的战斗力,这是作者的阶级立场使然,也是能够理解的,但与真实的战场是有距离的,这个必须很清楚。
年少时,曾与一位不得志的抗战老兵成了莫逆之交,常将小人书(连环画我有成百上千本)拿去给他看,当然,他也讲一些打仗的事,包括用过什么枪械之类的,长大以后本文作者对军事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应该与这位抗战老兵不无关系。
他说许多战友都死了(这个说法看来国军和共军没什么区别),真实打仗的时候,实际上大都是遭遇战,一里路光景(原话如此,大概也就500米距离)能看到人影都开枪了,因为日军火力猛,小钢炮厉害(原话如此,长大后丰富了战时日军装备知识,个人感觉不是九二步兵炮就是相当于一门50毫米迫击炮的掷弹筒),打了没几枪基本上就撤了(军事术语,实际上就是逃跑,逃得越快越好,千万别被日军追了屁股打,因为日军步枪射程远且射击精准)。
战友大多数是被小钢炮炸死的,被子弹打死的反倒不多(非常符合军事书上所说死于炮弹、航弹、地雷、手榴弹的人,要远超死于枪弹的人),与日军打了数不清的仗,但确实没看到日军长得什么样,因为还没看清楚日军的脸,基本上都撤了没打什么阵地战。
还是举抗战的例子,除了国军组织的大规模的会战,基本上都有阵地战,打到后面会有短兵相接的战斗,也即投掷手榴弹的距离,如果是遭遇战,有时打不光弹仓内的5发子弹,大都逃之夭夭了,所以那位不得志的抗战老兵,确实没看到了日军的脸,日军长什么模样真的不清楚,所在部队也没有参与对日军的受降。
前段时间的热播剧《方志敏》,并没有具体刻画出红十军团谭家桥战斗失利的主要原因,除去军团长刘畴西排兵布阵稍有问题之外,一名红军战士在敌人距离500米以外时,步枪发生走火的意外情况,也是导致敌王耀武补充第1旅迅速警觉和展开的关键因素。
谭家桥战斗原本是一次伏击战,红十军团以三师五团6000余人意图围歼补充第1旅5000人,从兵力对比上说本来就十分勉强。王耀武所部的番号虽然貌似杂牌,却是不折不扣的中央军嫡系部队,装备和弹药携带量都优于红军部队。如果拉开架势正面攻守的话,人数稍稍多些的红军并不占优势。
若想达成伏击战的突然性,必须等到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后近距离开火才成,然而走火事件却使伏击战演变成为了遭遇战,进而形成了强攻拉锯战。敌人凭借装备和火力优势,占据603高地死守,使仰攻的红19师伤亡惨重,师长寻维洲重伤,不得不退出战斗,随着更多敌军闻迅赶来,红十军团的局面因此更加被动。
决定两军交战时开火距离的,其实只有两个必要条件,第一是部队所装备主要枪械的有效射程,否则无法对敌人进行有效杀伤;第二就是部队采取的具体作战方式,伏击战、遭遇战和阵地战各有讲究,需要指挥员在实战中根据情况具体掌握,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在抗日战争以及之前的时期,三种主要步枪的有效射程分别是:三八大盖约600米,中正式大约400米,汉阳造和老套筒也是400米,但是汉阳造多为早期生产的步枪已经略显陈旧,有效射程大打折扣,在200到300米上能有准头就算不错了。尤其是红军手中的步枪大多缴自敌人手中,枪龄更长,有的膛线都磨没了。
所以谭家桥伏击战中,红军的最佳开火距离是150米到100米之内,太近了也不成,敌人的尖兵会发现隐蔽起来的伏击部队。然而那名过于紧张的红军战士意外走火,破坏了整个部队的预定开火时机,战斗没有达成突然性,也说明红20师的日常训练和战场经验都存在问题,如果用主力红1
我很多这方面的知识都是从村里的那个小个子国军机枪手那里得到的,他用的是国产二四式马克沁水冷重机枪。
他主要是负责进攻时打掩护或防守时提供火力支援。一般步兵冲锋时他就开始射击,机枪阵地的位置一般在步兵侧后5、600米距离的隐蔽高地,远的时候接近千米,因为这款机枪的有效射程为2200米。
有时也会更近,就是随着步兵冲锋前进时,重机枪位置也会前移,但水冷重机枪太重一般移动较少。
毕竟距离越近时威力更大,不过据他说那样很危险,因为重机枪的克星就是迫击炮或掷弹筒(枪榴弹),距离过近会遭到这些武器的重点“照顾”。
防守战时,重机枪更是敌人重点要“敲掉”的目标,他说有时候敌方进攻遇到重机枪阻挡时,会派出狙击手干掉机枪手,或者派出“敢死队”悄悄接近机枪阵地,用集束手榴弹炸毁重机枪。
他的副射手和弹药手换过好几个,他的手臂、臀部和腰部也都受过伤,里面还有弹片一直没取出来,可能是他个子小目标也小的原因吧,才幸存下来。
他说,防守时他开枪很早,基本上敌方攻到射程内就开始短点射,越靠近打的越猛,有时还要压低枪管防止偷偷摸上来“敲”机枪的敌人,弹药手和副射手以及负责给水冷套加水的战友都会帮自己观察,一旦发现有企图接近机枪位的敌军,会马上先消灭掉。
而双方一般步兵都是在相距200米左右的距离开始射击,有时候也可能更近,比如伏击时要到手榴弹的投
根据个人的应激能力。
有的一根烟没吸完就能再起,
有的要睡一觉才行,
更多的要一天以后,
甚至还有一月不到一次的。
正常情况下,
在1-3小时间隔后就可以了。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