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确诊为前列腺炎,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进行对症治疗,也可以通过艾灸的方式进行改善。
如果病情相对比较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的使用八正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配合使用热淋清颗粒等药物进行辅助治疗,从而达到缓解疾病的效果。在平时要避免穿过紧的内裤。
前列腺疾病包括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是男科常见疾病,尤其是慢性前列腺炎。
本病属于中医的“淋证”“淋浊”“阳痿”“早泄”“癃闭”等范畴。病机为下焦湿热、病久伤肾等。
那么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是把前列腺归纳到肾的范畴,所以在辩证论治上,以肾为主线,兼顾它脏。
中医所称“精室”包含了现代医学的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射精管等。精室的生理功能是生精、藏精、排精。
辩证要点: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阴囊潮湿,会阴不适,舌红苔黄。
主要中药材:栀子、泽泻、木通、滑石。
中成药:前列舒通胶囊、尿感宁冲剂、龙胆泻肝丸等。
联合用药:前列舒通胶囊+尿感宁冲剂+维生素C
辩证要点:会阴、少腹坠胀痛或压痛,小便赤涩,舌紫暗或有瘀斑。
主要中药材:五灵脂、蒲黄、延胡索、蒲公英。
中成药:前列通瘀胶囊、桂枝茯苓丸等。
联合用药:前列通瘀胶囊+银杏提取物胶囊+非那雄胺片
辩证要点:会阴部坠胀,尿道口常有少量粘液,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失眠多梦,遗精,五心烦热,小便短赤。
主要中药材:山茱萸、山药、熟地黄。
中成药:前列舒乐、知柏地黄丸等。
联合用药:前列舒乐+坦索罗辛+番茄红素
辩证要点:小便淋漓,或大便时有前列腺液、精液自尿道流出,畏寒,腰膝酸软,精神萎靡,多寐,阳痿,早泄。
主要中药材:熟附子、干姜、肉桂、人参。
中成药:前列康、前列通片、龟鹿补肾丸等。
联合用药:前列康+非那雄胺片+番茄红素
辩证要点:小便混浊,白如泔浆,大便时或小便末有白色浊液从尿道口溢出,但无排尿疼痛不适。
主要中药材:萆薢、茯苓、陈皮、半夏
中成药:参苓白术散、二陈丸等。
联合用药:参苓白术散+二陈丸+维生素C
1、少穿紧身厚裤,避免久坐,不宜太长时间骑自行车,每次以30分钟以内。
2、适量多饮水,增加尿量,冲刷尿道,促使前列腺分泌物的排出。
3、戒酒,忌食辛辣刺激及肥甘厚味,以绝内生湿热之源。饮食宜清淡有营养,性生活宜节制。根据个人身体情况,一般以1-2次为宜。
4、改善饮食结构,防止高胆固醇类食物的摄入。少吃“红色肉”(猪牛羊胆固醇高),多吃“白色肉”(鸡肉、鱼肉胆固醇低)。
慢性前列腺炎属现代医学病名,可参照中医的淋证、浊证、精病,以及肾虚腰痛、阳痿、早泄、癃闭等病进行辨证施治,根据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临床常分四型辨治。
下焦湿热型
嗜食烟酒辛辣,或染受秽毒所致。常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尿黄赤,尿道灼热,或大便秘结,睾丸及会 *** 坠胀疼痛。湿偏重者方选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药用:萆薢、益智仁、土茯苓、车前子、黄柏、石菖蒲、乌药、泽泻、薏苡仁、川牛膝、苍术等。热偏重者方选龙胆泻肝汤或八正散加减,药用龙胆草、黄芩、栀子、贝母、当归、生地、车前子、柴胡、金银花、连翘、大黄、蒲公英、竹叶、通草等。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每次6克,每天3次,7天为一疗程。
气滞血瘀型
久病阻络,或跌仆坐闪,或相火炽盛,浊精阻滞所致。病程较长,症见尿急,尿频,或会 *** 刺痛明显,痛引睾丸, *** ,少腹,指检前列腺质地较硬或有结节,终末尿白量少,或小便滴沥涩痛,或见肉眼血精。方选桃红四物汤或少腹逐瘀汤加减,药用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王不留行、路路通、元胡、牛膝等。
中成药:前列欣胶囊,每次5粒,每天3次,15天~30天为一疗程。
肾虚精亏型
禀赋薄弱,大病久病,或房劳太过,耗损肾精所致。前列腺炎伴发前列腺增生,尿急,尿频,夜尿增多,小腹坠胀,阴囊潮湿,或出现性机能减退,阳痿,早泄等。方选济生肾气丸或知柏地黄丸加减,药用车前子、泽泻、茯苓、怀山药、枣皮、熟地黄、附片、肉桂、黄柏、王不留行、穿山甲等。
中成药:前列回春胶囊,每次5粒,或全鹿丸每次6克,每天3次,15天~30天为一疗程。
虚中挟实型
素体虚弱,或攻伐太过,致开合失职,水蓄膀胱。症见前列腺增生伴发前列腺炎,小便频数,余沥不尽,夜尿多,腰膝酸软,少腹急结,甚或癃闭。方选癃闭汤合五芩散加减,药用仙灵脾、肉桂、吴茱萸、党参、黄芪、黄精、车前子、王不留行、穿山甲、萆薢、桑白皮等。
中成药:癃闭舒胶丸,每次4~6粒,每天3次,15天~30天为一疗程。
需提醒的是,若并见癃闭小便点滴不出者,应导尿治疗或请外科医师会诊手术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